如何批改作文,小学作文批改论文

100 2022-04-26 10:16 宣传员

1、如何批改作文

如何批改作文的 如何进行作文批改一直是困扰着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在当前的形势下,我们一般的做法是:全批全改,个个写评语,但由于所教班级学生多,作文数量大,学校查得紧,我们又不得不在作文评语上打点儿折扣,有时候便免不了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结果是耗时费力,效果并不见佳。怎样才能使我们的作文批改真正地对学生作文起到指导作用呢?多年来我一直在思考着这一问题,也做了一点儿尝试,下面我就和大家谈一谈自己在作文批改中的几点做法。 一、分类阅读,全批全改 学生写一篇作文很不容易,他们急切地期盼着老师的评语,如果我们因为时间紧而不作批改,他们会非常失望,对下一次的作文也会失去兴趣,往往敷衍了事,所以我认为全批全改是必要的。但我们真的没有时间,全批全改确实困难重重,怎样解决这一矛盾呢?我的做法是:分类阅读。如何分类呢?第一,对自己所教学生的作文水平做到心中有数,写作水平较高的同学的作文我要精心批改。这类作文一般不需要大动,批阅时,我先用曲线画出好词好句,并在旁边注明“好”、“很好”等评语,总评时,我也是先肯定学生作文的成功之处,然后再针对问题指出不足及修改意见,最后写一些鼓励的话,以利他向更高的层次迈进;中等生的作文,我不但要精心修改,还要指导得具体,必要的时候我还要帮他写一写,因为他们进行自我修改比较困难,是最需要具体指导、最可塑造的群体;对于写作水平较差的同学,我就适当的批得粗略一些,因为这一类学生的作文,几乎都是流水账,且文不通,字不顺,如果详细修改,我等于老师得重新给他写,我们真的没有那个时间,所以,对于这一类作文,我重点指导它的选材,对于语言,我只做一些引导,但我要在评语中告诉他,你要多读别人的作文,学习别人的语言。对于一些典型的病句,或不得体的话,我会及时地把它记下来,拿到讲评课上让大家一起为他修改,这样他们会切实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有些同学甚至自觉地去写第二遍,效果也很好。第二,在作文批改过程中,如果我发现学生的作文存在着同一类的问题,或普遍写得不行,那么,我就不再一个一个地写评语,而是把重点放到课堂讲评上。分类批阅,速度会稍微快一些,也会使学生感觉到老师的公平。 二、潜心阅读,抓准问题 要使作文评语真正地对学生作文起到指导作用,那么,评语就要写得有质量,而写出高质量评语的关键就是我们要认真阅读学生的作文,抓准学生作文中出现突出问题。每次判作文,我都强迫自己耐下心来,以一种负责任的态度,认真阅读每一篇作文,找出每一篇作文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问题写出修改意见,这样就避免了评语的盲目性和千篇一律。 三、讲求实效,精批细改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精批细改并非一件易事,但如果我们只求数量,作文批改便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我在作文批改上不过分地追求数量,而是讲求实效性。抓准问题之后,该指出问题指出问题,该精批的精批。值得修改的作文,我一定精批细改,指导到位,我认为,哪怕是学生们有一点点的收获,我们的作文批改就有了实效,我们就没有做无用功。 四、示范写作,指导语言 在批改作文时,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情况:绝大多数学生的作文语言都是介绍性或一般叙述性语言,象记流水账,很少有同学能做到有重点地、具体生动地叙事。我们常常发现,许多学生的作文选材非常好,但就是读起来无滋无味,原因就是学生没有作文语言,表达能力差。对于这样的作文,如果我们只是简单地写出“ 叙事没有重点,语言平淡”的批语,那么这就等于是一句空话,对学生作文没有任何的指导作用,因为学生不知道话该怎样说。对于这一类的选材比较好,语言缺乏生动性的作文,我就在批改中不改变原意地帮他写一写,让学生知道这个意思该怎样表达?什么样的语言是生动的语言?作文本发回去之后,学生对老师写出的文字会非常感兴趣地、认真地去读,然后比较自己的文字,他们就会找出不足,就会在下一次作文中改进自己的语言,我们的作文批改便起到了应有的指导作用。这种示范,我觉得效果还不错。 以上是我在作文批改中的几点做法,究竟怎样批改效果更好些,老师们各有各的体会,相信大家还会有许多更好的方法,让我们共同努力,以认真负责的态度,不辞劳苦的精神,不断地进行工作创新,学生的写作能力一定会在我们的指导下得到应有的提高。

2、小学作文批改论文

小学高段作文批改技巧探析 一、回应式批改,激起习作兴趣 作文本身是学生的一种倾诉,从心理学角度讲,人的任何一种倾诉都有一种需求回应的欲望。孩子无论在何种状态下完成作文,都是他面对某个对象的一种感情流淌。如果长期得不到回应,自然其热情就会逐渐地冷却,更何况有的孩子本来热情就不高。所以一次次精心的回应式批改,不仅仅能保护和延伸习作激情和热情,而且能使学生的这份热情在师生心灵之间来回的碰撞中得到升温,乃至迸发,最终使作文放射出无限的魅力来。那么怎样的评语能使孩子乐于“回眸”,而又无法抗拒作文的“魅力”呢? 1、忧生之忧,乐生之乐 也许孩子们的作文并不值得你如欣赏美文般去逐一品味,但孩子们的每一篇作文中,肯定有他们自己的语言,老师就是要从心理上蹲下身子,走进孩子的生活,走进孩子的心里,也就是让“创作者”与“读者”形成共鸣。如一位孩子在日记中写到:“我爸爸妈妈整天的吵架,我每次都很难受,可我不知道怎么和他们说。”从这样的文字中我们完全能感受到孩子的无奈。所以首先你先得认同他的这份情感,进入小作者的文字氛围中和他对话,他就会觉得你的评价也是真诚的。我这样写道:“这的确是一件令人烦恼的事,我读出了你在字里行间的忧愁。老师给你一个小建议,把你的想法写下来,悄悄地给爸爸妈妈看,让他们了解你的想法。”这样的评价使小作者感受到自己倾诉后的回应,感受到作文带来的欢乐。 2、惜墨如金,妙语连珠 常常听到有些教师赞叹某某教师批改作文认真的话:“你看看这个老师改的作文,每一个标点符号都给予了纠正。”可不知道孩子拿到这“鲜血淋淋”的作品时,还有没有看的兴趣?因为这作文里面已经没有了孩子原文的影子。这样的批改又有什么效果?劳而无获啊!什么叫教师的点评?“点”:点到为止,点石成金!点者,点其未足之处,点点而已,不可泛滥,更不可喧宾夺主。如“?”、“!”、“好”、“妙”、“哇”等等,一个符号,一个词,一个标点,只要能传达你的意思就行,而且留给学生一些自己思考的空间是必不可少的,不必将自己的思维填充给孩子,让他们在习作中处处感到不自由,甚至没有转向的余地。这一点与我们的阅读教学是相通的。至于“评”的任务:品其味,道其妙!孩子们在写作过程中,并没有考虑太多的写作技巧和方法。而老师的评,正是在共鸣的基础上,以清醒的教者角色将其随意中形成的优点提炼出来,告诉孩子,以便于今后发扬光大。如我在一个孩子的习作《草莓》后的评语中写道:“好可爱的草莓,真想分享一下你的美味!因为你笔下的草莓的“色”引人、“味”诱人!还把喜爱草莓、爱吃草莓的心理、神态、动作都写出来了。我都在咽口水了。” 3、平行语言,姿态万千 共鸣需要心理的平行,而要想让你的评语具有吸引力,让他们感受到作文的魅力,你还必须让你的点评语言与孩子有一定的平行性,即你的作文评语应该是他们乐于接受的语言。平行除了表现在语言文字的表达外,还可以借助其他多种形式,如qq表情,就是一种简洁而明快的评价语言。会心的一笑,调皮,摆酷。难为情……都可以成为你作文评语的一种。如徐梦婷同学在《粗心的我》作文中写了因为自己没有将洗笔杯冲刷干净,而导致了想画紫葡萄却画出了黑葡萄的粗心事。我一连用了三个夸张的大笑表情之后,这样点拨:“悄悄地告诉你一个小技巧:如果在画葡萄之前不交代瓶子没有洗干净,而等花出了黑葡萄发现不对劲时,才明白交代其中原委,这样作文就有了一个起伏,显得有了‘情节’读起来会让人随文而入。这就叫引人入胜。”当她在习作中竟然意外学会了一些方法,会有多么的惊喜,相信在以后的作文中会更精心了。 二、艺术性批改,点燃习作热情 传统的习作批语往往就文章的中心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具体、条理是否清晰、语句是否通顺等作出逐一评判,大同小异,千篇一律,这样的习作批语仿佛全都是“克卤出来的,让教师自己也觉得乏味,更不用说学生面对这样僵化的批语会有何等厌烦的情绪了。而好的作文批语,不仅能让学生在温馨的语言中明白自己作文存在的不足,还能让学生激起习作热情。如何让批语点燃学生习作的希望之火? 1、有的放矢强调针对性 写作文的批语要像中医把脉那样仔细甄别,针对其中的优缺点加以剖析,给学生开出一剂良方。如有位学生写《值得尊敬的一位老师》时,在记叙事件的过程中缺少自己的内心活动,我便在眉批上写道:“你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学生,你用细腻的笔触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老师的动作、神态,真棒!当时,你心里怎么想的呢?如果把你自己的心理活动添上去,效果一定会更佳!”这位同学一看到这样的批语,便迫不及待地写上了自己的心理活动。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师只给学生加些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考虑决定。”可见,有针对性的批语能切中要害,能开启学生的心扉,让学生从中受到启迪。 2、蓄而不过富含艺术性 学生受知识和能力的限制,习作中出现一些错误也是正常的。教师的批语必须体现出足够的耐心和诚意,要让学生感受到批语是师生情感交流和沟通的载体,是老师对学生真切关心的表现,因此批语要写得委婉,富有艺术性,尽量避免刺激性,既要有鼓励性,又要有建议性,使学生既能看到自己的成绩,又能在愉悦中接受老师的修改建议。如一学生在写《包饺子》一文使,把如何准备包饺子的过程写得很具体,但包饺子的过程却一笔带过,草草收笔,显然是没有抓住重点。我在批语中写道:“看来包饺子确实很辛苦,可是老师还没学会包饺子你却结束了,能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教教老师怎样包饺子吗?”如此讲究艺术性的批语,如此平等意义上的亲切对话,必然会投桃报李,换取学生心灵上的感动。增强他们继续超越自我的信心。

3、作文批改范本

小田念初一,是语文课代表,喜欢写作文,每次老师布置了题目,她都很认真地写,也很期待看到老师的批改和评语。不过,小田总有点失望,因为老师常常“惜墨如金”:“我最近写了两篇作文,前一篇写秋游,老师的评语就5个字‘主题不集中’;后一篇写国庆长假中的一个小镜头,老师提醒‘材料组合不精到’,这些话我觉得有道理,但仔细一想,又不知道自己具体的毛病在哪里、怎么纠正才好……” 小田的“困惑”,许多中小学生都有。作文评语不但过分“简约”,还颇多空泛的套话,在语文教学中可算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不过,不少老师教几个班,几十个学生的作文要一篇篇精批细改,也确实吃不消。 对此,语文特级教师肖家芸说:“作文批改大有必要改进,评语理应尽可能具体、细致,对学生有指导性;至于这么做工作量太大,完全可以想办法解决。” 6字评语“范本” “重作文出题,轻作文批改”,这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普遍现状。一位小学老师坦率承认:“我考虑比较多的确实是如何出好作文题目,买了不少参考书,还经常上网搜索资料;但如何批作文,真还想得不多。” 想得少,就会跟着“许多人都这么做”的套路走,写些空疏、公式化的评语,诸如“中心不突出”、“论据不充分”、“论证不够有力”等等。现在网上有“作文评语集萃”,列出了一组全都是6个字的评语“范本”:“文字尚称通顺”、“文字尚能达意”、“文字流畅达意”;“词意文雅优美”、“词意真挚感人”、“词简意明贴切”等等,总计上百条。这应该视作一种讽刺和提醒,但据说有的老师在批改作文时居然拿来用,那就是更大的讽刺了。 一名初二女生说,在她的作文簿上,老师批语最多的正是“6个字的”。另一名中学生说:“我已经知道老师批改作文的套路,随便我怎么写,评语就是那几句话,好没意思!”作文评语抽象化、概念化,让学生看了摸不着头脑,当然失去了作文批改的意义。 别小看“影响力” 不少语文老师强调,作文批改一定要用心,这是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方法。首先要具体。比如一名学生描写田径赛:“枪声一响,运动员们飞一般地在跑道上驰骋起来……”这句话中,“驰骋”一词用得不当,老师在旁边写上批语:“请你结合刚刚复习到的辨析并修改病句的知识思考一下,‘驰骋’一词用得恰当吗?怎样修改才好呢?”结果,学生不但在作文本上更正了这个病句,以后写作时碰上拿不定主意的用词,也不是先写了再说,转而认真琢磨、翻辞典、找同学或老师请教,渐渐提高了词语的驾驭能力……可见,别小看了评语的“影响力”! 创新形式有益 当然,要让老师对所有学生的每一次作文都一篇不漏地精批细改,也确实负担太重。因此,有的老师想出了“轮批”的办法,每次挑一部分“精加工”,再从中选出“案例”在课堂上讲解,让其他同学对照自己的作文取长补短,效果不错。 还有不少作文批改的新形式,比如自批、互批。自批,是让学生自己给自己的作文写评语,在正文之后,总结此次写作时自己的进步和文中的亮点,这既是自我肯定与激励,更对提高作文能力有益,也是老师了解学生对作文认识程度的一种新途径。互评,是同学相互找对方作文的优缺点,学人之长,也以他人的不足提醒自己,这是“自主学习”的一种形式,又是一种有价值的作文训练——写作文,并不是作文训练的唯一办法。 更有老师正在尝试,请学生对自己的评语写评语:既然老师的评语也是一家之言,那就该允许学生对评语发表意见。这种师生间的互动可以进行多个回合,使作文教学克服“单向性”,好处自不待言。

4、作文批改记录

上完两节课,开始批改双休日的作文。这是本学期的第一次正式的作文,要求是以“我的 ”为题,借鉴第一单元写人物的方法,写自己熟悉的一个人物。其实,第一单元中魏巍的《我的老师》是比较好的一篇习作范文,文章通过几件典型事例来表现“我”的老师蔡云芝先生的,而且,七件事有详有略,适合学生模仿。因此,在写作前,我提示要学习使用这些方法,让文章写得丰满一些。 从批改的情况来看,两个班半数以上的学生能够领会并运用了方法,但是还是不少问题: 1、有学生没有抓装几个”典型事例来写,而是仅仅就一件事来写。其实,这种写法是有以偏概全的嫌疑的,一件事具有偶然性,而不能据此认定某人就具有某种性格特征。如果作文的题目是“ 的一件事”还说得过去,但写人却不是这么简单的。 2、第一单元还有一篇古文《赵普》也给学生写作提供一些示范,其中的“碎裂奏牍掷地”“颜色不变”“跪而拾之”“补缀旧纸”“复奏如初”等,从侧面或正面来具体而生动的细节描写,可观可感。不少学生虽然也在文章中写了几件事,但每件事都是蜻蜓点水式的一带而过,没有细节的描写,没有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的刻画,显得笼统、概括,人物形象也显得干瘪,没有血肉。如: “那一年的冬天,雪下得很大,我站在门口,看着爷爷帮我堆雪人,爷爷帮我堆雪人堆得手都僵了,因为我当时年幼,不顾爷爷的手和身子,硬要他堆,但他也没抱怨什么,很疼爱我,宁可用身子来换取我的笑容、快乐。” 上面这个例子中,我给学生提出这样的修改意见: “那一年的冬天,雪下得很大,(大雪的情态如何?大到什么程度,能否打个比方,给人更加形象的感受?)我站在门口,看(怎么看?)着爷爷(爷爷的身体怎么样?哪怕就是写写背影也好。)帮我堆雪人(雪人堆成什么样?),爷爷帮我堆雪人堆得手都僵了(动作、表情如何?说了什么话?连用两个“堆”字,显得重复。),(我的心情怎样?)因为我当时年幼,不顾爷爷的手和身子,硬要他堆(一个“硬”字,带有口语性质,能否换一个词语?),但他也没抱怨什么,很疼爱我,宁可用身子来换取我的笑容、快乐。”(最后一句话概括的比较好。) 又如: “她有一套与众不同的教学方法。那次上数学课,她居然把我们带到操场上去上。我们很奇怪,但谜底很快揭开了,原来是老师想用实践来证明,从中我们学到了很多不仅仅是课内知识更有课外知识。”我的修改意见是: “她有一套与众不同的教学方法。那次上数学课,她居然(这个词用得好,写出了老师的教学方法出乎意料。)把我们带到操场上去上。我们很奇怪(为什么奇怪,能否与以前或者其他老师的教学方法做一个简单的对比?),但谜底很快揭开了,(这个谜底揭开的过程太简单了,写一写老师是怎样做的,内容就充实了。)原来是老师想用实践来证明,从中我们学到了很多不仅仅是课内知识更有课外知识。(这个句子粘连了,把长句该为两个短句,意思就比较明了,再写写上了这样一节课的感想。)” 3、文章中还有一些凑字数的文字,如,写人物的外貌,有鼻子有眼,但这些都不过是人所共有的,并没有写出其与众不同的地方,或者这些外貌上体现了什么性格特征,也就是写的是“有”,而不是“特征”。常见的有“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一张可爱的脸”,“不高不矮的身材”,都是可有可无的文字,应该尽量不写,否则,除了占据篇幅外这些描写毫无疑义。其实,在《一面》教学时,我已经结合文章中的描写鲁迅外貌的句子“头发直竖着”“隶体‘一’字的胡须”等,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个问题,从“知道”到“会用”还有相当长的过程,看样子还需要一段时间来训练。尤其是,写作文不能为字数而写,而是要写出真情实感,写出真实内容。 4、还有少许学生在写父母或老师的时候,题材陈旧,不是“送雨杀,就是“考试”。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