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小学3月2日起开展在线教育,在线教育行业发展前景

100 2022-05-17 18:32 宣传员

1、上海中小学3月2日起开展在线教育

从上海发布微信公众号获悉,上海已宣布全市各级各类学校2月底前不开学,但上海中小学将于3月2日起开展在线教育,具体详情如下:

在今天举行的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新闻发布会上,市教委公布:为确保师生安全和健康,决定3月份起,本市大中小学开展在线教育(中小学在线教育从3月2日起开始),学生不到校。后续到校学习时间,将视疫情情况,经科学评估后确定。同时,疫情期间,各类培训机构和托育机构不得开展线下培训和托育工作。此前,上海已宣布全市各级各类学校2月底前不开学。详情↓

开展在线教育相关情况介绍:

市教委已按照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相关要求,针对全市基础教育、中职教育和高等教育分别制定在线教学指导意见,动员各方力量推进相关工作,包括:授课师资选配与课程录制、网络平台搭建、终端服务保障、教学辅助资源集聚和在线教学管理制度建设等。

基础教育方面,由市级层面制定统一的覆盖全市中小学的教学方案。不同年级的教学方案,充分考虑了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习规律,每节课的长短、每天总课时的多少以及教学容量上都有所差别。市教委按照“同一学段、同一课表、同一授课老师”的原则,组织了全市各学段、各学科一千多名优秀骨干教师按照课程标准录制相关课程。这些课程以电视播放为主,包括有线电视和iptv,共分为12个频道,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每个年级一个频道,除了首播外,还会安排重播。无法收看电视的学生,可以通过电脑、平板(pad)、手机等多种终端听课。还会在相关网站上提供课程视频下载。听课后,学生可通过多种信息平台,与本校教师进行互动交流。

市文化旅游局、市通信管理局、市经济信息化委员会等对在线教育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协调相关单位提供基础服务保障。对于少数由于特殊原因确实无法通过电视或网络上课的学生,将由学校“一人一策”做好托底方案,力争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仍在外地的学生,可安心在家进行远程学习,通过网络点播、iptv省外服务等模式收看授课,也可在相关网站下载课程视频,与学校老师互动交流。

针对学生和家长关心的各类有关在线学习细节,市教委正在制定中小学生在线学习指导手册,将于2月底前下发电子版。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市教委提供的是托底方案,各区教育局和学校如果有更好的信息化教学条件和课程资源,也可以自主选择,市级层面不做强制要求。

在线学习有其自身规律,不能完全替代在校学习,这一次的安排也是一个过渡方案,所以市级层面提供的课程安排相对比较宽松,一方面给学校教师留下空间,组织辅导,另外也减轻学生在家学习的压力。正式开学以后,学校需要对学生在线学习的成效进行评估,该补课、该加强的还会再安排。大家不要担心。

中职教育方面,根据“专业课+公共课”课程结构特点,公共课程由市级统筹提供优质在线课程资源,专业课程由学校综合使用国家、本市和本校各类在线课程资源,任课教师同步做好在线辅导。

高等教育方面,由高校根据自身特点和情况,“一校一策”开展在线授课,市教委指导高校综合用好教育部和上海市各类在线精品课程资源和学校课程资源,协调部分公共课程在线资源全市高校共享。

特殊时期,出于对学生安全的考虑,决定实施在线教育。但是,第一次尝试如此大规模的在线教育,不足和问题一定在所难免,请大家多提意见,也请大家多多支持。教育部门一定虚心听取大家意见,尽努力不断完善。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让学生在这个特殊时段里都能有所收获,有所成长。这既是教育部门的愿望,相信也是广大家长和学生的共同愿望。

2、在线教育行业发展前景

现今,在线教育用户规模和产业规模仍在快速增长,在线教育产业的市场前景广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在线教育行业发展前景的相关资料,仅供大家参考。

在线教育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早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基础设施,国内也将互联网的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地位,在推进互联网全面普及的工作上取得显著成效。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的统计,截止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其中城镇互联网普及率已达 72.5%;而国内移动互联网的用户规模也达 5.57 亿,普及率高达85.8%。良好的互联网普及率为国内各行业融入互联网提供稳定的接入口和坚实的市场基础,使各行业纷纷涌入互联网,实现自身突破与转型。

据gsv全球教育行业报告预测,2017年全球在线教育市场规模预计增至2555亿美元,保持23%的年复合增长率。随着世界各国对在线教育重要性的认识逐渐提升,全球各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将实现快速增长。2012年全球教育产业规模为4.5万亿美元,2017年预计将达到6.3万亿美元,行业实现年7%的稳定增长。2012年全球教育产业规模为4.5万亿美元,按照受众群体对教育行业拆分,k-12(基础教育)规模为2.2万亿美元,占整体规模的50%;高等教育规模为1.5万亿美元,占整体规模的34%;学前教育和培训辅导占比较小,但未来相对行业整体具有较快增长。按照渠道拆分,线上教育增长速度远高于传统线下教育,未来五年线上教育年复合增长率为23%,行业规模将由2012年的900亿美元迅速提升至2017年的2600亿美元。

预计在未来3-5年内,在整个教育培训行业,线上将占据四成份额。而传统的线下教育也正在进入市场调整阶段。新东方和学大教育等国内连锁教育培训机构目前正在尝试将线上和线下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在发展传统线下教育的同时,在线上教育领域成立专门的机构从而加强线上教育资源范围的扩大。通过线上与线下的双线整合,各大培训机构都力图将教育资源进行系统整合,而目的是为在激烈的培训市场竞争中赢得更多的生存空间。

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发展

在线教育是指在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上提供教育及相关服务的产业,是传统教育产业与互联网技术融合的产物。自 2008 年以来,在线教育市场一直保持较高增速。2013 年,在线教育市场总规模达到 839.7 亿元,同比增长 19.9%,在线教育用户约为 6720 万人,同比增长 13.8%。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在线教育因其具有跨时间空间、推进教育资源均等化、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等明显优势,在政府政策大力支持下,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未来 3 年预计整体市场增速仍将保持在 20%左右,具有很大发展空间。

2013 年,从在线教育各细分领域看,高等学历教育规模最大,为 516.4 亿元,占比 61.5%;其次是职业培训教育,为 217.6 亿元,占比 25.9%;中小学 k12 教育、企业 e-learning 规模分别为 76.5 亿元、27.5 亿元,占比分别为 9.1%、3.3%;学前教育市场份额最低,为 1.8 亿元,占比 0.2%。在增速方面,2013 年,学前教育、中小学 k12 教育、企业 e-learning 增速分别为 38.5%、 35.2%、 20.1%,高于职业培训教育、高等学历教育的 18.5%、18.4%。

在线教育行业盈利模式

在线教育主要盈利模式有以下五种:

1、内容收费,即线下教育拓展至线上教育平台,通过网校、门户网站及移动 app 提供付费性课程内容,如学而思、新东方等;

2、增值服务收费,通过提供定制化咨询、辅导等服务收费,如金程教育等;

3、平台佣金,通过网络平台导出教育机构,进而收取相应佣金,如淘宝同学、百度教育等;

4、在线广告,网校、门户网站等根据用户点击量,向广告商收取费用;

5、软件收费,如移动 app 收取下载费用等。 为您推荐: 1.2017年金融行业发展前景与就业方向 2.教育行业发展前景 3.教育培训行业的发展前景 4.未来最有发展前景的十大行业 5.最有发展前景的十大行业排行榜 6.未来最有发展前景的8大行业

3、上海中小学籍管理系统官网在线查询

学籍是专指作为某校学生的身份证明。2013年9月1日起,全国已经初步建立了小中大学籍的信息管理系统。以下内容是教育频道为大家准备的相关内容。

省中小学学籍管理系统网址:http://www.shsim-qx.edu.sh.cn/xjxt/dist/public/login.html?v=3.3.6

一、作为学生家长应该关注学籍的哪些相关内容?

学籍是指某个儿童少年作为某所学校学生的身份。学籍档案是记录学生就学和成长过程的重要载体。学籍管理是指学校和有关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对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学籍进行管理的行为,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已建成全国联网的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各类学籍业务均纳入系统管理。

拥有学籍是每个学生应有的权益。在经过批准的学校学习的学生都具有学籍。新入学或转学后,家长应及时到学生所在学校确认是否已为学生建立或转接学籍,是否“人籍一致”。“人籍分离”等问题可能导致学生无法办理与学籍相关的各种管理服务业务,甚至影响升学。学生离校时,家长要及时告知原学校学生的去向,方便原学校协助办理相应的学籍管理服务业务。此外,家长还要对学生的学籍信息进行核对,确保准确无误。

二、学生入学或转学,地方教育部门是否可将有无学籍作为入学门槛或条件?

学籍的主要功能是记录,是学生入学的结果,不是入学和转学的前提条件。转接学籍或新建学籍是招生入学的后置程序,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不应将学生之前有无学籍或学籍是否已转至接收地作为确定入学资格的必要条件,不得以学籍问题为由拒收学生。

三、学生入学后应如何办理学籍手续?

学生被学校招收后,原来已有学籍的,接收学校应通过全国学籍系统为学生转接学籍,实现“人籍一致”;原来没有学籍的,应为学生新建学籍并通过查重程序。如果遇到学籍系统或数据传输故障等特殊情况,学校可先通过线下流程办理转学等业务,线下流程完成后,即可作为拥有连续学籍的计算时点,学生即应视为在校生,享受在校生待遇(如参加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组织的考试及各种活动),之后再通过学籍系统完成电子学籍档案转接,最终以学籍系统记录的信息为准。

四、关于学籍信息更新有哪些要求?

学籍信息是维护学生权益的依据。学籍信息更新是确保学籍信息准确的必然要求。《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快问题学籍处理和建立数据质量核查机制的通知》(教基一厅〔2015〕2号)要求各地各校加强宣传和督促检查,结合本地实际,建立常态工作机制,每学期核查一次学籍信息变动情况。学生家长有义务及时将学生信息如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等的变动情况告知班主任,由班主任将学生信息的变动情况通知学校学籍管理员,在学籍系统内及时更新。

五、学籍号有几种?

学籍号是学籍信息的核心要素。学籍号以学生居民身份证号为基础生成,一人一号,伴随学生整个学习生涯,原则上终身不变。学籍号分为“g”字头正式学籍号、“l”字头临时学籍号以及“j”字头学籍号三种。较为常见的是“g”字头正式学籍号和“l”字头临时学籍号。

“g”字头正式学籍号:具有“l”字头临时学籍号的学生经过全国查重和与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进行比对,通过后分配“g”字头正式学籍号,每年春季学期开学后,通过学籍系统下发。“g”字头正式学籍号为“g+身份证号”,但学生身份证号发生变化等特殊情况下,二者可不相同。

“l”字头临时学籍号:学生首次注册学籍后,分配“l”字头的临时学籍号。“l”字头学籍号按照身份证号编码规则生成,与身份证号相似,但与身份证号不具有对应关系。“l”字头临时学籍号是学生获得正式学籍号前办理各项业务的依据,在办理有关业务时与正式学籍号效力相同。各地各校在办理有关业务时应对持有临时学籍号的学生一视同仁。

“j”字头学籍号是为暂无公民身份证号或原公民身份证号不可用的学生设计的。编码规则与身份证号相同。学生获得身份证号后,可以申请将学籍号更改为“g”字头正式学籍号,但保留原来的记录。

六、“g”字头正式学籍号是否一定和身份证号一致?

“g”字头正式学籍号依据身份证号生成,因此一般情况下二者应一致。之后学生身份证号发生变化才会导致不一致。不一致也不会影响学生办理任何业务,因此无特殊理由没有必要申请修改正式学籍号。特殊情况需修改“g”字头正式学籍号的,需要依申请按流程重新办理。

七、获得“g”字头正式学籍号后,是否可修改其中的关键信息?

“g”字头学籍号具有性。获得了“g”字头正式学籍号的学生,其学籍号不能轻易修改。因户籍关键信息变动,确需对“姓名”和“身份证号”两项关键信息进行修改的,必须履行相关程序。修改时,应由学校学籍管理员在学籍系统内上传户籍等相关证明材料照片或扫描件,县级学籍主管部门审核把关后提交中央数据库进行全国查重和身份比对,对没有问题的,可进行修改。学籍修改情况的历史信息将随学籍永久保留。

八、已获得的“g”字头正式学籍号是否可删除?

原则上不允许删除“g”字头正式学籍号。“g”字头正式学籍号通过了全国查重、与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比对等一系列程序的严格检验,是学生身份的标识。如涉及问题学籍确需删除的,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提交佐证材料报教育部审核后方可删除。

九、转学、毕业后跨省就学办理时间有什么要求?

为做好毕业结业和升级处理工作,每年从7月15日零时至8月14日24时,学籍系统暂停发起转学业务,其他时间均可发起,7月15日零时之前发起的转学业务可继续办理。

每年毕业后跨省就学新业务发起时间限定为8月15日零时至12月14日24时、3月1日零时至5月31日24时。

需要注意的是,各省在国家规定的统一时段中,根据各自实际又规定了本省的转学及毕业后跨省就学时段,在这种情况下,以省级规定为准。

十、“出国”、“其他离校”、“退学”、“开除”状态的学籍是否可以办理转学及跨省就学?

为了方便群众,学籍系统除了允许在校生状态(休学除外)的学生办理转学及跨省就学业务外,还允许处于“出国”、“其他离校”、“退学”、“开除”等状态的学生办理此类业务。转学完成后,学籍状态不变,在转入学校办理相关手续后变为在校生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处于“休学”状态的学生,须在原就读学校办理复学手续后再办理转学手续。

十一、办理转学时,家长需提供的证明材料有哪些?

通过学籍系统办理转学,家长需要向转入学校提供学生基本信息表和说明转学原因的证明材料。其中,学生基本信息表可由转出学校通过学籍系统打印,以证明学生学籍信息的真实性;说明转学原因的证明材料即家长签字的学生转学理由说明。

各地各校不应再要求家长(学生)提供纸质转学审批表。因为在学籍系统中办理转学业务流程时,已经设置了学校和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的核办环节,相当于纸质材料的盖章审批,因此除了因系统故障需要先线下办理以外,不应要求学生家长再提供纸质转学审批表。

十二、毕业后跨省就学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为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减少跨省业务纠纷,转入省、转出省及学生家长应注意以下内容:

学生跨省流动客观存在,必须加以规范和引导。转入省份应明确外省学生就学、升学的条件和办理的程序,指导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妥善处理和核办毕业后跨省就学。就学和升学条件不得违反国家招生入学总体政策,不得利用学籍系统抢夺或变相抢夺生源。

转出省份对于外省份同意接收的要及时办理,不得以接收省份可能违规招生、学生分数可能未达到接收省份要求等理由驳回申请。

学生家长应提前多了解和遵循相关省份的招生管理要求。以免出现不必要的跨省业务纠纷。

十三、毕业生被学校错误调转学籍后怎么办?

原则上,被招生的学生到下一阶段学校入学报到后学校才能调转学籍并再次变为在校生。对误调转学籍的,学籍系统将按照“谁操作、谁负责”的原则增加回退功能,允许区(县)学籍管理部门在学生毕业后半年内将被误招学生退至毕业生状态,然后再由实际录取的学校将其学籍调入。

十四、小学新生入学年龄有哪些要求?

《义务教育法》对未满6周岁的儿童是否必须入学没有做出具体规定。根据其确定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学生入学年龄的具体日期由各省份根据实际自行设定。

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提供了入学截止日期控制功能,由省级学籍管理部门自行设置。

十五、学生家长如何反映学籍相关问题?

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完善处理群众投诉中小学生学籍管理相关问题工作机制的通知》(教基一厅函〔2014〕50号),建立了群众投诉处理工作机制,分级妥善处理群众关心的学籍相关问题。涉及省内市与市之间转学和业务办理的,须由省级处理。涉及市内县与县之间业务的,须由市级处理并公布办理方式和电话。涉及县内学校间业务的,须由县级处理并公布办理方式和电话。仅涉及一所学校业务的,须由学校或县级处理并公布办理方式和电话。只有涉及跨省的,才有必要提交教育部协调。

4、2020上海中小学开学时间:3月2日起开展在线教育

从上海市教育考试院了解到, 为确保师生安全和健康,决定3月份起,上海市大中小学开展在线教育 ,学生不到校。后续到校学习时间,将视疫情情况,经科学评估后确定。 此前,上海已宣布全市各级各类学校2月底前不开学。详情如下:

开展在线教育相关情况介绍

上海市市教委已按照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相关要求,针对全市基础教育、中职教育和高等教育分别制定在线教学指导意见,动员各方力量推进相关工作,包括:授课师资选配与课程录制、网络平台搭建、终端服务保障、教学辅助资源集聚和在线教学管理制度建设等。

基础教育方面,由市级层面制定统一的覆盖全市中小学的教学方案。不同年级的教学方案,充分考虑了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习规律,每节课的长短、每天总课时的多少以及教学容量上都有所差别。

上海市市教委按照“同一学段、同一课表、同一授课老师”的原则,组织了全市各学段、各学科一千多名优秀骨干教师按照课程标准录制相关课程。这些课程以电视播放为主,包括有线电视和iptv,共分为12个频道,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每个年级一个频道,除了首播外,还会安排重播。无法收看电视的学生,可以通过电脑、平板(pad)、手机等多种终端听课。还会在相关网站上提供课程视频下载。听课后,学生可通过多种信息平台,与本校教师进行互动交流。

上海市市文化旅游局、市通信管理局、市经济信息化委员会等对在线教育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协调相关单位提供基础服务保障。对于少数由于特殊原因确实无法通过电视或网络上课的学生,将由学校“一人一策”做好托底方案,力争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仍在外地的学生,可安心在家进行远程学习,通过网络点播、iptv省外服务等模式收看授课,也可在相关网站下载课程视频,与学校老师互动交流。

针对学生和家长关心的各类有关在线学习细节,上海市市教委正在制定中小学生在线学习指导手册,将于2月底前下发电子版。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上海市市教委提供的是托底方案,各区教育局和学校如果有更好的信息化教学条件和课程资源,也可以自主选择,市级层面不做强制要求。

在线学习有其自身规律,不能完全替代在校学习,这次的安排也是一个过渡方案,所以市级层面提供的课程安排相对比较宽松,一方面给学校教师留下空间,组织辅导,另外也减轻学生在家学习的压力。正式开学以后,学校需要对学生在线学习的成效进行评估,该补课、该加强的还会再安排。

中职教育方面,根据“专业课+公共课”课程结构特点,公共课程由市级统筹提供优质在线课程资源,专业课程由学校综合使用国家、上海市和本校各类在线课程资源,任课教师同步做好在线辅导。

高等教育方面,由高校根据自身特点和情况,“一校一策”开展在线授课,上海市市教委指导高校综合用好教育部和上海市各类在线精品课程资源和学校课程资源,协调部分公共课程在线资源全市高校共享。

特殊时期,出于对学生安全的考虑,决定实施在线教育。但是,第一次尝试如此大规模的在线教育,不足和问题一定在所难免,教育部门会虚心听取社会意见,尽努力不断完善。希望通过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让学生在这个特殊时段里都能有所收获,有所成长。这既是教育部门的愿望,也是广大家长和学生的共同愿望。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