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管理建议

100 2022-01-23 19:52 宣传员

1、信息化管理建议

随着我国会计信息化事业的发展,会计信息化在社会经济生活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各个政府部门要求企事业单位提供的各种会计信息要求也日益增多,但企业报送会计数据的质量还存在一些问题,这就推高了税收征管的成本,同时也给税收征管带来了挑战。统一的企业会计准则分类标准有利于加强管理和整合资源,最终实现会计信息来源统一、资源共享的目标。财政部在会计信息化标准化建设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抓住了其中的关键环节。 为此,我们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进一步建立并逐步完善会计信息以及企业信息的共享平台,以此加强税务机关与相关政府部门和银行的互通互联,为监管提供有效的第三方信息,提高监管水平。 二是加强企业的现金管理标准。 企业现金管理标准的提升,有利于提高税收征管水平。三是加强软件备案制度。建议财政部牵头制定相关的制度,明确会计软件的准入门槛,特别是审核会计信息化产业的符合程度;同时,建议开发通用接口,让数据获取更便利。 据说亚运会期间,广州买菜刀要进行身份证登记,并且还得要指定的地点去购买。据说而已,并无确凿的消息。但是在北京的奥运和上海的世博期间,菜刀禁售了确乎是事实。并且,手机实名制不也实行了吗?看来,据说的东西还是比较可靠的,真为之高兴。 广州真不愧是改革开放的发源地、开风气之先的地方,当局的亲民观念和现代科技意识远甚于京沪。为何这么说? 首先,据说这个计划先征询老百姓的意见,而不是直接发布命令强迫让人接受的,这体现了少有的民-主精神。也足以让那些整天无所事事的网上混混,动不动就骂官僚主义的人以有力的回击。 其次,据说登记的资料包括6项,除了姓名、地址、身份证号之外,还有菜刀种类、数量及用途,可见当局对老百姓的生活非常关心。据解释,菜刀用途这一项,主要是担心部分不明真理的老百姓缺乏常识,误将切菜的刀用来砍柴、伐树或自杀之类的。当局拳拳爱民之民,可鉴日月! 广州之举的意义在于,它迈出了菜刀信息化管理的先河。笔者建议,可以以此为契机,对菜刀进行全面的信息化管理,提高对菜刀的生产、销售、购买、使用、保存和报废等综合信息的动态跟踪。 自古以来,我国民众就喜欢用菜刀切菜,菜刀也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但是对于这项人们天天用、离不开金属物品,对其管理却长期处于十分落后的状态,既不知菜刀的所有人姓名、地址,也没有其使用正确率数据,更不知其折旧报废的情况。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有史以来对菜刀首次进行全面管理大约是在公元13-14世纪,但由于当时科学技术的落后和统治阶级的残暴昏庸,菜刀管理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并且管理手段也极其落后和粗暴,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目前,随着科技的日益发达,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对菜刀进行信息化管理,让菜刀为人民创造最大幸福的条件已经成熟。通过建立数据库,实行对菜刀信息的全面动态跟踪,对于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确保人民群众正确使用菜刀,提高菜刀的使用效率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当然,菜刀的信息化管理工作牵涉面广、工作量大。作为该项工作的第一步,目前还只是从新买菜刀(增量部分)着手建立数据库,下一步将会对原有菜刀(存量部分)的情况分批进行摸底,补充建立数据库。最终的目标是确保全部的菜刀都纳入信息化管理。在掌握全部的菜刀静态信息后,将对全部菜刀进行身份认证,植入ic卡无线芯片,通过ic卡的无线信号,我们将可以快速而有效地掌握全国各地上亿把菜刀的动态信息,从而实现管理信息化程度的飞跃。届时,我们的菜刀信息化管理不仅将从根本上超越中国历史上的最高水平,而且也将达到全球领先水平。

2、企业信息化建议

电线电缆是一个很特殊的行业,企业的管理模式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个性,即使是同规模,甚至产品类别相同,其管理模式也有很大的差异。因此,电线电缆企业实施信息化应该进行专业定制,否则,运行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的需求。虽然一些品牌erp系统含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并可以对企业进行流程再造,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但由于种种原因,企业的管理模式和流程不是那么轻易能改变的,尤其是中小企业,大多不能接受现有erp的管理模式和流程的运行效率,感觉繁杂。 鉴于我国国情和现状,erp实施的效果不甚理想,不少已实施erp的企业离当初对它的期望相差甚远,大多还是财务+进销存,至于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物料管理等重要模块能成功运行的很少。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电线电缆企业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特殊性,任何通用的erp系统都不适用,需要根据企业实际定制开发,不是勉强凑合。 2、企业缺少关键人物。理想的关键人物应该是精通产品结构和制造工艺流程;(专业性)熟悉本企业管理,能够针对企业存在的问题和现状提出明确的管理需求和目标,有较强的管理威信和组织能力,并深得一把手信任和支持;具有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知识。许多企业的信息主管存在知识结构缺陷,人力资源配置也不到位。 3、对erp存在认识上的不足。不能提出明确的需求,认为上了erp可以轻松解决企业所有信息资源问题,没想到并不能遂心所愿,效果不理想。 4、企业的管理基础差,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不合理,不规范,可操作性不强,执行效果差。 erp在我国已实施推广多年,成功率很低,在与同行交流的时候,听到不少抱怨和后悔。erp投资大,实施周期长,行业适用性差,项目复杂,加上企业缺乏知识全面的信息主管,还有老板理念、员工素质、企业文化和管理基础等因素制约,使许多企业对erp望而却步,担心欲速不达,劳民伤财。 然而,信息化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小企业信息化不能急于求成,但也不能观望等待,(目前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用excel进行数据处理效率非常低)建议先根据企业的一些关键和重要流程存在的问题,开发独立模块在公司局域网共享运行,例如生产管理,仓库管理,物料管理,质量管理等,这些模块可独立开发,也可集成开发,这样有以下好处: 1、需求明确,能够解决企业信息化急于解决的问题; 2、开发周期短,见效快,完全按照需求现场定制,边运行边修改,直到满意。 3、开发费用低; 4、系统简单,各种数据流清晰,操作者只要熟悉业务并会打字就可很快上手; 5、各种数据存于通用的数据库表,便于以后集成共享,可有效避免信息孤岛问题; 6、通过单模块运行积累经验,提高员工信息化知识水平和兴趣,为将来上erp系统打下坚实基矗 以上过程大约需要3-5年时间。

3、信息化工作建议

这是之前工作需要所想过的一些东西,当时是想从我的角度争取开展一些规划信息化工作,就列了一个对北京规划信息化工作的建议。最后虽然没有用上,也没起到什么作用,但怕以后会遗忘,遗忘掉自己曾经想做这样的事情,就列在这里,偶尔看到,也会提醒自己。 对北京规划信息化工作的建议: 1、北京市城市规划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人口栅格、产业栅格、碳排地图 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北京市城市规划与决策,更好通过城市规划实施“以业控人”等人口调控目标,完善北京市城市规划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建议增加城市人口、产业、碳排等数据,建设北京市的人口栅格、产业栅格数据。 北京人口栅格和产业栅格是在人口与产业数据空间化的基础上,建立整个北京市的产业地图和人口地图。空间尺度覆盖区县、乡镇街道、社区居委会、栅格网等多个尺度。指标覆盖居住人口、就业人口、产业产值、就业人口等、产业竞争力指数等多个指标视角,对北京的经济地理格局进行图示,形成具有可视化特征的产业与人口全景态势图,直观的展示北京的产业和人口格局与发展趋势,服务于城市规划。 2、北京智慧城市建设支撑体系:城市智慧指数与城市智慧规划 智慧城市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命题:与过去只关注技术手段相比,现在的信息化城市建设应更加注重于对城市发展的总体贡献,注重于将信息化建设融入城市规划的整体布局中,即包括了智能化的城市管理、透明高效的政府治理与和-谐包容的社会空间结构等内容。这就需要把智慧城市建设从信息化上升到城市的智慧型系统规划与建设。 为此,建议建立评价和评估智慧城市发展的城市智慧指数,对北京的智慧城市建设状况进行评估,并在城市规划中注重对智慧城市建设的规划,打破现在国内智慧城市建设大多集中在纯粹信息化建设的情况。站在城市规划的视角,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空间布局等不同层面构建智慧城市系统规划体系。 3、北京规划信息服务平台:移动版 目前的规划信息查询和服务大多集中在普通互联网上,为了方便领导实时获取各种信息,为了方便公众能够实时进行规划意见上报和监督,建议将现有的北京规划信息服务扩展到移动互联网,可以通过手机实时查询,可以把规划信息等直接发送给领导的移动终端,公众也能够通过手机自动定坐标提交和上班各种信息。 4、北京市产业升级与规划空间智能平台:北京产业规划平台 鉴于传统的信息化手段已不能适应完全适应北京市各企业和开发区在新一轮产业转型以及北京市产业规划和实施的自身需求,全新的信息服务方式势在必行,迫切需要建立一种协同化、网络化、智能化、集成化和虚拟化的产业规划系统平台。平台借助地理信息等技术手段,通过产业链关联等形式,实现北京市各产业链条中各个环节的所有企业与园区的空间图示、协同互联、资源共享,强化北京市政府和规委对产业集聚的管理与产业规划的决策支持,为北京市的产业升级转型提供信息服务和决策平台。 5、北京市规划决策支持系统:规划指数 基于北京市的城市规划现状和要求,根据北京市的社会、经济、人口信息与空间信息进行多类型、多层面的分析研究,增加诸如城市人口与资源承载力分析、城市经济布局分析、土地利用与容量分析、城市扩张、城市规划实施评价等模型,丰富规划决策支持功能,分析结果以指数的方式提供,能够为领导提供直观的、可视化的、量化的、可比较的规划指数和决策支持。

4、信息化建设建议

由省科协、省计委、省经贸委、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信息产业厅联合主办的“第八届陕西省青年科学家论坛”于2003年11月26日在西工大举行。主题为“以信息化带动和提升传统产业,促进我省经济跨越式发展”。本届论坛形成了“关于加快我省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的建议”。建议事项如下: 一、切实加强对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促进我省经济跨越式发展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视支持下,全省各个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全省上下对信息化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形成了共识。经验表明,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关键在应用、重点在落实、成败在领导。建议各级党政领导对信息化建设给予进一步重视,切实加强对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尽快组建高层次的信息化领导机构,对信息化工作进行部署和决策。不同层次的组织管理机构必须明确职责、统一规划、协调管理、资源共享,全面督促、检查、落实全省的信息化建设工作。 二、以电子政务为突破口,抓好重点信息化工程建设的实施 2000年,我拾信息化十五年专项”提出信息化建设十大工程,由于种种原因,部分方案尚未制定。建议在信息化建设中不宜搞示范工程,可将重点放在推广应用上。根据国家的总体要求,结合我省实际以电子政务为突破口,以向公众提供服务、方便民众办事为目标,抓好电子政务、企业信息化、西安信息港、远程教育等重点应用工程。通过抓一批信息化与经济发展结合紧密的重点应用项目,进一步推进信息化建设,促进经济快速发展。三、结合我省实际加快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 继工业化对农业进行全面改造后,信息化对工业进行全面改造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政府和企业可根据不同发展阶段采用不同的信息化策略,量力而行。制定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要密切结合“一线两带”发展规划,充分发挥西安、宝鸡、杨凌、咸阳等高新区和示范区的作用,使信息技术首先在高新区的管理、企业产品开发中得到高起点应用,加快结构调整,进而带动、辐射全剩 四、大力支持我省软件产业的发展,落实对软件企业的优惠政策 软件行业是我省的技术优势行业,与其他省市相比具有开发人员多、开发成本低的特点。但同时也会造成企业利润的降低。特别是我省的大多数软件企业规模小,贷款渠道不畅,还处在求生存、求发展的阶段,没有政府的优惠政策,企业将很难快速发展。国家为软件企业提供了一定的优惠政策。建议省上出台相应的软件行业优惠政策,并将执行时限作为对工商税收等政府部门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为我省软件企业创造更广泛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五、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多渠道筹集信息化建设资金 资金短缺是制约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因素。我省的信息化建设不能走东部沿海省市直接高投入的路子。应在开放政策上下功夫,可将信息化建设工作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在电子政务建设中将可以对社会开放的部分项目,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广泛吸引民营企业和外商资金,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二是对基础性的公益类电子政务建设保证资金、重点建设,同时可设立信息化建设专项基金。 六、重视信息化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要重视对全省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信息化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特别是要重视对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的培训。省级领导干部对信息化的认识和决策关系到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成败。建议给省级领导干部定期安排信息化知识专题讲座,落实好各级干部的信息化知识培训,同时在全社会开展宣传和普及信息化知识和技能的活动。 七、鼓励青年科技工作者投身信息化建设,为青年科技工作者参与信息化建设创造条件 青年科技工作者技术知识新、思维活跃、创新能力强。建议政府研究吸引青年科技工作者参与和从事信息化建设的方式和具体政策,鼓励和引导更多具有信息化专业知识的青年科技人员从事和投身我省的信息化建设。 省科协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