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的花篮

100 2019-12-02 10:40 洋浴海
清明的花篮


父亲从五七干校多伦学习班出来那年,我才10岁。进入夏季不长时间,我们家就被下放到了农村了。由于姐姐提前一年结了婚就没有跟着父母亲一起下农村。我那时还小只有和父母一样注销了城镇户口跟着父母亲来到了农村。
举家搬家到了乡下,实际上我们这个家就算是被拆得七零八散的了,姐姐嫁人,上了年纪的爷爷奶奶只能留在宝昌城里,姐姐时常回去照顾爷爷奶奶。父亲被揪斗那年,我家可惨哩,那时候,我还小,只有母亲照顾我们全家。害怕之下,爷爷中风下肢瘫痪,奶奶被吓得精神分裂不懂人事,实际是常年精神恍惚起不了炕了。我们家被下放到乡下的一年时间里,父亲母亲就两头跑,父亲在村里参加生产劳动和照顾我。母亲回城里,照顾爷爷奶奶,卖粮食,正烧柴,抓药,买衣服都是母亲一个人,真是忙得母亲倒在床上呀呀哼哼地叫,有时候回村里,父亲和我还能给母亲捶捶背什么的给母亲些安慰,母亲也很满足。就这样坚持了一年。
一年以后,爷爷和奶奶双双离开了人世。
委屈的父亲经常站在队里的麦地里偷偷地哭,这年,父亲才四十二岁却显得异常苍老。那个时候,父亲除了在生产队里干体力活接受改造以外,每天就抱本书看,闷闷不乐,默默地一句话都没有。
有时候父亲也在笔记本子上记录些什么,也许是他记日记。那个时候,物质特别紧缺,纸笔研磨什么都不多,所有的都是凭本凭票供应。到了乡下,一切都从简了。生活越发简单了。没有上学的地方,我也只有和家里那只大花猫玩玩而已了。
爷爷奶奶去世的第二年,到了快清明的时候,父亲去公社的供销社里,买些个各色各样的皱纹纸,也在平常积攒一些个硬纸壳,牛皮纸,以及拣来一点旧烟盒什么的,有时也收集孩子们用过的作业本,父亲就在家里粘粘贴贴。我看见有时父亲粘一个叶子,有时捏一个花朵,有时是一朵蓝色的纸花,有时是一片绿色的纸叶子,就这么粘粘贴贴一个多礼拜,有时候,我看见那些还看的纸花,问父亲,那支是什么花?父亲就说,那是白色的栀子花,那是粉红的蔷薇花、那是红艳艳的山丹花、那是金黄色的菊花、白芍药、猫眼眼的兰花等等,快到清明节的时候,父亲和母亲就在晚上,集中时间粘贴造型。
父亲用坏了的竹子扫帚的竹子条,绑一个一个圆圈一个一个圆圈的环,母亲就用五色的皱纹纸剪成花碎碎的纸条往那些竹子条圆圈上糊,一个圈的、一个圈的糊,那么样的糊三四个圆圈,再用硬纸壳剪几片硬花边的纸壳版,这些准备的材料算是完毕了,父亲母亲就可以组合了。有用铁丝扎上的,有用麻绳系上的,一会儿工夫就组合成了一个非常好看的大花篮。
“这个花篮干什么用哎?”我有点不解地问父亲。
父亲这事就停下手上的活,若有所思地说:“去看你的爷爷奶奶呀。”
“他们不是死了吗?”我脱口而出。
父亲这事就很伤心,“是啊,是啊!”
“我们给他们送点礼物。”父亲用白纸拆好了纸条用毛笔和纸砚写上什么字,父亲说,“都是我不好,没有尽到孝心,让他们过早地离开我们了。”我看见父亲的眼角里闪现出了泪花。
粘好个花篮摆在了柜子上,就等着清明的来到。
那个时候乡下的人们还是很单纯,很善良的,又来我家串门的大婶大妈的,看见柜子上美丽漂亮的花篮,都啧着嘴叫好,说像买来的一样,不要送到坟地了,就在家摆着吧,多好看,多好看呐!
这时候也有不近人情的说,杨老师有小资产阶级情调,搞封资修那一套。说是说,毕竟是在乡下,说完了人们也就没有追究,父亲还是挺文化的,说这些个事情毛主席也说过的,村上的人死了开个追悼会寄托我们的哀思,乡亲们还是善良的,就由我们去了。
清明节到了,我们全家就要去祭奠爷爷奶奶去了。那时候就没有烧纸烧香的了,说那样做是封资修的迷信活动。我们一家人往坟地上送达花篮可以说是最时髦的活动了。
清明节这一天,天刚蒙蒙亮,我和父母就起了床,带上头天母亲蒸好的大馍馍,拿上美丽漂亮的大花篮,我们三个人步行往大山沟爷爷奶奶的坟地去,灰色的云彩湿漉漉的,像是要下雨,凉凉的晨风吹在脸上,麻麻的,要去看爷爷奶奶了,我们一家三人像是要串亲戚一样,那么愉快、那么高兴,好看的大花篮在清明的清风里,像荡漾着清香久久不能散去,在我少年的记忆里……

父亲母亲开我们已经快十年了,每到清明节来临的时候,我就想起少年时和父亲母亲一起给爷爷奶奶做花篮的事情来,可是,父亲母亲他们去世后,我去他们的坟前祭奠,有时放些烟酒茶糖,点张纸钱烧柱香,有时站在坟头上只是那么傻呆呆地站着,连鞠躬都忘了。一次也没有想着给父亲母亲那样认真虔诚地粘糊一个大花篮。有一次和表弟一起来坟地上坟,竟然连火柴都没有带,还是返回去到村子借了火柴才点燃了那些纸钱的。对父亲母亲纪念就不像他们对爷爷奶奶那么认真。今年有快清明了,我想应该给他们做个好看漂亮的大花篮了,给天堂的父亲母亲送去。
2009-3-25清晨于锡林浩特家中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