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三年级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方法

100 2022-03-03 12:08 宣传员

1、如何培养小学三年级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方法

三年级是小学的中段起步,孩子们在一二年级的时候已经学习了该有的知识和行为习惯,对于孩子们来说,三年级是一个过渡的阶段,要摒弃幼儿的稚嫩接受儿童的行为习惯了,很多的孩子一时还不能接受,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培养三年级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呢?自学语文能力主要表现在预习生字词语和初读课文的能力方面,如果学生初读课文时就能很好地掌握课文内容、课文所表达的中心思想,那么他在进入这篇课文的学习时就会轻而易举,在完成课内外作业以及课外阅读时也会轻松很多。但从我自身的教学实际来看,很多学生并不能轻松、自觉地完成初读课文时就能自学课文的任务。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小学生的知识少、能力低,他们初读课文的自学能力需要一个逐步培养的过程,才可能基本形成。在此,我简单的叙述我的培养方法。1、教给学生初读课文的自学方法。培养小学生的初读课文的自学能力,要有目的、有计划、循序渐进地传授给他们一系列的学习方法,还要用小学生能够理解的浅显的语言,简明扼要的讲清要领,使小学生能够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三年级学生的初读课文的要求主要是朗读课文,读准字音,不理解的词查查字典。明确初读课文的要求,切实准确把握要求的内在含义,是提高预习效率的前提条件。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必须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地把自学的方法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打开语文知识大门,读懂各类文章。如对《孔子拜师》一文的教学,让学生围绕“孔子的言行”“老子的言行”这两个重点去读课文,了解事情的经过,读懂课文。凭借这课的教学,让学生明确:读写人的文章时,应抓住重点去品词品句,精读有关片段,弄懂课文。 有的课文各段内容的写作方法相似,就精讲一段,启发学生用学到的方法去自学其它各段,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见,学生对某些事物相互联系的规律已初步掌握,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指导学生读书,他们的自学能力又有了提高。2、小组合作要培养孩子们的自学能力,离不开孩子们的相互帮助。在一开学的时候我就将全班的同学分成了一组组的4人小组。选择组内最优秀的一个同学为组长,第二优秀的的那个同学为副组长,组内最差的为记录员,组内最喜欢说话、开小差的那个同学为小组的纪律员,做好维护纪律的工作。孩子们还为自己的队取了一个满意的名字,并且将队名张贴在教室的黑板角上。除此之外,我还要求对团队做了相应的要求。组长负责检查组员的家庭作业,负责随时提醒组员听讲、做作业、辅导作业副组长负责协助组长,记录员负责记录讨论的笔记,纪律员负责维护纪律。孩子们有了自己团队,在自己团队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每个人都有事情做,孩子们对学习也就有了了兴趣。并且全班还形成了小组竞争机制:以每月的班级操行得分为基准,副组长随时都有替代组长的可能,副组长也有被换的可能。组长的位置不是一直不变的,这就让每个孩子都有了很强的竞争意识。在组与组之间用加分减分的形式评选出最优小组,孩子们为了小组的荣誉都会努力的。3、激发兴趣我们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推动学生去寻求知识,开阔眼界,激励学生用心去钻研、学习,提高学习质量。初读课文的活动,本身就包含有尝试、探索、创造的因素,是学生尝试独立完成某一具体认识任务的过程,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就能引起学生的认识兴趣。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学习会更加主动,积极,他会产生愉快紧张的情绪和主动的意志努力状态,从而提高自己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效果。小学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 一般在开课前一天,我都会声情并茂的讲一个和第二天学习相仿的故事,想办法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运用巧妙的设疑办法,激起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兴趣, 如:《 盘古开天地》一课,在前一天我就讲了一个《女娲造人》的故事,孩子们听话非常的感兴趣,这时我恰当的提出:女娲是谁?她做了什么事?用了哪些步骤?等等问题。孩子们一一作答了。于是我发给孩子们一张导学案,让孩子们根据导学案的要求一步步的预习课文。再如《秋天的图画》一课,在课前要求孩子们仔细的观察自然界的秋景,画一幅秋天的美景。孩子们在画画中,不知不觉就把秋天的美景刻画在脑海中了。4、培养信心自信是成功的一半,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自主性不是很强,要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摆脱“你讲我听”的思想束缚,用信任去开启学生的心灵。在堂上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学。我尝试运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让他们自己去体会课文,感悟课文,提出问题,再从反复的读书中回答自己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地、自觉地看书,积极动脑思考。在课堂上,对疑难问题,进行小组合作,充分讨论交流,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均等的学习机会,人人动手、动口、动脑。要创造条件,让不同程度学生均有成功的可能。对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学生,及时加以肯定、表扬,让他们把成功的喜悦变成自学的动力,牢固地确立起自学的信心。《如何培养小学三年级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方法》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2、关于培养三年级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学习方法

三年级的同学在学习方面正处于分水岭,所以学习一定不能松懈,每天坚持做一道题,每天进步一点点时间久了就会发现进步很多!以下是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先得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感受到,要是你对某种事情感兴趣,关于这个事情的一切你就会很关注,就会投入极大的热情,锲而不舍地钻研它,思考它,对于它的每一个细节你就会很容易地记住,完成起它来也很顺手。在数学学习中,学习兴趣更凸显出了其重要性。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更容易看到他们对某一种东西产生兴趣的那种极大热情。所以要抓牢这一点,让学习兴趣成为学生掌握数学学习能力的导火线。我们教数学的老师,要是能看到学生在课余总是在读数学书,在做数学题,在思考数学问题;要是能听到学生说,“我最喜欢数学了”,“数学玩最有意思”。那么这个时候,说明学生已经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他的数学学习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增长。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可能性》的时候,我和学生一起做“击鼓传花”的游戏,让学生在活到中体会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事件,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就连平时不爱活动不动脑筋的学生也都勇跃参与,而且也很好地掌握了“一定”、“不可能”、“可能”这些个用语。这一课我感觉很成功,因为在学生的兴趣中教学会让教师身心愉悦。

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还得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

外在的知识,要转化成自身的一种能力,那就得让知识参与我们的生活,并共同构建我们的生活世界。对于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也就应当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我们就生活在数学世界里,我们无时无刻不在用数学知识建构我们的生活。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先出示一些物品,水,柑子,饼子,让学生来分一分,要求做到公正公平。学生在这种亲手操作活动中,会自然而然地运用数学思想——平均分。当分到饼子的时候,学生会说分成两半或四份等,那么这个一半或四份等怎么用数字来表示呢,从而引出课题。学生便会对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因为是通过自己亲手操作产生的数学问题,他们就会有强烈的探究愿望。

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正确地掌握学习方法是关键。

有些学生数学学习之所以学得很慢很伤心,一点新内容划很长时间不一定能很好地掌握,就在于他们没有能掌握一些学习数学的学习方法。当他们有了一些学习方法并能运用自如的时候,才会自然而然地形成学习能力。所以,关键还是要让学生在小学三年级就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任何问题解决都有它自身的学习方法。例如在教学《问题解决》的时候,我会让学生做到以下几步:

(1)读题,理解题意,要求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问题。

(2)在理解的基础上,找出已知和未知,以及要解答的问题。

(3)画图帮助理解题意。(小学生的学习还是以直观为主,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画图对他们理解题意是很有用的一种方法。)

(4)找出数量关系。(以口头分析数学量关系为主,说出每一步求什么。)

(5)列式,计算,并作答。

这是一种基本的问题解决方法,但又是很重要的学习方法。通过这种方法的训练,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能力的形成。

据高效课堂教学的要求,学会数学课的预习方法,也会对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帮助。由是,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在老师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的引导下,教会学生阅读数学课本,做好阅读笔记,尤其要记下自己还没有想明白弄清楚的问题,以便与同学交流的时候有方向有内容。

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重要路径是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是一个人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或方式。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巩固和发展学习能力,而且对将来工作和学习也有较大帮助。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从小养成,在三年级教学中,就应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发展特点,小学生学习习惯大致包括下面几个方面:

1、常规学习习惯。①书写端正漂亮,卷面整洁规范;②计算认真仔细,画图符合要求;③学会观察事物,审题认真全面;④课前自学预习,课后回忆复习;⑤听课专心致志,活动积极参与;⑥作业独立按时,做完检查评价。

2、独立思考习惯。数学是思考性极强的一门学科。在数学教学中,独立思考表现为:无论上课或做作业时遇到问题,学生能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而不依赖老师提示或同学求出的答案。

3、主动参与习惯。上课时,学生积极举手发言,发表自己见解,有话敢说,有问题敢提,有想法敢补充,让身心完全融入到课堂中去,这就是主动参与的集中表现。

4、合作性学习习惯。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相结合,数学课堂积极参与合作操作、实践。课外合作收集生活中数学,身边数学的信息,思考探究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习惯。

以上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有助于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例如,学生在学习三年级计算万以内的加减法时,错误率很高,这就要学生养成自觉验算的好习惯。发散到以后的学习中,都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监控,随时调整,不断完善。为此,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经常提醒学生反身自问:为什么要这样做?我这样做对吗?有没有其他的解决方法呢?哪一种方法?以后逐步让学生形成自我监控的意识,提高元认知能力。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做到经常训练学生的口算以及估算,提高正确率。有意识地让学生养成这些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所有这些学习习惯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应该融会贯通地加以培养。

小学三年级是一个关键期也是一个转变期,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对我们老师来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任重而道远。数学相对来说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科,我们要以美的感受,以极大的热情引领学生进入数学之门,让学生产生兴趣,成为志趣,从内心里想要学习好掌握好数学这门课程,并自觉地提高自己的数学学习能力。

3、2019三年级小学生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

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要想学好语文,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等都是很重要的。想要学好语文,就必须要注重培养学习兴趣,增加阅读能力,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积累学习方法,增强学习能力等等。为此,整理了2019三年级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方法,望对您有所帮助。

学习方法一:预习指导

预习,是学生在教师讲课前自己先自学教材,这是听好课的前提。在这阶段,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教材特点大致按如下步骤进行预习:

第一,浏览教材,了解框架。

要达到这一目的,并非一定要对新教材的每一字、每一句都精研细读,只需浏览教材醒目的字句和每段的首尾概括句。这样,学生在几分钟内就可将这一工作完成。

第二、联系旧知,质疑设问。

知识是一个系统。新旧知识间总是有联系的。因而我要求学生在预习新知识的时候,应将相关联的旧知识进行联想、回忆。对新知识以及新旧知识的联系处,要大胆地质疑,提出问题。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需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得长进”。对提出的问题,可用铅笔写在相关的教材空白处,以便进一步学习

第三、查阅资料,思考讨论。

发现问题后应积极解决问题。学生在课前解决自己发现的问题,首先需要老师教给学生利用工具书、网络解决问题的方法。字典是工具书的一种,是学生学习上不开口的“老师”。查阅工具书能解决预习时遇到的字词读音及意义上的问题。网络知识更是丰富多彩通过查阅书籍及网页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然而,当学生遇到以上两种方法都无法解决的问题时,该怎么办呢?因此老师还要教给学生切实可行的课前交流讨论的方法。此时讨论的对象是很广的,亲人可以、朋友可以、同学可以、老师也可以……只要确定对方对此也感兴趣就行。如讨论后仍有疑问就做好记录,以便上课认真听教师讲解。若是课堂上还未解决这一疑点时,下课及时询问教师。

学习方法二:课堂学习指导

课堂是师生交流和共同学习的重要阵地。为了更好的把课堂的时空让给学生,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利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得到的发展,使教学取得的效益。我们的教学就要限定在这样一个前提下:凡是学生能看懂、能学会的,鼓励学生去看、去学,绝不多讲;凡是学生自己能探索出结论的,就激励学生自己探索,绝不多操心;凡是学生自己能做到的,就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做,绝不代劳;凡是学生自己能说的,就引导学生说,绝不多讲。

1、识字写字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之一。对于识字和写字教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遵循的是识、写分步,多认少写的原则,注重引导发现识字方法、识字规律。对于已学过的字,要引导学生在联系中、在比较中找到汉字的共同点,不断发现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点点滴滴的发现积累起来,就会形成比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在将了的学习方法,根据字的不同情况加以灵活运用。此后可采取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学习。

①自主识字中的学法指导

识字课复习、导入时,创设情境,以讲故事、猜谜语、编排顺口溜等形式进行复习、导入。在导入过程中渗透学法指导,并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学习方法。

例如:出示谜语“三面有墙一面空,有个幼儿在当中”,因为是刚刚学过的字,学生会很容易的猜到是“匹”字。教师既可顺势引导,“为什么你会认为是‘匹’字,能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概括得出结论:这个谜语是分析汉字结构,根据部件或笔画的特点来编的。教师可继续出示谜语或顺口溜,让学生进行分析。

老师:分析汉字的结构,根据部件或笔画的特点来编故事、谜语、顺口溜等,这是识记字形的好方法,今天,我们也来编一编。(布置学生自主学习生字的任务)

②合作识字中的学法指导

合作识字就是指学习者在小组学习中、同伴相互学习中识字。这时的学法指导就要落实在指导小组内怎样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

例如:学习“寸”、“取”二字。学生已经了解读音,主要的任务就是识记字形时。我们可在出示了这两个字后,首先,引导学生用各种方法识记字形:分析字形结构;加一加、减一减与熟字比较;根据字形编顺口溜,“又拿来了一只耳,轻轻放在左边”、“十字脚尖前钩起,怀抱一点不放松”。然后,观察田字格中的这两个字,分析占格位置,讨论怎样把字写好。最后,学生仿写,进行展示,并选取较典型的进行集体评议。

要学好、写好一个字,你们知道怎样去做了吗?(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节)

2、朗读感悟

实验教材的阅读教学重视学生的自读自悟,让学生能通过入情入境的充分阅读,有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互相释疑,合作释疑。强调对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能力培养。因此,让学生抓重点词句通过朗读、质疑、讨论等进行探究是比较好的学习方式。

①抓词理句的学法指导

朗读课文,感悟文本的情感,比较重要的一点是能抓住重点词语进行重点品析、感悟。学生如何去抓住重点词句,这一方面离不开老师的指导。

学法指导通过对自学要求的一步步分析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抓重点词法,使之再教学过程中进行,以有效的培养、发展学生学习的能力。

②研究性阅读的学法指导

新课程教程重在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哲理。比较适合研究性阅读的学习方式,即提炼主线,设计研读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读探究,并在交流中落实训练点。

③表情朗读的方法指导

在语文教学中,感情朗读对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发展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感情朗读的基础必须是具备一定的内心体验。体验越深,感悟越强,朗读也就越到位,越出色!采用各种形式,让学生表情朗读,(配乐美读、表演读、赛读、评价读……)在品评时,可自评、生生互评、教师点评等。要鼓励学生有个性色彩的朗读,要积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和感觉读好课文,不必强求一致。

学习方法三:复习指导

我国古代思想家孔子也说过:“温故而知新”,足见复习的重要.指导学生掌握复习的一般方法尤其重要,怎样指导学生掌握一般的方法呢?在教学中总结出了几种基本的复习方法的指导方法:

1.过度法--言传身教。过度法是在基本学会一种知识或初步掌握一种技能后,不满足于勉强记住或刚刚学会的程度,要再多复习、练习几遍,达到进一步牢固掌握。这种“再多复习、练习”的时间和次数就是过度复习,或叫过度学习。心理学家指出:要想牢固掌握所学内容,任何学习都要过度学习。但过度学习要注意“量”,就是时间和次数要适当,不是过度得越多越好。例如,我们教学十个生字,经过认读、书写、记忆,有五遍就能比较准确地掌握了,这叫适度,心理学家认为,过度复习不要漫无限制,而要适可而止。太少了达不到巩固的目的,太多了又浪费时间和精力。如背诵一首诗歌,诵读第五遍刚好能背诵下来的话,再加两、三遍就行了;一个生字,抄写三遍刚好能记忆下来的话,多写一两遍就可以了。

2.分散法--引导点拨。分散法主要运用于不断学习新知识时对旧知识的回顾温习。关键是指导学生正确选择进行分散复习:一是复习的内容不算太多时,可采用平均分散的方法。如6个小时能复习完的内容,可以分散在三天中,每天复习两个小时。二是先多后少的分散方法。假如在阶段复习中,需要在七天内复习五次的话,可在第一天复习两次,第二天复习一次,第四天再复习一次,第七天再作最后一次复习。其中的第三、五、六天可安排别的复习内容。每次复习间隔的时间长短要根据复习的内容而定。复习新学的知识,间隔的时间可以短一些,不能间隔得太长,太长就要遗忘,给复习增加困难。复习的时间要分散,复习的内容要交叉,复习的方法也要灵活多样。比如,把说的、读的、写的、算的、画的、记的互相结合起来,穿插进行。有时要检查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把动眼、动口、动脑和动手结合起来。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进行方法选择的阐释,以便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方法。

3.归类法--生寻规律。比如,字的归类:①易读错的字;②多音字;③易写错的字;④易用错的字;……。练习分段时,每阅读一篇课文,先回想老师是怎么分段的,根据是什么,然后把类似的归在一起,从中可找出三种分段方法。一是按照故事的时间变化顺序分段,如《将相和》、《我的战友邱少云》等;二是按照事物不同类型或不同方面分段,如《蝉》、《动物的游戏》等;三是按照空间位置或环境的变化分段,如《草原》、《彩色的翅膀》等。这样对学过的知识重新组合,排队串线,便于重点突破,掌握规律性的东西,防止机械重复,死记硬背。

4.尝试回忆法--激励尝试。尝试回忆,即把课堂上老师讲的知识回忆一遍。教师应在课末、单元末,有意识引领学生回忆新近内容。美国心理学家索里和福尔特做过一个实验:运用尝试回忆去背诵的成绩是不运用尝试回忆去背诵的成绩的两倍以上。效果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回忆是大脑积极的主动的思维活动过程,复习中有回忆的参与,即增加了一个信息反馈(对课堂所学知识的记忆的反馈)过程,这种反馈的次数又往往不仅一次,多次的强化剌激可提高记忆效果。指导学生运用尝试回忆应与阅读教材结合起来复习,即先回忆后阅读;或回忆一段阅读一段,直到努力把老师课上所讲的知识全部回忆起来为止。

随着学习型社会的推进,小学教学的任务也在发生变化,不仅要教会学生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让学生学会学习,为今后的终生学习打好基础。为实现教学功能的转轨,我们必须在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方面做出探索和研究。

4、小学三年级学生语文三大学习方法分享

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的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特点。以下是整理的小学三年级学生语文三大学习方法,望对您有所帮助。

学习方法一、预习指导

预习,是学生在教师讲课前自己先自学教材,这是听好课的前提。在这阶段,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教材特点大致按如下步骤进行预习:

第一,浏览教材,了解框架。

要达到这一目的,并非一定要对新教材的每一字、每一句都精研细读,只需浏览教材醒目的字句和每段的首尾概括句。这样,学生在几分钟内就可将这一工作完成。

第二、联系旧知,质疑设问。

知识是一个系统。新旧知识间总是有联系的。因而我要求学生在预习新知识的时候,应将相关联的旧知识进行联想、回忆。对新知识以及新旧知识的联系处,要大胆地质疑,提出问题。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需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得长进”。对提出的问题,可用铅笔写在相关的教材空白处,以便进一步学习

第三、查阅资料,思考讨论。

发现问题后应积极解决问题。学生在课前解决自己发现的问题,首先需要老师教给学生利用工具书、网络解决问题的方法。字典是工具书的一种,是学生学习上不开口的“老师”。查阅工具书能解决预习时遇到的字词读音及意义上的问题。网络知识更是丰富多彩通过查阅书籍及网页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然而,当学生遇到以上两种方法都无法解决的问题时,该怎么办呢?因此老师还要教给学生切实可行的课前交流讨论的方法。此时讨论的对象是很广的,亲人可以、朋友可以、同学可以、老师也可以……只要确定对方对此也感兴趣就行。如讨论后仍有疑问就做好记录,以便上课认真听教师讲解。若是课堂上还未解决这一疑点时,下课及时询问教师。

学习方法二、课堂学习指导

课堂是师生交流和共同学习的重要阵地。为了更好的把课堂的时空让给学生,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利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得到的发展,使教学取得的效益。我们的教学就要限定在这样一个前提下:凡是学生能看懂、能学会的,鼓励学生去看、去学,绝不多讲;凡是学生自己能探索出结论的,就激励学生自己探索,绝不多操心;凡是学生自己能做到的,就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做,绝不代劳;凡是学生自己能说的,就引导学生说,绝不多讲。

1、识字写字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之一。对于识字和写字教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遵循的是识、写分步,多认少写的原则,注重引导发现识字方法、识字规律。对于已学过的字,要引导学生在联系中、在比较中找到汉字的共同点,不断发现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点点滴滴的发现积累起来,就会形成比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在将了的学习方法,根据字的不同情况加以灵活运用。此后可采取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学习。

①自主识字中的学法指导

识字课复习、导入时,创设情境,以讲故事、猜谜语、编排顺口溜等形式进行复习、导入。在导入过程中渗透学法指导,并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学习方法。

例如:出示谜语“三面有墙一面空,有个幼儿在当中”,因为是刚刚学过的字,学生会很容易的猜到是“匹”字。教师既可顺势引导,“为什么你会认为是‘匹’字,能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概括得出结论:这个谜语是分析汉字结构,根据部件或笔画的特点来编的。教师可继续出示谜语或顺口溜,让学生进行分析。

老师:分析汉字的结构,根据部件或笔画的特点来编故事、谜语、顺口溜等,这是识记字形的好方法,今天,我们也来编一编。(布置学生自主学习生字的任务)

②合作识字中的学法指导

合作识字就是指学习者在小组学习中、同伴相互学习中识字。这时的学法指导就要落实在指导小组内怎样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

例如:学习“寸”、“取”二字。学生已经了解读音,主要的任务就是识记字形时。我们可在出示了这两个字后,首先,引导学生用各种方法识记字形:分析字形结构;加一加、减一减与熟字比较;根据字形编顺口溜,“又拿来了一只耳,轻轻放在左边”、“十字脚尖前钩起,怀抱一点不放松”。然后,观察田字格中的这两个字,分析占格位置,讨论怎样把字写好。最后,学生仿写,进行展示,并选取较典型的进行集体评议。

2、朗读感悟

实验教材的阅读教学重视学生的自读自悟,让学生能通过入情入境的充分阅读,有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互相释疑,合作释疑。强调对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能力培养。因此,让学生抓重点词句通过朗读、质疑、讨论等进行探究是比较好的学习方式。

①抓词理句的学法指导

朗读课文,感悟文本的情感,比较重要的一点是能抓住重点词语进行重点品析、感悟。学生如何去抓住重点词句,这一方面离不开老师的指导。

学法指导通过对自学要求的一步步分析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抓重点词法,使之再教学过程中进行,以有效的培养、发展学生学习的能力。

②研究性阅读的学法指导

新课程教程重在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哲理。比较适合研究性阅读的学习方式,即提炼主线,设计研读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读探究,并在交流中落实训练点。

③表情朗读的方法指导

在语文教学中,感情朗读对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发展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感情朗读的基础必须是具备一定的内心体验。体验越深,感悟越强,朗读也就越到位,越出色!采用各种形式,让学生表情朗读,(配乐美读、表演读、赛读、评价读……)在品评时,可自评、生生互评、教师点评等。要鼓励学生有个性色彩的朗读,要积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和感觉读好课文,不必强求一致。

学习方法三、复习指导

我国古代思想家孔子也说过:“温故而知新”,足见复习的重要.指导学生掌握复习的一般方法尤其重要,怎样指导学生掌握一般的方法呢?我在教学中总结出了几种基本的复习方法的指导方法:

1.过度法--言传身教。过度法是在基本学会一种知识或初步掌握一种技能后,不满足于勉强记住或刚刚学会的程度,要再多复习、练习几遍,达到进一步牢固掌握。这种“再多复习、练习”的时间和次数就是过度复习,或叫过度学习。心理学家指出:要想牢固掌握所学内容,任何学习都要过度学习。但过度学习要注意“量”,就是时间和次数要适当,不是过度得越多越好。例如,我们教学十个生字,经过认读、书写、记忆,有五遍就能比较准确地掌握了,这叫适度,心理学家认为,过度复习不要漫无限制,而要适可而止。太少了达不到巩固的目的,太多了又浪费时间和精力。如背诵一首诗歌,诵读第五遍刚好能背诵下来的话,再加两、三遍就行了;一个生字,抄写三遍刚好能记忆下来的话,多写一两遍就可以了。

2.分散法--引导点拨。分散法主要运用于不断学习新知识时对旧知识的回顾温习。关键是指导学生正确选择进行分散复习:一是复习的内容不算太多时,可采用平均分散的方法。如6个小时能复习完的内容,可以分散在三天中,每天复习两个小时。二是先多后少的分散方法。假如在阶段复习中,需要在七天内复习五次的话,可在第一天复习两次,第二天复习一次,第四天再复习一次,第七天再作最后一次复习。其中的第三、五、六天可安排别的复习内容。每次复习间隔的时间长短要根据复习的内容而定。复习新学的知识,间隔的时间可以短一些,不能间隔得太长,太长就要遗忘,给复习增加困难。复习的时间要分散,复习的内容要交叉,复习的方法也要灵活多样。比如,把说的、读的、写的、算的、画的、记的互相结合起来,穿插进行。有时要检查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把动眼、动口、动脑和动手结合起来。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进行方法选择的阐释,以便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方法。

3.归类法--生寻规律。比如,字的归类:①易读错的字;②多音字;③易写错的字;④易用错的字;……。练习分段时,每阅读一篇课文,先回想老师是怎么分段的,根据是什么,然后把类似的归在一起,从中可找出三种分段方法。一是按照故事的时间变化顺序分段,如《将相和》、《我的战友邱少云》等;二是按照事物不同类型或不同方面分段,如《蝉》、《动物的游戏》等;三是按照空间位置或环境的变化分段,如《草原》、《彩色的翅膀》等。这样对学过的知识重新组合,排队串线,便于重点突破,掌握规律性的东西,防止机械重复,死记硬背。

4.尝试回忆法--激励尝试。尝试回忆,即把课堂上老师讲的知识回忆一遍。教师应在课末、单元末,有意识引领学生回忆新近内容。美国心理学家索里和福尔特做过一个实验:运用尝试回忆去背诵的成绩是不运用尝试回忆去背诵的成绩的两倍以上。效果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回忆是大脑积极的主动的思维活动过程,复习中有回忆的参与,即增加了一个信息反馈(对课堂所学知识的记忆的反馈)过程,这种反馈的次数又往往不仅一次,多次的强化剌激可提高记忆效果。指导学生运用尝试回忆应与阅读教材结合起来复习,即先回忆后阅读;或回忆一段阅读一段,直到努力把老师课上所讲的知识全部回忆起来为止。

随着学习型社会的推进,小学教学的任务也在发生变化,不仅要教会学生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让学生学会学习,为今后的终生学习打好基础。为实现教学功能的转轨,我们必须在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方面做出探索和研究。

附:古诗词的学习方法

1、持之以恒,坚持背诵。

小学阶段需要掌握的古诗词一共有八十首,要把着八十首放到每一天的语文学习中,每天花一点时间学习。古诗词的背诵并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完全掌握的,要坚持学习,持之以恒。古诗词的意境是需要反复揣摩,每一次学习都会不一样的感悟,所以别把古诗词的学习当作一种负担,好好去感受古典诗词的美好。

2、分类整理,多做练习。

如果对古诗词的背诵和理解都达到了很好的程度,可以着手对古诗词进行分类,如按照季节、按照情感基调等,这是在横向理解的基础上,纵向上又有了新的理解。以上工作做得差不多了就要集中力量做一做习题了,习题其实是出不完、做不尽的,做题是为了检验自己的掌握程度,加深理解,多见题型。

3、深入理解,化为己用。

背诵只是简单的记忆,古诗的背景、内容、意境是孩子在学习古诗词中应该着重关注的,同时古诗词中还蕴含着不少古汉语知识,这也对今后文言文学习有帮助。真正的理解古诗词,掌握相关知识,才能在答题时游刃有余。掌握古诗词也为写作积累了不少素材,在作文中合理利用诗句,可以增加文章的文采。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