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寺随想游记的散文随笔,随想散文随笔

100 2022-05-04 21:12 宣传员

1、寒山寺随想游记的散文随笔

我向来不爱旅游,也不访名胜,寒山寺却例外。

与其说是游寒山寺,还不如说是奔着“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两句诗去的,或许,大多数人,对于寒山寺的印象也就止于此吧。

一路上,我在头脑里不断勾画着寒山寺的轮廓:姑苏城外,一座清幽而缠绵的山腰,被朦胧的烟雾笼罩着,氤氲中但闻厚重而旷远的钟声,一声,又一声,划过禅林。一处流动的雾气里隐约露出古刹的一角飞檐,上头两只飞鸟在静立。僧众早课的颂佛声低沉而又谦恭,信徒匍匐着、呢喃着……

按拟定好的路线,何山桥站一下车,就距离寒山寺不远了。像约见一位久别的故人,我的心还砰砰直跳呢。因为我对寒山寺一无所知,就这样前去,真觉得唐突了它。还好站台离寒山寺尚有一段距离,大可来个缓冲,平复一下心绪。

可是,一抬头,我就诧异了。只见路边一溜儿挂着关于寒山寺的宣传语:中国十大名寺之一――寒山寺。好像这一段路也是寒山寺的,我似乎觉得空气里都飘过焚香的味道。我跟一起的说,还远着哩呀。不料他说,远什么呀,前面向右拐,直行300米就到了。他是重游,我是初逢,所以说的轻描淡写。我有点不知所措。

难道不是姑苏城外寒山寺?我边走边看林立的高楼和如流的车辆,尽管时不时也有一两座那种江南的旧宅,但破败而又拘谨,看上去显得多余又可笑。

不消片刻,就来到寒山寺后门。同行的友人说,他不想去,买门票的钱还不如他来个小吃,刚好门口一道全部是美食,我不勉强,再说,独游也别有趣味。

进了后门,一段曲折的回廊,上面全是题写,关于寒山寺建寺、重修、掌故以及历代文人留墨,其中张继《枫桥夜泊》最甚。但回廊驻足的人寥寥无几,游客都挤到一个被铁链围着的大钟旁拍照去了,连“禁止拍照”的标志都被扔在了地上。

过了回廊,穿过一个洞门,别有天地。正对着洞门,是一座假山,棱角分明,高大但显得有点突兀,我围着假山一圈,愣是没看懂它像什么。一个游人说:“这位,麻烦让一下,我要留个影”。我只得朝前走去。

又是一段回廊,上面全是书法大家题写的《枫桥夜泊》,真草隶篆,都没落下,仿碑刻,黑底白字,上头用玻璃覆盖,我看了几幅,因为回廊窄,怕影响游人,不敢久留。

前面一个三层木楼上挤满了人,都争相拍照。有几个还凭栏远眺,像要看尽千帆似的。我也好奇,随着人流冲进了楼门,但通向二楼的木梯显然拥堵,一个保安装扮的人在现场维持秩序,看来上楼无望,只得折身回来,在一处题刻欣赏名家的笔法。并托一位游人也拍了一张照片。

转角处,一个穿着印有“寒山寺”马甲的女人在兜售各类纪念品,串珠、手链、镇尺,把一个腰门口堵得水泄不通,好多人低头挑拣。女人干脆扯开了嗓子“寒山寺纪念品,路过的瞧一瞧耶!”声音盖过了寺内的钟声。

要说人最多的地方,当数大雄宝殿前。小院中间一个大香炉像着了火似的,浓烟滚滚。游人挤到旁边一个卖香火的老阿姨旁边,争相购买。我也挤了进去。

阿姨,来点香。

小伙子,给。她递给我一把。

有打火机吗?我不吸烟,所以身上没带火。

要那干嘛呀?!直接扔在香炉里得嘞!他边说边给另一个游客递香。

直接一扔,行吗?我有点犯嘀咕。转身但见前面一个中年妇女已经把一股香直接扔到那个大香炉里去了,并站着作了一个揖,说不上规矩,也说不上不规矩,完了她又小跑似地拿着香朝大佛殿去了。

围着香炉有三座佛殿,除了大雄宝殿,其他两座我这会儿记不起来了。游人进进出出,络绎不绝。进去的都满怀心事,似有所求;出来的全愁容顿展,喜上眉梢。靠着大雄宝殿门首站着一个老和尚,穿着一身泛黄的衣裳,出家人打扮,面目和善,拈花一笑似的静静地观看院内的一切。

一个中年男子,穿着光鲜,双手握着一把点燃的香,站在院中间,向着大雄宝殿的方向一欠身,转一下身子,又向另一座佛殿弯腰,如是者三次,算是拜完了,拖着一旁等他的女儿心满意足地走了。

另一个佛殿内,人也很多。一老姑姑手执签书,神情庄重,对面前一位三十来岁的面带忧愁的妇女说道:“你今年流年不利,命犯煞星,恐有忧愁。”那妇女显然不解,向那老姑姑忙问“能具体说一下吗?”见那姑姑半天没言语,赶紧从手提包里掏出50元放在随喜箱旁,那姑姑又说:“意思就是你要防着你们家那位,别在外面沾花惹草,看紧点呐!”说完自顾自捂着嘴偷笑。那妇女像得了宝似的,感恩不尽。下一个赶紧抽身上前,掏手机扫码随喜功德,老姑姑递给他装签的罐罐。

过了这一处,就是和尚们的居所了。我以前没见过真和尚,也素有礼佛之心,有时还有出家之念,所以留神看了一下。有几个和尚坐在回廊的扶栏上聊天。对来来往往的游客视而不见。一个老婆子估计也不常出来,对着和尚发呆。那几个和尚聊到得意处,开怀大笑。一个更有趣,可能是天热,捂得严,本来都是一通的行脚僧打扮,当时又是六月天气。竟卷起裤管,用手“哧哧”地挖起来了,腿毛还有点长。老婆子立马转身走了,口里直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前面,一个大爷在嚷嚷“都把门票拿出来,验票,验票。”上前一问,原来出口是正门。

出了正门,我那朋友,就在前面等着,一只手叉在裤兜里,一只抓着雪糕把,抖着腿,仰着脸,“哧溜,哧溜”的吮吸着,像没瞧见似的说:“这就算完了?还早着哩!”

这就算完了。我像是给他说,但声音太小,倒不如说给自己说。身后是我时时刻刻心心念念的寒山寺。

2、随想散文随笔

时至初夏,这时节的北方本该烈阳千里,一片干旱,只等小麦成熟,之后才进入湿热的三伏天,然而雨水却似乎等不及。这提前到来的雨水,让北方的夏天有了一丝梅雨季的味道。在这种季节里,就该恬淡的听听安静的歌,品品微苦的茶,然后在晚上和朋友聊聊心事,下下棋,喝点甜酒,最后在微醺中睡去。

这是赵氏诗中的生活,恬淡,自然,不加任何修饰。却有一种引人入胜的魅力。闲云野鹤一般,潇洒地活一世,来去无甚牵绊,自由洒脱。然而,现实的生活却不尽如此,烦恼总会不请自来,周遭的人和事,如漩涡一般,而在其中苦苦支撑的你,疲惫不堪。

于是,有人选择归隐,如五柳先生那般,追随自己来到这个世界时的初衷,纵使“环堵萧然,箪瓢屡空”,也依然不改其志。给自己的心以自由,在苍穹之下,放飞理想。勇敢地挣脱物质与世俗的牢笼,还思想以解放,这样的人,令人敬佩。

出世是需要勇气的,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放得下“功名利禄”这四个字。故此,古往今来,能够真正出世,安贫乐道的,也不过寥寥数人而已。然而,当一个人厌倦了这世界的蝇营狗苟之后,入世便显得更加难能可贵。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是需要极大的决心与意志的。而支撑这一切的,往往是一个不甘屈服的灵魂。

于是,有人选择入世,投身于这个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暗流汹涌的市井之中,坚持着心中的梦想,不为外界的诱惑所动摇。如同堤坝一般,长年累月的经受着波涛的摇撼,却依然坚定不移。然而,这样久了,心总会累,入市的人尤其需要排遣心中的愤懑。“余常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这是希文先生的疑问。当他站在岳阳楼之巅,极目远眺那烟波浩渺的洞庭湖时,这样的疑问从他的心底升上来,似是问天,又似是自问,在这物我两忘的境界中,自然给了他答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和内心的缘故而或喜或悲。这就是至理。

从南宋到而今,近一千年来,希文先生凭借一篇《岳阳楼记》横绝古今。太多的人或懂或不懂的吟咏着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感叹着希文先生普济众生的胸怀,却并未发现这两句近乎道的哲理。忘却外物,也忘却自身,物我两忘,而又相与为一,以大胸怀,大气量,去包容,去理解。这样,就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继而,就能平和,找到一种介乎外界与内心的均衡。

暮的,转念想来,在这个暑气难当的夏日,若是怀着这样的心态,与朋友在一起,无喜无悲的听听安静的歌,品品微苦的茶,聊聊心事,下下棋,喝点甜酒,再小憩一会,到当真是惬意非凡啊。

3、散文随笔《随想秋天》

散文随笔《随想秋天》

前些天去了一趟新疆,满以为能欣赏到北国比南方早来的秋色景致,结果一无所获,随想秋天。原想的喀纳斯湖景山色层林尽染;原想的胡杨林秋意浓浓金黄欲滴;原想的南山牧场牛羊成群马蹄声碎;原想的火焰山炽热难当浮想联翩,到头来只是脑海里那飘忽不定的风景残片在飞舞,有些失落也有些遗憾。可能我去的时节不对罢,早去半月可以看见夏的热烈;晚去半月就可能看到秋的本色。

回到湖城正赶上冷空气来了,还时不时下一点细雨,古人说“一层秋雨一层凉”,还真感觉得到秋意了。院子里的金桂和银桂在中秋节那几天里连个花蕾都没见着,这些天竟然浓妆艳抹地挂满枝头。浓悠的香味随风飘散,闻之感觉有点眩晕。院子里呆不住就回到家里,关住门窗摆弄从新疆带回来的薰衣草香精,不想落地碎瓶,满屋的香精味,初闻感觉有些幽香,久闻就有点承受不起。无处可藏只能到长岛公园走走,不想整个公园也都种了大片的桂花树,那香弥散到了每一个角落。适逢友人散步,见面就问我身上什么味?我知道那是薰衣草香精味和桂花香味的混合体,可能这是世界上还没有调制出来的香味,友人惊异也就不足为奇了。

秋天真的来了,早起时候分明感觉得到它的存在,太阳也似乎渐渐地离我们远去。朝雾里已听不到蝉鸣;天空中南归的大雁已然行步匆匆;还有院后那棵近60年树龄的红枫,这些天也渐渐地浮上红晕;再有的是满院的落叶,随风飘落去寻找它的归宿。自古以来,秋是悲伤的代名词,是孤独、愁绪的晴雨表,所以,秋就是心之愁。汉字里的愁分明就是一个秋,一个心组成的。从古到今,不知有多少文人写过秋的清冷;秋的萧瑟;秋的寂寥;秋的悲凉。曹丕的《燕歌行》就有“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那种孤独、惆怅的感觉。孟浩然写下“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的诗句,读来让人潸然泪下,能充分感悟到“西出阳关无故人”那种凄苦寒凉的人生境遇,作文素材《随想秋天》。还有李商隐的“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的诗句,不难体会到诗句中那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人生悲哀。虽然诸如苏东坡一类的文人也写过豪迈的秋之诗词,但个中总不免还能看到一丝丝“独钓一江秋意”的蛛丝马迹。有人说秋天是枯藤老树昏鸦的意境;是蕴藉着寂灭与再生的悲吟;是多情才子的故乡;是朦胧诗人的底色。我觉得说的绝是,从大量的古往今来的诗句中我们不难看出这种痕迹。

秋天虽然肃穆静寂,但更多体现了简洁透明、厚实宽容、成熟老道的个性。经历了春夏之后,秋天更显得妩媚妖娆,仿佛如同一位阅历丰富的少妇,携着成熟的丰腴,带着甜甜的微笑向你走来。她在春天里孕育了每一粒种子;在夏天里抚养了每一片绿叶;在秋天里奉献了全部的生命。我们身处秋天里,仿佛看到了长烟袅袅;听到了牧童歌谣;闻到了阵阵清香。如诗般的意境、如画般的斑斓、如歌般的动听、如梦般的美丽,浸润、渗进我们心底每一寸荒芜,让我们变的生动而又浪漫,从情感世界中流溢出苦尽甘来的成熟。

人的一生就如同春夏秋冬。少年时代如同春天那样灿烂无限;青年时代如同夏天那样炽热豪迈;中年时代如同秋天那样成熟老练;老年时代如同冬天那样暮气沧桑。我们经历了春夏之后,到了秋天就必然有了阅历,也有了苦难,更有了切肤的感悟,所以,必然就会有成熟与丰收,秋天其真正的内涵和魅力也就在于它的成熟。

4、寒山寺随想游记随笔散文

我向来不爱旅游,也不访名胜,寒山寺却例外。

与其说是游寒山寺,还不如说是奔着“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两句诗去的,或许,大多数人,对于寒山寺的印象也就止于此吧。

一路上,我在头脑里不断勾画着寒山寺的轮廓:姑苏城外,一座清幽而缠绵的山腰,被朦胧的烟雾笼罩着,氤氲中但闻厚重而旷远的钟声,一声,又一声,划过禅林。一处流动的雾气里隐约露出古刹的一角飞檐,上头两只飞鸟在静立。僧众早课的颂佛声低沉而又谦恭,信徒匍匐着、呢喃着……

按拟定好的路线,何山桥站一下车,就距离寒山寺不远了。像约见一位久别的故人,我的心还砰砰直跳呢。因为我对寒山寺一无所知,就这样前去,真觉得唐突了它。还好站台离寒山寺尚有一段距离,大可来个缓冲,平复一下心绪。

可是,一抬头,我就诧异了。只见路边一溜儿挂着关于寒山寺的宣传语:中国十大名寺之一――寒山寺。好像这一段路也是寒山寺的,我似乎觉得空气里都飘过焚香的味道。我跟一起的说,还远着哩呀。不料他说,远什么呀,前面向右拐,直行300米就到了。他是重游,我是初逢,所以说的轻描淡写。我有点不知所措。

难道不是姑苏城外寒山寺?我边走边看林立的高楼和如流的车辆,尽管时不时也有一两座那种江南的旧宅,但破败而又拘谨,看上去显得多余又可笑。

不消片刻,就来到寒山寺后门。同行的友人说,他不想去,买门票的钱还不如他来个小吃,刚好门口一道全部是美食,我不勉强,再说,独游也别有趣味。

进了后门,一段曲折的回廊,上面全是题写,关于寒山寺建寺、重修、掌故以及历代文人留墨,其中张继《枫桥夜泊》最甚。但回廊驻足的人寥寥无几,游客都挤到一个被铁链围着的大钟旁拍照去了,连“禁止拍照”的标志都被扔在了地上。

过了回廊,穿过一个洞门,别有天地。正对着洞门,是一座假山,棱角分明,高大但显得有点突兀,我围着假山一圈,愣是没看懂它像什么。一个游人说:“这位,麻烦让一下,我要留个影”。我只得朝前走去。

又是一段回廊,上面全是书法大家题写的《枫桥夜泊》,真草隶篆,都没落下,仿碑刻,黑底白字,上头用玻璃覆盖,我看了几幅,因为回廊窄,怕影响游人,不敢久留。

前面一个三层木楼上挤满了人,都争相拍照。有几个还凭栏远眺,像要看尽千帆似的。我也好奇,随着人流冲进了楼门,但通向二楼的木梯显然拥堵,一个保安装扮的人在现场维持秩序,看来上楼无望,只得折身回来,在一处题刻欣赏名家的笔法。并托一位游人也拍了一张照片。

转角处,一个穿着印有“寒山寺”马甲的女人在兜售各类纪念品,串珠、手链、镇尺,把一个腰门口堵得水泄不通,好多人低头挑拣。女人干脆扯开了嗓子“寒山寺纪念品,路过的瞧一瞧耶!”声音盖过了寺内的钟声。

要说人最多的地方,当数大雄宝殿前。小院中间一个大香炉像着了火似的,浓烟滚滚。游人挤到旁边一个卖香火的老阿姨旁边,争相购买。我也挤了进去。

阿姨,来点香。

小伙子,给。她递给我一把。

有打火机吗?我不吸烟,所以身上没带火。

要那干嘛呀?!直接扔在香炉里得嘞!他边说边给另一个游客递香。

直接一扔,行吗?我有点犯嘀咕。转身但见前面一个中年妇女已经把一股香直接扔到那个大香炉里去了,并站着作了一个揖,说不上规矩,也说不上不规矩,完了她又小跑似地拿着香朝大佛殿去了。

围着香炉有三座佛殿,除了大雄宝殿,其他两座我这会儿记不起来了。游人进进出出,络绎不绝。进去的都满怀心事,似有所求;出来的全愁容顿展,喜上眉梢。靠着大雄宝殿门首站着一个老和尚,穿着一身泛黄的衣裳,出家人打扮,面目和善,拈花一笑似的静静地观看院内的一切。

一个中年男子,穿着光鲜,双手握着一把点燃的香,站在院中间,向着大雄宝殿的方向一欠身,转一下身子,又向另一座佛殿弯腰,如是者三次,算是拜完了,拖着一旁等他的女儿心满意足地走了。

另一个佛殿内,人也很多。一老姑姑手执签书,神情庄重,对面前一位三十来岁的面带忧愁的妇女说道:“你今年流年不利,命犯煞星,恐有忧愁。”那妇女显然不解,向那老姑姑忙问“能具体说一下吗?”见那姑姑半天没言语,赶紧从手提包里掏出50元放在随喜箱旁,那姑姑又说:“意思就是你要防着你们家那位,别在外面沾花惹草,看紧点呐!”说完自顾自捂着嘴偷笑。那妇女像得了宝似的,感恩不尽。下一个赶紧抽身上前,掏手机扫码随喜功德,老姑姑递给他装签的罐罐。

过了这一处,就是和尚们的居所了。我以前没见过真和尚,也素有礼佛之心,有时还有出家之念,所以留神看了一下。有几个和尚坐在回廊的扶栏上聊天。对来来往往的游客视而不见。一个老婆子估计也不常出来,对着和尚发呆。那几个和尚聊到得意处,开怀大笑。一个更有趣,可能是天热,捂得严,本来都是一通的行脚僧打扮,当时又是六月天气。竟卷起裤管,用手“哧哧”地挖起来了,腿毛还有点长。老婆子立马转身走了,口里直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前面,一个大爷在嚷嚷“都把门票拿出来,验票,验票。”上前一问,原来出口是正门。

出了正门,我那朋友,就在前面等着,一只手叉在裤兜里,一只抓着雪糕把,抖着腿,仰着脸,“哧溜,哧溜”的吮吸着,像没瞧见似的说:“这就算完了?还早着哩!”

这就算完了。我像是给他说,但声音太小,倒不如说给自己说。身后是我时时刻刻心心念念的寒山寺。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