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准文集语录(顾准文集的作者简介)

100 2022-05-17 10:24 颜鹤

1.顾准文集的作者简介

顾准(1915—1974)思想家、经济学家。

1915年生于民国初年从苏州移居上海的一个中医家庭,在职业学校的初中毕业后,因家境清贫,无力继续求学,12岁就到潘序伦先生创办的上海立信会计事务所当练习生。随后通过自学会计学,成为掌握现代会计知识的专业人士。

1930年,十五岁的他便以其在会计学方面的成就和造诣,在上海工商界崭露头角,被誉为“奇特的少年天才”。20世纪30年代,有多部会计学著作问世,是上海知名的会计学家。顾准于1930年组织秘密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进社,后转入武卫会。同年10月,因武卫会组织被破坏,第一次流亡去北平。

1934年完成的会计学著作《银行会计》,成为国内第一本银行会计教材。1934年后,曾任中国民族武装自卫会上海分会主席、总会宣传部副部长。

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冬北平“一二·九”运动后,全国掀起了抗日救国高潮。

1936年2月,自北平回到上海,先后担任过上海职业界救国会党团书记,职员支部书记,江苏省职委宣传部长、书记、江苏省委副书记。在文委工作期间,与经济学家孙冶方(当时为文委书记)认识并共事。

1940年后,曾任中共苏南澄锡虞工委书记、专员,江南行政委员会秘书长、苏北盐阜区财经处副处长、淮海区财经处副处长。后赴延安中央党校学习。

1946年1月回到华东后,先后担任中共中华分局财委委员,淮阴利丰棉业公司总经理,苏中区行政公署货管处处长、中共华中分局财委委员、山东省财政厅厅长。解放军占领上海前夕,任青州总队(接管上海财经工作的一支干部队伍)队长,积极准备接管上海。

1949年5月,随军回到上海。任上海市财政局局长兼税务局长、上海市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和华东军政委员会财政部副部长。为建国后上海的财税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

1952年的“三反”运动,他受到了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的处分。

1953年后,曾先后担任中央建筑工程部财物司司长,洛阳工程局副局长。

1956年入经济研究所(现属中国社会科学院)任研究员后,开始研究商品货币和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地位问题,最早提出并论证了计划体制根本不可能完全消灭商品货币关系和价值规律,成为探索市场关系在社会主义经济中运行的第一人。并写成《试论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1957年担任中国科学院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副主任,在随后的反右运动中被划为右派分子。

1962年下放劳动回到经济研究所,受孙冶方委托研究会计和经济,相继翻译了熊彼特和罗宾逊夫人的经济学著作;

1965年再次被划为右派,并在随后的文革中遭受迫害。

1968年4月,他的妻子汪璧因不堪迫害自杀。他遭受迫害期间,仍坚持独立思考,特别关注民主问题,坚持民主社会主义的理想,追问“娜拉走后怎样”(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怎样)的问题,写成《希腊城邦制度》、《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

1974年12月3日因患肺癌病逝。

顾准对经济学、会计学研究颇有建树,主要著作有《银行会计》、《初级商业簿记教科书》、《簿记初阶》、《股份有限公司会计》、《中华银行会计制度》、《所得税原理与实务》、《中华政府会计制度》、《社会主义会计的几个理论问题》、《试论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希腊城邦制度》、《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等。翻译作品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约瑟夫 · 熊彼特)、《经济论文集》(琼 · 罗宾逊)。

2.顾准文集怎么样

今天再来谈顾准似乎己经过时,因为在部分人心里这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话题。

经陈敏之、李慎之等人的努力,《顾准文集》辗转的在1994年由贵州人民出版社走向公共,思想界颇有沸腾的迹象,品读顾准的文章到处都是,大有开篇不读顾准文,读遍思想是枉然的意思。不独于此,整个九十年代都在不断的发掘旧的遗产,有陈寅恪、张中晓,当然也有胡适、周作人以及前几年兴起的殷海光和雷震。

这或许是八十年代新启蒙运动的一个延续。当然如果我们要以一个更广阔的图景来看待这个问题的话,无疑可以扯上“中国问题”意识下的现代化、现代性等问题,而这些则在思想界一直喋喋不休。

但对顾准等人的这种热情来的猛烈,退去的也快,一波一波的代表人物被抛出来,又迅速的消失在下一个目标中。就眼下来看,己经很少有人再主动谈起顾准,去年顾准的九十周年诞辰也无声无息的,这不仅仅有政治上压制的因素,也有时下学术界和公众浮躁的原因。

在做近现代史研究的过程中,相当部分的论文和成果都份属废纸,他们或者臣服于官方话语下来论证政权合法性诸如“反帝反封建”、义和团的合法或历史必然等等,或者就是停留在掌故、言说,只言片语不成系统。何家栋、李慎之等人曾试图在思想史的坐标上将顾准等人串连在近现代以来的知识分子谱系上,这或许有些影响,但并不是很大。

一来这个工作并没有持续下去,除了有限的几个人外,参与这个工作的人很少;二来从这个角度展开的叙述很容易落入主义之争,徒增口水。更何况在当下这个政治经济形势迭变的时候,谁都不肯静下心来仔细的考虑这些问题到底是怎么回事,往往是遇到讨论便一轰而上,有如泡沫最后什么东西都没有留下。

顾准的作品影响了很多人。很多人因为读过顾准的书而改变以前的思维方式。

他们不一定信服顾准的观点,但确实,他们很多的僵化观点被改变了,这为思想的进一步发展打了一个很好的基础。中国的九十年代初期,新启蒙止步,思想界沉寂,那时还没有什么经典的书可以读,顾准这样一本书的出现吸引了众多求知者的眼球。

在这种境况下,他是对读者影响更多的是对原有固化思维方式的破坏。这在被意识形态笼罩的当下无疑是很紧迫的事情,而他所起的作用也就是柏拉图洞穴隐喻中所说的“洞穴中人”或者鲁迅所说铁屋中的呐喊,虽然他己去世。

当时代对未来无知的时候,未来的状况依赖于我们今天的行为,尽管今天可能走错路,但在这种情况下则更应该为人类创造新的生活方式的努力提供充分自由。在这个意义上,无论怎样强调顾准对于时代的重要性都是不过分的。

但相当一部分人指出顾准的思想在学术上毫无价值,从材料到概念无一不有致命的漏洞,其中还包括中国历史方面知识的理解错误。这或可讨论,因为顾准所处的时代背景在先,如果以今天的眼光看过去,自然处处是漏洞;其次顾准所处的环境不可能接触到更专业的原始材料,如果忽视这一点,我们将不可能对顾准的学术水平做出一个公平的评价。

第二,所谓的学术并不是空中楼阁,不仅仅是从理论到理论的逻辑,它要和现实有相应的沟连,说到底,思想是要有实践功能的,而不是屠龙之术,韦伯在二十世纪初所做做“以学术为业”和“以政治为业”两个讲座,他明确的区分了两者的关系,指出学者不应该参与政治而保持独立,但政治家的思维则多半是受思想家的影响。作为思想家出现的顾准在七十年代的思考不仅仅有他的道德勇气在里面,更重要的是他远远的领先于时代,也领先于有相同经历的李慎之、韦君宜等人对时代的反思。

顾准的发现是思想界在八九十年代转型后的一面旗帜,不仅有顾准,还有重新发现的胡适等民国人物以及近代史的展开,但仅仅发现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是继承和研究。透过当下的历史文本,我们己经不能看到过去,因此还原真实的历史史实显得犹为重要。

而这里中山大学桑兵的一些工作如主编的“近代中国知识与制度转型丛书”、北大茅海建的《天朝的崩溃》《戊戌变法史事考》等,他们代表着当前史学界部分学者的一种态度,从具体的历史事件或问题入手,用精确可靠的史料重新构建历史,而这样的工作无疑是思想史的基础,如果思想史只是空对空的宏大叙事,并且如果像古语所说“人生程朱之后,百法具备,只遵守规矩做功夫,自不得有差,如吃现成饭。”的那样,很自然,即便再多的顾准被发现,也改变不了被抛弃的命运。

3.顾准《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到底是一本书还是一篇文章啊

顾准,我最佩服,最欣赏的人。

写了中国第一本会计学的专著。35岁时成为上海市财政局长,为上海解放后的经济稳定作出巨大的贡献。

1957年,在国内第一个提出社会主义可以有市场经济的概念。后来的吴市场,不过是跟随他的脚步而已。

这样一个天才后来被不断的政治斗争折磨得英年早逝。他能写出来的著作其实只是他宏大的研究计划中的副产品。

这样的伟人,该被世人记住!

他是国家在黑暗时期唯一坚持在思考的人。

《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出过书,也被收录到《顾准文集》里面,大陆版有《顾准文集》。网上可以买到,纯蓝色的封面,清素干净。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