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福建省中学物理新任教师招聘考试大纲

100 2022-05-28 19:36 宣传员

1、2020年福建省中学物理新任教师招聘考试大纲

2020年福建省中学物理新任教师招聘考试大纲已公布,3月16日至3月22日进行网络报名,4月12日,全省统一笔试。为了方便大家备考,现将考试大纲原文发布如下: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落实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加强学科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的考查,选拔新任教师,特制定本大纲。

一、考试性质

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是符合招聘条件的考生参加的全省统一的选拔性考试。考试结果将作为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参加面试的依据。招聘考试从教师应有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考试目标与要求

1.考查考生通过物理学习而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考查考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

2.考查考生理解与中学物理课程相关的大学物理知识,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些物理问题,关注目前物理科学发展中的前沿和热点问题及其对科学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和意义。

3.考查考生掌握中学物理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并能将其运用于分析、解决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具备从事中学物理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需的基本技能和教学能力等。

三、考试范围与内容

考试范围涵盖三个方面,即中学物理内容、大学物理内容、中学物理课程与教学论内容。

1.中学物理内容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的课程结构(具体内容参见附件:表1和表2)。

2.大学物理内容

(1)普通物理中的力学、电磁学、热学、光学、原子物理学的基础理论。

(2)普通物理基本实验。

(3)近代物理基础知识。

这部分内容的要求是对中学物理知识的深化和能力的扩展。

3.中学物理课程与教学论内容

(1)《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的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学业质量、实施建议。

(2)中学物理课程与教学论中的中学物理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原则、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概念与规律教学、实验教学、复习与练习教学、教学手段应用、教学技能、教学案例的设计和评析、教学评价等。

四、考试形式

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2.考试时间:120分钟。

3.试卷分值:150分。

五、试卷结构

1.主要题型:选择题,非选择题,如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论述题、教学设计题、教学案例分析题等。

2.内容比例:物理学科专业基础主干知识约占60%,中学物理课程与教学论约占40%。

3.试题难易比例:容易题约占30%,中等难度题约占50%,较难题约占20%。

附件:

表1.高中物理课程结构

注:相关主题的具体内容见《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的课程内容。

表2.高中物理实验

2、2020福建省中学生物新任教师招聘考试大纲

2020福建省中学生物新任教师招聘考试大纲已公布,3月16日至3月22日进行网络报名,4月12日,全省统一笔试。为了方便大家备考,现将考试大纲原文发布如下: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落实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加强学科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的考查,选拔新任教师,特制定本大纲。

一、考试性质

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是符合招聘条件的考生参加的全省统一的选拔性考试。考试结果将作为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参加面试的依据。招聘考试从教师应有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考试目标与要求

1.考查考生比较系统掌握中学生物学课程所要求的生物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知识以及主要分支学科发展的前沿知识;熟练掌握生物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实验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2.考查考生充分理解与中学生物学课程相关的大学生物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关注目前生物科学发展中的重大热点问题及其对科学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和意义。

3.考查考生比较系统掌握中学生物学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并运用基本理论、知识与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具备从事中学生物学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需的基本教学技能和持续发展自身专业素养的基本能力。

三、考试范围与内容

(一)高中生物学课程内容及其延伸

1.分子与细胞

细胞的分子组成:蛋白质、核酸的结构和功能;糖类、脂质的种类和作用;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细胞的结构:细胞学说及其建立的过程;细胞膜系统、细胞核和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生物膜结构模型。

细胞的代谢: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酶在代谢中的作用;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对光合作用的认识过程;光合作用及其原理的应用;细胞呼吸及其原理的应用;影响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细胞的增殖: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细胞的无丝分裂和有丝分裂。

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细胞的全能性;细胞的分化;细胞的衰老和凋亡及其与人类健康的关系;癌细胞的主要特征与恶性肿瘤的防治。

实验: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检测;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2.遗传与进化

遗传的细胞基础:减数分裂与配子的形成过程;受精过程。

遗传的分子基础: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dna的分子结构与复制;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基因的表达及调控。

遗传的基本规律: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基因的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和连锁互换规律;基因与性状的关系;伴性遗传。

生物的变异:基因重组及其意义;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染色体变异;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

人类遗传病:人类遗传病的类型;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

生物的进化: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用数学方法讨论基因频率的变化;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实验与调查: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实验;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3.稳态与环境

植物的激素调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各类植物激素的应用价值。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脊椎动物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人脑的高级功能;动物激素的调节;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稳态的生理意义;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人体免疫系统及其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种群和群落:种群的特征;种群的增长模型;种内关系与种间关系;群落的结构特征与演替。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稳定性。

生态环境的保护: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实验: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动态变化。

4.生物技术实践

微生物的利用: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微生物生长及其研究方法;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

酶的应用:酶的存在和简单制作方法;利用酶活力测定的一般原理和方法;探究利用苹果匀浆制果汁的条件;检测果胶酶的活性及其对果汁形成的作用。

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利用酒酵母由果汁制酒,再利用乙酸菌由酒制醋;分析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及其影响因素;泡菜制作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测定。

生物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pcr技术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5.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基因工程:基因工程的诞生;dna的粗提取和鉴定;基因工程的原理、技术与应用;蛋白质工程。

克隆技术:植物的组织培养;动物的细胞培养与体细胞克隆;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

胚胎工程:胚胎工程的理论基础;胚胎工程的应用。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生物武器对人类的威胁;生物技术中的伦理问题。

生态工程:生态工程的原理及其应用;生态工程的实例和意义。

(二)义务教育(7-8年级)生物学课程内容及其延伸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植物的生长与发育;植物的蒸腾作用;植物的矿质代谢。

生物圈中的人:人体的消化、循环、呼吸、运动、泌尿、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设计营养合理的食谱。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动物的形态结构、功能对运动的适应;动物的行为。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人、昆虫、两栖动物、鸟的生殖和发育;植物的生殖。

生物的多样性:动物、植物、真菌、细菌和病毒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健康地生活:青春期的发育与卫生保健;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计划免疫;常用的急救方法。

(三)中学生物学课程与教学论内容及运用

中学生物学课程标准:《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生物学教育有关的学习和教学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基本教学技能:导入技能;教学语言技能;提问技能;讲解技能;强化技能;演示技能;板书和板画技能;现代教育技术使用技能;结束技能;课堂组织技能。

生物学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原理;生物学教学设计的程序与要素;编写生物学教学设计的方案;教学案例分析;说课与评课。

生物学教学策略:概念图策略;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

中学生物学实验:中学生物学实验的作用及类型;生物学实验的教学准备;生物学实验的组织、实施及结果分析。

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步骤;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文献法。

生物学教育评价:生物学教育评价概述;生物知识的评价;过程与技能的评价;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命题、阅卷和评价结果的统计分析。

四、考试形式

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2.考试时间:120分钟。

3.试卷分值:150分。

五、试卷结构

1.主要题型:选择题,非选择题。如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综合应用题等。

2.内容比例:生物学科专业基础主干知识约占60%,中学生物学课程与教学论约占40%。

3.试题难易比例:容易题约占30%,中等难度题约占50%,较难题约占20%。其中,生物学科专业部分试题的知识深度不超过高等院校所使用的生物科学知识综合类教材(《普通生物学》、《生物学导论》等)的水平。

3、2020福建省中学数学新任教师招聘考试大纲

2020福建省中学数学新任教师招聘考试大纲已公布,3月16日至3月22日进行网络报名,4月12日,全省统一笔试。为了方便大家备考,现将考试大纲原文发布如下: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落实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加强学科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的考查,选拔新任教师,特制定本大纲。

一、考试性质

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是符合招聘条件的考生参加的全省统一的选拔性考试。考试结果将作为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参加面试的依据。招聘考试从教师应有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考试目标与要求

着重考查考生的数学专业基础知识、中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考查运用数学基础知识与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运用教育教学基本理论、知识与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中学数学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考查从事中学数学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基本教学技能和专业素养。

1.数学专业基础知识包括高中数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大学相关课程的部分内容,其考查要求分为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

⑴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的含义及其背景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知道这一知识内容是什么,并能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它。

⑵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内容有较深刻的认识,能够解释、举例或变形、推断,并能利用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⑶掌握:要求系统地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列知识分析和解决较为复杂的或综合性的问题。

2.基本能力包括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其考查要求如下:

⑴思维能力:能对问题或资料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能用类比、归纳和演绎进行推理;能合乎逻辑地、准确地进行表述。

⑵运算能力:能根据法则、公式进行正确运算、变形和数据处理;能根据问题的条件和目标,寻找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能根据要求对数据进行估计和近似计算。

⑶空间想象能力:能根据条件作出正确的图形,根据图形想象出直观形象;能正确地分析图形元素及其相互关系;能对图形进行分解、组合与变换;能运用图形与图表等手段形象地揭示问题的本质。

⑷实践能力:能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包括解决在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能理解对问题陈述的材料,并对所提供的信息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分类,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能运用相关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并加以验证;能运用数学语言正确地表述和说明。

⑸创新能力:能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教学信息、情境进行分析;能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进行独立的思考、探索和研究,提出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和手段,创造性地解决教学问题。

3.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其考查要求如下:

(1)数学抽象:能获得数学概念和规则,提出数学命题和模型,形成数学方法与思想,认识数学结构与体系。

(2)逻辑推理:掌握推理基本形式和规则,能发现问题和提出命题,会探索和表述论证过程,能理解命题体系,会有逻辑地表达与交流。

(3)数学建模:能发现问题和提出命题,能建立和求解模型、检验和完善模型,能分析和解决问题。

(4)直观想象:能建立形与数的联系,能利用几何图形描述问题、借助几何直观理解问题,会运用空间想象认识事物。

(5)数学运算:能理解运算对象、掌握运算法则,会探究运算思路、求得运算结果。

(6)数据分析:能收集和整理数据、理解和处理数据、获得和解释结论、概括和形成知识。

4.数学教育教学基本理论主要包括数学教育学、课程与教学的相关基础性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素养主要包括教学设计、课例分析和教学实施的基本方法。其考查要求如下:

(1)理解数学教育学、课程与教学的相关基础性理论,掌握教学设计和课例分析的基本方法。

(2)能运用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解决相关问题。

三、考试范围与要求

(一)数学专业基础知识

1.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考试内容:

集合。命题。常用逻辑用语。

考试要求:

(1)了解子集、交集、并集、补集有关术语和符号表示,会求集合的交、并、补运算。

(2)理解命题、充要条件等概念的意义;掌握四种命题之间的关系,以及充分、必要、充要条件的判断。

(3)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理解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意义,能正确地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

2.函数

考试内容:

映射。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基本初等函数及其图像。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对数的运算性质。三角函数的概念。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两角和与差、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初等函数。函数极限的概念、意义以及运算法则。连续函数的概念。导数的概念与意义。函数的和、差、积、商的求导法则。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二阶导数。隐函数的导数。函数的微分。导数的简单应用。不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定积分的概念、性质。牛顿一莱布尼茨公式。二重积分的概念与性质。二元函数。

考试要求:

(1)了解映射的概念。掌握函数的基本性质(定义域、值域、有界性、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联系。理解基本初等函数的图形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以及应用。

(2)理解分数指数幂的概念,掌握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理解对数的概念,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

(3)了解角、弧度制、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三角函数线等概念。掌握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诱导公式,掌握两角和与差、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掌握二倍角等三角公式的内在联系以及公式在求值、化简、证明中的应用。掌握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像、性质以及图像之间的变换规律,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在解斜三角形中的应用。

(4)了解初等函数的概念。能够运用初等函数的性质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5)理解函数极限的概念、意义以及运算法则,掌握函数极限的计算方法。掌握连续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6)了解导数概念的实际背景,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

(7)掌握基本导数公式,能利用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和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求简单函数的导数,能求简单的复合函数的导数,能求隐函数的导数。了解二阶导数的定义及求法。

(8)能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会求函数的单调区间;会用导数求函数的极大值、极小值;会求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值、最小值;会利用导数解决某些实际问题。

(9)了解不定积分的定义、性质。掌握基本积分表。会用不定积分的性质和基本积分公式求简单函数的不定积分。

(10)理解定积分、二重积分的定义、性质、几何意义。掌握牛顿一莱布尼茨公式。会用定积分的性质和牛顿一莱布尼茨公式求简单函数的定积分。理解用定积分、二重积分求曲边梯形的面积、曲顶柱体的体积的思想方法。

(11)了解微积分基本定理的含义。了解微积分的发展历史,理解微积分的基本思想,能够从数学分析的观点、原理与方法,处理解决一些初等数学中无法深究的问题。

(12)掌握二元函数的背景,了解偏导数的定义,能计算简单函数的偏导数,会求简单二元函数的驻点,并能相应实际问题的极值,会求函数f(x,y)=ax+by在闭凸多边形区域上的最值,会求闭圆域、闭椭圆域上二元二次函数的最值。

3.不等式、数列

考试内容:

不等式。不等式的性质。不等式的证明。不等式的解法。含绝对值不等式。基本不等式。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数列的前n项和。数列极限的概念。数列极限的运算。

考试要求:

(1)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会用分析法、综合法、比较法证明简单不等式,掌握简单不等式的解法,理解含绝对值不等式及其解法。能利用基本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2)了解方程与不等式的同解原理。掌握一元代数方程(特殊类型)的解法,掌握初等超越方程的解法。

(3)理解算术平均与几何平均不等式、贝努利不等式、柯西不等式以及应用。掌握凸函数定理与排序定理在证明不等式中的应用。

(4)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以及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以及应用。

(5)掌握线性递归数列的概念以及通项公式的求法。

(6)了解极限的概念。理解数列极限的概念、意义以及运算法则,掌握数列极限的计算方法。

4.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

考试内容:

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

考试要求:

(1)了解分类计数原理和分步计数原理。

(2)理解排列、组合、排列数、组合数等概念,掌握常见排列或组合问题的解决方法。

(3)掌握相异元素允许重复的排列与组合、不尽相异元素的排列与组合问题的解法。理解抽屉原理以及应用。

(4)掌握二项式定理以及二项展开式的性质以及应用。

5.向量与复数

考试内容:

向量的概念。向量的运算。向量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向量的运用。复数的概念。复数的运算。

考试要求:

(1)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意义、几何表示以及平面向量运算的法则。掌握平面向量的加法与减法、实数与平面向量的积、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2)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了解空间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掌握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其坐标表示;掌握空间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坐标表示。理解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能用向量方法证明有关直线和平面位置关系的一些定理;能用向量方法解决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夹角的计算问题,了解向量方法在研究几何问题中的应用。

(3)了解数系扩充的必要性,理解复数的概念、复数的运算及其几何意义,掌握复数代数形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掌握复数三角形式乘、除的运算。

6.推理与证明

考试内容:

推理的概念。直接证明和间接证明。反证法。数学归纳法。

考试要求:

(1)了解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的含义,能利用归纳和类比等进行简单的推理,了解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在数学发现中的作用;了解演绎推理的重要性,掌握演绎推理的基本模式,并能运用它们进行一些简单推理;了解归纳推理、类比推理和演绎推理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2)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了解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反证法;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特点。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

7.立体几何

考试内容:

简单几何体的结构。三视图。直观图。平面的基本性质。空间两直线、两平面、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多面体。柱、锥、台、球。

考试要求:

(1)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能识别上述的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会用斜二侧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

(2)了解球、棱柱、棱锥、台、球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

(3)了解空间两直线、两平面、直线与平面的几种位置关系;了解可以作为推理依据的公理和定理,并能运用公理、定理和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空间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延伸平面几何的相关命题)。

8.解析几何

考试内容:

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方程。圆的方程。曲线与方程。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空间直线与平面。

考试要求:

(1)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掌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一般式,并能根据条件熟练地求出直线方程。

(2)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两条直线所成的角和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能够根据直线的方程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3)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理解椭圆、双曲线、抛物线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以及标准方程、几何性质。

(4)了解曲线与方程的概念。理解坐标法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掌握直线与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位置关系。

(5)理解空间曲线与方程的概念。掌握空间直线、空间平面的方程。

(6)了解极坐标与参数方程的概念,会用极坐标法解决解析几何中的简单问题。掌握直线、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参数方程,并会利用参数方程解决解析几何中的简单问题。

9.概率与统计

考试内容:

随机抽样。抽样方法。统计图表。总体分布的估计。正态分布。成对数据的统计相关性。独立性检验。线性回归。随机事件与概率。古典概型。随机事件的条件概率。全概率公式。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值和方差。连续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二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参数估计。假设检验。二元线性回归模型。聚类分析。正交设计。

考试要求:

(1)理解随机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会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了解简单随机抽样和分层随机抽样。

(2)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了解概率的意义。了解两个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

(3)理解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会计算一些随机事件所含的基本事件数及事件发生的概率。了解几何概型的意义。

(4)理解取有限个值的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念,理解取有限个值的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方差及其分布列的概念,会求取有限个值的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能计算简单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方差,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5)了解伯努利试验,掌握二项分布及其数字特征,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6)了解条件概率和两个事件相互独立的概念,会用乘法公式计算概率,会利用全概率公式计算概率。

(7)了解分布的意义和作用,会列频率分布表,会画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茎叶图,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会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会用样本的基本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基本数字特征,理解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8)利用实际问题的直方图,了解正态分布曲线的特点及曲线所表示的意义。

(9)了解超几何分布及其均值,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0)了解样本相关系数的统计含义,了解样本相关系数与标准化数据向量夹角的关系,会通过相关系数比较多组成对数据的相关性。

(11)了解独立性检验(只要求2×2列联表)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其简单应用。了解回归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其简单应用。了解一些常见的统计方法,并能应用这些方法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12)了解连续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知道连续型随机变量与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共性与差异;了解均匀分布、正态分布、卡方分布、t-分布,理解这些分布中参数的意义,并能简单应用;知道均匀分布、正态分布、卡方分布、t-分布的均值和方差及其意义。

(13)了解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概念及其分布列、数字特征(均值、方差、协方差、相关系数),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两个随机变量的独立性;了解二维正态随机变量及其联合分布,以及联合分布中参数得的统计含义。

(14)知道矩估计和极大似然估计,了解参数估计原理,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5)了解假设检验的统计思想和基本概念;了解正态总体均值和方差检验的方法,了解正态总体的均值比较的方法;了解正态分布的拟合优度检验。

(16)了解二维正态分布及其参数的意义;了解二元线性回归模型,会用最小二乘原理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估计;会用二元线性回归模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7)了解聚类分析的意义,了解几种聚类分析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8)了解正交设计原理,了解正交表,能用正交表进行实验设计。

10.空间向量与代数

考试内容:

空间向量代数。三阶矩阵与行列式。三元一次方程组。空间中的平面与直线。等距变换。

考试要求:

(1)理解向量运算的几何意义;理解空间向量的内积与外积及其几何意义;理解向量的投影与分解及其几何意义,并会应用;掌握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并能判断;掌握向量的线性运算,理解向量空间与子空间的概念。

(2)掌握矩阵的三种基本运算及其性质;了解正交矩阵及其基本性质,能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掌握行列式的定义与性质,会计算行列式。

(3)了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常用解法(高斯消元法),会用矩阵表示三元一次方程组;掌握三元齐次线性方程组的解法,会表示其一般解;掌握非齐次线性方程组有解的判定,建立线性方程组的理论基础;理解三元一次方程组解的结构,会表示一般解;理解克拉默(cramer)法则,会用克拉默法则求解三元一次方程组。

(4)了解向量的坐标表示,会建立空间平面的方程;掌握空间直线方程的含义,会用方程表示空间直线;理解空间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会用代数方法判断空间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会求点到直线(平面)的距离。

(5)了解平面变换的含义,理解三种基本的平面等距变换(直线反射、平移、旋转),了解平面对称图形及变换群概念,掌握常见平面等距变换及其矩阵表示;

了解空间变换的含义,理解三种常见的空间等距变换(平面反射、平移、旋转),了解空间对称图形及变换群概念,掌握常见空间等距变换及其矩阵表示。

(二)中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内容

1.中学数学课程的相关内容。《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初中数学)中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教学建议、评价建议等。

2.中学数学教学原则、教学过程、常用数学教学模式与方法、数学概念教学、数学命题与推理教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教学手段应用、基本教学技能、教学案例的设计和评析、教学评价、试题评价等。

四、考试形式

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2.考试时间:120分钟。

3.试卷分值:150分。

五、试卷结构

1.主要题型:选择题,非选择题,如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等。填空题只要求直接填写结果,不必写出计算过程或推证过程;解答题包括计算题、证明题、论述题和案例分析题等,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推证过程。

2.内容比例:数学学科专业基础主干知识约占60%,中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约占40%。

3.试题难易比例:容易题约占30%,中等难度题约占50%,较难题约占20%。

4、2020福建省中学地理新任教师招聘考试大纲

2020福建省中学地理新任教师招聘考试大纲已公布,3月16日至3月22日进行网络报名,4月12日,全省统一笔试。为了方便大家备考,现将考试大纲原文发布如下: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落实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加强学科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的考查,选拔新任教师,特制定本大纲。

一、考试性质

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是符合招聘条件的考生参加的全省统一的选拔性考试。考试结果将作为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参加面试的依据。招聘考试从教师应有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考试目标与要求

1.考查考生比较系统地掌握中学地理教学所要求的地理基本知识以及主要分支学科发展的前沿知识;熟练掌握地理学科思维方式,具有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的能力。

2.考查考生理解与中学地理教学相关的大学地理学内容,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某些地理学问题;关注目前地理科学发展中的重大热点问题及其对科学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和意义。

3.考查考生比较系统地掌握中学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运用这些基本的理论、知识与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中学地理教学中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具备从事中学地理学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需的基本教学技能和持续发展自身专业素养的基本能力。

三、考试范围与内容

中学地理学科考试内容包括三个部分:中学地理的内容、高等教育地理科学专业的核心内容、中学地理课程与教学论。

(一)高中地理的内容

《地理ⅰ》

1.宇宙中的地球

(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3)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4)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1)地壳物质循环

(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3)各种地貌类型的特征

(4)大气的组成和结构

(5)大气受热过程

(6)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7)锋面、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8)水循环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9)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4.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4)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地理ⅱ》

1.人口与城市

(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3)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4)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5)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6)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7)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1)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2)农业区位理论,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3)工业区位理论,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4)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5)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3.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1)人地关系论

(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4)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地理3》

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1)区域的含义

(2)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3)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4)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2.区域可持续发展

(1)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2)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3)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4)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5)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3.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1)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2)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3)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4)数字地球的含义

选修3《旅游地理》

1.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1)旅游资源的内涵,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2)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

(3)我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及其重要价值

2.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1)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

(2)中外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3)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

(4)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3.旅游规划和旅游活动的设计

(1)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影响;对旅游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进行规划设计

(2)收集旅游信息,确定旅游点,选择合理的旅游路线

(3)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与旅游安全的关系,以及应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

4.旅游与区域发展

(1)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

(2)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选修2《海洋地理》

1.海洋和海岸带

(1)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2)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

(3)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

(4)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5)波浪、潮汐、洋流等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

(6)海岸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7)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8)海平面变化对海岸带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

2.海洋开发

(1)海水资源、海洋化学资源、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2)潮汐能、波浪能等的特点,海洋能的开发前景

(3)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开发利用海洋空间的重要性及其主要方式

(5)海洋旅游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3.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

(1)风暴潮、海啸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

(2)海洋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及对海洋环境的危害,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主要对策。

4.海洋权益

(1)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等概念

(2)我国海洋国情的基本特点,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

(3)建立和维护国际海洋秩序的重要性

选修6《环境保护》

1.环境与环境问题

(1)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2)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3)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

(1)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及人类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3)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4)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合理利用与保护可再生资源的成功经验

3.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1)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

(3)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4)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5)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4.环境污染与防治

(1)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2)环境污染事件的形成原因、过程及危害

(3)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5.环境管理

(1)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2)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行动。

(3)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

(二)初中地理的内容

地球与地图及区域地理

1.地球与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地球仪,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

(3)地图上的方向和比例尺,常用图例、注记

(4)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等高(深)线和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2.世界地理

(1)世界海陆分布,海底地形,陆地地形

(2)板块构造学说

(3)世界气温与降水的分布,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其成因

(4)七大洲、主要的国家和地区的主要地理特征

(5)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及文化传统

3.中国地理

(1)我国的疆域与行政区划

(2)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以及主要山脉和地形区

(3)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4)外流区和内流区,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

(5)北方、南方、西北和青藏地区的主要特征,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6)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三)中学地理课程与教学论

1.地理课程与教材

(1)《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的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学科核心素养和课程目标;课程结构、学业质量和实施建议

(2)现行地理教材的主要特点

2.地理教学方法

地理教学方法的分类,各种地理教学方法的特点

3.地理教学设计

初中教学设计依据《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高中则依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

(1)地理教学设计的要素,地理教学案例的设计与分析

(2)地理说课的要素构成及其应用

4.地理教学评价

地理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指标及其应用;关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教学和评价建议。

四、考试形式

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2.考试时间:120分钟。

3.试卷分值:150分。

五、试卷结构

1.主要题型:选择题,非选择题,如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

2.内容比例:地理学科专业基础主干知识约占60%,中学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约占40%。

3.试题难易比例:容易题约占30%,中等难度题约占50%,较难题约占20%。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