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的女性形象分析,白鹿原女性形象的分析

100 2022-06-12 23:20 宣传员

1、史记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史记》是一部以刻画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男性几乎占据整个历史舞台,女性大都以配角身份出现,在《史记》中提到的女性人物约二百位左右。她们性格迥异、形象丰富多彩。其中记载最多、表现最突出的是政治女性,司马迁很看重她们在政治生活中发挥的作用和扮演的角色,有着超越前人的历史观、妇女观。一、政治女性形象分类(一)主动参与政治的女性这类女性,她们直接参与政治,主动选择走上政治舞台,她们用尽心机和手段掌握到国家政治的主动权,对帝王的政治决策或王朝的兴衰有过重大影响。这类女性人物如:吕后、窦太后、王皇后等。吕后在执政的十几年里,为巩固汉朝统一政权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其统治期间“天下偃然”。从而奠定了她政治家的地位。窦太后精明能干,主张“黄老思想”,直接影响了文景之治,兼及武帝,把汉王朝推上了强盛的高峰。自她以后没有一位封建统治者能像她一样真正的以“黄老思想”来“无为而治”。景帝王皇后,心机深沉,力讨景帝欢心,博得宠爱,生一龙三凤,并巧妙抓住了长公主刘嫖为靠山,毁掉栗姬除去前太子刘荣,使刘彻为太子,成就了一代雄主汉武帝。这些女性对王朝的政治影响方面,功不可没。(二)被动陷于政治旋涡的女性古代大多数女性是不参与政治的,而一些后宫女性实际上却是生活在政治关系中。她们的家世、性格以及人生遭遇受到当时政治的影响,同时也和其他各种因素综合起来影响着政治的面貌,她们属于政治附属品。这类女性人物如:戚夫人、长公主等,她们与政治权力中心联系紧密,但又不是权力的执行者,有的甚至成为可悲的政治牺牲品。戚姬貌美年轻,深得刘邦宠爱,因此成了吕后嫉恨对象。再者,由于戚夫人和如意威胁到吕后的皇后地位以及刘盈的太子之位,她便成了吕后的情敌加政敌,这些都为吕后所不能容忍,后妃之争势在必行。而戚夫人在宫中没有形成自己一派的政治势力,失败是难免的,在刘邦死后,戚夫人受到吕后惨无人道的迫-害,最终成为宫廷政治的牺牲品,可悲可叹。长公主刘嫖有着强烈政治权力欲望,贪宠贪贵。她帮助王夫人和刘彻,诋毁栗姬,最后成功拔除障碍,刘彘立为太子,后武帝登基,阿娇成为皇后,可见长公主的势力和政治手段。她不过以区区三寸之舌,却能在从容华贵的言谈欢笑中,成功打败栗姬,让王美人母-子上位,奠定汉武盛世未来政治格局的雏形。总之,不管是主动参与政权女性还是作为政治附属品出现的女性,司马迁都肯定了她们对社会政治的影响力,这种影响无论是消极的或是积极的,是出于主动或是被动,它都是历史的存在。二、汉初女性能参政的原因中国封建社会的女性地位总体来说呈逐步下降的趋势。在西汉前中期女性地位相对较高 ,社会对女性相对比较宽容,女性有一定的自由。在汉代,妇女能从事各种职业的生产活动,如纺织业、农业生产、和其他职业以养活自己。妇女多方位的参与了社会的生产和生活,社会对他们的约束就不会太严格。汉代女性在婚姻问题上也比后代社会女子更多自由和开放。她们对爱情婚姻有着一份直露的向往和追求。对再嫁女性也很宽容,如汉武帝的外祖母臧儿是前燕王臧荼的孙女,先嫁给王仲,后又再嫁田氏。著名的王皇后,是汉武帝的母亲,其母臧儿贪图富贵,将已经嫁人的女儿送到宫里,而贵为太子的汉景帝业毫无芥蒂的接受了再婚的女子,并且对她非常宠爱,与她生儿育女,最后还封她为皇后。可见汉代对女性再嫁比较宽容。西汉前中期,儒家思想的束缚还不够深刻。百家学说中,儒家学说是最歧视妇女的,生活在西汉前期的那些参政的女性来说,儒家思想的束缚还是相对甚少的。三、司马迁的女性观(一)尊重女性的社会地位司马迁记述女性人物有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记实”。他以客观的态度记叙女性参政的事实,对女性形象的描述和评价客观公正,他以妇女在历史发展中的贡献大小为标准,而不是以血统、地位来衡量女性在历史上发挥的作用。司马迁在对待女性的态度上与前人有所不同,他比较重视妇女的社会地位。他敢于舍惠帝而为吕后单独作传,把吕后和历代帝王并列。这不仅显示出司马迁求实、纪实的治史精神,也表现出司马迁男女平等的意识。在《史记 外戚世家》中,司马迁专写了几位女性的生平事迹,充分体现了司马迁对妇女社会地位的重视。司马迁的求实治史精神的同时也体现了其超前的男女平等意识,对妇女社会地位的尊重,也是对人格的尊重。(二)对女性命运的观照任何一个人,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控自己的命运,作为女人,无非就是向往和自己心爱的人组成和睦的家庭,相夫教子,然而这个愿望对于那些生活在封建社会皇帝后宫的女性们来说是多么的遥不可及。《史记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2、白鹿原女性形象的分析

如果说《白鹿原》是一部传统文化的悲歌,传统道德的悲歌,那么它同时也是一部女性的血泪史。里面描写了很多的女性,她们美丽或温柔或贤惠或勤劳,但是,在以白嘉轩为代表的男性统治的宗法社会中,生理上的弱势注定了她们命运的不幸,地位的卑下铸就了她们生存的凄苦。她们从肉体到精神都是不完整的,不独立的。

一、女儿阶段时,是被任意支配的商品

传统道德对女性意识的压制和对女性权利的钳制。没有自主选择婚姻的权利,唯命是从,要么是为家庭换得高额聘礼,要么是为父报恩,甚至沦为复仇的工具。

1、白嘉轩的第五房女人——木匠卫老三家三姑娘:为了聘礼,卫老三不顾远近村子都流传着白嘉轩的生理秘闻,以一匹骡驹的价格卖给了白嘉轩做第五房女人,最后以半疯半癫,溺死在河中的悲剧收场。

2、吴仙草:其父吴常贵是一个出售药材的普通山民,后来因为白家父子而药材收购店,成了盘龙镇四大富户之一。吴长贵为报恩,不顾白嘉轩已经死了六房女人的事实,尽管有人说白嘉轩那东西上长着有毒汁的倒钩,能把女人的心肝肺捣得稀烂,没有征求女儿的意见,就把她连同毒品种子送给了白嘉轩。

3、田小娥:她出身于一个穷秀才之家,被卖到年过70的郭举人家当小妾,虽然自小受诗书礼教的熏陶,最终沦为郭举人的泄愤机器和延年益寿的工具。

4、鹿兆鹏媳妇:冷先生为实现自己在白鹿镇长久行医的目的,而将女儿许配给了白鹿镇最有势力的鹿兆鹏。与丈夫只共度了一个晚上的女人长期以来过着活守寡的生活。这位可怜的女人只得压制自己的性欲望,后来得“淫疯病”死在床上。

5、百灵:虽然她逃脱了裹小脚的命运,也能上学接受新文化教育,在父亲白嘉轩的默许下才走上了这么一条新的道路,但当她坚决反对抗-议父亲的包办婚姻时,却被白嘉轩赶出了家门,甚至断绝了父女关系。

二、出嫁后她们只是传宗接代的工具

在以男性为主体、生殖器崇拜的时代里,女人的价值就体现在满足男人的欲望宣泄以及传宗接代上。

1、 白嘉轩的第五房女人——木匠卫老三家三姑娘:白秉德在临死前千叮咛万嘱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白赵氏在白秉德死后两个月,不顾服孝礼仪,迫不及待地为白嘉轩娶了第五房女人。

2、 吴仙草默默接受了父亲的安排来到白家,她的使命就是传宗接代,共生育过八次,面对怀孕分娩,她泰然处之,仿佛“不过比拉屎尿尿稍微麻烦点罢了”。尤其是在生白灵的时候,没有人在家,分娩过程仿佛简单的操作程序,俨然一台传宗接代的机器。

3、 孝武媳妇:孝武没有传宗接代的能力,德高望重的白嘉轩竟然设计了“借种生子”,偷梁换柱地利用兔娃与之媾和。不管她是否愿意,强迫其成为传宗接代的工具。

4、 田小娥:田小娥也希望有一个温暖的家,和黑娃生儿育女,享受天伦。只不过被视为“公车”的她,被剥夺了进入宗祠拜亲祭祖的权利。她与黑娃的结合不被祝福,她的愿望也没能得到实现。从一定程度上说她是“想当工具而不得”。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欣喜地看到,女性意识正一步步地觉醒。从逆来顺受,到不再忽视自己的欲望,再到开始反抗命运,最后甚至是投入到最全民族的事业中,为他人谋幸福。

1、 吴仙草:她不顾忌讳扯掉小棒槌,来满足白嘉轩的欲望;嫁到白家后她的任务就是孝敬婆婆,服侍丈夫,照顾孩子,操持家务,享受着履行身为人妻职责的忙碌,从没考虑过自己的需求。

2、 兆鹏媳妇:由于鹿兆鹏厌恶包办婚姻而出走,致使她长期过着守活寡的生活,在一次与酒醉公公的接触中唤醒了她对男人的渴望。最后因为这种强烈的渴望而患上“淫疯病”,死在床上。

3、 田小娥:为救黑娃,她可以不顾一切,可以献出自己的身体,沦为“潘金莲”,并被自己丈夫的亲爹杀死。她开始反抗:她把鬼魂附在鹿三身上,缠他至死;即便骨殖被焚,灵魂压在镇妖塔下,她仍化作彩蝶飞舞在冬季的草原上。她的身上开始有着反抗的精神。

4、 白灵:正像她的名字一样,是美的化身,正义的化身。逃脱了裹小脚的命运,接受了新文化的教育,后来参加学生救护队,更成了革命者,漂亮地帮鹿兆鹏完成了一个个任务。她的思想相对于其他女性来说是非常先进的,她坚持要实现的不再是自身的需求和解放,而是上升到了以民族为信念的奋斗中。

3、简爱女性形象分析

一、小说《简爱》简介简爱是个孤女,出生于一个穷牧师家庭。父母由于染上伤寒,在一个月之中相继去世。幼小的简寄养在舅父母家里。舅父里德先生在红房子中去世后,简过了10年受尽歧视和虐-待的生活。一次,由于反抗表哥的殴打,简被关进了红房子。肉体上的痛苦和心灵上的屈辱和恐惧,使她大病了一场。舅母把她视作眼中钉,并把她和自己的孩子隔离开来,从此,她与舅母的对抗更加公开和坚决了。以后,简被送进了洛伍德孤儿院。孤儿院教规严厉,生活艰苦,院长是个冷酷的伪君子。简在孤儿院继续受到精神和肉体上的摧残。由于恶劣的生活条件,孤儿院经常有孩子病死,她最好的朋友海伦在一次大的斑疹伤寒中去世了。这次斑疹伤寒也使孤儿院有了大的改善。简在新的环境下接受了六年的教育,并在这所学校任教两年。由于谭波尔儿小姐的离开,简厌倦了孤儿院里的生活,登广告谋求家庭教师的职业。桑菲尔德庄园的女管家聘用了她。庄园的男主人罗切斯特经常在外旅行,偌大的宅第只有一个不到10岁的女孩阿黛拉·瓦朗,罗切斯特是她的保护人,她就是简的学生。 一天黄昏,简外出散步,邂逅刚从国外归来的主人,这是他们第一次见面。以后她发现她的主人是个性格忧郁、喜怒无常的人,对她的态度时好时坏。整幢房子沉郁空旷,有时还会听到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奇怪笑声。一天,简在睡梦中被这种笑声惊醒,发现罗切斯特的房间着了火,简叫醒他并帮助他扑灭了火。罗切斯特回来后经常举行家宴。在一次家宴上向一位名叫英格拉姆的漂亮小姐大献殷勤,简被召进客厅,却受到布兰奇母女的冷遇,她忍受屈辱,离开客厅。此时,她已经爱上了罗切斯特。其实罗切斯特也已爱上简,他只是想试探简对自己的爱情。当他向简求婚时,简答应了他。婚礼前夜,简在朦胧中看到一个面目可憎的女人在镜前披戴她的婚纱。第二天,当婚礼在教堂悄然进行时,突然有人出证:罗切斯特先生15年前已经结婚。他的妻子原来就是那个被关在三楼密室里的疯女人。法律阻碍了他们的爱情,使两人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在一个凄风苦雨之夜,简离开了罗切斯特。在寻找新的生活出路的途中,简风餐露宿,沿途乞讨,历尽磨难,最后在泽地房被牧师圣·约翰收留,并在当地一所小学校任教。不久,简得知叔父去世并给她留下一笔遗产,同时还发现圣·约翰是她的表兄,简决定将财产平分。圣·约翰是个狂热的教徒,打算去印度传教。他请求简嫁给他并和他同去印度,但理由只是简·爱适合做一位传教士的妻子。简拒绝了他,并决定再看看罗切斯特。她回到桑菲尔德庄园,那座宅子已成废墟,疯女人放火后坠楼身亡,罗切斯特也受伤致残(失去一只胳膊,一只眼睛)。简找到他并大受震动,最终和他结了婚,得到了自己理想的幸福生活。二、《简爱》中简的女性形象简·爱是个不甘忍受社会压迫、勇于追求个人幸福的女性。无论是她的贫困低下的社会地位,或是她那漂泊无依的生活遭遇,都是当时英国下层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作者能够把一个来自社会下层的觉醒中的新女性摆到小说的主人公地位,并对主人公为反抗压迫和社会偏见、力争取独立的人格和尊严、为追求幸福生活所作的顽强斗争加以热情歌颂,这在当时的文学作品中是难能可贵的。其中作品中反映出的女性三次不屈服的抗争精神也是值得我们学习。1.第一次反抗小说刚开始写到简小的时候父母双亡,自幼寄宿在舅母盖茨海德家中,里德先生去世后,舅母对她态度转变很大,对她咒骂甚至毒打,甚至将他关起来当牲口一样圈养,这些幼小的简都默默的记在心中,她不去反驳反抗不是因为她的懦弱,而是没有一个好的时机。直到,布罗克赫斯特先生的出现,将她带出了舅母家。临上车的时候,简在舅母家大门口将她这几年的怨恨全都说了出来,用最恶毒的话诅咒了虐-待她的舅母和表弟。这是简第一次勇敢对自私,冷漠,恶毒的报复。2.第二次反抗从盖茨黑德“出逃”后,简来到了罗伍德。她本以为逃出了“地狱”,但是她所面临的又是另一个噩梦。布罗克赫斯特先生是个外表正派,却极度虚伪的人。从第一次见面,布罗克赫斯特对简就产生了极大的不信任感。简刚来时,他让简站在高高的凳子上,当着所有孤儿的面批斗她,说她是个罪人,只有主才能拯救她,洗涤她的灵魂。而当这一天到来的时候,简的内心是无比的愤怒的,她甚至出现了“呼吸困难、喉咙紧缩”的状况,然而,海伦的出现和坦普尔的教诲及时了制止了这个有极强自尊心的女孩子的愤怒。就是这样两个对简来说极其重要的人并没有一直陪伴在简的生活,而正是由于他们的离席,成就了简又一次的抗争。海伦过早的逝去,这是简一生中直面的第一场死亡,但是与海伦的最后一场谈话让简明白死亡并不可怕,这给这位本就勇敢的女人生命中加入了更多的无畏。加上坦普尔的教诲,简再一次鼓起勇气面对生活和面对自己。《简爱女性形象分析》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4、史记人物形象分析

《史记?刺客列传》是唯一一篇记录刺客事迹的史书文章,记录了春秋战国时期五个不同的刺客以及他们的刺杀事迹。司马迁也是唯一一位将刺客列入史书的史官,因此,《史记?刺客列传》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既然司马迁把这5个刺客同列入一个类传中,除了他们都拥有刺客这个身份以外,他们五个应该还拥有共同的形象特征和精神特征。但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必然也会有异于其余四人的个性特征。本文将从五个刺客的形象入手,着重分析他们共同的形象特征以及各自独特的形象特点,并且简要概述在这些形象所表现出来的精神特征和对后世的影响。一、刺客形象分析(一)有勇有谋,有情有义的共同刺客形象1.“士为知己者死”的情义《史记?刺客列传》中的五个刺客,他们行刺的最根本的动机都是对“义”的履行,如豫让所说的:“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他们冒着死亡的风险进行刺杀行为,原动力就是“义”。而这里所说的“义”,是一种“基于一定物质待遇和精神待遇的人际关系的准则”。1,即当对方给予自己一定的物质待遇以及精神上的尊重和能力上的肯定,自己也应报答对方。“义”是刺客个人情感的体现,具体描述为讲义气,有情有义。五个刺客都是重情义之人。曹沫作为鲁国将领,虽然“与齐战,三败北”,但是鲁庄公“犹复以为将”。曹沫与鲁庄公的关系就是“君臣知遇关系”2。曹沫劫齐桓公,除了为了鲁国国家利益,还出于对鲁庄公知遇之恩的一种回报。同样的,在伍子胥向公子光引荐专诸以后,“光既得专诸,善客待之。”当然,专诸为公子光刺杀王僚,应当是有一部分原因是物质上的回报,但是“善客待之”除却了物质上的回报,还有精神上的尊重。2.视死如归的勇敢刺杀是一种高危的行动,常常以生命为代价,除了曹沫,其余四个刺客都牺牲了自己的性命。因此,要成为一个刺客,视死如归的勇气和勇猛高超的武技都是必须的。除了豫让,其余的四人并没有选择诸如毒杀的方式,而是选择在大庭广众之下进行直接的刺杀,而且选择的武器,不是刀,不是剑,而是匕首;刺杀的动作不是劈,不是砍,而是刺。“唯‘刺’的时候,身体门户大开,全力以赴,‘刺’让刺客们的刺杀举动有了一种一身博人的壮烈情怀。”3在最初选择刺杀工具与方式的时候就已经体现了他们的“勇”了。于荆轲,司马迁着了更多的笔墨在他身上。一段经典的易水送别,营造出了一种悲剧氛围,用于塑造一个义无反顾,视死如归的勇往直前的英雄形象――荆轲。同时,荆轲在太子丹欲先遣秦舞阳之时,叱太子“何太子之遣!往而不返者,竖子也。且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的话语中,也体现出荆轲之勇猛。在刺杀失败后,荆轲“倚柱而笑”,面对刺杀失败,面对即将来临的死亡,荆轲却是笑,这笑是“勇敢的笑,在笑中承担失败”4,这是一种视死如归的勇敢。3. 先谋而后动《史记?刺客列传》中的五个刺客,不仅勇猛,而且机智有谋略。曹沫趁着诸侯会盟时劫齐桓公,抓准了时机,让齐桓公无法反悔自己许下的承诺;专诸在刺杀王僚之前曾经进行过一段详细的分析,“王僚可杀也!母老子弱,而两弟将兵伐楚,楚绝其后。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专诸能根据当下情况条理清晰地分析刺杀行动,可见他并非一介鲁莽武夫,而是有策有谋。豫让两次刺杀,第一次改名姓,第二次“漆身为吏,吞炭为哑”,都是采取了伪装近身的方式进行刺杀活动,可见其机智。与慌张的秦舞阳相比,荆轲为了打消群臣对秦舞阳惊恐的怀疑,“顾笑舞阳”,寥寥数语即打消群臣的疑虑。司马迁寥寥几笔就生动地写出了荆轲的机智。(二)同中有异的刺客形象虽然五个刺客有着共同的形象特点,但是毕竟是五个不同的个体,除了共同点以外,个体间的不同点也是值得关注的。本文选取其中三个突出人物集中论述司马迁塑造这三个人物的形象特点。1.豫让――执着的刺客豫让异于另外四个刺客很突出的一点即是他的刺杀行动进行了两次。第一次改名换姓,假装涂厕袭击赵襄子,未果;第二次改头换面,连妻子都不认识,埋伏于桥下偷袭赵襄子,依然失败。在第二次失败后,最后豫让击赵襄子之衣替代刺杀,心愿了结后自杀而亡。豫让执着的其实并非是刺杀赵襄子这件事,他执着的是“义”的声名,“坚持履行‘士人’的职责,对‘士人’身份的执着”5。除此以外,最后豫让击衣而后自杀,是因为豫让明白“为智伯报仇的愿望实际上已经无法实现,还能实现的仅是以此只具有象征意义的行为来实现‘士为知己者死’的理念”6。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两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其中的舍生取义者即是豫让。尽管儒家的“义”与《史记?刺客列传》所要表达的“义”有所不同,但是这句话用在豫让身上也是妥当的。《史记人物形象分析》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