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 宋云亮 : 打仓囤

100 2019-12-10 13:44 宣传员

 孩提时代,母亲就手把手地教我打仓囤。我成家立业后就自己打了,这个习俗传统一起延续着从没间断过。

打仓囤并不是封建迷信,是我们的祖祖辈辈为了祈求五谷丰登、财源滚滚,是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和期盼。

小的时候,正赶上人民公社生产队年代,家家户户都烧大锅头做饭,草木灰很方便。人们争先恐后起五更打仓囤,大门外和院子里打大的,屋里打小的,财神爷下面打钱框子仓囤。粮棉仓都象是大囤的模式,还有梯子,象征着日子步步登高。钱仓是个长方体双层的框子型的,意味着放钱保险。

东方快放亮的时候,我还正在甜睡中,母亲便把我从梦中唤醒,开始了紧张的打仓活儿。母亲说:“打仓要早起,太阳出来就不灵了。”还说:“谁家起的早,谁家的日子就红火。”我跟随着母亲,手提头天夜里装到盆里的草木灰,按着母亲打的仓囤图型样认真地、均匀地撒灰。一会儿,一个大仓囤“长”在大门外;一会儿,几个半大的和小点的仓囤顺利打好;一会儿,钱仓也打好。母亲便叫我洗干净手,跟随着她老人家把钱仓里放上几枚硬币或纸币,那时家里穷,挣工分分不几个钱,谁要是有拾元的、伍元票子的就是大户了。然后再往大门外和院子里屋里的仓囤里放上玉米、小麦、小米粒,还有带籽的棉花,因为我们这里是全国历史悠久和比较大的产棉区,正月二十八花姑节就我们这带有这个风俗。钱和粮棉都放好,用青砖和兰瓦盖上,意味着严实不会丢失。母亲很细心,她生怕我做的不好,挨个挨个检查一遍,一看真是天衣无缝了。便让我挂树上和阳条上几挂鞭炮开始燃放。说明仓囤已打好成功,似乎向四邻八家和村里宣布一下,再一个意思就是庆贺!

太阳慢慢升起来,初春的日头也是懒洋洋、软绵绵的。娘便催我去把钱仓的钱收起来放到财神爷供板上贡三天。把院子和大门外的仓囤上盖的砖瓦拿走,五谷杂粮便施舍给麻雀和自家饲养的老母鸡了,那大红公鸡每早晨管打鸣叫五更的,似乎自己觉得有功劳,它叫着扑楞着翅膀,赶走了麻雀赶母鸡,自己吃起独食来,直吃的大嗉子鼓鼓的圆。

“文化大革命”除四旧,立四新严的几年,大队上不让打仓囤,说是封建迷信。母亲便让我早起在房顶上打仓囤,在里间屋里偷打粮、棉、钱仓。那时住的土坯平房,很矮,不用梯子,可以登上凳子先上坯墙,从墙上再登上小板凳上房顶,慌慌忙忙打好后再在里间屋里打,那时的屋子窗户小,又没电灯,在外边是发现不了的。在那么紧的形势下,我家从没间断过。母亲常说:“心诚则灵。”有一年,村里民兵告发母亲到大队部,革委会头头刚想大声训斥,就被母亲噎了回去。“打仓囤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风俗,是盼望丰收过好日子,谁说是迷信,那是四六不懂。”。

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后,人们逐渐地富裕了,粮满仓,棉成垛,钱满柜的梦想实现了。但是,烧锅头的少了,点煤球炉子的多了。打仓囤也五花八门了,有的人家还用草木灰,有的用炉渣灰,有的还用盖房用的洋灰(水泥)。

随着城乡经济的飞速发展,一片片高楼拔地而起,一座座新房孕育而生,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变,但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对民族风俗淡化了,甚至是遗忘了。

二月二打仓囤的越来越少,似乎是幸福到头了,再没盼头了。

母亲是很执着的,她每年总是提前提醒我要准备好打仓囤的材料,她老人家常说:祖先们留下的好风俗传统不能忘,不能丢。日子好过了不能忘记穷日子时候。再好的日子还会有更好的日子。我明白母亲的心意,她老人家不是为了自己,自家,而是祈求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家家户户都过上好日子,一辈更比一辈强。她老人家的叮嘱就是让我们一代一代把美好的传统习俗传承下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