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仰韶文化博物馆

100 2020-07-13 15:06 宣传员

 走近仰韶文化博物馆

文/胡庚辰

过了谷雨节气,干渴了一个冬季的郑州,开始陆续点点滴滴的下起了蒙蒙细雨。天气预报说,从西伯利亚来的涡旋低气压,正在向我们这边压来,气温会降低十度左右。果不其然,两天后的室内外温度开始随着北风的到来而降低。说来奇怪,每年的“五一节”前夕,温度都会随着将近到来的“立夏”而温度遥遥之上。我随手翻了一下日历,想对比一下往年这个时候的天气,不想看后竟哑然失笑。今年农历润了四月,原来是两个春天,所以温度不冷才怪呢。看来老祖宗观察气象的智慧,不论多久,都会指引着我们农耕文化的发展,从而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习俗和思想认知。

今天,太阳终于露出了几天来暖人的脸庞,我算了算日子,就准备在“五一”长假期间出去走走。

我把行程定在了离家180公里左右的三门峡仰韶文化博物馆,这是我准备完成中原文化中的史前文化与石器文化的最后一篇,这样就把“织机洞”、“裴李岗”、“仰韶文化”和“西山遗址”整个的穿了起来,用一个大致的轮廓,将狭义上的河洛地区,作为黄河流域史前人类和史前人类的石器文化、陶器文化的起源脉络,展现出来,也算是为下面将要展开的系列建筑文化做一个序言。

仰韶村位于三门峡市的渑池县。它北依韶山,三面环水、气候四季分明。它如织机遗洞古人类遗址、裴李岗遗址、西山遗址一样,也是采用了选址于台地之上,而且居住地周围河流、田地纵横而且气候宜人的舒适环境。

这种选址于台地的生活方式,至今仍对我们置业、交通、城市布局等方面的建设和规划思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仰韶村成名于中国矿业顾问、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先生和中国地质学家袁复礼、刘长山等人,他们在1921年经过中国政府批准,在此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的石器和彩陶,获得了大量丰厚的物资,向世界确认了中国石器时期的存在、进而对西方考古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而轰动海内外。他们在仰韶村考古挖掘的同时,安特生、袁复礼还测绘了当地的地形,绘制了《仰韶村遗址地形图》。

这张中国考古史上的第一张遗址地形图,今天仍陈列在瑞典东方博物馆内。它对于我们中国考古界的历史来说,弥足珍贵。这张图在这里向欧洲昭示着来自东方的古老文明,成为欧洲了解东方文化的窗口,进而成为影响欧洲考古认知的佐证又意义深远。

经过两个半小时的高速公路行程之后,顺着弯弯曲曲的柏油小道,在经过了一片树林的遮目之后,一个土黄色的的建筑,随着汽车驶上山坡而悄然映入我们的眼帘。仰韶文化博物馆到了。

博物馆的高度据介绍大约在17米左右。这个建立在台地之上的博物馆与周围的村庄、田野融为一体,仿佛自然天成又层次分明,看来博物馆的设计师将这里的文化传统、人文信息等全部引入了博物馆的设计之中,延续了千尺为行、百尺为势、顺从自然、以人为本、文化鲜明的设计思路,使整个博物馆的建筑与自然合二为一,尤其是博物馆外墙选用的黄褐色颜料,及似黄河里剥离出来的泥沙,矗立在稍微隆起的黄土地之上,像一幅远远望去的黄土地油画、自然、亲切又充满涨力。

这是一个与自然山水互应、与树木村庄合二为一的极具特色建筑。她坐落在黄河南岸广袤的台地之上,隐藏于这里茂密的山林之间,以一种连续不断的方式,向人们昭示着今天的黄河文明。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