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年味为何会那样浓?(三)

100 2019-12-02 01:37 宣传员

 正月初一早晨,六点不到,家家户户喧腾起来。擀面的擀面,烧锅的烧锅,切菜的切菜。有的家庭,一家人围坐在火炉旁,开始包饺子。这时候,孩子们最高兴的事情,依然是穿上新衣服,溜下炕,开始放炮。

按照农村习俗,头一盘饭,是要献祖宗和各路神仙,然后全家才能依次端碗吃饭。当然,敬献过祖宗和神仙后的饭,是要留给家里有病有灾的老人或者小孩子吃,相传能包治百病。

初一一整天,院子和屋子是不用打扫的。因为怕扫去了财气和喜气。理发也是大年三十以前就要完整的首要议程,按照习俗正月是不理发的,头发是要留到到二月二龙抬头的那一天,才可以理。

鞭炮声四起。空气中再次弥漫浓浓的火药味。锣鼓家伙敲起来,街道上的人流熙熙攘攘。每当这时候,家里的老太太会牵着自己的儿媳妇或者孙媳妇,去庙里拜佛烧香。有病的去病,无病的去灾。家里如果有怀不上孩子的女人,这一天必然要去庙里拜佛烧香。因为初一是个好日子,在神前许的愿,会特别的灵验。

就连20公里的楼观台,30公里外的法门寺,这一天对所有香客免费开放。从中午九点左右开始,各个景点,个个寺庙,人来人往络绎不绝。走哪儿都是人满为患,车满为患。就好像,只要挤到人堆里,挤它个热火朝天,这年过的才分外有味。

当然,也有不喜欢出门的爷儿们,“三页”挑起来,麻将垒起来。没人说,也没人管。庄稼地里天寒地冻,没有农活,过年这几天,是农村人最惬意的日子。大口的吃肉,大碗的喝酒,一个春节下来,最少胖个5到10斤,正是农村人所说,心宽体胖。

从正月初二到正月十三,就进入走亲戚的环节。记得小时候有一首民谣,叫“回娘家”。“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身上还背着一个胖娃娃,咿呀咿吆嗨。”如果家里有不满12岁的小孩子,按理,舅家是要给小外甥送灯笼的。柿子灯,南瓜灯,水晶灯,形态各异,奏是好看。

挑灯笼由来已久,并且还包含许许多多的神话故事。有一个故事说:很久以前,天地间凶禽猛兽很多,经常会害人,并且伤到牲畜。人们组织起来吓唬它们。有一只神鸟迷路也落在人间,却被不知情的人们给射死。玉帝发怒,要惩罚人们。

命天兵天将在十五这天晚上,要放火烧了人间。玉帝有个女儿,心地善良,偷偷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于是十四十五这两天,人们就张灯结彩,孩子们挑灯笼,玉帝看到人间一片火海,就草草收兵,人们这才躲过一劫。

从正月十四十五开始,人们张灯结彩,是整个春节最热闹的几天。农村人经常会说:小初一,大十五。十五被誉为是个宏大的节日,也是整个春节的高潮部分。扭秧歌,耍社火,踩高跷,喧天的锣鼓震天响。各村的社火队、锣鼓队像潮水一样流到县城,参加县上的文艺汇演。

而正月十四十五的“耍社火”,也叫“斗社火”。各家社火队,锣鼓队,会拿出看家的本领。当然也是彰显各村实力的时候。耍到最后,为了赢得比赛,甚至上升到斗气。有的社火队为了压住对方,在每一组社火装扮上,体现不同的寓意。有的斗不过,花高价连夜请外援支持。

正月十五下午,按照风俗,是要送先人的。各家的老人也都会提前收拾纸钱香蜡,让家里男丁,早早端上盘子,把先人送到坟地。我们村,无论是豹子头还是西半坡,再次变的灯火辉煌,星星点点,像是天上的繁星。但这一天的月亮白晃晃挂在那里,像个银盘。

对孩子们来说,十五晚上,撞灯笼,偷老鼠馍,是最有趣的事情。在十五这天晚上,孩子们会挑出最好看的灯笼,参加撞灯笼的大战。撞在这里誉为“撞大运的意思”,看谁的灯笼能撞到最后。很多灯笼在撞击后,都会燃烧起来,像一个个移动的火球。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