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为满足自恋,还是为了孩子的幸福?

100 2019-12-02 01:45 宣传员

 下午和妻子去河边散步,正巧碰见弟弟带着侄子侄女也在河边玩耍。两个小家伙见我,飞也似的朝我奔来,扑到在我的怀里,争着给我讲学校的趣事。侄子6岁,上小学一年级,侄女4岁半,上幼儿园中班。

两个孩子在我怀里叽叽喳喳,上班的辛劳顿时一扫而光。这两个家伙,可是一家人的开心果。看着他们充满童真烂漫的表情,也会被他们可爱感染,进而会被他们带入孩子们魔幻和惊奇的世界。

因为孩子刚刚开学,我和弟弟聊到孩子学费的事情。侄子的学杂费200元,中午在学校吃饭,一学期800元,因为上的是小区附近村子的小学,享受国家的蛋奶工程。侄女上幼儿园,一个月1200元,按照市区的收费,这算是便宜的了。

闲聊之中,弟弟说到,今年准备给侄子报个兴趣班,增强一下孩子体育竞技方面的能力。他说侄子性格比较孤僻,和其他孩子不合群,即是和别孩子一起玩,也要按照自己的想法来,从来不迁就别人。参加体育竞技班,也许能培养侄子的协作能力。说这些话的时候,能看的出来,弟弟多少有些担心。

我笑着说:“有什么可担心的,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别刻意改变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因为和弟弟同住一个小区,我对两个孩子较为了解。侄女活泼开朗,能歌善舞,属于表现型。侄子虽说性格较为孤僻任性,但小家伙的专注精神,连我这个成人都自愧不如。

一块块手指大小的积木,在他的手中能拼出各式各样的模型,有航空母舰、宇宙飞船、潜艇、导弹艇、气垫船、飞机、大炮、吊车、挖掘机、高楼大厦、面包机、钓鱼车、摩托艇、海上陆地等。应有尽有,惟妙惟俏。据他吹牛,很多都是他发明的,有时连我都吃惊,他小小的脑袋怎么能下那么多东西?

一个六岁的孩子,能把自己头脑里的东西,通过堆砌组合,呈现在所有人面前。他一旦玩起积木,进入专注的状态,可以屏蔽周围一切嘈杂的环境,如入无人之境,可以连续几小时,不吃不喝玩下去。因为怕耽误他吃饭和睡觉,家里人会干涉他玩积木。小家伙不管不顾,哭哭啼啼,也要最后完成自己的作品。

最让我诧异的是,随着玩积木水平的提高,他竟然可以识图。有一次,换了两张新的图纸,我和他同时按照图纸搭建模型。我组合的是最简单的模型,因为技不如人,搞了个烂尾工程。而他看着图纸,很快搭建起一座漂亮的小洋楼,整个布局和图纸上的一模一样,那可是用几百个手指大小的碎片,一片一片组合而成。

看着弟弟忧虑的样子,让我想起当年的自己。每一个中国式父母,都是试图从小改变孩子。让孩子成为父母心目中的样子,或者别人家孩子的样子。从来没有观察过,或者理解过,孩子到底需要什么?他们心中装着一个怎样的世界?

怕输在起跑线上,从小给孩子报这样或者那样的兴趣班。上中学后,怕孩子被别的孩子摔在后边,除了上学,还要这样补习班,那样的加强班。在某种程度。整个社会,好像成了一个偌大的竞技场,每一个家长都带着功利心,生怕孩子掉队。

我有个朋友,他家两个孩子,老大是个女儿,已经上初三。几年前,要了个老二,是个男孩,现在已经上幼儿园大班。有一回我们闲聊,他异常的苦恼。他告诉我,看别人家孩子上兴趣班,他也给孩子报了古诗词班,发现孩子根本没兴趣,不知道如何是好。我说:“孩子那么小,你忍心折磨孩子?”他说:“学不学是一回事,必须先把他赶到辙里。”我不知道说什么了。

春节前后,陆续参加几场同学和朋友之间的聚会。本来欢欢喜喜话春节,常常不知不觉,话题就会转移到家庭教育上。如果孩子优秀,作为父母,说话绝对底气十足,常常处于压倒性胜利。如果自家孩子一般,听了别人的叙述,大都愁眉苦脸,那种焦虑不言而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