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模具的论文(如何提高模具质量毕业论文2500字)

100 2022-07-18 17:51 论文大全

1.如何提高模具质量毕业论文2500字

伴随模具设计技术的不断进步、新材料的广泛应用及加工工艺的不断革新,使用与维护条件的差异等等都不同程度的影响模具的质量。“模具质量”的涉及面很广泛,相当复杂,提高模具质量的方法有多种,途径也很多。

1. 制件的设计要合理

尽可能选用最好的结构方案,制件的设计者要考虑到制件的技术要求及其结构必须符合模具制造的工艺性和可行性。

2.模具的设计是提高模具质量的最重要的一步

①、选取的模具材料,除了能满足客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之外,我们还需考虑到材料的成本及其在设定周期内的强度,当然还要根据模具的类型、使用工作方式、加工速度、主要失效形式等因素来选材。

②、模具结构设计时,尽量结构紧凑、操作方便,还要保证模具零件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在模具结构允许时,模具零件各表面的转角应尽可能设计成圆角过渡,以避免应力集中;

③、在设计中必须减少在维修某一零部件时需拆装的范围,特别是易损件更换时,尽可能减少其拆装范围。

3.模具的制造过程也是确保模具质量的重要一环

模具制造过程中的加工方法和加工精度是会影响到模具的使用寿命。各零部件的精度直接影响到模具整体装配情况,除掉设备自身精度的影响外,则需通过改善零件的加工方法,提高钳工在模具磨配过程中的技术水平,来提高模具零件的加工精度;

4.对模具主要成形零部件进行表面强化

提高模具零件表面耐磨性,从而更好地提高模具质量。对于表面强化,要根据不同用途的模具,选用不同的强化方法。

5.模具的正确使用与维护是提高模具质量的一大因素

模具的安装调试方式应恰当,在有热流道的情况下,电源接线要正确,冷却水路要满足设计要求,模具在生产中注塑机、压铸机、压力机的参数需与设计要求相符合等等。

2.求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毕业论文一篇仅用来参考

模具行业前景 有关专家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认为,我国模具行业将向大型、精密、复杂、高效、长寿命和多功能方向发展。

目前,电子、汽车、电机、电器、仪器、仪表、家电、通讯和军工等产品中,60%-80%的零部件,都要依靠模具成型。用模具成型的制件所表现出来的高精度、高复杂性、高一致性、高生产率和低消耗,是其他加工制造方法所无法比拟。

模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益和开发能力。 专家认为,我国模具行业日趋大型化,而且精度将越来越高。

10年前,精密模具的精度一般为5μm,现在已达2-3μm。不久,1μm精度的模具将上市。

随着零件微型化及精度要求的提高,有些模具的加工精度公差就要求在1μm以下,这就要求发展超精加工。 专家认为,我国模具行业要进一步发展多功能复合模具,一套多功能模具除了冲压成型零件外,还担负叠压、攻丝、铆接和锁紧等组装任务。

通过这种多功能的模具生产出来的不再是成批零件,而是成批的组件,如触头与支座的组件、各种微小电机、电器及仪表的铁芯组件等。 多色和多材质塑料成形模具也将有较快发展。

这种模具缩短了产品的生产周期,今后在不同领域将得到发展和应用。 随着热流道技术的日渐推广应用,热流道模具在塑料模具中的比重将逐步提高。

采用热流道技术的模具可提高制件的生产率和质量,并能大幅度节约制件的原材料,这项技术的应用在国外发展很快,已十分普遍。 国内热流道模具也已经生产,有些企业已达30%左右,但总的来看,比例太低,亟待发展。

随着塑料成型工艺的不断改进与发展,气辅模具及适应高压注射成型工艺的模具将随之发展。 有关专家认为,模具标准件的应用将日渐广泛,模具标准化及模具标准件的应用能极大地影响模具制造周期。

使用模具标准件不但能缩短模具制造周期,而且能提高模具质量和降低模具制造成本。同时,快速经济模具的前景十分广阔。

由于人们要求模具的生产周期越短越好,因此开发快速经济模具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例如研制各种超塑性材料来制作模具;用环氧、聚酯或在其中填充金属、玻璃等增强物制作简易模具。

这类模具制造工艺简单,精度易控制,收缩率较小,价格便宜,寿命较高。还可用水泥塑料制作汽车覆盖件模具。

中、低熔点合金模具,喷涂成型模具,电铸模,精铸模,层叠模,陶瓷吸塑模及光造型和使用热硬化橡胶快速制造低成本模具等快速经济模具将进一步发展。快换模架、快换冲头等也将日益发展。

另外采用计算机控制和机械手操作的快速换模装置、快速试模装置技术也会得到发展和提高。

蒸汽,模具,论文

3.求:汽车模具专业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

怎样写科技论文1。

题名1。1题名的要求题名是一篇论文的总标题,也称篇名或文题,作为一篇论文的总名称,题名应该使读者能从中了解到该论文所要研究的核心内容和主要观点,撰写题名一定要准确、简洁、鲜明,既不能过于空泛和一般化,也不宜过于繁琐,使人得不出鲜明的印象。

(1)准确性:准确是指题名要恰如其分地反映研究的范围和深度,用词要反映实质,不能用笼统的、泛指性很强的词语。如“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关于xxx的若干问题”,“控制系统的研究”等,就太笼统。

(2)简洁性:简洁性是指在把内容表达清楚的前提下,题名应越短越好。 GB7713—87规定,中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20个汉字。

如何使题名写得简洁呢?1)尽可能删去多余的词语,即经过反复推敲,如果删去某些词语之后,题名仍能反映论文的特定内容,那么这些词语就应删去。2)避免将同义词或近义词连用,同义词或近义词用其中之一就可以了,如:“问题的分析计算”,“分析”与“计算”在该处是近义的,不分析又如何计算呢?所以二者保留其一即可。

又如“分析与探讨”,二者取一即可。(3)鲜明性:鲜明性是指使人一看便知其意,不费解,无歧义。

有的题名很含糊,使人分不清它属于那个学科范畴,给分类造成了困难。如果题名很难完全表达论文的内容,可以用副标题名对主题名进一步说明。

主、副题名之间中中文用破折号连接,英文用冒号连接。 题名还应尽量避免使用化学结构式、数学公式及不为同行熟悉的缩略语等等。

1。2题名的常见问题(1)题名大,内容小指题名涉及的研究范围广、内容多,而论文的内容只涉及其中的某一方面或某一点。

例如:题名为“服务机器人手臂运动学研究”,内容是作者在研制一种服务机器人时对一种七自由度逆运动学的一种解法,这样的解法并不只用于服务机器人。 如果把题名改为“七自由度仿人手臂逆运动学的一种解法”,则既有学术意义,又兼顾了作者的研究项目。

(2)题目繁琐、冗长,主题不鲜明如“利用导电高分子材料和无机氧化物为基的灵巧光学窗口的发现和研究”,用词繁琐、冗长,可改为“导电高分子和无机氧化物为基的光学窗口研究”。 (3)不注意分寸,有意无意地拔高有的作者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或者由于对本学科、本专业的科技发展动态了解不够,有意无意地夸大了自己成果的水平,常出现:“XXX机理的研究” 、“XXX的规律(或模型)”等一类的词语。

当然,如果研究的深度确实达到了这个水平,也不是不可以用的,但一般应采取谨慎的态度。 2。

摘要摘要应概括说明全文的主要内容,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4个方面,应重点写出具体的研究结果,特别是创新之处。(1)目的:主要说明此研究、研制、调查的前提、目的和任务所涉及的主题范围或要解决的问题。

(2)方法:说明研究的工作过程及所采用的技术手段或方法,也包括理论、假设或边界条件,使用的主要设备和仪器:对新技术手段则应描述其基本原理、应用范围及所达到的精度、误差等。 (3)结果和结论:作者在此工作过程最后得出的结果和结论,可含应用情况或潜在的用途。

可以是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实验结果及关系式,也可以是理论性成果等。总之,摘要应写得内容充实,不要过分抽象或空洞无物,不作自我评价。

3。关键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层次标题、摘要、和正文中选出来的,能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和词组。

4。引言4。

1引言的内容和写作要求引言作为论文的开端,主要是交待研究成果的来龙去脉,即回答为什么要研究相关的课题,目的是引出作者研究成果的创新论点,使读者对论文要表达的问题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引起读者阅读论文的兴趣。引言中要写的内容很多,但是论文的篇幅有限,所以大多数的刊物都对引言部分的篇幅有严格的限制,一般稍多于摘要的字数。

要求该部分的写作要言简意赅、突出重点,不要与摘要雷同,也不要成为摘要的注释。一般不用图表和公式来论述问题,但至少应该有观点的罗列,同时一定要把作者的创新点明确表达出来。

4。2引言写作中的常见问题(1)作者论述的背景信息过于空泛,与作者的创新点无关联或关系不大。

(2)开门不见山。有的作者为了强调自己的创新性,往往把本研究的发展现状详细地进行说明;也有的作者图省事,往往把课题申请书中的内容直接照搬过来。

(3)不会表达自己的创新成果,不能把别人的成果和自己的贡献区别开来,使所述创新点含糊、矛盾。5。

正文正文是引言之后、结论之前的部分,也是论文的核心部分。 作者论点的提出、论据的陈述、论证的过程、结果和讨论都要在此得以展现。

5。1正文的要求正文是作者总的写作意图或基本观点的体现,它对论文的发表及其价值起着决定性作用。

要求观点要正确、论点要明确、论据要充分、选材要新颖;论述要有条理,有较好的逻辑性、可读性和规范性;表达要以读者在最短的时间里得到最多的信息量为原则;量、单位、名次术语的使用要统一、规范。 一篇成功的科技论文应满足以下要求:(1)体现创新性正文是否有创新,是决定一篇论文采用与否的首要标准,也是刊物决定录用与否的主要依据。

一篇论。

4.求一篇模具制造与设计专业概论论文(

摘 要:根据模具行业对人才能力的培养要求,改革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推行模块教学,强化实践教学,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职;模具专业;教改实践 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模具技术对模具行业技术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而我国目前在模具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上存在误区:一是重理论,轻实践;二是教学与生产岗位脱节,导致学生毕业后还需要接受工厂较长时间的再培训,延缓了上岗的时间。 面对模具制造与加工业对“零距离”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改革现行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已势在必行。

为此,我们近年来进行了—些探索与实践。 一、改革培养模式,确立正确的培养目标 思想观念的转变是一个根本性的转变。

要进行专业教学改革,就必须要以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为先导,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把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确立正确,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 为此,我们做了二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成立了以专业教师、省内模具行业知名专家和大型模具厂·,家代表为主的专业指导委员会,用以指导专业的发展方向。

指委会成员参与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制定,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教材建设的指导;二是组织专业教师到兄弟学校、20多个模具厂家现场参观考察,了解高职模具专业的办学特点、岗位能力、要素和岗位需求情况;三是组织教师对高职教育与中专、普通本科教育在办学性质、培养目标、教学内容、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讨论,弄清专业的目标定位,通过考察参观和学习讨论,大家认识到:高职教育有着特殊的内涵和特征,既不能把它办成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干”,也不能把它办成中专教育的“延伸”,要根据模具专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要求,培养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服务于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学生动手能力强应是高职教育的显著特征,应以“对准岗位设课程,对准实践抓教学”的思路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切实抓好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建立特色鲜明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二、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构建技术型教学体系 1.改革课程设置 根据模具专业培养目标要求,从课程内容的基础性、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和生产岗位的需要,我们通过认真调查、专家认证,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及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等方面做—了调整与改进,减少了一些课程上的理论重复,将一些理论知识有机地融人到实践教学中去。 采取“精简、融合、重组、增设''等方式,设置了《机械制图》、《机械原理》、《五金模具设计与制造》、《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综合实训》等主要专业技术课程,突出了专业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先进性。

在教学.计划的安排上,将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由原来的1∶0。 8调到1∶1,加大了实践教学比重。

在质量评价中,实践课与理论课同等对待,实践技能考核不及格的不予毕业,从这些硬性措施上保证了课程改革的落实。 2.推行模块式教学 模具技术的发展对模具行业技术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在教学内容的改革上直接反映出模具专业内涵的多样化和技术发展要求。

我们打破了“先学基础理论再进行实践实习”的传统教学方法,大力推行模块式教学方法,把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把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将整个教学内容分为两大模块,即教学内容模块和综合能力模块(见图1)。

模块确定后,对每一模块又提出具体要求,这样,专业针对性明显增强.学生对专业学习目的更为明确,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1)模具设计模块的要求:能运用常规设计手段和专业模具设计软件进行中.等复杂程度的冲压模具、塑料模具设计;同时能进行模具制造成本核算。

(2)模具制造模块的要求:①普通机械加工模块。 能熟练地编写模具零件加工工艺规程.并能熟练地使用普通机床加工出合格的模具零件;②数控编程加工模块:能熟练地使用手工方式和 CAM方式编写数控加工程序,并能熟练地操纵数控机床加工出合格的模具零件;③模具特种加工模块:能合理地选择电极材料并设计、制造出合格的电极,并能熟练地使用电火花成形机床及线切割机床加工出合格的模具零件;④模具装配调整模块:熟悉模具装配、试模、调整及维修的全过程,能熟练地使用模具钳工常用机械设备、辅助设备和相应的工装、工具进行模。

5.关于模具的专业论文该怎样写~~~

冲压模具设计中对机械运动的控制和运用 摘要:在冲压过程中,机械运动贯穿始终。

各种冲压工艺的实现都有其基本运动机理,这种运动是与模具密切相关的,各种模具的结构设计和力学设计最终都是为了满足其能够实现特定运动的要求。设计的模具能否严格完成实现冲压工艺所需的运动,直接影响到冲压件的品质,所以在模具设计中应对机械运动进行控制。

同时为了达到产品形状尺寸的要求,不能够拘泥或局限于各种工艺基本运动模式中,而应不断发展和创新,在模具设计中对机械运动灵活运用。 关键词:冲压模具设计,机械运动,控制,灵活运用 1.引言 本论文是以冲压工艺学基本理论为依据,通过对各种冲压工艺基本运动的分析,提出了对冲压模具设计的要求。

首先阐述冲压过程中,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然后逐项分析了冲裁、弯曲、拉深工艺的基本运动机理,指出模具设计中应着重控制到的内容,并介绍了在模具设计中对机械运动灵活运用的方法和一些实例。最后总结了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产品工艺运动分析的方法,并强调在模具设计中,对机械运动的控制和灵活运用对提高设计水平和保证冲压件品质的重要意义。

2.冲压过程中机械运动的概述 冷冲压就是将各种不同规格的板料或坯料,利用模具和冲压设备(压力机,又名冲床)对其施加压力,使之产生变形或分离,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零件。一般生产都是采用立式冲床,因而决定了冲压过程的主运动是上下运动,另外,还有模具与板料和模具中各结构件之间的各种相互运动。

机械运动可分为滑动、转动和滚动等三种基本运动形式,在冲压过程中都存在,但是各种运动形式的特点不同,对冲压的影响也各不相同。 既然冲压过程存在如此多样的运动,在冲压模具设计中就应该对各种运动进行严格控制,以达到模具设计的要求;同时,在设计中还应当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机械运动,以达到产品的要求。

冲压过程的主运动是上下运动,但是在模具中设计斜楔结构、转销结构、滚轴结构和旋切结构等,可以相应把主运动转化为水平运动、模具中的转动和模具中的滚动。在模具设计中这些特殊结构是比较复杂和困难,成本也较高,但是为了达到产品的形状、尺寸要求,却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

3.冲裁模具中机械运动的控制和运用 冲裁工艺的基本运动是卸料板先与板料接触并压牢,凸模下降至与板料接触并继续下降进入凹模,凸、凹模及板料产生相对运动导致板料分离,然后凸、凹模分开,卸料板把工件或废料从凸模上推落,完成冲裁运动。卸料板的运动是非常关键的,为了保证冲裁的质量,必须控制卸料板的运动,一定要让它先于凸模与板料接触,并且压料力要足够,否则冲裁件切断面质量差,尺寸精度低,平面度不良,甚至模具寿命减少。

按通常的方法设计落料冲孔模具,往往冲压后工件与废料边难以分开。在不影响工件质量的前提下,可以采用在凸凹模卸料板上增加一些凸出的限位块,以使落料冲孔运动完成后,凹模卸料板先把工件从凹模中推出,然后凸凹模卸料板再把废料也从凸凹模上推落,这样一来,工件与废料也就自然分开了。

对于一些有局部凸起的较大的冲压件,可以在落料冲孔模的凹模卸料板上增加压型凸模,同时施加足够的弹簧力,以保证卸料板上压型凸模与板料接触时先使材料变形达到压型目的,再继续落料冲孔运动,往往可以减少一个工步的模具,降低成本。 有些冲孔模具的冲孔数量很多,需要很大冲压力,对冲压生产不利,甚至无足够吨位的冲床,有一个简单的方法,是采用不同长度的2~4批冲头,在冲压时让冲孔运动分时进行,可以有效地减小冲裁力。

对那些在弯曲面上有位置精度要求高的孔(例如对侧弯曲上两孔的同心度等)的冲压件,如果先冲孔再弯曲是很难达到孔位要求的,必须设计斜楔结构,在弯曲后再冲孔,利用水平方向的冲孔运动可以达到目的。对那些翻边、拉深高度要求较严需要做修边工序的,也可以采用类似的结构设计。

4.弯曲模具中机械运动的控制和运用 弯曲工艺的基本运动是卸料板先与板料接触并压死,凸模下降至与板料接触,并继续下降进入凹模,凸、凹模及板料产生相对运动,导致板料变形折弯,然后凸、凹模分开,弯曲凹模上的顶杆(或滑块)把弯曲边推出,完成弯曲运动。卸料板及顶杆的运动是非常关键的,为了保证弯曲的质量或生产效率,必须首先控制卸料板的运动,让它先于凸模与板料接触,并且压料力一定要足够,否则弯曲件尺寸精度差,平面度不良;其次,应确保顶杆力足够,以使它顺利地把弯曲件推出,否则弯曲件变形,生产效率低。

对于精度要求较高的弯曲件,应特别注意一点,最好在弯曲运动中,要有一个运动死点,即所有相关结构件能够碰死。 有些工件弯曲形状较奇特,或弯曲后不能按正常方式从凹模上脱落,这时,往往需要用到斜楔结构或转销结构,例如,采用斜楔结构,可以完成小于90度或回钩式弯曲,采用转销结构可以实现圆筒件一次成型。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有些外壳件,如电脑软驱外壳,因其弯曲边较长,弯头与板料间的滑动,在弯曲时,很容易擦出毛屑,材料镀锌层脱落,频繁抛光弯。

6.关于模具论文

怎么说呢,感觉你这个论文题目像是CAD&CAM的集成,鼠标设计属于CAD部分,而数控加工为CAM部分。我们的一个CAD&CAM实验就是设计鼠标并完成模具设计(主要是凸凹模)以及数控编程。当时使用的是PRO/E软件。

你可以考虑下你们学的是什么,老师给的题目一般是结合所学的内容或专业特点来的。如果你所学的主要是材料性能方面,那么ABS的分析可能没问题,但是如果你是学材料成型方面,那么貌似有点偏题了。

个人所见,仅供参考。

7.急求模具专业论文1000字至1500

五寸软盘盖注射模具设计

论文编号:JX459 有图纸。说明书字数:7673.页数:23

摘要: 在综合分析塑件结构,使用要求。成型质量和模具制造成本的 基础上,介绍结构简单,形状规则的塑件成型。采用侧向分型 抽芯机构,使塑件能一次成型。设计了相应的的侧向分型抽 芯的注射模。并介绍了模具的工作过程 。 关键词:注射模 抽芯机构 。 [Abstract]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n the plastic part's strcture service require-ment, moulding quality and mouding quality and mould manu facturing cost. Acorresponding injection mould of internal side core pulling was designed.By adopting the mulit-direction and multi-combination core-pulling .acorresponding injection mould of interal side core pulling was designed,the working process of the mould was in-troduced. Key words:injection mould ,medialcoe pulling.

目 录 摘要: 1 [Abstract] 2 一.塑件件的工艺特性分析 2 二. 模具结构设计 4 1:型腔数目及排列方式: 5 2:分型面的设计: 5 3.注射机的选定; 6 4 主流道的设计 7 5. 分流道设计 8 三. 成型零件的设计与计算 10 1.成型零件的设计 10 2. 模具型腔侧壁和底版厚度的计算 15 3.模架的选用 17 四.合模导向机构的设计 17 1:导向机构的作用: 17 2:导柱导向机构 17 五.推出机构的设计 20 一、推出机构的设计原则 20 二 、脱模力的计算 20 三.简单推出机构 21 六.侧向分型和抽芯机构的设计 21 1.斜倒柱的设计: 21 2 侧滑块的设计: 22 七.连接件的选用 22 八. 模具的装配 23 九 答谢语 23 主要参考文献 23

以上回答来自: /44-5/5862.htm

关于蒸汽模具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