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的论文题目(民族音乐论文)

100 2022-09-09 22:12 论文大全

1.民族音乐论文

找到一点资料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中国民族音乐的突出特点 传统民族器乐演奏多与民间婚丧喜庆、迎神赛会等风俗生活,以及宫廷典礼、宗教仪式等结合在一起,较少采取纯器乐表演的形式。

民族器乐的实用性使不少器乐曲牌因用于不同场合而产生变化。 传统民族器乐曲都有标题,分标名和标意两类。

标名性标题只给乐曲取名以示甲与乙之区别,它和音乐内容无直接联系,如《工尺上》、《四段锦》、《九连环》、《十景锣鼓》等。标意性标题以曲名、分段标目和解题等提示乐曲的内容,如《流水》、《霸王卸甲》、《赛龙夺锦》等。

民族器乐曲按传统习惯分为“单曲”与“套曲”两类。单曲多为单一独立的曲牌。

套曲由多个曲牌或独立的段落联缀而成。如南北派十三套琵琶大曲,晋北的八大套等。

如按乐曲的曲式结构类型分,主要有变奏体、循环体、联缀体、综合体等,其中以变奏体、联缀体最为多见。 创作中各种变奏技法被广泛运用。

民间艺人在一首曲牌反复演奏时,善于用各种演奏技巧对旋律作加花装饰而形成变奏,如《喜相逢》(笛曲)、《婚礼曲》(唢呐曲)等。“放慢加花”也是一种常用的变奏手法,它将“母曲”的结构成倍扩充,同时作加花装饰。

如《欢乐歌》(江南丝竹)、《南绣荷包》(二人台牌子曲)、《柳青娘》(潮州弦诗)等乐曲都把“放慢加花”的段落安置在“母曲”之前。另一种变奏手法是采取变化主题的结构,如二胡曲《二泉映月》主题在其后的五次变奏时作句前、句中或句末的扩充和紧缩。

而琵琶曲《阳春白雪》中之《铁策板声》则采取结构次序的倒装。 这种结构次序的变更在锣鼓段中更为常见。

20世纪20年代以来,刘天华、聂耳等对民族器乐的继承和发展做过一些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音乐工作者继续对各种优良传统曲目进行整理、加工、改编,使乐曲原有精神得到更加完美的表现,同时还涌现出大量的新作品。

乐器改革方面,在统一音律、改良音质、扩大音量、方便转调、增加低音等方面有了很大进展,并产生了大型民族管弦乐队合奏等新品种,在内容和形式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 。

2.我要写一篇论文题目是我要写一篇论文!题目是:民族音乐与西洋音乐

与西洋音乐比较民族音乐更“好听” 随着泉州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文化、音乐上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然而,一提起高雅音乐,许多人就会想到钢琴、小提琴等西洋音乐,不久前的苏幼敏小提琴音乐会、刘诗昆钢琴音乐会也在泉州引起不错的反响,掀起一股高雅音乐的热潮。 那么,我们自己传统的民族音乐呢?是不是在西洋音乐面前就显得不那么“高雅”了呢? “民族音乐当然可以理直气壮地称为高雅音乐。”

泉州音乐家协会主席王鼎南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王鼎南指出,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传统的民族音乐博大精深,有着深厚的积淀。

虽然现在国内的民族乐团在组建、编制上都参考了西洋交响乐队,但那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借鉴”而已,我们的民族音乐在内容上与西洋的交响乐各有千秋,不能说谁就“高雅”,谁就不够“高雅”了。 世界的音乐文化是丰富多彩的,除了西洋音乐外,许多国家都有自己的民族音乐。

王鼎南说,中国广播民族乐团近年来数次出国演出,大获成功,这不仅说明该团实力不俗,也是中国民族音乐在国际上地位的一种体现。此外,像俄罗斯的民族音乐也是享誉国际的,该国的“小白桦”民族乐团多次出国献演(也曾到中国演出过),反响均很好。

一个国家对自己民族音乐的重视,也是对自己文化、历史的重视。 王鼎南说,不要因为5月21日的大型交响音乐会中有“交响”两字,就认为我们的民族乐团被逐渐“西化”了。

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在乐器、作曲、节目等方面都是很“民族”的,之所以借鉴西洋交响乐队的一些形式,是因为它们有几百年大舞台演出的历史,效果已趋于完美,我们只是在音乐的和声上进行借鉴:高胡对应小提琴,二胡对应中提琴,中胡对应大提琴,筝、古琴对应竖琴…… 现代音乐(即通俗音乐)靠节奏取胜,西洋音乐靠和声取胜,而中国的民族音乐则靠曲调(即旋律)取胜。 因此,中国的老百姓更能对自己的民族音乐“雅俗共赏”。

王鼎南说,如果不入门道,西洋交响乐就难以听懂,而民族音乐在旋律、乐器、陈述方式上都为中国人所熟悉,就算不懂音乐也会觉得“好听”。

民族音乐,题目,论文

3.求一篇音乐论文

中国民歌的分布 根据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以及民歌的不同风格色彩,中国民歌大体可以分为六个不同的风格色彩区。

1.北方草原文化民歌区; 2.西部受伊斯兰文化影响的新疆民歌区; 3。 西部受佛教文化影响的藏族民歌区; 4.西南高原多民族古老原始文化民歌区; 5.东北受萨满教影晌的狩猎文化民歌区; 6.西北高原多民族半农半牧文化民歌区; 7.中原及东部沿海有着古老传统文化的汉族民歌区。

至于每个民歌区的民歌分类。由于民族不同,各自有其传统的分法,不可能划一,只能存异。

1.北方草原文化民歌区 这个民歌区主要处于现在的内蒙古自治区,以蒙古族民歌为代表。蒙古族历来有“音乐民族”、“诗歌民族”之称。

民歌可分“长调”、“短调”两大类,“长调”民歌主要流行于东部牧区以及阴山以北地区,特点是字少腔长,富有装饰性,音调嘹亮悠扬,节奏自由,反映出辽阔草原的气势与牧民的宽广胸怀。 牧歌、思乡曲、赞歌等大多属于长调。

闻名的曲目有《辽阔的草原》、《牧歌》等。“短调”主要流行在西部、南部半农半牧区,其特点是结构短小,节奏规整,不少叙事歌、情歌、婚礼歌都属于“短调”。

著名的短调民歌有《森吉德马》、《小黄马》等。草原文化民歌的共性是表现出草原牧民的质朴、爽朗、热情、豪放的情感与性格。

此外,在西蒙还有一种“蒙汉调”(蛮汉调),它是蒙、汉两个民族的音乐文化相互吸收,相互交流的产物。流行于河套一带的“爬山调”也是蒙、汉民族共同喜爱的歌种。

2.西部受伊斯兰文化影响的新疆民歌区 这个民歌区地处新疆,以维吾尔、哈萨克民歌为代表,它受过来自中亚伊斯兰传统文化的影响,与阿拉伯音乐文化有着一定的联系。 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其歌舞艺术以“十二木卡姆”闻名于世。

民歌有爱情歌、劳动歌、历史歌、生活习俗歌四大类。维吾尔民歌在音调方面包括了中国音乐、阿拉伯、欧洲三种音乐体系,它是中国民歌音调多元化来源最突出的一种。

有不少民歌是与舞蹈相结合的,具有活泼、风趣的格调。 闻名中外的民歌有《阿拉本罕》、《半个月亮爬上来》、《达坂城》、《送我一朵玫瑰花》等。

哈萨克族主要居住在北疆,从事牧业。民歌可分为三大类:(l)词曲固定的民歌(包括牧歌、狩猎歌、情歌、宗教歌等);(2)即兴填词的民歌(包括山歌、渔歌、谜语歌等);(3)习俗歌(包括婚礼歌、哭嫁歌、送嫁歌等)。

其中以情歌数量最多,大都表现情人离别的痛苦和祝福。哈萨克民歌中有中国音乐和欧洲音乐两种体系。

中国音乐体系以宫、羽调式最多。闻名全国的有《玛依拉》、《等我到天明》等。

3.西部受佛教文化影响的藏族民歌区 这一民歌区包括西藏自治区和青海、四川的部分藏族聚居地区。 民歌包括山歌(牧歌)、劳动歌、爱情歌、凤俗歌、颂经调五大类。

民歌演唱活动大都与佛教节日有关,民歌中不少是与舞蹈结合在一起的,如“囊玛”、“堆谢”、“果谢”、“锅庄”等歌舞品种。音乐属于中国音乐体系,民歌一般特点为热情、开朗、诚挚、动人,极富高原特色,节奏律动性强。

闻名的民歌有《北京的金山上》等。《北京的金山上》原来是一首箭歌(即狩猎歌),最初流传在西藏的东南部林区。

如今成了流传全国的新民歌。 4。

西南高原多民族古老原始文化民歌区 这一民歌区包括云南、贵州、广西等地的少数民族地区一带。有二十几个不同民族聚居在这里。

该区民歌有着不同层次的古老文化特征,具有特殊的社会功能,民歌大多为“诗、歌、舞”相结合的演唱形式,内容复杂多样,同时存在着不同历史阶段的民歌。由于许多民族没有文字,民歌成了他们记载历史、传播知识以及进行社交活动的重要手段,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份。

所有这些都反映出特殊的、多层次的文化现象。这一地区代表性民歌是多声部民歌。

多数民族都有二声部、三部民歌。民歌的分类有“大歌”、“小歌”。

大歌以侗族、布依族、壮族等民族的最闻名,大歌又分男声、女声、童声三种,男声大歌一般节奏性较强,曲调明快。女声大歌节奏较自由,旋律细腻、柔和。

小歌除二声部外也有单声部民歌。内容以爱情为主,一般是青年男女在室内用小嗓轻声唱。

此外还有古歌,以苗族的古歌历史最悠久。内容叙述天地的形成,人类的起源。

游方的起因等。曲调富于吟诵性,歌唱者多为老人。

侗族大歌50年代即闻名全国,其他民歌如《桂花开放贵人来》、《阿细跳月歌》等,也都是有代表性的曲目。 5.东北部受萨满教影响的狩猎文化民歌区 这个民歌区主要包括东北大、小兴安岭一带,以鄂伦春族民歌为代表(包括鄂温克、赫哲、达斡尔、满族筹),鄂伦春族在1949年前还保留着不少原始社会的痕迹。

这是一个喜爱歌舞的民族,过去以狩猎为生,每当狩猎满载归来,或者民族节日,都要进行歌舞狂欢。 他们的民歌可分为三大类:(l)山歌,(2)歌舞曲,(3)萨满调。

山歌又分“长调、“短调”,“长调”高亢刚健,节拍自由;“短调”曲调平稳,节奏规整。歌舞曲大多为一领众和形式。

萨满调是为请神、跳神、祭祖、葬礼时唱的歌,曲调吟诵式,多为领和。鄂伦春民歌为五声音。

关于民族音乐的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