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春节2000字论文(求调查家乡新年消费情况的一篇论文,2000字)

100 2022-11-28 10:30 论文大全

1.求调查家乡新年消费情况的一篇论文,2000字

春节消费状况调查2011年春节将至,在这个传统而又重大的节日里,喜欢热闹、喜庆的家乡人民会选择怎样的方式“过大年”呢?他们的年夜饭会在哪里吃?哪些消费领域最能吸引人们的眼球?今年的“黄金周”是否依然金光灿烂?孩子们的消费方式又有哪些不同呢?有人说:“这一年的辛劳赚来的钱,正是为了欢渡春节。”

所以也就是说,这是一年中花钱最多的一次节庆。于是,趁势我就春节消费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

消费投向在哪里?在调查中,大人们的消费投向可谓五花八门,各种方式都在选择之列。不过,购置衣服以微弱票数胜出。

其次是餐饮,再次是送礼,接下来还有文化娱乐、压岁钱、购置日用品、旅游等。【新年就要穿新衣】春节期间购物往往是一些女士在节日期间的首选。

在一家公司上班表姐告诉我,她们这些职业女性因为工作关系平常难得凑在一块,刚好利用休假时光快快乐乐地逛街购物。据了解,有表姐这样想法的大有人在。

一些职业女性和家庭妇女平常都是没有充足的时间逛街购物,春节的休假正好可以弥补。一位平常只在家围着老公、孩子干家务的阿姨说,“往常在家里就是围着灶台、洗衣机转,根本没有自己的时间。

现在他们都休假了,我也要放松放松,买几件称心的衣服好好地打扮打扮自己。“另外,给爱人、孩子添置新衣,也是春节女士们不可缺少的“工作”之一。

【民以食为天】对很多人来说,春节活动基本上围绕吃进行。家乡人春节期间在食品方面到底要花多少钱呢?永兴时代广场的一位收银员告诉我,大概在节前20多天,超市就进入销售高峰,顾客一次购物花费大多在200元至600元之间,有不少还上了千元,卖出去的东西绝人部分是食品。

“有一次,一个五口之家买了1000多元的食品,装了好几辆手推车,他们的孩子还吵着说不够呢。”收银员笑着说。

在购买食品方面,我了解到,有以下几种食品几乎成为了家家必备的。有各类小食品、糖果、瓜子、饮料、葡萄酒。

但是除了葡萄酒所占花销较大,约达到六七十元外,其余各项基本在三四十元左右。餐饮消费也是家乡人民春节的一大消费支出之一。

对多数人来说,春节期间走亲串友是常情,既然是走亲访友那就免不了吃吃喝喝。我从家附近的一些酒楼了解到,今年春节从三十到正月初五的宴席早20天前甚至更早就被预定一空。

一家酒店的大堂经理告诉我,在他们这预定酒席的平均消费大多为六七百元,有些还超过千元。“民以食为天嘛,何况还是过节呢。”

在酒店消费的市民大多是图个方便,不愿亲自下厨,但也有不少人为追求家庭气氛,在家里设宴招待亲友的。家住丹河花园的王先生说,“大过年的,亲朋好友聚在一起不就是图个开心嘛,犯不着上酒店花那冤枉钱。”

【送礼开销过大】亲戚朋友互相拜年,自然少不了送礼。如今,送礼已经成了过年支出的很大一部分,有的家庭甚至超过了吃的支出。

我对桥北小区的一些居民进行了随机调查,过年的人情消费最多超过5000元,最少的也有近千元,这其中包括给亲朋好友的礼品、礼金,给孩子的压岁钱等。一位吴先生说,一年只过一次年,亲戚朋友间总要是要走动一下的,又不能空着手去,现在的人品位高了,送低档的东西显得寒酸,给每个孩子的压岁钱就不能少于200元。

粗粗算一下,春节期间送礼的钱就达到2000多元。其实,春节人情消费的增加只是一个缩影,不仅是春节,就是平时,人情类的消费也占了人们消费中的很大一部分,成为一项很主要的消费。

随着家乡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情消费也在不断上档升级,礼金数额水涨船高。人情类消费的增加也成很多人的沉重负担。

一位去年春节期间人情类消费达到3000多元的李先生无奈地对我说:“人情费超过了小孩学费,面对众多的人情费,我真的有点捉襟见肘。”从调查中可以看到,人们习惯将白酒作为馈赠亲朋好友的礼品,选择白酒送礼的家庭比率达69 % ,平均送礼金额中也是白酒最高达到,43 . 94元。

【快快乐乐春节游】近年来,春节游一直很火爆。我在市里的一些旅行社了解到,一些旅游线路基本排满。

“如果天气晴好的话,外出旅游的人还会多些呢。”一旅行社工作人员告诉我。

对于很多人来说,春节是个团圆的的日子,也是游玩的日子,一位熊先说:“我挺喜欢旅游的,但不知道春节期间天气怎样,如果天气不是很坏,带着亲戚朋友一起自驾游也是件快乐的事。”调查显示,在旅游形式上,57 %的人选择随团出游,43 %的人选择自助旅游。

在地点上,广东、厦门、深圳、云南等气候宜人的南方和气候相对寒冷的北方城市(如哈尔滨、长春等)最受欢迎。在境外游方面,香港仍是许多人的首选。

春节打算在哪过?相对于“五一”、“十一”、元旦等节假日,调查显示春节是最深人关注的节日。在被采访者中,83 %的人认为,在所有节日中,春节是最重要的,也是必须要过的一个节日。

53 %的被采访者表示要在家度过春节,16 %的被采访者表示要以旅游的方式度过春节,27 %的被采访者表示要以走亲访友的方式度过春节,有4 %的被采访者称,他们会以知识充电或健身的方式度过春节。年夜饭在哪里吃?关于今年的年夜饭。

2.心得感悟,家的年味的论文2000字左右

忆父亲的春卷、藕饼和十香莱也好,母亲的乌鱼子和长年莱也好,一家大小在晕黄灯光下,围桌同享年夜饭的滋味,始终让我眷恋不己,只因为,那其实是家的味道 尚未嫁来荷兰前,每到春节,我就会选一天,和双亲一起出门办年货,大包小包拎回家,大伙喝杯茶,稍喘口气,便统统卷起袖子,忙活起来。

一年一度的年夜饭可马虎不得,需及早备好料,除夕下午烧年夜饭时,才不会忙得人仰马翻。家乡菜:春卷、蛋饺、藕饼 春卷、蛋饺这些的,好几天前就得包好、摊好,冷冻起来。

高汤需早早炖上,蹄筋和鱼唇也宜先发好,少了这几样材料,就烧不成象征一家团圆如意的“全家福”(即烩什锦)了。 先来包春卷,年夜饭桌上绝不能没有炸春卷。

通体金黄的炸春卷形似金条,过春节食炸春卷,除了有迎春纳吉之意,多少也反映昔时常民不求闻达,但求财富保障一家温饱的务实心理。爸爸个性潇洒,并不在意求财之事,然老家传统如此,老人家坚持遵守。

我家的春卷偏江浙口味,馅料有韭黄、肉丝和虾仁,肉丝和虾仁需分别腌过,过油炒至刚熟,和切段的生韭黄拌合,加点盐和白胡椒即可。材料虽不复杂,包春卷却是费工夫。

爸爸叮嘱,馅料不可贪多,以免胀破皮子;也不能太少,否则炸出来的春卷会扁而蹋,不够饱满好看。另外.卷时需留心手势,才能把春卷包得不松不紧。

分量之多寡、手势之轻重,多拿捏几次便能得心应手,小孩学包春卷,包着包着,不知不觉就明白中庸之道了。 接着,我帮着妈妈调上一大盆肉末,里头加姜汁、葱末、酱油、麻油和一点淀粉,顺时钟方向搅打一会儿,让肉产生黏度。

这肉馅匀出一部分,和以剁碎的苎荠,拿来包蛋饺,其他的可以做藕饼和炸小丸子。 摊蛋饺皮是最难的一部分,爸爸手巧,煎蛋饺就靠他。

平底锅里只能抹极薄极薄的素油,锅热时淋下一小匙打散的蛋汁,晃一晃使成圆形,趁蛋汁将凝而未凝,赶紧在蛋皮上搁一小撮馅料,即刻对折,铲出锅,从头到尾动作宜轻盈,以免破坏那一个个小巧可爱的蛋饺。 然后就要做藕饼了,这也是爸爸的家乡菜。

除了当年跟他一起来台湾的几位同乡外,我几乎没听过有别人家里做这道年菜,直到移居荷兰前一年的冬天,偶然在社交场合和邻座有一搭没一搭地聊起年俗,讲到藕饼时,对方的眼睛亮了,说:“对对对,过年一定要吃炸藕饼,这是我母亲娘家的年菜。”一问之下,她母亲果然是江苏东台人,和祖居东台、南通长大的爸爸算同乡。

因为一道菜,我当下觉得跟对方亲近不少,交谈也热络起来,食物真不愧是绝佳的沟通桥梁。 藕饼说是饼,其实跟湖北菜的炸藕夹很像。

上菜场买来个头粗大、质地粉糯的莲藕,煮熟以后以一刀断一刀不断的切法,切成两片微微相连、像荷叶饼似的薄片,每片的间隙里夹进肉末馅,裹以薄薄的面糊,下油锅炸到微黄即捞起,吸油、摊凉后进冷冻柜,除夕和过年期间准备食用前,再回锅炸至金黄。刚起锅的藕饼又酥又脆,我一连吃上三四块都不腻。

必务菜肴:十香菜 除了前面讲到的这几样菜式,年年必出现在我家除夕饭桌上的菜式,还有砂锅火腿鸡汤、红烧元宝(即蹄膀)、蒜薹炒腊肉、豆苗虾仁或炸虾球等热菜,以及苏式熏鱼、卤牛腱、盐水鸭或酱鸭等凉菜,可说是典型的“大鱼大肉”,这时就得靠一大碗十香菜来中和油腻。 十香菜即素什锦,亦是老家过年必备菜肴,菜谱在咱家一代传一代,己不知传承多少年。

其材料算不上名贵,做法也不太难,但讲究慢工出细活,耗时又费工,没有耐心绝做不成。十香菜凉热皆宜,我觉得冷食比热吃更可口,临上桌前淋少许麻油和上好的陈醋拌匀,味道更香且清爽。

从除夕夜到大年初三,在一桌子荤菜间,这盘素菜总是头一个见底。 我家的团圆饭大抵是父亲口味的天下,身为职业妇女的妈妈却并不在意,反正她平时难得下厨,吃的多半是帮佣和爸爸烧的苏菜或浙菜,早就吃惯了。

不过,仍有两道台湾味的年菜她必定亲手烹调,年年端上桌。 其中一道是烤乌鱼子。

外婆还在时,冬至前后乌鱼产卵,会亲赴台南的兴达港,直接向渔民购买乌鱼卵巢,一买就是几十副,请专人盐腌制作,而后分送给她的子女和亲友。外婆过世后,妈妈改上迪化街购买,那儿是台北著名的年货大街,老字号特别多。

长年菜:领略苦尽甘来 到了除夕那天,妈妈按照外婆的做法,用米酒浸泡乌鱼子一会儿,接着仔细剥除外头那一层薄膜,置于烧红的木炭上烤到两面金黄起泡,这时乌鱼子外层似焦未焦,里面则是七八分熟,软嫩油润,有股原始而迷人的味道。烤乌鱼子切薄片,佐冬季萝卜或蒜苗,是最地道的食法。

妈妈酒量还行,喜欢吃一口乌鱼子,抿一口白兰地,不多饮,只品其香。 妈妈的另一道年菜,叫做“长年菜”,其实就是芥菜(台湾闽南人称为刈菜)加高汤同炖,象征“长长久久”“长命百岁”,年夜饭桌上,包括爸爸在内每人都得吃上几口,讨个吉利。

长年菜味苦,我小时很不爱吃。妈妈说,多嚼两下就甜了,可我尝来仍只有苦味。

长大以后,也许是因为开始尝到比长年菜不知苦了多少的人生况味,总算慢慢领略那苦尽甘来的乐趣。 父亲的春卷、藕饼和十香菜也好,母亲的乌鱼子和长年菜也好,一家大小在晕黄灯光。

家乡,春节,论文

3.家乡的年味作文2000字分段开关

家乡的年味

小时候的我最喜欢的节日就是春节,最爱看的节目就是春节联欢晚会。对于我来说,没有什么比这过年七天更乐呵的了:贴春联,挂福字,包饺子,放鞭炮,一个个忙得不亦悦乎。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对春节失去了兴趣,人们都在忙,亲戚们根本没有时间聚在一起。春联依旧贴,红灯照样挂,鞭炮仍然放,可是总觉得春节不是这么回事,总觉得春节真的是越来越没有意思,越来越没有年味。

我经常想:“如果这样下去,那么再过几年,人们也许就要忘记春节这千年节日的习俗了?忘记了春节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真正的味道了?”

不过,今年的除夕夜彻底改变了我的想法。

今天大年三十,我一大早就和父母去姥姥家,我的亲人都聚到了那里。大家一起贴春联,挂福字,忙碌中隐隐透着一股年味。

中午,大家都聚到一起吃饭,大家畅谈这一年里的趣事和收获。共同畅想美好的未来。大家一个个敞开心胸,开怀大笑,所有的矛盾都在笑声中化解了。这时还有人在楼下放了一串象征辟邪的鞭炮。我从饭的香味中感到了一股浓浓的年味。

下午,大家高兴地架起麻将桌,玩起了麻将。输钱赢钱不重要,重要的是心情。大家一边玩着麻将,一边谈论。我们小孩打开电视,所有的节目都和过年有关,越发让我感到了浓重的年味。

晚上,我们全家坐在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时不时响起一阵阵笑声,大家笑的前仰后合。趁着过年的钟声还没有到来,我们下楼去放鞭炮,楼下也有人在放鞭炮,我们的和别人的鞭炮在空中交绘出一幅美丽的图画。从鞭炮的火药味中我嗅出一股浓厚的年味。

最令人激动的时刻来了!离新年的钟声只有10秒了!9-8-7-6-5-4-3-2-1!大家互相拜年,给亲友发短信,打电话祝福,一家老小其乐融融。

我很高兴,因为由此可以看出,人们并没有摒弃千年的传统,依然可以感觉到过年的“年味”,那就是一家老小的团团圆圆。

4.关于春节作文:家乡的春节

腊月二十五日前后,人们选择吉日把家里打扫的一尘不染,干干净净迎新年。

这时,千家万户都忙碌起来,包粽子、爆“米花”、炸“油鼓”…… 除夕可真是热闹非凡呐!家家户户赶做年饭,到处都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漂亮的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春联;有条件的人家,还会在门口挂上两个大红灯笼。除此之外,大家还在房间门口贴上“利市”。

哪一家都通宵灯火,鞭炮声日夜不绝。出门在外的人,必定要赶回来,吃团圆饭。

这一夜,人们还要守岁和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 大年初一是春节的最高潮。

这天,人们不许杀生。早上,要互相讲吉利话祝贺,给小孩和老人们压岁钱。

从初一到十五,人们都不许讲不吉利的话。吃罢早饭,人们就从四面八方潮水般地涌上街头。

同时,各种庆祝活动也相继举行,舞狮、篮球赛、唱歌、跳舞、下棋、射击……内容可丰富了。街上人山人海,有的三五成群在逛街,有的围在庆典活动旁边观看,耳边不时响起如雷鸣般的掌声、喝彩声。

正月初二这天开始,人们便要到亲朋好友家串门拜年。 初三,大家一大早就起床,开门扫地,把扫成堆的鞭炮纸烧掉。

“人日”、“人胜节”和“七元日”都指这天——正月初七,传说这天是女娲造人的日子。 汤圆一上市,春节便接近了尾声。

正月十五古称“上元节”。这天晚上,有张灯结彩、猜谜踏歌的活动,突出了一个“闹”字,人们还要吃汤圆,预示着新的一年快乐吉祥。

过了这天,春节也就过完了。农民们开始准备春耕,人们又开始了忙碌的生活。

5.新年家乡味征文3000字左右

离开家乡,在城里工作已经18年了。

每到岁末,我都会和妻子、孩子一起回农村老家过年,风雨无阻。 总感觉城里的春节商业味太浓,年味却不足。

在城里过年,就像农村赶年集一样,大街上,商场里,人挤人,除了陌生的面孔,就是琳琅满目的商品,各种美味小吃,除了一饱口福外,甚至连个打招呼的熟人都很难碰到。那种“一家三口人过年”的孤寂、失落和无奈让我久久不能释怀。

家乡的春节似乎比城里来的要早些,年味要更浓。刚刚步入腊月,当城里人像平时一样,行色匆匆,奔波在上下班的路上时,在百里之外的家乡已经嗅到了年的味道。

忙碌了一年的乡亲抖落一身的疲惫,开始忙年了。赶年集备年货成了他们的头等大事。

天刚蒙蒙亮,草草吃完早饭,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小姑娘骑上电动车,头发梳得铮亮的小伙跨上摩托车,干净利索的大叔大婶蹬着三轮车,就连白发苍苍的老爷爷也不甘落后,拄着拐棍,纷纷涌向村前的马路上,向目的地年集奔去。远远望去,曲曲折折,宛若一条长龙,煞是壮观,成了春节前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年集比平时规模要大,持续时间要长,往往绵延数里,人头攒动,比春运时挤火车的乘客还要多,甭说机动车辆无法通过,就连行人都寸步难行。年集上的商品、食材比平时种类更多、更齐全。

不必说活鸡、活鸭、活鹅,不必说羊肉、猪肉、牛肉,也不必说芹菜、蘑菇、黄瓜,更不必说对联、挂历、鞭炮,就连品牌羽绒服、新款上市的风衣、名牌运动鞋------应有尽有。只要在城里商场、农贸市场买到的东西在这里几乎都能找到它们的身影。

平时省吃俭用、一个钱掰成两个花的乡亲此时格外大方,买两条大鱼,称十斤八斤20多块钱一斤的羊肉,给孩他娘稍上一件数百元的羽绒服——个个脸上笑容荡漾,满载而归。整个年集往往从天不亮一直持续到日薄西山。

腊月20前后,家乡的年味已经很浓了。不论是在外求学的莘莘学子,还是在外打工的村民以及千里之外的游子,都像候鸟一样,陆续往家乡赶。

村头,每天又多了几个翘首企盼的身影。平时宁静的村庄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

村里的大路旁少不了乡亲的身影,他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谈谈今年的收成,说说明年的打算,拉拉打工时耳闻目睹的奇闻趣事——欢歌笑语久久在村庄的上空回荡。一些调皮的小孩子也来凑热闹。

他们蹑手蹑脚地尾随在年长者的身后,悄悄地从兜里掏出鞭炮,轻轻地点着,猛地扔到年长者的身旁,随着“嘭”的一声巨响,年长者被吓得一跳,扭过头来,笑着嚷道:“熊孩子,回去告诉你爹,让他揍你。”孩子也不生气,扮个鬼脸,大笑着跑开了。

然后,寻找下一个“目标”伺机“作案”。 平时只有在早上和傍晚才能看到的炊烟陆陆续续升起来了,香气开始在整个村庄弥漫,毫不吝啬地钻进你的鼻孔,让你垂涎欲滴。

大块大块的散养鸡肉,金黄色的藕夹,溜圆的丸子伴随着吱吱啦啦的热油声,从锅里捞出来,它们争先恐后地挤到盆里,等待主人的分享。望着这诱人的美食,就连在城里品尝过美味佳肴的我也禁不住诱惑,打着尝一尝的幌子,迫不及待地捏起一块鸡肉,塞进嘴里,烫的我直撇嘴。

看着我滑稽的样子,家人笑得前仰后合,眼泪都快流出来了。 大年三十上午贴春联。

从我上初一开始一直到现在,家里的春联从写到粘贴全部由我包办。清楚地记得当年,我喜欢上了毛笔字,一发不可收拾。

连握毛笔的正确姿势都没有掌握,就不知天高地厚地写起了春联。淳朴的左邻右舍得知后,大加赞赏,奔走相告。

义务为乡亲写春联成了我寒假的“必修课”。看着自己的大作得到乡亲的认可,我的心里美滋滋的,比上学领到三好学生奖状还高兴。

下午三时许,同族的年轻人带着鞭炮、纸钱上坟,祭奠已故的老人。在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我们纵横排开,在他们的坟前磕头、烧纸钱,并且口中念念有词。

一来请已故先人回家过年,二来给他们送点“零花钱”,表达对他们的思念。 晚上,整个村子灯火通明。

各家各户的电视上,播放着多些年来百看不厌的春节联欢晚会。一家人围坐在桌子旁,擀饺子皮的,包饺子的,各有分工。

谈笑风生中,不知不觉中,案板上饺子一圈圈排起了长队。最悠闲的要数孩子们了,他们要么肆无忌惮地嗑着瓜子,要么嚼着糖块,要么追逐打闹,还冷不丁地点个鞭炮,直到在父母的再三督促下才恋恋不舍地钻进被窝睡觉。

拜年是春节横亘不变的主题。那天,天不亮,乡亲们就早早起了床,就连一些身体不便、难以下床的老年人也要穿上新衣服、洗漱完毕,吃完水饺等待晚辈前来拜年。

直到今天,在我的老家,还“原汁原味”地保留着磕头拜年的习俗。拜年通常分成男女两队,分别在父亲、母亲的带领下,按照远近关系依次挨家挨户到辈份高的乡邻家拜年。

当然,首先要到老爷爷、老奶奶或者爷爷奶奶家拜年。他们则笑眯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塞到小孩子的手里。

如果在路上遇到辈分高的,不管是晴天,还是下雨下雪,不管是地面平坦,还是坑坑洼洼,都要第一时间给他们下跪磕头,直到他们象征性弯腰去扶一下时,你才能起身。磕头拜年的习俗有时还是乡里乡亲关系的“调解员”,更是他们关系融洽的“润滑剂”不管你两家平。

6.作文《我家乡的春节》

家乡的春节

春节是一年中最隆重的一个节日,在我的家乡xx,过年时最热闹的一天要属除夕了。

除夕那天,大人和孩子都早早起了床,草草吃了早饭,大人们就开始忙着准备中午那顿丰盛的大餐。每家都在年前买了许多糖果、花生、瓜子等孩子最爱吃的东西,应有尽有,孩子们都能够大饱口福了。调皮的男孩子们当然就三五成群地到处溜达、玩耍,每次回家,兜里都塞满了花生、瓜子。这天,无论是大人、小孩都不能说不吉祥的话,我这只乌鸦嘴就只好待在家里玩了。

快到中午吃饭的时候,大人都提着煮熟的猪头猪尾,领着孩子去祭拜祖先。祭拜完了,家家都要放鞭炮,“噼哩啪啦”的响个不停,一阵接着一阵。放完鞭炮,一家人就为着桌子吃团圆饭,团圆饭一般都是六个菜,代表着六六大顺,你想吃多少就吃多少,吃完后,要等所有人都吃完了才能离开桌子,这样才叫懂礼貌。

下午,使所有孩子都期盼已久的时刻,因为在下午,大人才会给孩子发压岁钱,但压岁钱也不是轻易就能拿到手的,还要对大人说一些好听的话或祝福的话,直到大人满意后才会给你。我的压岁钱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得到的。

晚上,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灯火通宵,烟花爆竹片刻不停,本来是深蓝色的天空,都被染得跟白天一般明亮。

家乡的春节真热闹啊!其实过春节就是为了能让人们忘掉九一年的烦恼,开开心心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7.作文《家乡的春节》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每家每户都会庆祝一番。有些民族还会搞一些活动来欢度新春佳节,比如舞龙舞狮、说书唱戏、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

一到年关,大人小孩都忙乎开了,备年货、扫屋子、祭祖宗忙的不也乐乎!贴春联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项目。或自己动手或请人代劳,把一年的收获和来年的希望都写进这小小的春联里。同学们,说起春联,还有一个故事呢!春联,起源于桃符,它最早出现在周代,是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门板。据说,桃木有镇鬼、驱邪的功能。因为世上的恶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二神,所以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驱鬼辟邪。后来,人们索性在桃木板上刻上两位神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驱恶。这种桃板就称为“桃符”。在五代十国时期,开始有人在桃符上写字。一次,蜀国的君主孟昶在除夕之夜令学士在桃符板上写字,因看不清学士们所写的内容,孟昶索性自己书写“年年约余庆,嘉年号长春”。由此产生了中国第一副春联。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再远的游子也要赶回家跟家人团聚,吃上父母精心准备的年夜饭。旧时,人们把这叫做除夕守岁、熬年。这一顿饭要慢慢吃,一直要吃到深夜。

看着春节联欢晚会的精彩节目,围着热气腾腾的火锅,听着窗外阵阵的爆竹声,一家人享受着天伦之乐。这时候,小孩子最开心的是长辈会发压岁钱。据说,在魏晋时期就有这个做法。压岁钱也叫“押岁钱”、“压祟钱”因为岁与祟是谐音,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使小孩们平平安安过年。

过年了,少不了走亲访友。亲戚朋友聚集在一起,吃着丰盛的酒菜,互赠祝福,共谋发展大计。这一活动一直要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之后。

春节,不仅仅是大家在一起吃喝玩乐,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我们国家的一种民族精神。它融入的是一种亲情,一种对美好的生活的追求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安宁 除夕之夜

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到来了,但令我最难忘的还是那洋溢着浓浓的年味的除夕之夜。

除夕,是中国的传统佳节,每到这一天,远方的亲人都要回到家里与亲人团聚,吃上一桌年夜饭,表示一家人永远团团圆圆,相亲相爱,幸福美满。

晚上,我吃过年夜饭,全家人都一起观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12点的钟声忽然敲响了,“噼里啪啦”的一声鞭炮声映入耳帘,我跑到了窗前一看,哇!鞭炮、烟花的声音此起彼伏着,像是在与过去的一年告别。我的好奇心把我引到了窗前,最值得引人注目的,还是那“非花却比花甚之”的烟花了。十几支烟花直指天空,一粒粒“金砂”喷涌而出,在空中傲然绽放。赤橙黄绿青蓝紫,样样俱全,姹紫嫣红,把夜空装点得美丽、婀娜,把大地照射得如同白昼。“通!”地面上又升起个通体发红的大火球。它飞到半空,“啪”的一声,化作千万颗小火星飞溅开来,拖着长长的、闪光的尾巴缓缓落下,好似翩翩起舞的蝴蝶,从空中旋落;又好似被风吹散的蒲公英,不知是哪个调皮鬼,给它们涂上七彩的颜色……“通通通!”“嗤嗤嗤!”看!一颗颗发亮,五颜六色的火焰拖着长长的尾巴,争先恐后地蹿上夜空;瞧!那边升出了“天女散花”,这里出现了“孔雀开屏”!哇!再瞧瞧那里的“含苞待放”……天空中顿时成了“花”园,“花”的海洋,璀灿夺目,火树银花,多美呀!多么热闹的除夕之夜!“嗖,嗖,嗖”,伴随着一声声清脆的响声,那漂亮的烟花托着一条美丽的长尾巴,在天空中划下一道道拱们之后,“闪亮登场”了。烟花五彩缤纷,争奇斗艳,把节日的夜空装点成美丽的大花园!有的像仙女散花,一簇簇,一群群冲上天空,又慢慢落下来;有的像秋菊、月季,万紫千红,千姿百态;有的像小流星,猛地蹿上天空,刹那间又消失在夜空中……大地和天空顿时像炸开了锅似的,沸腾不已。那各种各样的喜庆声连成一片,好似响彻云霄的交响乐。真是动听极了!鞭炮也不甘示弱,“啪,啪,啪”的响声在天空中回荡。炮仗、鞭炮双管齐下,一个个直冲夜空,在空中翩翩起舞,这边的声音弱了,那边的又起来了,声音此起彼伏,连绵不绝。鞭炮声、炮仗声汇成一股和谐欢快的交响乐,为这无边的夜景又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耀眼的礼花在空中闪烁,鞭炮声声震耳欲聋,家家户户灯火通明,那五彩缤纷的烟花映红了大地,映红了天空,这绚丽的色彩,不正象征着我们祖国的锦绣前程吗

8.家乡的春节

春节

在每个崭新的日子里,快乐的呐喊着。不经意间。猛的抬头发现世界变了。从昨日的简单朴素变成了今日的绚丽和热闹。不知何时,那硕大的红灯笼跳上了高楼,在风中调皮的摇动这发福的身躯;还有那一泻千里闪着这金灿的亮光的对联,在各自比拼着这看谁更有才……不经意间,春节却踏着轻盈的脚步到来。

逛庙会

拖着沉重的步子终于来到这美丽山村的小镇上。老远就听到了叫卖声。走近一看,傻眼了,眼前满是姹紫嫣红穿着艳丽服饰的人们在窄小的街道上移动着。既然来了,当然是冲啊。“老板,这中国结怎么卖啊”“这个,这个好看着咧,买个挂在家可以保一生平安,很便宜,五块一个。姑娘买几个吧!”“便宜点吧,老板四块一个怎样,我买四个,大家都发财吗!”“好了,卖你,下次再来!”……“老板,来几串冰糖葫芦!”“好咧,冰糖葫芦好看,红似火,来年一定红红火火!”“小哥,夹几片臭豆腐试试!”“欧可,臭豆腐,十里飘香……”

庙会上,你不仅可以购物,品尝小吃,各取所需,热闹非凡。更重要的是你可以欣赏到独具民间风情的说书和皮影戏。说书先生穿着大红棉袄,绘声绘色的将古典名着给你娓娓道来。时喜时悲,时紧时松,引得观众满是喝彩。皮影戏我还是见头回,挺有趣的。几个小人儿互相叫嚣着,时踢腿,时鞠躬,像是在给予观众们道祝福一般……

庙会上的一切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文化气息。

吃年饭

一波未来,一波又起。大年三十没有一秒是平静的,五点未到,炮声四起。开饭了,在满桌的佳肴中,有两样是必不可少的。其一,年年有鱼-—鱼;预示着全家富贵吉祥有余。其二,是合家团圆的汤圆;预示着全家团圆美满甜蜜之意。特制的大团桌上,父母兄弟围着坐。我和几个小鬼则草草的吃过饭,便冲出去放烟火去了;而那些好久不见的大人们,倒杯酒互相道唱着“兄弟,来,干杯,祝你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好,我也祝你恭喜发财,干杯”。“爹,我敬您一杯,祝您老身子骨越来越结实”!“我祝你事业有成,年年有余”……团桌上,干脆响亮的酒杯声预示着来年的兴旺。大人们爽朗的笑声和热情的祝福预示着来年的灿烂。

饭间,家家户户又是放鞭炮,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成了连绵的一片,这一刻,过年的气氛也就更浓了。

拜年

吃完饭,七点一过大人小孩便又全出动了,三五个大人一桌麻将,一桌牌到凌晨。而小孩则二三十人一起结伴而行,家家户户去拜年,从那桥的小道的开端一路走过穿梭在丛林的小屋中间,打着自制的小灯笼,走过一家,一个接着一个的道来“恭喜发财”,“恭喜发财”那么这一家便会拿来大袋的糖果,依次发给每个小孩,顿时,他们脸上就洋溢着像阳光般灿烂温暖的笑容。偶尔,坐进去,女主人便会拿出自己家里的果盘请不知名的小客人吃。泡茶,极尽地主之宜的热情招待新年送祝福的小财神们。拜年的小朋友一路上吃着,玩着,叫着,闹着,笑着,幸福的声响一直延续到午饭。

许愿

点燃一个个烟花,让它们冲上云霄。累了一天的我们静静的躺在草坪上看着烟花响彻大江南北。烟火色彩是美丽的,好像来年的日子美得让人不及顾遐。

(祝福:同学,祝你新年快乐!)

9.写我家乡的春节

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

从小到大,这些节日一直伴随着我们成长。这些节日不仅包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而且寄托了我们对历史的怀恋。

在我的记忆中,最深刻的就是家乡的春节,春节也最为热闹。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也最为隆重的节日之一。

相传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形貌狰狞,生性凶残,经常到村里去为非作歹,伤害村民,,破坏农田、房屋。每年它都要从山上下来一趟。

有一年,“年兽”从山上跑下来,很多村民都被“年兽”咬死,只有一户娶亲的人家和一群正在放鞭炮的小孩幸免于难。于是,人们便知道“年兽”怕红色和鞭炮响,以后每年的那一天,就被大家定为春节,大家都会在家门前贴春联、放鞭炮。

这就是春节的来历,春节的时间是很长的,从腊月二十四一直到正月十五才算真正过完。 每年的春节,我的家乡都很热闹,人们需要为春节准备很多东西。

在农历十二月的时候,人们都会趁着天气晴朗,把腌好的鸡鸭放在阳光下晒。腊月二十三、二十四时,人们忙着买瓜子、干果、糕点、糖果和水果以供过年时吃。

还有一项很重要的事,就是在年前,家家户户都要进行一次大扫除,把一年来积的晦气给扫掉,以便迎接新一年的福气。 过春节时,我的家乡有许多风俗:放鞭炮、贴春联、剪窗花、倒贴“福”字、守岁、祭拜祖先、拿压岁钱……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大年三十晚上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围在桌前吃的年夜饭了。

春节,也是一个团圆的日子,希望每年我们都要回家与亲人团聚,与家人一起度过这热闹的节日。节日,是一种文化,我们每一次的庆祝,都在有意无意的延续这种文化。

家乡的春节,真是一个美好的回忆! 点评:通过节日流露出来的不仅是亲情,也是对民间文化的关注。文中字里行间表现的是家乡过节时的热闹景象,也是对家乡的热爱,运用了叙述,抒情的表达方式。

[ www.365zww.Com www.fanwenzh.Cn 作文网]。

10.家乡的春节1200字作文

家乡的春节虽不如老舍笔下北京春节那般隆重,从腊月初八直到正月十九历时一个多月,但对于人们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它不但是人们劳动一年后欢喜心情的表露,更是人们对新的一年吉祥如意、心想事成的美好祝愿。

我家的春节差不多就是从腊月三十开始的,这一天家家都是最忙的时候,很少有人闲着无事。全家人忙着洗衣服,换床单,以便在新的一年中显示出新的气象。当然了,对联、窗花、日历是必不可少的,理应在前几天完成,所以这里我不做描述。

三十这天,重要性仅次于洗衣服的应该算是做年夜饭了,大人在一边忙活着洗菜切菜,孩子们蹦蹦跳跳,想尽办法帮个忙,却总插不上手,只有干着急罢了。年夜饭的品种照例是很丰盛的,依旧是鸡鸭鱼肉之类,但小孩子白天中无事时吃尽了甜品,往往吃不了多少这些珍奇,只好随便选几样来一品好坏,往往遗下一大堆剩菜,让劳动一番的大人们目瞪口呆。但无论如何大人们是不会恼的,因为剩菜剩饭此时此刻便成了年年有余的象征。

从四面八方赶回家来的一家人合合美美地吃完年夜饭,随后便是孩子们的自由时间了,桌上摆好糖果、水果和各类糕点,想吃就吃。全家人喜气洋洋,其中当属孩子最欢喜,因为可以靠几句甜言蜜语换得鼓鼓囊囊一大包压岁钱。如果你问他们明天的愿望,应该就是多来点拜年的了。

除夕对于我来说应该是快乐的,但是守岁这一着却不是我能接受的,听完倒计时的钟声,刚想闭上眼睛睡个好觉,窗外就“劈里啪啦”地响起了礼花声,弄得人睡意全无,却又筋疲力尽。

正月初一的习俗近年来越发平淡了,一家人睡到太阳升的老高才起床,匆匆吃完了早饭,便上街闲逛。街上的商铺为了在新年的第一天从人们的口袋里弄到更多的进账,不惜破坏正月初一关门停业的老规矩,大张旗鼓办起了“新年大甩卖”之类的活动,虽在一定程度上为人们过年的食物储备、购买新衣提供了相当的便利,但是我并不喜欢这样。总的来讲,新年里没有逛庙会之类的活动,确是可以用单调无味来形容。

正月初一到初十四,实在是在闲得无事中闪过的,只有正月十五元宵节才有些意思。这一天是非吃元宵不可,元宵是用糯米粉做成的,从种类上分,可分为实心和带馅的两种。带馅的又有甜、咸之分。甜馅一般有豆沙、白糖、芝麻、桂花、什锦、枣泥、果仁、麻蓉、杏仁、白果、山楂等;咸馅一般有鲜肉丁、火腿丁、虾米等。最近市场上又出现了一种菜馅元宵,味道如何就不知了。在我的记忆中,元宵节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前几年元宵的晚上,还可以看见大人们领着小孩提着明瓦的灯笼逛游,如今却难以见了,见此情景,我不由得叹道,富有民族特殊的传统文化这正在消失啊!

春节迎着人们的忙碌缓缓来临,却在无声无息中远去,留给人们的是深深的眷恋。无论春节那些日子是怎么过的,每当想起它,我仍不禁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而感到惊叹!

关于家乡的春节2000字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