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和三国志的曹操论文(汉语言文学论文提纲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

100 2023-03-25 07:57 论文大全

1.汉语言文学论文提纲 关于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

一、课题提出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鱼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调寄《临江仙》 一曲荡气回肠的英雄颂歌,一首扣人心弦的不朽史诗。

娓娓道来,是一个个流传千古的故事;细细品读,是一串串刻骨铭心的名字。历史早已尘埃落定,唯有滔滔江水奔腾不息。

然而,那笼罩在心间的迷雾却久久挥之不去;那响彻过去战场的号角余音仍然回荡在耳际;还有那奔腾飞跃的战马的声声嘶鸣,如明亮的笛,哀怨的琴,在萧萧秋风奏出动人的神韵。 说起三国,人们自然而然地谈到爱民如子的,仁义无双的刘备;忠义双全,威震华夏的关羽;神机妙算,鞠躬尽瘁的孔明。

他们以其忠义仁德受到历代封建统治者的竭力推崇,也倍受广大劳动人民的敬仰。当然,人们也不会忘记那位赫赫有名的‘乱世奸雄’――曹操。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以反面人物形象走完他戎马征战的一生,什么乱世奸雄,乱臣贼子,阴险狡诈,残暴无情,曹操被套上诸多罪名,被天下人广为传播。难道历史上的曹操真的如此不堪?带着这个疑惑,我们重新走进曹操,了解曹操,审视曹操。

二、研究成果 历史上的曹操其实与《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大相径庭,他是历史上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一个胸襟广阔,求贤若渴的英雄人物。具体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一)英雄与奸雄 曹操,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

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其父曹嵩,乃宦官曹腾的养子,因此说曹操的出身并不好。

东汉末年,皇帝幼弱无能,外戚、宦官互相争斗,交替把持朝政。汉朝社稷倾颓,社会动荡不安,农民起义频繁,各地手握重兵的诸侯蠢蠢欲动,都在伺机寻找机会进兵驻洛阳,以“挟汉”为名争夺大汉江山。

各阶级矛盾迅速激化,战争一触即发。 所谓乱出英雄,曹操正是在这样一个动乱的封建社会的大背景下崛起的英雄人物。

曹操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是北魏政权的奠基者。政治上,他礼贤下士,挟天子以令诸侯;军事上,他运筹帷幄,计谋过人;诗歌创作上,他豪放大气,文采出众。

如此一位文武全才,却惨遭世人的唾骂,究其原因,是《三国演义》中的“乱世奸雄”之说?是戏剧舞台上白脸佞臣的扮相?还是扬刘抑曹的封建“正统”在作祟?孙盛《异同杂语》云:太祖(即曹操)问许子将(许劭,字子将,当时的人物评论家):“我何如人?”子将不答,固问之,子将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句话有两种理解:其一、曹操是治理国家的能臣,扰乱社会的奸雄;其二、曹操是治世中的能臣,乱世中的奸雄。

这样看来,曹操不是只能做奸雄么?然而鲁迅先生评价曹操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色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然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也许曹操能听到这样的评价,该有些许安慰吧。

可见,并非所有人都鄙弃曹操的。当然,我也应算是曹操的忠实“粉丝”。

小时候,抱着一份童稚无知看过连续剧《三国演义》,曹操那副奸诈的面孔早已在心里烙下印迹。如今怀着对曹操的“憎恨”读《三国演义》,却别有一番体会。

曹操的形象渐渐高大,于是开始喜欢曹操、敬佩曹操。方识英雄本色时才知道世人对他的误解有多深! (二)曹操的英雄观 《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讲到曹操煮酒论英雄。

当时刘备也住在许昌。有一天,曹操请刘备到俯中饮酒共论天下英雄。

刘备列举了当时雄据一方的封建军阀,如淮南袁术,河北袁绍,荆州刘表,江东孙策,却被曹操一一否定。于是刘备问谁能当之,没想到曹操以手指刘备,后自指,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刘备听到这话,吓得汗流浃背,匙箸落地,后借听到雷声才掩饰过去。

曹操说:“夫英雄者,胸有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日月之志者也。”那是说,凡是称得上英雄的人,都有吞吐天地宇宙的宽广胸怀,有宏远高大的凌云壮志,更兼决胜千里的雄才伟略。

凡此三者备,可谓英雄也。可见,曹操对英雄的衡量标准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关于一个人是否为英雄,曹操更看重的是个人内在的素质修养,兵在精不在广,斗智远胜于斗力。而将当时兵少将寡,辗转漂浮的列为除己之外唯一的英雄,则体现出他的慧眼如炬。

他知道刘备胸有大志,非池中之物,不会久居人下,断定刘备也是个英雄人物。但他当时也许也是出于一种试探,并没借机除去刘备,还将这条“蛟龙”放走了,后来果应其言,刘备成了三分天下的割据势力之一。

这可能是曹操一次重大的错误决策吧。 (三)煮酒论英雄 1、少年孟德,放荡不羁 曹操出生在当时极有势力的官宦家庭,其父曹嵩在汉灵帝时官至太尉,这已是朝廷中的高官。

因此曹操从小就衣食无忧,与许多官家子弟一样,整天穿街过市,飞鹰走狗、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据《三国志》载:太祖少机警,有权术,而任侠放荡,不治正业。

曹操的叔父看不惯他放任无度,便屡次向他父亲告状,曹操也因此受到责备。于是有一次,曹操在路上碰见叔父,便假装中风之状。

他叔父惊慌跑去找他父亲,可当他。

2.论《三国演义》中曹操的人物形象(毕业论文)

几个资料自己整合一下。

曹操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一位伟大的文学家。 董卓之乱后,中原一带陷入军阀混战的局面,国家四分五裂。

正在这个时候,曹操登上了政治舞台。他把统一中国当作自己的政治使命,凭藉其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结束了汉末以来长期存在的豪族混战局面,统一了北部中国,替后来的西晋统一,铺平了道路,为统一全国打下了基础。

对于宦官问题的看法、规划义兵讨伐董卓的行动、挟献帝迁都许昌等行为,显示了曹操超然卓越、衡量全局的战略眼光。面对张绣的降而后叛,立即反省自己,展现出很强的自省能力。

官渡之战前,袁绍虽然已经准备进军,曹操仍然坚持先铲除刘备。这一行动,不但避免在官渡之战时,因为遭到刘备的袭击,而产生腹背受敌的危机,还让刘备正在成长的势力顿时瓦解,使得刘备势力形成晚了将近十年,减少曹操势力日后成长可能遭遇的威胁及阻碍,显示出果断的决策力。

官渡之战,曹操以不足万人的兵力,对抗约有十余万兵力的袁。,如果不是他具备坚忍的毅力、韧性,又有冒险的精神,不惧危难,官渡之战绝对不可能取胜,日后也不可能成就霸业。

曹操还非常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凡是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才,不论出身门第,一律加以重用。

像张辽、徐晃、乐进等都出身贫贱,后来都被曹操提拔当了大将。 诸多的史实表明,曹操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自汉以来,一直称曹操为“奸雄”,甚至“奸臣”,无非是因为,他玩弄了一次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把戏。但是,如果说他的天下是从汉献帝的手中篡夺过来的,那就有些不合事实。

因为当曹操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的时候,起义的农民军已经粉碎了东汉王朝的天下,当时的汉献帝除了一件褴褛的皇袍以外什么也没有了,像这样一个皇帝还能从他手里篡到什么?曹操的天下是自己打出来的,不是从谁的手里接收过来的。 作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曹操也是当之无愧的。

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上,不少武将喜欢附庸风雅写写文章。可是,既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又才华横溢、出口成章的少之又少。

数尽历代英豪,亦不过曹操、辛弃疾、王阳明等廖廖数人而已。而在这几个人中,曹操的文学成就更显卓越。

他博学多才,雅好辞章,礼遇文人,创造并领导了建安文学集团,开创了文学上的一代新风。 《短歌行》、《龟虽寿》、《观沧海》等诗,艺术水平都达到很高的境界,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至今不衰。

像“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一句,语言平白浅易,却令人回味无穷,堪称“人人心中所有,人人笔下所无”的绝句。 《蒿里行》中“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一句,短短十字,就将连年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表现得淋漓尽致,与“凭君莫话封候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等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作为一个从马上征战得来天下的杰出军事家,能够发出这样的感叹更是难得可贵。《观沧海》中“日月之得,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一句,气势非凡,反映出作者的豪放旷达。

《龟虽寿》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更是千古不朽之名句。 纵观曹操一生,雄才大略,文治武功,马上平定天下,笔上著诗传世,如此成就,古今几人能够? 正如鲁迅所说的:“曹操至少是一个英雄。”

曹操在历史大舞台上挥洒的是王者的风。 /z/q117374835.htm?w=%B2%DC%B2%D9&spi=1&sr=1&w8=%E6%9B%B9%E6%93%8D&qf=10&rn=90248&qs=4 /z/q6724785.htm?w=%B2%DC%B2%D9&spi=1&sr=2&w8=%E6%9B%B9%E6%93%8D&qf=10&rn=90248&qs=4。

3.三国演义里关于曹操的人际关系的论文1500字

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人(现安徽亳州市),汉族,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曹魏政权的缔造者,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其为魏武帝。

曹操博览群书,尤其喜欢兵法,曾抄录古代诸家兵法韬略,还有注释《孙子兵法》的《魏武注孙子》著作传世。2009年,河南省安阳市对外宣称发现曹操墓,引起轰动和争议。

2012年底,复旦大学用DNA技术确认了曹操家族DNA。

4.关于曹操的论文

写关于曹操的事迹,性格等……写关于曹操的论文可以参考易中天的品三国,他的关于曹操的议论非常多,而且很经典!建议你到维普资讯网看看(要注册的)还有例文啊试析罗贯中塑造曹操形象【内容摘要】:曹操形象一直颇受关注,各是其是,各非其非,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作为艺术形象的曹操,是写得非常成功的。

罗贯中在塑造曹操时,集民间、历史、个人因素于一身,从而将一个光辉典范的艺术形象永远留在了人间……【关 键 词】:曹操形象 民间性 正统思想 历史因素《三国演义》是我国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它同《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齐名,并称中国古典四大小说名著。其四书各有所长,单就人物塑造上说,我偏爱于《三国演义》。

书中人物颇多,像曹操、诸葛亮、周瑜、刘备、关羽、张飞之辈;吕布、张辽、赵云、于禁、李典之流。哪个不是英雄,有谁不是毫杰。

有的是治世能臣,有的义气云天,有的智勇双全,有的忠贞不渝,当真是永放春秋,流芳百世。这些人物中,或忠或奸,或美或丑。

其中,曹操、诸葛亮两个人物是全书塑造最成功、最中心的人物。曹操是粉脸奸臣,诸葛亮是治世能臣。

一正一反,形成鲜明对比。诸葛亮流传千古,曹操遗臭万年。

这好像有些不公平,但我们在这里不讨论它,也不讨论诸葛亮,专门讨论曹操。关于曹操的形象,近来争议颇多,特别是建国初期,兴起了一股为曹操翻案的热潮。

一些在文学上颇有建树的同志也被卷入其中,像郭沫若就是其中之一。他说:“自宋以来,所谓正统观念确定之后,这位杰出的历史人物却蒙受了不白之冤,自《三国演义》风行以后,更差不多连三岁小孩子都把曹操当成坏人,当成一个粉脸的奸臣,实在是历史上“一大歪曲”。

1但作为艺术形象的曹操,我们应该要区别对待,且不说曹操是否是历史上的歪曲,只说罗贯中是如何塑造曹操的,在《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为什么是个否定典型,罗贯中在塑造曹操时,受哪些因素的影响。这些,都是近来论争中涉及极少的,在这里,我想谈一谈自己的看法,以便大家参考。

一、三国故事源远流长我国历史上的“三国”,本身就是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各色人物闪亮登场,陈寿《三国志》及裴松之注中就记载了许多生动的三国故事,三国过后,在民间不断流传和丰富着三国故事。据杜宝《大业拾遗记》载,隋炀帝看水上杂戏,就有曹操谯水击蛟,刘备檀溪跃马的故事,晚唐诗人李商隐有《骄儿》诗云:“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

这可能是最早的记载之一,到宋代的“说话”艺术中,已经有“说三分”的专门科目和专业艺人。可把“说三分”当作职业来做,说明三国故事在民间是非常流行的,人民也十分喜欢。

还有,宋代苏轼《林志》曰:“王彭尝云: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可见当时的“说话”已经有了尊刘抑曹的倾向。

到元代,有三国讲史话本《三国志平话》和《三分事略》也记载了三国故事。其事故已粗具《三国演义》的轮廓,并以蜀汉为主线,还串以大量的民间传说,为后来罗贯中对《三国演义》的创作提供了大量而丰富的素材。

2在金元时期的戏曲舞台上也出现了大量的“三国戏”,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就有《赤壁鏖兵》等剧目,使三国故事得以更加丰富。再后来,元明之际的剧目中,以“三国”为题材的就有六十多种,并且有半数以上是以蜀汉人物为中心,颂扬刘、关、张的义气,而贬斥曹操的奸狡。

具有明显的反曹倾向。罗贯中就是在这些民间传说,戏剧舞台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创作《三国演义》的。

作为任何一个作者,他在创作前,都会考虑作品的可读性,要使作品流传千古,就必需符合人民的胃口,即符合人民的思想感情。罗贯中也不例个,在创作《三国演义》时,采用民间传说来迎合人民,而三国故事在经过隋唐宋以后,就已经具有了明显的尊刘抑曹倾向,他在创作时也就自觉与不自觉地保留了尊汉抑曹的观点。

也就是在塑造曹操这个人物形象时,自觉与不自觉地把他归为否定形象的一面,并加以夸张的艺术手法,使一个粉脸奸臣、狡诈枭雄,玩弄权术于一身的曹操出现在读者面前。可以说罗贯中在塑造曹操这一形象上,民间传说中的尊刘抑曹的倾向,差不多起了决定性作用。

3他只能将曹操写成一个老谋深算、阴险狡诈的形象,而不能把曹操写成一个像刘备、关羽、张飞式的人物。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塑造的最中心、最成功的人物——诸葛亮、曹操两个人物都流传千古,诸葛亮是个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具有丰富的斗争经验,超人的才智,冷静的头脑,在他身上,集中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才情和智慧,以及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认识能力和分析能力。

而曹操则恰恰相反,他是一个政治野心家和阴谋家,他的身上代表了封建统治者的诡诈、残忍、多疑、机变等一系列特征,是封建统治者的典型。关于这点,黄立新老先生说得较清楚:“作为历史人物的曹操,确实是个有作为的人,他代表了当时寒族地主阶级利益,……然而,他毕竟是一个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存在。

5.急需三国演义曹操形象论文

乱世英雄 之 东汉末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这是一个生灵涂炭的时代,然而这又是一个群雄并起、英雄辈出的时代。乱世出英雄,这一点也不假。英雄是一个时代的宠儿,他们经历了艰难险阻,通过了层层磨难,经受了别人不能或没有的磨难,进而家喻户晓千古流芳。

一个璀璨的英雄,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曹操,就是这个乱世中的潜龙。就是这个人,一个足智多谋的奸雄,用自己的力量在改变着这个时代,在告便这个乱世。

曹操是官宦曹腾之子,没有显赫的出身,没有俊伟的容貌,但他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倔强,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抱负,有“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狠毒,还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感叹。这就注定了一个既是政治家军事家,同时还是文学家的他横空于世。

作为政治家的曹操,广招贤才,颁布了求贤令。他实行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机制,广泛地吸收和笼络文人名士。首创了屯田制,使粮草充足。同时他是一个冷酷的政治家。坑降卒,屠城,迎献帝,挟天子而令诸侯,无视献帝的存在清除了意图谋杀他的伏皇后等等这些历史也说明了曹操是一个冷酷的政治家。

作为军事家的曹操,足智多谋,借七星刀以刺董贼。厚积薄发,占兖、豫以为根本。野心膨胀,挟天子以令诸侯。东征西讨,除袁术于寿春,擒吕布于下邳,战袁绍于官渡,还一举平定了乌桓,从而统一了中国北方。因为曹操豪迈大气,赢得起更输得起。赤壁之战是曹操一生中输得最悲惨的一次战役。曹操率领八十三万水路马三军直指江南,本以为一战而定水乡,谁知却被少年公瑾一把火烧个精光,回到南郡时身边只有二十七骑人马。而曹操并不是捶胸顿足自怨自艾,而是继续笑谈用兵之道。而看同时英雄的刘备,意气用事,不顾大局着想,为义弟出兵伐吴,结果被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败退白帝城,之后一病不起,最后托孤白帝郁郁而终。由此看来越是在逆境中,越是镇定自若谈笑风生,从而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最终转败为胜的,这才是真真正正的大英雄。

作为文学家的他,是“建安风骨”中的文坛领袖。其胸怀好似如沧海,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甚至可行之日月,可容之星汉,而不失其灿烂;拟或洪波涌起,拟或淡淡涟漪。

他的诗歌气魄雄伟,情感深沉,情调苍凉悲壮,有短歌行,观沧海等一系列好诗歌出现。此外他仰慕蔡文姬的诗才,赞赏蔡文姬写的《胡笳十八拍》是一代佳作,大胆肯定《胡笳十八拍》的反神论思想,显示了一个古代政治家和诗人的豪迈气概。

个人原创不建议你直接抄袭,选着的借鉴吧

6.帮忙给我一篇关于曹操的1000字左右的论文~~速度

曹操之客观评价---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曹操是谈三国的时候不得不说的一个人物。

在大家的眼中,十有八九都会认为他是奸雄,狡猾奸诈,谋朝篡位,而最令人发指的是他那句名言:“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其实这基本上只是曹操的民间形象和文学形象,罗贯中在写《三国演义》的时候是褒刘贬曹的,夸大了刘备及其众将领的人物形象,作为反面衬托的曹操自然而然就成了奸猾之辈。

民间的艺术表演又基本取材于《演义》,于是这些人物也就在老百姓的心中以《演义》的形象根深蒂固下来。 在了解上述两种人物形象之外,其实我们还应该了解一下另一种史实的形象,即历史形象。

刚才那句话句话是曹操在杀了吕伯奢一家之后说的。首先,杀,确实是杀了,但是是误杀,在《三国志》、《三国演义》里面都有记载,所以应该是史实。

其次,但两个版本中曹操说这句话时的语气是不一样的,《演义》中描述的是理直气壮,杀了就是杀了,这是无可救药的奸;但在《三国志》中曹操是叹息着说的,木已成舟,已无法挽回,只能自我安慰,因为他是将,他需要服众,就必须为自己找个合理的理由,何况还得考虑当时的时势。同时,这里也表现出了曹操的坦诚,他是真小人,想象世界上还有多少伪君子。

上述解释并不能完全掩盖曹操奸诈的一面,我也并不想反驳这一点,他是奸雄,我同意。但从客观上来说,曹操并不仅仅是奸雄,而是一个统一的矛盾体。

曹操有奸诈凶狠的一面,杀许攸,斩边让。可见一斑;但他又有真诚豁达的一面,放魏种,释陈琳。

也很能说明问题。 曹操有时是阎王脾气,有时又表现得儿女情长。

他的临终遗嘱就充分表现了这一点。他一生好事坏事都干了不少,影响时势甚至历史的事业不少,却都一笔带过,尽是唠唠叨叨了一堆的家务事,分香卖履不说,还记挂着前妻丁夫人,怕无颜去见长子曹昂。

苏东坡说:“奸伪一生,死见真性。”。

其实是体现了曹操的大气,正所谓:“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不再多说,总而言之,从曹操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性格,不同的脸,既矛盾,又统一,可以说是: 既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 既狡猾奸诈,又坦率真诚 既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 既宽宏大量,又心胸狭窄 大家风范,小人嘴脸 英雄气概,儿女情怀 阎王脾气,菩萨心肠。

7.关于三国演义曹操的作文

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

《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相互斗争为主要描写内容。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在《三国演义》中,我最欣赏的就是曹操了,虽然为了突出刘备的仁义,他被写成奸诈之人,但是他的军事才能仍然没有抹杀.他在几年的东征西战中,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连少数民族都臣服于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干的,魏也是三国中最强盛的,他奠定了魏国的基础,后来晋国才能统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正的英雄. 对于人才的求贤若渴,也是曹操值得欣赏的地方,曹操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据封建德行和门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标准,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于公元210年春天下了一道《求贤令》.曹操在令中一开始就总结历史经验,认为自古以来的开国皇帝和中兴之君,没有一个不是得到贤才和他共同来治理好天下的,而所得的贤才,又往往不出里巷,这绝不是机遇,而是当政的人求,访得来的.有鉴于此,曹操立足现实,指出现在天下未定,正是求贤最迫切的时刻.他希望在左右的人不要考虑出身,帮他把那些出身贫贱而被埋没的贤才发现和推举出来,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后来,曹操于公元214和217年又下了两道《求贤令》,反复强调他在用人上"唯才是举"的方针.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门和各级地方官吏在选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责备,即使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也受有关系,只要真有才能就行.经过一番努力,曹魏集中了大量人才,当时各地投奔到曹操门下的人很多,形成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的盛况.而且对于有才干的人曹操还能做到不计前嫌,比如陈琳本来是袁绍的部下,曾经替袁绍起草檄文,骂了曹操的祖宗三代.袁绍失败后,陈琳归降曹操.曹操问他说:"你从前为袁绍写檄文,骂我一个人就可以了,为什么要骂到我的祖宗三代,陈琳连忙谢罪.曹操爱惜他的文才,不仅对他不处罪,还照样任用他. 曹操的成功不仅因为他的杰出才能和善于招揽人才,还在于他有着豁达的胸襟和广阔的胸怀.在赤壁的惨败之后,曹操并未一筹莫展,而是笑着说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据",并且三次大笑展现出他对待挫折的乐观态度.曹操同时也是个很有文学情趣的人,喜欢作文赋诗,即使大战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许多诗作都是乐府中的名篇。.。

8.关于三国人物曹操的论文怎没写

曹操的自卑

曹操一代奸雄,有气吞万里之志定国安邦之才;然而曹操却一直犯有自卑的心病,源头来自其不明不白的身世。不大光彩的身世最终形成了曹操多疑、暴戾、喜怒无常的奸雄脾性。曹操也会自卑?病根在其不光彩身世?这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从中得到许多关于家庭教育方面有益的启示。

曹操的父亲是曹嵩,而曹嵩是曹腾的养子。《三国志?武帝纪》说:“曹腾为中常侍大长秋,封费亭侯。养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审其生出本末。”曹嵩到底从何而来,又是谁人之后?《曹瞒传》及《世语》都认为,曹嵩是夏侯氏之子,是夏侯?的叔父。这般看来,曹操与夏侯?当属堂兄弟,难怪曹操一直非常重用夏侯?、夏侯渊,原来是亲缘关系使焉!袁绍则不同,接连四世在朝廷中官居“三公”的高位,袁绍家族权倾朝野,名震天下。曹操对自己的身世设法隐瞒,在当时十分讲究家庭和出身背景的气候下,即使事业如日中天的曹操也无法逃脱世俗眼光的审视。曹操在与袁绍等同级竞争者交往中始终抬不起头,他实在受不了袁绍等人眼底那股嘲笑、鄙夷的目光。最典型的例子,曹袁对阵,陈琳为袁绍作讨曹檄文,开始揪住曹操不光彩家世不放,此时曹操正因头风病卧床,读檄文,悚然汗出,一跃而起……

曹操从小自卑,最终养成终生多疑奸诈的性格,从中告诫我们:家庭是孩子最早的学校,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孩子在家庭里所受的影响最原始也最深刻,父母应有“为孩子想一辈子”的全面育儿观,给孩子完整的家庭、幸福的生活以及崇高的理想志趣。“三岁定八十”,古人这一条定律与其说教给我们育儿的经验,不如说确定了我们作为父母的职责和义务。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可以说无处不在,因而良好的家庭教育都是积极主动的。

发挥家庭“基石”的作用,让孩子具备健康完整、积极主动的良好心理状态。这一点非常重要,家庭的不幸孩子受到的伤害最深,孩子心理出现问题,往往在家庭或其父母身上就能找到原因。我们还是以曹操为例:功成名就后的曹操,对小儿曹植非常赞赏,而对大儿曹丕则不大感兴趣,这时候曹操的家庭“基石”是倾斜的,曹操一手为兄弟俩奠定了不平衡的心理,也为曹植的早死埋下祸根。

言传不如身教,家长的行为直接影响孩子,这种影响力却非三言两语能够改变。曹操的祖上辈曹节很有心计,邻家不见了一只小猪,见到曹家的小猪就认定是自己家的,曹节不争论,白白让人拿走小猪;后来邻家的小猪跑回来,那户人家知道搞错了,把猪送回给曹家,“(曹)节笑而受之”,全村的人都佩服感叹。曹操把曹家的光荣传统发扬光大。纵观曹操一生,善买人心是其管理的一大特色。他曾号令三军,践踏麦田者斩;岂料自己的座骑受惊窜入麦田,曹操要自刎,众将齐劝而止,于是割发代首,变被动为主动,传令三军,威严更振。这祖孙俩的故事如出一辙。

孩子有心理障碍,父母要明察秋毫,迅速找准问题的根源并及时消除。曹嵩在自己身世问题上采取了错误的做法,他养子的身份欲盖弥彰,最终累及曹操,要曹操一辈子为之承受这“不可承受之轻”。曹嵩本来可以在适当时候公开和儿子讨论自己的身世,让儿子正视现实,激励他放眼国家和人民,奋发有为……这样,曹操很可能成为一代英雄,而不是现实中的“奸雄”!

9.曹操形象论文的参考文献

[1] 治世之能臣 乱世之奸雄——曹操历史形象探究[J]. 青春男女生(妙语), 2006,(09) [2] 李燕捷. 曹操行刺董卓事源自何来[J]. 文史知识, 1997,(11) [3] 王理. 《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的再探讨[J]. 北方论丛, 2000,(02) [4] 戈宝栋. 《捉放曹》评析[J]. 中国京剧, 2007,(03) [5] 李开周. 曹操绕圈和乔峰走路[J]. 青年博览, 2009,(21) [6] 高毅默. 曹操缘何为她流泪[J]. 心理世界, 2007,(05) [7] 李谷鸣. 从几出曹操戏比较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J].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1993,(04) [8] 孟庆德. 曹操胸怀胜诸葛[J]. 领导文萃, 2005,(10) [9] 孙绍振. 另眼看曹操(一)——孙绍振演讲实录[J]. 名作欣赏, 2009,(01) [10] 徐传武. 《三国演义》与史实[J]. 阅读与写作, 1995,(04)

[1] 王玲. 论《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J].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09,(05) . [2] 杨成进. 浅谈《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的塑造[J].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09,(04) . [3] 李中琴,杨祎. 乱世之奸雄——《三国演义》中曹操人物形象再分析[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09,(08) . [4] 王作宾. 浅说《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的二重性[J].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08,(05) . [5] 黄高松. 奸兮雄兮 是也非也——曹操形象分析[J]. 才智, 2009,(21) . [6] 胡先凯. 《三国演义》曹操形象新看[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02) . [7] 沈伯俊. 再论曹操形象[J]. 中华文化论坛, 2007,(03) . [8] 贺小玲. 论《三国演义》中曹操的用人思想[J].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 2009,(05) . [9] 梁建邦,张晶. 《三国志》与两晋南朝小说野史曹操形象之比较[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9,(01) . [10] 向涛. 浅论《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的多面性[J]. 青年文学家, 2009,(18) .

[1] 李平 , 武显漳. 从《世说新语》及刘注中的曹操联想到《三国演义》中的曹操[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1988,(03) [2] 吴代芳. 历史的曹操和文艺的曹操[J]. 学术界, 1995,(03) [3] 崔积宝. 论《三国演义》的人才观[J]. 求是学刊, 1994,(05) [4] 邓玉景. 《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探析[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03) [5] 熊礼杭. 论曹操性格特征及其形成的原因[J]. 零陵学院学报, 2004,(04) [6] 汪德羞. 《三国演义》(毛宗岗本)中的曹操也是正面人物形象[J]. 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 1984,(01) [7] 谭贤邦. 再读《三国演义》有感[J]. 中国职工教育, 1998,(07) [8] 王同书. 曹操新论──兼论《三国演义》曹操形象的塑造艺术[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1995,(03) [9] 马宝记,朱雨生. “英雄”与“奸雄”──《三国志》与《三国演义》中曹操不同形象的美学内涵[J]. 许昌师专学报, 1994,(04) [10] 石弘. 由一个有始无终的人物所想起的[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1992,(03)

10.历史小论文 关于曹操的 要800字 题目乱世英雄——曹操

首先你定下的调调是曹操是英雄,那我只能夸他了,文章使用是一个中学生,文章是这样的: 乱世英雄——曹操 距今约1800年前,那是一个动荡的时候。

乱世里战火绵连,生灵涂炭。但乱世里也造就了许多英雄,在这众多英雄曹操独树一帜带领手下闯荡出一片天下。

这个出身算不上显赫,虽然小有家资和政治优势,但是陈留起兵的时候,兵不过三千,将不过曹仁和夏侯兄弟。但到最后却能成为当时中国势力最强的集团,并奠定了魏国的基础,为中国北方的统一和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的曹操正是这些英雄的杰出者。

杰出的军事家--曹操。他的一生打过的漂亮战役很多,比如奠定北方统治权的官渡大战,再如灭袁术,杀吕布等等。

不过我想告诉诸位,我们不应该以结果来定位某些问题。因为,最大的成功永远无法代替走过的经历,就像白天的喧闹永远无法代替黑夜的寂静一样。

伟大的政治家--曹操。先看“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当许绍说出这句话时,曹操的反应是听之大笑。

不可否认曹操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他发动联盟军,迎汉帝,推行屯田,兴修水利,实行盐铁官卖制度,都体现了他的政治才能 盖世的文学家--曹操。

曹操是东汉末年杰出的诗人和文学家,对建安风骨的形成和建安文学的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围绕在曹操的身边,不仅有王朗、钟繇、王粲、陈琳等一班文人,更有曹丕、曹植两个独具文学天赋的儿子。

在他的积极倡导和大力支持下,汉末朝堂文学氛围十分浓厚,涌现出了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三曹七子”。他的诗歌,气魄雄伟,慷慨悲凉;他的散文,清峻整洁。

在第四十八回“宴长江曹操赋诗”中,他触景生情,吟出了“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等美妙的诗句。

就凭曹操能诗能文这一点,也是其他三国群雄所难于相比的. 对于曹操对历史的贡献大家是有目共睹的,他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是乱世里出的英雄任务。

关于三国演义和三国志的曹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