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扎佛教后弘期的论文(急求一篇藏传佛教六字箴言的毕业论文,要求五千字以上

100 2023-03-25 09:27 论文大全

1.急求一篇关于藏传佛教“六字箴言”的毕业论文,要求五千字以上定

转载(全书转载字数不够) 修持六字大明咒之功德及方法--顶果钦哲仁波切 开示 (2009-03-15 18:19:11)转载 证悟者的心要宝藏---持诵六字大明咒之功德! 节 要 摘 录 观世音菩萨是一位完全证悟的佛,为了利益众生而示现菩萨身。

诸佛的本性同一,其悲心的化现便是观世音菩萨。既是诸佛悲心的化现,观世音菩萨也是一切诸佛菩萨的本源,因为慈悲是证悟成佛的最根本,观世音菩萨便是悲心的本尊形相。

观世音是佛,观世音是法,观世音是僧;观世音是上师,观世音是本尊,观世音是空行;观世音是法身,观世音是报身,观世音是化身;观世音是阿弥陀佛,观世音是莲师,观世音是圣救度母(AryaTara);总之,观世音菩萨即是我们的根本上师。 如同百川汇流于一座桥下,观世音菩萨是诸佛的总集。

接受他的加持,就是接受诸佛的加持;了悟他的本性,就是了悟诸佛的本性。 在此黑暗时代,观世音菩萨化现为莲师。

由于他发愿要特别利益这个时代的众生,其智慧、悲心和力量比其它任何诸佛还要迅速。 观世音菩萨的化身无数:国王、善知识、凡夫、野生动物,甚至山、树、桥等,任何能圆满众生需要的形相。

即使是酷热天气里吹过的一阵凉风,或病痛中片刻的舒畅,都是观世音菩萨悲心的显现。 同样地,观世音菩萨的六字大明咒--嗡嘛呢呗美吽(OM MANI PADMEHUM),是诸佛慈悲智慧的音声显现。

其中涵摄了佛所教授八万四千法门的精义。在众多不同的咒语中,如明咒、陀罗尼咒(dharanis)、密咒,没有一个比观世音菩萨的六字大明咒更殊胜。

持诵这个一般所称嘛呢咒(mani)咒语的大利益,在佛经和密续中一再被提及。据说,只持诵麻呢咒一遍,就等于诵念了佛陀所传的十二分教。

持诵六字大明咒及圆满了菩萨的六度,并能稳固地杜绝任何投生六道的可能性。这是个简单的修法,容易了解,所有人都能修持,也包含了佛法的要义。

如果你把麻呢咒当作快乐与痛苦时的皈依处,那么观世音菩萨将一直与你同在。你将不假造作地愈来愈虔诚,自然升起对大乘之道的所有了悟。

根据《宝箧经》(Karandavyuha-sutra)的记载,持诵一亿遍嘛呢咒,你身上无数的活有机体将受到观世音菩萨的加持;在死后,即使是尸体荼毘的烟,都能保护吸入者免于转生三恶道。 纵使是此咒的某字--嗡、嘛或呢,都具有不可思议的力量,能加持并使众生解脱。

据说,佛拥有超越任何众生的非凡能力,像是能正确说出连续下了十二年的暴风雨里共有多少雨滴,但即使是佛,也无法完全述说持诵一遍嘛呢咒所产生的功德。如果佛开始做这般阐述,即便将地球上的森林都制成纸,也不够写尽其中最微小部分的功德。

世界上没有任何事物能真正吓退死神,但观世音菩萨悲心的温暖光亮,却能完全袪除任何人在死神逼近时所赶到的畏惧。 这即是所谓的「无欺皈依处」。

观世音菩萨完全不受轮回束缚,随时都在帮助众生,连最为细的动作--一手势、一眨眼,都具有帮我们自轮回中解脱的力量。当我们借持诵嘛呢咒来向他祈求时,不应该认为他在遥远的净土而听不见,因为观世音菩萨永远在对他有信心的人身边。

我们由于自身的障碍,无法到阿弥陀佛极乐净土的普陀山亲见观世音菩萨。事实上,他的悲心不舍弃任何众生,他不断化现为最能利益众生的任何形相,尤其是化身为伟大的善知识。

所以我们应该坚信观世音菩萨是无上的救怙主,他将解脱到示显给一切众生,实际上就是我们的根本上师。 观世音菩萨悲心的甘霖无分别地遍洒在众生界。

但幸福的作物不会生长在信心种子枯萎的地方。缺乏信心,就是在他加持的暖阳下自我封闭,好比将自己关在暗室中。

假如你有信心,在你与观世音菩萨的加持之间,就没有距离和迟滞。 六字大明咒是观世音菩萨的精髓,是菩萨六度的咒语形式。

当你持诵此咒时,六波罗蜜多会自然生起,行菩提心也同时达成。 一切佛经、密续的至高修行,都可浓缩为对上师的虔诚心,这些法教也尽摄于持诵嘛呢咒的修行中。

牢记对上师的虔诚心,是一切证悟之源;而上师瑜伽的精髓--也就是将你的心与观世音菩萨的本性融合为一,是一切修持中最深奥的。 请持诵六字大明咒。

金刚语 念诵修法降咒皆戏论; 融摄一切六字即法音。 一切音声无异观世音; 声空不二如咒诵嘛呢。

咒语是金刚乘修行的要素之一。 咒语是梵文,在声音的范畴里,其重要性等同于形相范畴的本尊观想。

有许多不同类别的咒语,包括明咒、密咒、陀罗尼咒,也有近修咒(mantras ofapproach)、成就咒、成就四种事业咒。 但没有任何咒语被认为胜过嘛呢咒。

它不仅包括了所有咒的功用,也涵盖了其它咒所有的力量和加持。如伟大的噶玛恰美(Karma Chagme) 等过去博学的圣哲们,无法在佛经中找到任何一个咒比嘛呢咒更具利益、更精要、更容易修行,所以他们将嘛呢咒当作主要修持。

即使只听闻嘛呢咒,便能够从轮回中解脱。 例如,有个故事说: 五百条虫正在一个恶臭不堪的坑里挣扎,观世音菩萨有感于它们的痛苦,于是化身为一只金蜂,发出嘛呢咒的唵声从坑上飞过,这些虫一听到六字大明咒的声音,就完全解脱了痛苦而转生天道。

嘛呢咒不是一串普通的字,它包含了观世音。

2.急需藏传佛教的小论文.

藏传佛教,又称为喇嘛教,是指传入西藏的佛教分支。

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南传佛教并称佛教三大体系。藏传佛教是以大乘佛教为主,其下又可分成密教与显教传承。

虽然藏传佛教中并没有小乘佛教传承,但是说一切有部及经量部对藏传佛教的形成,仍有很深远的影响。 藏传佛教始于松赞干布时期,自寂护论师传入大乘佛教及随瑜伽行自续派,莲花生大师来到西藏,制服了外道(苯教),逐渐建立了密教的基础,此一时期称为前弘期。

此后经过朗达玛灭佛的波折,佛教经过灭佛运动的破坏后重新振兴,并逐渐形成了宁玛、噶举、噶当、萨迦、格鲁、觉囊等各派的传承,此一时期称为后弘期。在宗喀巴大师创格鲁派,成为藏传佛教的主流后,在西藏出现了政教合一的特殊局面。

近现代,藏传佛教逐渐流传到世界各地。 中国藏传佛教开始於西元七世纪中叶。

当时西藏的松赞干布藏王,在他的两个妻子,唐朝文成公主和尼泊尔毗俱底公主(藏名尺尊或赤尊公主)共同的影响下皈依了佛教。他派遣大臣端美三菩提等十六人到印度学习梵文和佛经,回来后创造了藏语文字并开始翻译了一些佛经,到了八世纪中叶藏王赤松德赞迎请寂护大师及弟子莲花戒入藏,逐渐奠定藏传佛教的基础,但此时仍有许多人反对。

后寂护大师返印,敦请莲华生大士由印度入藏,传入密宗,折服了原来盛行的苯教,佛教於是得到了弘扬。 寂护与莲华生大士入藏之后,首先建立了桑耶寺,度僧出家,成立僧伽,并请译师从梵文翻译大批佛典,同时也从汉文翻译一些佛经,据现存的登嘎尔目录(布敦认为是赤松德赞王府所编),当时译出的大小显密经律论有738种(内从汉文转译的32种),故当时佛教流传是很兴盛的。

莲华生大师另一个重要的贡献,是他吸取了许多西藏传有的传统与信仰的元素,加入印度佛教之中,使得佛教信仰得与在西藏生根,建立了独特的藏传佛教风格。 当时唐朝禅师摩诃衍(Mahayana),藏文称其为「和尚」(Hva-san)或「大乘和尚」(Mahāyāna Hva-san)入藏宏扬禅宗,后与莲花戒辩论失败,赤松德赞下令不得再修顿门法[1]。

因为西藏王室刻意压抑汉传佛教的影响力,使得汉传佛教无法进入西藏。但是在西藏固有的大圆满、大手印传承中,仍然可以看出它受到汉传佛教影响的痕迹。

在九世纪中叶,西藏佛教曾一度遭到破坏,即朗达玛灭佛,曾有一段时间(公元842-978年)佛教沉寂了。后来由西康地区再度传入,藏传佛教又得复苏。

在朗达玛灭佛后,因经典散失,开始有人发掘编辑旧有保留的佛经,称为伏藏,根据前弘期旧译经典及伏藏所建立的教派称为宁玛派,又称旧派。而在朗达玛灭佛之后,重新由印度取回重译的经典,称新译。

西藏史上称朗达玛灭法之前为前弘期,之后由大译师仁钦桑波重兴的佛教为后弘期。此后印度的佛教学者,特别是遭遇变乱时期的那烂陀寺、超岩寺等的学者,(印度比哈尔邦省的佛教各大寺庙在1203年被入侵军全部毁坏),很多人前往西藏取经,传译事业因而兴盛,著名的译师有马尔巴等人。

十一世纪时有孟加拉佛教大师阿底峡尊者入藏(1042年),又大弘佛法,重建僧伽,传播中观应成派大义,同时藏族比丘仁钦桑波(宝贤)等翻译了很多的经论。 印度传入西藏的佛学,主要的称五大部,就是『因明』,『戒律』,『俱舍』,『中观』,『现观庄严论』。

藏文大藏经(包括《甘珠尔》和《丹珠尔》)近六千部中绝大多数是直接由梵文翻译的,少数是从汉文转译的,因此,印度后期佛教的论著丰富保存在藏文大藏经里,尤其是因明、声明、医方明等论著数量庞大,这些译著都非常重要。 喇嘛教传播的另一高潮是在明神宗时代,俺答汗与索南嘉措在青海仰华寺见面殿下在蒙古传播的种子,蒙古源流说,俺答汗的从孙切尽皇台吉是第一位信仰喇嘛教的皇族,到十七世纪中几乎所有蒙古人已信仰喇嘛教。

3.急需藏传佛教的小论文.

专持阿弥陀佛名号,优胜持往生咒;亦胜持余咒,亦胜一切诸余功德。

胜持往生咒者:持咒三十万遍,则见阿弥陀佛;持名则一日一夜,即佛现前。咒云:昼夜六时,各诵三七遍,能灭五逆等罪;持名则至心念佛一声,即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胜持其他诸咒:专持名号,即大神咒,大明咒,无上咒,无等等咒。以十念得生,生即不退,威灵不测,大神咒也。

一心不乱,断无明,见自性,大明咒也。往生极乐,究竟成佛,无上咒也。

证无生忍,回入娑婆,普度众生,无等等咒也。 念佛胜余功德者:六度万行,法门无量;专持名号,摄无不尽;以不出一心故。

愿净业弟子,专其信愿,不二其心。古德多有原修余门者,尚当改修念佛。

况原修念佛人,岂敢变其所守,而复他尚乎! 南无阿弥陀佛。 昔有人问六祖大师云,念佛有何利益?六祖答曰:念此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是为万世出世之妙道,成佛作祖之正因,是三界人天之眼目、是明心见性之慧灯,是破地狱之猛将、斩群邪之宝剑,五千大藏之骨髓,八万总持之要门,十方虚空之无际,广大一性之圆明,开黑暗之明灯,脱生死之良方,渡苦海之舟航,是三界之经路。

是本性弥陀,是唯心净土,即是本师,即是化佛,最尊最上之妙门,无量无边之功德。一心念佛,放下万缘即布施。

一心念佛,伏诸烦恼即持戒。一心念佛,无诤无求即忍辱。

一心念佛,不稍夹杂即精进。一心念佛,妄念不起即禅定。

一心念佛,信愿往生即智慧。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4.求一篇标准的佛教论文内容不限,但是包括导言,正文,结语,参考文

汉藏佛教中观思想初传时期的不同特点内容摘要】本文对中观思想在汉藏两地初传时期各自所呈现出的不同特点,从传入的年代、面临的处境、思想的传承和学说的特色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中观思想 汉藏佛教 罗什 寂护 不同特点 中观思想随佛教传入汉藏两地以后,在两者的佛教理论体系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汉地,自从鸠摩罗什传译了有关中观的主要作品“三论”以来,其随后之传承大力弘扬“三论”,并成立了中国佛学史上第一个宗派三论宗。

天台宗亦受三论宗启发而创立,他们的学说与罗什所传中观学说关系密切。 至于其它汉地各派佛教思想家也都广泛尊崇龙树之学。

中观思想的传入使汉地佛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对汉地佛学的成立有不可磨灭的正面作用,对汉地佛学的影响普遍而深远[1](P116-118)。 在藏地,印度佛教之所以能够在其间生根结果,主要归功于印度“中观学派”晚期大德的弘扬教化。

在藏传佛教的前弘期(642~842),从印度请来的译经大师和弘扬佛法的主要人物,都持中观见,如寂护、莲花戒等人。 后弘期时亦有中观学派的印度佛教大师如阿底峡等到藏地弘法,对后来藏地各大佛教派别的思想有深远影响。

至公元14、15世纪,藏地宗教改革者、格鲁派创立者宗喀巴主承月称中观学,以中观见为显密次第教法之最高见。 中观思想在藏传佛教思想体系中所具有的支配地位,其间或有动摇,却从未发生过大的转变,直到今天还源流不断。

中观思想在佛教传入两地的初期,就是推动两地佛教思想建立及发展的重大力量。 在两地佛教思想发展史中均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但中观思想在汉藏两地初传时期的年代、所面临的处境、思想的传承以及学说的特色等方面,却具有以下明显不同的特点。

一、传入的年代佛教传入中国概始于东汉“明帝求法”。 几百年后,中观学说始得传入,并有明确的记载,它是由鸠摩罗什介绍并传播的。

罗什为印度藉人,生于龟Ρ(今新疆库车)。后随母出家,初学小乘,后改学大乘佛学。

时晋秦王苻坚素闻罗什之名,又因其欲图西域之志,随派吕光率兵到西域迎请罗什。 历经多年曲折后,罗什才得以于姚秦弘始三年(公元401年)冬至长安[2](P194)。

随后多年中,他除翻译了众多佛经以外,还译了一些论著,其中最突出的就是龙树一系的大乘学说。 主要代表作品为龙树的《大智度论》、《中论》、《十二门论》和提婆的《百论》。

这四部论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各论之间有着内在联系,虽不够全面却是龙树学的精要[3](P86、96、97)。 此乃中观学说在汉地传播之始。

有关佛教传入西藏的原委,没有明确的说法。不过,可以认为在藏王赤松德赞(公元755-797)时期,佛教正式传入吐蕃王国,中观学说也于其时传入吐蕃。

当时被邀请到吐蕃的印度著名僧人寂护(又译为静命),与印度佛教密宗大师莲花生,兴建了西藏佛教史上第一个剃度僧人出家的寺院---桑耶寺,由寂护担任寺院的堪布。 最初有七名吐蕃贵族青年随同寂护出家,藏文史称“七觉士”(公元779)。

寂护死后,又有寂护的亲传弟子莲华戒受到吐蕃方面的邀请,于“桑耶寺论诤”上,论破汉地禅师摩诃衍(约公元792-794)[4](P22)。 当时的情形,据《土观宗派源流》讲:“关于前宏时期的正见,初藏王赤松德赞时,曾首次向全藏宣布法律:凡诸见行,皆应依从静命堪布传规。

和尚事后,王又重为宣布,谓今后正见,须依龙树菩萨之教,若有人从和尚之见者,定当惩罚。 由此原故,在前宏佛教时期,虽有少数唯识派宗见的班智达来藏,然主要的仍然是静命堪布及莲花戒论师之风规属于中观自续派见,此派较为发达。”

[5](P29-30)从中可以看出,寂护及其弟子莲花戒都是中观派论师,在他们的带动和推广下,中观派从佛教传入初期就给予了西藏佛教极大的影响,为中观思想在西藏佛教以后取得独尊的地位奠定了基础。 中观思想传入西藏的时期约在8世纪末,与传入汉地时间相比,相差大约400年。

二、面临的处境在汉地,罗什之前,中国佛学家对于很多佛学问题的疑惑和误解,到罗什传入龙树中观学说后才得以解决。 当时汉地佛教学说的情况,可借用僧睿所说“自慧风东扇,发言流咏以来,虽日讲肄,格义迂而乖本,六家偏而不即”[2](P164)来概括。

他说佛法传入汉地以来,其研习不出两类:一是“格义”的方法会经常违背佛典本来的含义;二是“六家”不能正确理解本义,总是有所偏颇。 分开了讲:所谓“格义”,是指通过汉地原有思想概念的类比配合,使人更容易理解佛教的学说。

它主要集中于佛教条目类的名词概念方面,如四谛、五蕴、十二因缘等。这是两种思维方式、习惯等不同的文化最初接触时,为增进了解,同时减少接受阻力不得以而用之的一种工具。

作为过渡手段尚可,将它限制为一种固定模式,就会阻碍对佛教学说正确的了解,造成曲解。这种风气在罗什到来之前非常兴盛,及其到来以后得其之力才得以改变,并使那些佛学哲理的原有之义方始得见。

所谓“六家”是指当时对般若性空有不同理解的六个派别,分别为本无、即色、识含、幻化、心无和缘会六家。其中本无又分为本无和本无异两宗。

5.简记藏传佛教,论文

藏传佛教,或称藏语系佛教,又称为喇嘛教,是指传入西藏的佛教分支。

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南传佛教并称佛教三大体系。藏传佛教是以大乘佛教为主,其下又可分成密教与显教传承。

虽然藏传佛教中并没有小乘佛教传承,但是说一切有部及经量部对藏传佛教的形成,仍有很深远的影响。 藏传佛教是在我国青海、西藏、内蒙古以及现在距离西藏较近等地区流行的一种宗教。

公元7世纪佛教密宗传入西藏。也称为喇嘛教。

自称“佛教”或“内道”。有人误以为藏传佛教不是真正的佛教,而是佛教与西藏本地宗教“苯教”结合的产物,实则是彻底的误解。

佛教之所以为佛教,在于其三藏经典与戒律,以及法脉的传承。藏传佛教所依据者是真实的三藏经典,而未经过其他宗教修改;藏传佛教的戒律体系是真实的佛教体系,比丘、比丘尼、居士瑜伽士等戒律一应俱全;在法脉上,从释迦牟尼佛一直延续到今天,由清净证悟的大德传承代代相传至今。

藏传佛教可以说是完整地保存了整个佛教的形式与精髓,相反地,汉地佛教则依据本地风俗而舍弃了一些内容,例如汉地没有班智达这些概念,没有辩经等,这些都是佛教本身就具有的东西,又如汉地佛教造像方面也偏重于姿态优美的佛与菩萨形象,而对形象可怖的菩萨,则少有造像,而西藏佛教则不如此对待。而苯教本身属于外道,但也有相当数量的鬼神皈依这个宗教,也有很多护法神,莲花生大师在应藏王邀请,从印度来到藏地之后,降伏了这些苯教的鬼神,使之皈依佛教。

现在一些佛教的大德,也因为一些特殊的用意,学习苯教的教法而成为苯教的上师,虽然如此,佛教仍旧是佛教,并未加入苯教的元素,但苯教却参杂越来越多的佛教元素。 藏传佛教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在藏族地区形成和经藏族地区传播并影响其他地区(如蒙古、锡金、不丹等地)的佛教;二是指用藏文、藏语传播的佛教,如蒙古、纳西、裕固、土族等民族即使有自己的语言或文字,但讲授、辩理、念诵和写作仍用藏语和藏文,故又称“藏语系佛教”。

藏语系佛教始于7世纪中叶,当时的藏王松赞干布迎娶尼泊尔尺尊公主和唐朝文成公主时,两位公主分别带去了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和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以及大量佛经。依据藏地佛教史记载松赞干布本身为十一面千手观音,文成公主与尺尊公主分别为绿度母和白度母,后建大昭寺和小昭寺 佛教大规模地传入西藏应该从松赞干布建立吐蕃王朝时开始。

佛教从两个方向传入,汉地和印度。当时的西藏松赞干布藏王,在他的两个妻子,唐文成公主和尼泊尔毗俱胝,藏名尺尊公主共同的影响下皈依了佛教。

他派遣大臣端美三菩提等十六人到印度学习梵文和佛经,回来后创造了藏语文字并开始翻译了一些佛经,并制定法律明令人民要虔信佛教,佛教开始在吐蕃传播起来。 随着喇嘛教在西藏的发展,上层喇嘛逐步掌握地方政权,最后形成了独特的、政教合一的藏传佛教 清王朝通过尊奉藏传佛教,与生活在西藏、云南、四川、青海、甘肃、新疆、内外蒙和东北地区的蒙、藏民族建立了强大有力的共同的精神信仰纽带,进而控制了东北到西北、西南的广大地区,为入关统一中国创造了重要条件。

藏传佛教于后弘期时传入 青海、四川、甘肃、内蒙、云南及今蒙古国,13世纪后开始传入元、明、清宫廷,对中央政府的治藏政策和宗教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还先后传入尼泊尔、不丹、锡金、拉达克等周边邻国及邻境。

上世纪初,开始传入欧美,分别建有传教中心或藏传佛教研究机构,并得到发展,现已成为西方国家的宗教信仰之一。 赤松德赞对佛教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首先,迎印度僧人寂护和莲花生入藏。寂护和莲华生入藏之后,首先建立了桑耶寺,在桑耶寺建成后,赤松德赞特地派人到印度请来12位僧人,为7位吐蕃贵族青年剃度授戒。

这7人出家是西藏佛教史上极为重要的一件大事,是藏人出家之始,他们在藏文史籍中被尊称为“七觉士”。并请译师从梵文翻译大批佛典,同时也从汉文翻译一些佛经。

因此,佛教三宝——佛、法、僧终于齐备。此时译经事业开始兴盛。

这段时期共编著了四部目录:旁塘目录、丹噶目录、青浦目录。 但在九世纪中叶,西藏佛教曾一度遭到破坏,即所谓朗达玛灭法,曾有一段时间(842-978)佛教沉寂了。

称为“黑暗时代”。赤祖德赞的兴佛措施和把王朝军政大权交给佛教僧人的做法,引起贵族们的不满。

贵族们谋害了赤祖德赞,拥立朗达玛为赞普后,展开了大规模的禁佛运动。桑耶寺等著名寺院都被封闭,大昭寺改为屠宰场,释迦牟尼等身像被埋藏起来。

因为是文成公主把释迦牟尼佛像从内地带来并使吐蕃有了佛教,故文成公主被禁佛者说成是魔鬼的转世。僧人被勒令改信苯教,不愿从命而又戒杀生的僧人被强迫操起弓箭,带着猎狗去山上打猎。

佛教寺庙内的壁画被涂抹掉后,又在上面画僧人饮酒作乐的画。许多佛像被拖出寺院钉上钉子扔入河中,大量佛经被烧毁或扔到水中。

这次禁佛运动对佛教的打击是非常沉重的,以致西藏宗教史籍把朗达玛以后的近百年间称为“灭法期”或“黑暗时代”。 朗达玛灭佛一百年之后,佛教后来由原西康地区和卫藏地区再度传入,西。

6.“三贤哲对藏传佛教后弘期有何贡献

据藏文史籍记载,公元9世纪中叶,吐蕃赞普朗达玛下令禁佛,佛教 僧人四处逃散,寻找栖身之所。

当时,正在西藏曲卧日地方(今西藏曲水 县境)静修的三位佛僧藏饶赛、约格迥和玛尔释迦牟尼闻讯,携带律经西 逃阿里,后到新疆于阗(今和田县),最后辗转到河湟地区传法,在今青海 化隆境内招收当地牧童贡巴饶赛剃度为徒。贡巴饶赛在丹斗寺修行弘 法,建立了许多寺院。

藏传佛教史上把贡巴饶赛的三位剃度师称为“三 贤哲”或“三贤士”。三贤哲和贡巴饶赛的弘法活动迎来了藏传佛教后弘 期下路弘法的蓬勃兴起,使河湟一带成为当时藏传佛教文化的复兴 基地。

关于尖扎佛教后弘期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