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与民俗学的关系(礼仪与文化的关系)

100 2022-07-08 23:26 小礼

1.礼仪与文化的关系

首先,弄明白,礼仪是什么,文化又是什么。

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区别又在哪里?

个人认为,礼仪算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并且是某种文化的具体表现之一。

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涉及穿着、交往、沟通、情商等内容。

而文化则是由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上的文化是指一个群体(可以是国家、也可以是民族、企业、家庭)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代表人物,及由这个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

狭义上的文化是指是指他所受到的教育程度。例如,说一个人没有文化。

要是说礼仪与广义上文化的关系,就要从大方面为切入点。不同的民族会产生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礼仪也必然不同。(从某个民族,某个国家,某个地区来说)

要说礼仪与狭义上的文化的关系,就从一个人,或者某个范围内的群体的角度来看。不同文化程度的人,不同圈子的人,所遵守的礼仪也不相同。

大概的方向就是这些了~

礼仪和民俗学的关系,民间文学与民俗学的关系,民族学与民俗学的关系

2.礼仪与文化的关系

首先,弄明白,礼仪是什么,文化又是什么。

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区别又在哪里?个人认为,礼仪算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并且是某种文化的具体表现之一。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涉及穿着、交往、沟通、情商等内容。

而文化则是由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文化是指一个群体(可以是国家、也可以是民族、企业、家庭)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代表人物,及由这个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

狭义上的文化是指是指他所受到的教育程度。例如,说一个人没有文化。

要是说礼仪与广义上文化的关系,就要从大方面为切入点。不同的民族会产生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礼仪也必然不同。

(从某个民族,某个国家,某个地区来说)要说礼仪与狭义上的文化的关系,就从一个人,或者某个范围内的群体的角度来看。不同文化程度的人,不同圈子的人,所遵守的礼仪也不相同。

大概的方向就是这些了~。

民俗学,礼仪,关系

3.礼仪习俗与国家历史的关系

古人有言:“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故称华。”古代华夏族正是以丰富的礼仪文化而受到周边其他民族的赞誉的。早在孔子以前,已有夏礼、殷礼、周礼三代之礼,因革相沿,到周公时代的周礼,已比较完善。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礼仪学专家,他把“礼”作为治国安邦的基础。他主张“为国以礼” ,“克己复礼” ,并积极倡导人们“约之以礼” ,做“文质彬彬”的君子。孟子也重视“礼” ,并把仁、义、礼、智作为基本道德规范,他还认为“辞让之心”和“恭敬之心”是礼的发端和核心。荀子则比孟子更重视“礼” ,他著有枟礼论枠,论证了礼的起源和社会作用。他说:“礼者,人道之极也。”把礼看作做人的根本目的和最高理想,把识礼、循礼与否作为衡量人的贤愚和高低贵贱的尺度。因而他强调:“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管仲则把礼看作人生的指导思想和维持国运的支柱。他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从这些思想家的言论中,不难看出,礼仪是适应调节人际关系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

我国古籍中,枟周礼枠、枟仪礼枠、枟礼记枠等就是最重要的古典礼仪专著。我国古代“礼”的概念,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大体可归结为三个层面:一是指治理奴隶制、封建制国家的典章制度;二是古代社会生活所形成的作为行为规范和交往仪式的礼制及待人接物之道;三是对社会成员具有约束力的道德规范(包括自身修养) 。纵观我国礼仪内容和形式的演变与发展,可以看出“礼” 和“德”不但是统治者权力的中心支柱,而且其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许多有广泛社会性与强大号召力的优良道德规范和人际交往的礼节仪式及生活准则,并且已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财富,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修养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4.说说你对民俗学的理解

谈陶瓷民俗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中国作为陶瓷的发源地,其深厚的陶瓷文化一直令世界叹服。景德镇陶瓷世界闻名,提起陶瓷,大家首先想到的唯独我们瓷都景德镇,景德镇陶瓷有着千百年的文化历史,可以说是陶瓷的文化古城,景德镇的陶瓷能有今天的成就除了与我们景德镇文化的代代流传,景德镇人民的勤劳努力有着重大影响外,陶瓷民俗文化也对景德镇的陶瓷艺术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陶瓷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陶瓷是一种工艺美术,也是一种民俗艺术,民俗文化,因此,它与民俗文化的关系极为密切,表现出相当浓厚的民俗文化特色,广泛地反映了我国人民的社会生活、世态人情和我国人民的审美观念、审美价值、审美情趣与审美追求。我国人民有一个好传统,不管处于何种时代、何种处境,都热爱生活,追求幸福、和谐、吉祥。因而,表现喜庆、幸福的祥瑞题材,自古及今,一直是陶瓷的一个重要的题材和一个基本的文化特征。民间陶瓷是劳动人民为满足器用需要和审美需要而创作的陶瓷制品。民间陶瓷功用广泛,造型丰富、装饰方法异彩纷呈。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国民间陶瓷的匠师们极尽工巧,创造了辉煌的陶瓷艺术成就。

陶瓷民俗的丰富内容也对我们中国的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就拿我的学校所在地景德镇来说吧,在这座古城里,陶瓷文化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景德镇开放的民俗特征,主要表现在对民窑文化、宫廷文化、士大夫思想情趣、民间其他门类文化、宗教文化、域外文化的广泛吸收。再如在对景德镇自然、师祖、英雄三大行业崇拜进行描述后,该书精当地指出:景德镇作为一个有着千年制瓷史的手工业城市,其节日习俗有自己鲜明的特征,那就是以汉民族节日习俗为主体,融合了瓷业生产、宗教祭祀和行帮行会的习俗活动。这些礼仪型、娱乐型的“良辰佳节”,既满足了人们追求喜庆、吉祥,调节生活节奏的普通心理,又适应了生产活动、宗教活动和行帮行会增强自身凝聚力的需要。这有力地揭橥了民俗事象的内在本相。利用“水土宜陶”的天赐地理条件,莘莘子民辛勤劳作世代不止,在景德镇这片土地上创造出了流光溢彩的陶瓷文化,演绎出了天下惊艳的文化艺术奇葩;千年陶瓷文化的深邃内涵和丰厚积淀,同时蕴育了瓷都景德镇光华灿烂的千古文明,赋予了一方水土独有的陶韵瓷魂。陶瓷文化的重要承载体与直接表征,正在于瓷都无处不在、丰富多彩的陶瓷习俗、民俗事象。

中国的文化离不开陶瓷,我们每天无论是日常用的还是用来欣赏的,陶瓷是必不可缺的一部分,陶瓷文化的日益发展,也说明着我们中国文化在日益发展壮大。在中国乃至世界,每日三餐用具离不开陶瓷,家里日常摆设也离不开陶瓷,陶瓷文化已经深入每家每户,是我们生活质量提高,水平提高的一种表现。陶瓷文化已经成为了时尚,品位的代名词。从古至今,无论是民间文化、宫廷文化、外域文化、宗教文化都离不开陶瓷陪伴,陶瓷的产生出现有着千年的文化历史,陶瓷已经不仅仅是陶瓷。在今天,他象征着文化,代表着中国的文明发展建设。也是时代的象征和历史的见证。民俗是历史文化发展的历史见证,是民族创业精神与生活理想的结晶。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中国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在英文中“瓷器”一词也有“中国”的意思。因此陶瓷民俗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也是深远的。有着“瓷都”之美称的陶瓷名称—景德镇、有着悠久陶瓷历史的佛山等等一些古城。为我国陶瓷文化以及中国文化都在描绘着美妙的一笔,使中国文化更加另世人所瞩目。

中国的文化,是陶瓷文化产业生生不熄、发展壮大的动力源泉。一窑炉火,燃烧出中国千百年来的文明文化,陶瓷文化也将会随着中国的强大而继续发扬壮大。作为陶瓷的发源地,陶瓷的民俗文化对中国所产生的影响将会代代相传,久而不熄。。

5.论述礼仪、人、社会之间的关系

个人礼仪的内涵

个人礼仪是社会个体的生活行为规范与待人处世的准则,是个人仪表、仪容、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的个体规定,是个人道德品质、文化素养、教养良知等精神内涵的外在表现。其核心是尊重他人,与人友善,表里如一,内外一致。

我们今天所提倡的个人礼仪是一种文明行为标准,其在个人行为方面的具体规定,无一不带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高尚而诚挚的特点。讲究个人礼仪是社会成员之间相互尊重、彼此友好的表示,这也是一种德,是一个人的公共道德修养在社会活动中的体现。“行为心表,言为心声”是众所周知的,个人礼仪如果不以社会主义公德为基础,以个人品格修养、文化素养为基础,而只是在形式上下功夫,势必事与愿违。因为它无法从本质上表现出对他人的尊敬之心,友好之情,因而也就不可能真正地打动对方,感染对方,增进彼此间的友谊,融洽彼此间的关系。那些故作姿态,附庸风雅而内心不懂礼,不知礼的行为,或人前人后两副面孔的假文明、假斯文行径均属“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者所为,众人将对此嗤之以鼻。“诚于中则形于外”,只有内心具备了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有风流儒雅的风度,只有有道德、有修养、有文化、有学识的人才能“知书达礼”,才能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自觉按社会公德行事,才能懂得尊重别人,就是等于尊重自己,懂得遵守并维护社会公德,就是为自己创造一个文明知礼、轻松愉快的生活环境的道理,才能真正成为明辨礼与非礼之界限的社会主义文明之人。

对个人来说,个人礼仪是文明行为的道德规范与标准,就国家而论,个人礼仪乃属一种社会文化,它是构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本要素,也是一个国家文化与传统的象征,更是一国治国教民的经典。素有“礼仪之邦”美誉的中国,从古至今一直就十分崇尚“礼”,也极为重视礼仪教化。历代君主、诸路圣贤均把礼仪视作是一切的准绳,认为一切应以礼为治,以礼为教。关于个人礼仪与社会文明的问题,我们的先人也有过不少的论述。如《论语·为政》中说:“道之以政,齐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王以礼,有耻且格。”其大意为:用政权推行一种“道”,并用刑律惩处违“道”者,老百姓想的是如何逃避惩处而不看行为的对错和荣辱,用德来推行“道”,以礼教化人民,老百姓懂得对错、荣辱,并会自觉地遵守之。这十分清楚地说明了在古代,人们对个人礼仪所产生的社会效应就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天子》中的“礼仪谦耻,国之四维”,更明白、直接地将“礼”列为立国四精神要素之首,也可见其突出的社会作用。无数事实证明了个人礼仪对一个社会的净化与美化起着积极的作用。个人礼仪所形成的一种具有较强约束力的道德力量,使每一位社会成员能够自觉按社会文明的要求,调整行为,唾弃陋习,最终将自己的言行纳入符合时代之礼的轨道,以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可以说,个人礼仪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由此可见,个人礼仪不仅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准高低和有无教养的尺度,而且也是衡量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礼仪与民俗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