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时的礼仪(在邀请中应注意哪些礼节要求)

100 2022-09-22 16:06 小礼

1.在邀请中应注意哪些礼节要求

邀请的方式 结婚等较隆重的庆典,预先发请柬;小型聚会,口头或电话邀请就行了。

要提前考虑宾客的人选,将准备邀请的人都告知被邀者。 在客人到来之前,将用于招待的物品放于最方便之处。

屋子也稍作收拾,杂乱无章会令客人不舒服;齐整到令客人小心拘束也不必。 主人应提前在家等候,客人到了而主人不在就太失礼了。

主人的服装 服装的式样依聚会的性质而定。主妇的打扮可以讲究些。

如果是邀请客人前来赴宴,主人家最好有一人在门口迎候。主人将刚到的客人迎进屋后,应将他介绍给在座的其他客人。

如果主人是年轻人,与父母同住,将自己的朋友、同学、同事介绍给父母,一来显示对父母的尊重。二来可使客人减少拘束感。

待客的礼节 主人须等客人全体坐下后,才能坐下。中途自己有急事须暂时外出,或接听电话等需要离开一会儿,应向客人打招呼,不可让客人干坐。

正与客人交谈,又有其他客人来访,与早来的客人互不相识,主人应替双方介绍。对客人要一视同仁。

送别客人时 客人告辞时,主人应先挽留,再让客人走。 客人走时,可以让他自己开门,主人开门的话似乎在下逐客令,当然这只是指在家里,在饭店等服务性场所和正式的聚会上,是不应让客人开门的。

送客送到门外,住楼房的,应将稀客、长辈送下楼或院外,握手说声“再会”,目送客人离去。 有女子单身一人来做客的,主人可委托客人或自己的家属护送她回家。

2.邀约时应注意哪些礼仪

邀约是宴会开始之前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之一,因此,也应该被纳入到餐桌礼仪的序列。

首先,要做到对请客吃饭的对象有足够的了解,要本着不让对方为难才行。既要给足被宴请 者的面子,很好地表明了吃饭的意图,还让被宴请者找不到推辞的借口,这确实是一门不小的 学问。

其次,在邀请时需要特别注重对语言的斟酌,要让自己的言语尽可能简练,以获得赴宴者的尊 重,或者与利益攸关方达成妥协,或者通过在一些利益冲突上的争执,赢得主动。此外,要使用得体的语言,在邀请的时候要注意我们的礼貌。

不管是口头直接约请,还是电话 约请,都要用客气、商量的口吻,不能看起来像是在命令别人。在决定约请地点时,要先征求受邀 人的意见,要看别人是不是有时间。

如果受邀人明确表态要你决定,那么,你先说出自己的看法, 请受邀人定夺,受邀人认为合适,方可作出决定。

3.日常生活中的邀请礼仪和拒绝邀请的礼仪

邀请和约会的方式,有口头方式和书面方式两种。应根据内容和具体情况确定用什么方式。

比较庄重、盛大的活动一般都用正式的书面邀请书,也叫请柬。邀请内容复杂、需要用较多文字说明的,可以用邀请信。邀请书可以邮送,可以派人递送,对尊长应当由东道主亲自送到被邀请人的手中。

口头邀请,一般用于普通性事宜。口头邀请,可以当面邀请,电话口头邀请或托人带口信邀请。口头邀请形式简单、方便,但语言要庄重、严肃、真挚、诚恳,否则对方会以为你并不认真,没有诚意或仅是客套而已,那样会怠慢对方、生疏关系。

约会一般都不涉及隆重、盛大的仪式。因此,使用口头方式较多。如果约会期限较长,或口头约会不便,可以写个说明约会事宜的简单的字条。

4.商务文书礼仪中的常用启事礼仪有哪些

所谓启事,即将重要的事告诉大家。

是一种有事要向社会公众说明,或者请求 帮助解决,或者希望得到响应的一种诉求性应用文。使用者不限单位或个人。

启事的最明显特点是自我诉求,没有约束力。这种文体有的具有广告性质,可 代替广告用,但不能完全被广告取代。

比如“寻人其事”,不能写成“寻人广告”; “征婚启事”切忌写成“征婚广告”。启事可以张贴,登报,在广播中播出,在电视台 放映。

启事在使用时有些要区分。比如某某遗失了物品,如果是财务支票或其他重 要凭证,应当用“声明”行文,郑重宣布作废,而不应用“启事”;倘若丢掉的东西的 人有所诉求、希望公众协助找回,那么最好用“启事”而不用“声明”行文。

可是,当我们路过街头巷尾的宣传栏,甚至看报时,常常可以见到“通知”或 “通告”与“启事”混用、误用的严重情况。如果是有事向社会公众诉求,请求帮助 该用“启事”,却偏偏用行政公文“通知”“通告”行文,就会风马牛不相及。

再比如 招工、征文比赛、设计比赛等应用“启事”,却偏要用“招工通知”“征文通知”“关于 举办杯摄影比赛的通知”等等。 我们应该重视这种文种乱用、混用、误用之情况,应 当引起重视,使应用文的写作更加科学、规范。

通知时的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