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和董事长讲话

100 2022-09-23 08:35 小宣

按:各位职场笔友,第一任职今天推荐的这篇职场讲话稿,是郑宇民局长职场讲话系列文章之一。这篇职场讲话稿有创新有突破,非常值得学习借鉴:一是思路创新,打破了传统公文写作手法,全篇采用文学笔法,令人记忆深刻,耳目一新;二是写法创新,文章运用了很多修饰手法,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交叉运用,展示了作者扎实的文字功底。第一任职推荐这篇职场讲话稿,希望能启迪职场笔友公文写作的创新思路,掌握运用文学手法撰写传统公文的基本套路与技巧,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在南怀瑾先生逝世五周年纪念会上的致辞

郑宇民

2017年9月29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师长、各位同学:

南老离开我们五周年了。

这五年来,我们思念南老的心情,与年俱增,与日俱增,与时俱增(引用网红语“重要事情说三遍”,并且由年到时,从而体现自己对南老的怀念之切之深。简短三个字的变化,比千言万语的心情描写更能显得情深意重)

我始终觉得,南老并没有离开我们(首先抛出本次演讲的主旨意思,后面内容将围绕这句话展开论述)。南老在一个我们还没有认知的领域里,在一个我们还不能到达的空间中,我们看不到他,他能看到我们;我们触摸不到他,他变成风,抚摸着我们;他变成水,浸润着我们;他变成阳光,温暖着我们。(运用排比、比拟手法进行情感描写。这段文字的主旨是歌颂南老一生的卓越成就,南老的成就对当代、后世的影响,就如“风、水、阳光”一样,无处不在,不可或缺。)

我非常相信列子所说的,死者,归也——归根,归静,归常,归向;我非常相信他所说的,在这个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多维空间同时存在,只要你信息充分,就可以穿越。(过度句,承前启后。)

我,追寻南老,我始终认为,南老还在。(既是对上一句的回应,也是再次点亮讲话主题。在讲话中,经常提及主题,可以达到凝神聚气的目的。)

我去南老生前信息最集中的地方,去寻找南老。

我去玛瑙寺。玛瑙寺,是曾经南老习武的地方。我没有找见南老。在苍茫的、夕阳斜照的宝石山下的山道上,我“看见”拄杖芒鞋的南老,匆匆而过。

我去灵峰寻找南老。这里是南老教学的地方,没有找见南老。我看到南老留下来的当年的诗句——记取灵峰峰上色,风尘何日鹤归来?

我又去中印庵寻找南老。中印庵的上上下下我都很熟悉,楼上楼下当年南老闭关的那个小房间,我都去搜寻,我想找到南老的一丝丝信息。中印庵的老和尚,叫定兴,他告诉我,南老就在他的斋房里。我去他的斋房,看见南老的相片挂在墙上。定兴和尚当时还不知道南老已经去世,他不知道南老离开我们了。三天以后,定兴和尚打电话告诉我说,早上有一个小孩子来告诉他,南老已经走了。再过一个礼拜,他打电话告诉我,要我帮助联系一个医院。我帮定兴和尚联系到浙江医院,二十天以后,定兴和尚再也没有从这里出来。

我去四川的文殊院寻找南老。那次出差,飞机晚点,凌晨一点我到了四川,出租车把我拉进一个民宿。那天晚上我就没有好好睡觉,我梦见了南老,我梦见南老给我们讲课,梦见了南老给我们讲“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清清楚楚地告诉我们,讲这个“中”的时候是用河南话讲的。第二天清晨醒来,我发现我住的这个民宿就在文殊院边上,我打电话给宗性法师,宗性法师在北京。我知道文殊院,是南老舍利子存放的地方。

(寻找南老的这几段文字,非常具有文学气息,作者采用了记叙、抒情、描写等写作手法,采用了联想、想像、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等修饰手法,来纪念南老的一点一滴。把讲话稿写成文学作品,在职场公文中确实比较少见,关键在于顺势应景,效果奇佳,非常值得职场人学习借鉴。这种写法是郑宇民局长讲话稿的一大特色,在他所以讲话稿中不难发现这一点。)

我一直在苦苦地追寻南老。后来,我跟南国熙经常相聚在一起。在跟南老相识的十几年当中,我从来没有见过南国熙;南老走以后五年里面,我十几次跟国熙相聚在一起。我始终认为,国熙就是南老;我始终认为,我要找的南老就是国熙。后来国熙告诉我,他不是南老,他也在苦苦地追寻南老。

南老生前,国熙没有感觉到父亲的伟大。父亲离开以后,国熙知道,他有这么一个伟大的父亲。国熙非常地深沉,非常地沉闷,有一度时期非常地痛苦,他要整理有形的南老的财富,还要走进无形的南老的精神世界。

我跟国熙讲,我们都是南老的孩子,南老就是把我们天下人当做子女。国熙,我一次次见他,他一次比一次消瘦,他说,衣带渐宽终不悔。他就是为了继承,为了寻找……(这几段非常有味道,“国熙就是南老”“南老就是国熙”,这既是在讲自己的情感寄托,也是在讲南老的衣钵传承。“他要整理有形的南老的财富,还要走进无形的南老的精神世界”,这是一种虚实结合、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我这次到吴江来,也是为了寻找南老。今天上午的大会,我见到了朱清时校长,见到了胡德平部长,见到了张连珍主席,见到了孔丹董事长,见到了陈知庶将军,见到了宗性法师,见到了存辉,见到了国熙……我突然发现,我要寻找的南老,就在我们每一个身上……(也是一种虚实结合、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但始终围绕段首“南老并没有离开我们”这个主题没有动摇,后面各种记叙、描写、抒情,都没有脱离中心。这种形散神聚的行文习惯,值得学习注意。)

南老给我们教育、传承的文化基因,在我们每个人身上;南老给我们传递的人文细胞,就在我们身上。如果我们把这些文化基因结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南老。如果我们精心呵护这个人文细胞,把它培育,发扬光大,就是一个个南老!

南老是中国传统人文的集合体,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散播体;南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特殊吸收体,同时也是一个中国文化的繁衍体。(阐述观点,分析“南老并没有离开我们”的原因)

南老的伟大贡献,在于他在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进行了一次伟大的变革,特殊的转型时期——他把中国传统文化作现代的表达,他能够把我们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作全球化的国际表达,这是任何人至今为止,迄今为止,还没有能够做到的。南老做到了,这就是他的伟大之处。(歌颂南老,也是为举办南老周年纪念鼓与呼。)

我非常荣幸今天在这里找到“南老”!

南老永生!这个生,是生生!生之所生者死也,而生生的机制不息,生生终进!

南老永远在我们心中!(再次抒发情感,怀念南老,回应主题。)

谢谢大家!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