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用笔记本讲话

100 2022-11-28 08:24 小宣

这几年,国产会议系统,莫不大力地宣传无纸化。在会议室每个人前面装一块升降屏就真能解决问题吗?还是带来更多问题呢?为何老外不动如山?以下我们来看看另类的说法吧! 事实可能很残酷,请先做好心理准备!

BYOD你知道吗?

Bring Your Own Device自携电子设备是一种允许员工使用个人行动装置进入他们工作区域并用以处理公司信息与应用程序的作业方式。

自携设备的作业方式在市场上已经十分普遍。在巴西与俄罗斯这些快速成长的市场里,大约有75%的员工使用自携设备作业。而在发展中市场里,亦有44%的员工使用自携设备工作。在大多数的案例里,这个趋势已不可避免。许多公司都相信,员工使用自携设备会更有生产力。开放使用自携设备可以提升员工士气与便利性。

我们其实更应该宏观的看待,BYOD其实是提供工作者使用一个它们惯用与非常顺手的设备,减少了对于特定设备的再次学习,以及不习惯所造成的工作效率低落并且减少了设备垄余以及二次投资。

BYOD广义的讲,在一个会议现场可能包含了单位下发的一些个人装备,包含了手机、IPAD、笔记本等等。

AV行业当中针对BYOD代表性解决方案,个人认为是BARCO的ClickShare CSE-800。即插即用,将画面共享到会议室里的显示器终端,让BYOD内容很快地用是视觉呈现,而且无线不被限制,还有多终端可轮替接入。

我们应该来探究一下为何老外会提出这样的方案,会议的效率与体验是当中的关键词!事实上在商业组织当中许多会议的召集是非常短的,没有太多事前的准备与提交。因此带了BYOD进去就要能马上报告,分发到各单位的,则是会议结论。

聚焦以及眼神的交流

如果您认真地开过会也准备报告,最讨厌的应该是别人不把你的工作成果报告当回事,而且零互动的状况。因此当大家都能看着会议室前方的大屏幕与你保持适切的沟通,并且有眼神的交集,那肯定是最好的状态!

肯定、否定、质疑,全都写在脸上!

所以…讲到这边!你会发现当你眼前摆了一台屏幕时,那就是互动不良的开始!

我们要谈到不符合人体工学

你可以接受多大的屏幕、多远的距离,多远的距离可以让你较长时间阅读而不疲劳?

这张图您可以自己拿起您的手机,您的IPAD来检视看看是不是符合呢?

由于人体工学的特点,通常桌子的深度是60CM(人手可触及),因此20吋就是一个合理大小了,但是访谈目前无纸化会议的方案厂家,却是以15吋以下为主流,如果安装位置不向前调整,势必造成阅读的吃力!然而向前,却又将造成桌面可用位置被一切为二,非常矛盾!

报纸/杂志为何将版面分成小区块

你有这样的体验吗?阅读网页时,会下意识的点击鼠标左键,然后拉出反白以利阅读。可是无纸化的显示,通常不能自行操作,此时过长横向的文字加上无法自行框选反白作重点阅读将是令人疲劳的,这也就是报纸为何要将文字切成一块一块,也是为何书籍实际印刷字体版面大约只有A5宽度(高度)。因此笔者真心认为带着自己的终端BYOD来开会才是真的好,节约了不必要的浪费与二次投资。

不是我脸小,是屏幕太大

当我们把一片屏幕放眼前,那会有多大? 22吋的显示面积是476x268mm,换言之加上外框大约会有30cm

人坐下后视线高度男生120CM、女生110CM,桌面高70~75CM。换言之70+30=100,屏幕上缘到眼睛仅有10公分左右。更直接点讲!与会者将必须在屏幕丛林中…不停着搜索着对方的眼神,试图寻找答案!

可是看看这张人因工程图

BYOD如何分享给所有人

文件的共同阅览、协作与下发这是一个BYOD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无纸化会议被贯彻的最大关键。与会者需要对于会议数据做笔记、批注、画重点,所以无纸化并不只是把屏幕装好了,把屏幕广播搞定了就是无纸化!

因此我们可以大胆的说无纸化会议落地还需要很大量的BYOD+云端解决方案来帮忙,因为那是开会后执行与下次汇报归结过程中的协作关键!

那是最多应用的时间!会议只是沟通、引爆、协调与归结,写到这边请各位注意,谈论无纸化的战略高度,不能只谈硬件,我们面对的竞争对手已经不是眼前的这些会议显示与声音设备,因为BYOD+IT行业云端方案将带来更多的方便性。

时至今日,会议桌上大量的屏幕必然会有,但问题将会是:

※怎样用方便?

※怎样快速取得数据,提供与会决策者做出决策

※怎样把图资分享给大家,并保持后台可操作性

※然后尽可能达到无纸

无纸化会议必然要往分享与协作最在行的云端服务去靠拢,这样才能实践机动办公与客户、产线、办公室一体化作业,这边就不开展说明,太多的软件服务商都能够搬出一堆方案来给各位请自行搜索吧!

说话与扩声还是要的,但是却迎来严重的声学困境

我们要进入我们第二个议题:这些屏幕对于会议系统所带来的严重的声学困境。

物理声学当中有一个关键词称为”梳状滤波” 发生在:

一个声源透过短距离的反射而直接音与反射音都被记录或是扩声;

二只以上的话筒的摆放不当,造成与发声体与第一次/第二次拾得声音之间不等距离;

两只音箱同时发声但是与听者成不等距离,这些距离就会造成到达话筒或人耳不等时间,进而导致部分声音的抵销。

所以我们可以设想一个会议桌上有了无纸化的屏幕那是多么严重的反射面,桌面反射+屏幕反射……声音都变啥样了….

不信的话,请您端坐在桌前,用话筒讲话,再掀起笔记本计算机屏幕试试看声音是不是有差别?

话筒被偏轴使用了

话筒偏轴心与桌面反射物所造成的梳状滤波抵销困境

很可惜!惨剧还没结束,因为有了笔记本,IPAD,无纸化….所以桌面中间就留给了他们,话筒于是被偏轴使用了!!

惨状逐次说明如下:

1. 通常是心型指向话筒 那就变成了偏轴收音 掉个3~6Db不为过,如果话筒选用的是超心型 那就问题更大了…因为偏轴后的衰减更加严重了…

2. 另”两边”的等同的灵敏度就收到了屏幕桌面来的反射声音,两边指的是话筒偏轴之后在发言者前方的角度,360度当中有三大面向 ,分别是发言者、发言者前方的屏幕以及桌面,后两者都是强反射面,这两个声音都是梳状滤波声音,越强的反射对于抵销越明显。

因此谈到这边,传统的会议系统,所面临的使用环境越来越严峻,也更需要改善,请问各厂家是否准确地针对场景进行了摸底了呢?

除了模仿之外---旁述式话筒

首先我们应当将话筒部位与用户习性进行相应的结构配置,这种结构早几十年就有了像Shure Super 55就是一个典型。

只是如何融入鹅颈结构,需要更细致的工业设计来帮忙。

下面是我提出的一个构想:

参考经典的复古麦克风设计 侧面拾音

拾音可以不在话筒杆轴心上

全新亮灯方式

较强结构

有商标曝光处

利用环境成为更强大的话筒

笔者非常希望有厂家能把这个东西做出来,目前看来只有他才能改善各种可携式显示器与终端所带来的声音劣化。这是一个黏附在计算机屏幕上的话筒,所利用的原理是边界型话筒的技巧,把计算机屏幕当成一块边界,话筒拾取表面的声能量,藉此可以得到没有梳状滤波的声音而且有很好的传声增益,还把视线空间还给了需要报告的人。

turtle boundary microphone adaptor

将一般心型指向转接变成边界话筒的附件

结束语:

传统会议从语言沟通进化到使用PPT是最近20多年的事。随着笔记本的普及,2010年IPAD的诞生开始了大量的BYOD介入会议的现况,我们应该对于会议型态保持缜密的观察,辅以物理声学及人因工程的思考对于系统做出合理的改善,过程中必然需要实践与修正!我们应该抱持着开放的态度来看待这些变化!

作者:台湾日升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产品战略发展经理黄英哲

【备注:文章已获作者授权,作者对于内容保有著作权,媒体未经许可不得任意刊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