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银企合作会议上的讲话

100 2023-02-07 12:15 小宣

(上接A03版)

加快释放经济发展新动能

用好改革开放这关键一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持续深化各领域改革。国企改革,要认真总结推广万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经验,采取股权激励等措施,调动员工积极性,提高企业创新力。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抓好国企改革遗留问题处置。引导民营企业明晰产权关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园区管理体制改革,要重点在用人和分配制度改革上狠下功夫,激发园区发展活力,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激励机制。各园区要主动对标全国活力最强、动力最足、管理最优的园区,创新管理体制,推行扁平化管理,实行岗位聘任制和绩效工资制,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园区发展合力。投融资体制改革,重点是加快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市场化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管理机制,使其成为面向市场、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主体;认真研究资金趋紧、约束加重条件下的政府投融资创新,探索市场化融资运营模式,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交通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体制改革,要以完善功能、提升品位为目标,加强市级统筹,实行规划"一张蓝图",推进"多规合一",理顺规划管理体制;建设"一个盘子",统筹有序建设各类城建项目;管理"一支队伍",实行城市管理执法一体化,构建科学高效的"大城管"体制。要科学划分市区两级城管责任,把财权和事权匹配起来,市里该统的要统好,该放给区级、镇街的要下放到位,市区各负其责,形成城市管理合力。"放管服"改革,要向先进地区看齐,进一步削减行政权力和投资审批事项,推行"一次办好"审批服务,做到"只进一个门""最多跑一次"。对重大审批事项,实行一事一议,建立绿色通道,全程跟踪服务。要全方位优化发展环境,强化融资、人才、交通、电信、用水、用电、用气等要素服务,为创业创新提供有力保障。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要全面摸清集体资产"家底",抓好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确保2020年底前基本完成改革任务。另外,还要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有序推进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党政机构改革等。

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充分认识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新态势,抢抓新一轮开放重大机遇,努力把烟台打造成为对外开放新高地。全力抓好"双招双引",把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作为经济工作的"牛鼻子",作为培育发展新动能的总抓手,大张旗鼓抓,全力以赴推。要突出重点,瞄准世界、国内、民营"三个500强",瞄准"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等顶尖人才以及高端科研机构和创新平台,争取尽快落地一批战略性重大项目,引进一批领军型高端人才。各县市区要立足产业和资源优势,选择招商对象,洽谈合作项目;市直部门要立足职能和服务优势,有针对性拟定"双招双引"计划;重点企业要舍得拿出优质资产和潜力项目开展合作。各级领导干部要亲力亲为,各招引机构和人员要全员参与。积极应对贸易摩擦,帮助重点企业调整优化出口结构,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扶持壮大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等外贸新业态,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同时加快拓展新兴市场。扎实推进中韩(烟台)产业园实施方案尽快落地,抓好管理架构、政策创新等关键环节,高标准打造核心区和拓展区,力争在全国三个中韩产业园建设中走在前列。统筹抓好全市港口整合、西港区建设和老港区改造搬迁,建设世界一流港口。把发展会展经济作为拓展市场、扩大交流、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突破口,精心策划组织国际果蔬、国际葡萄酒以及医药、康养等会展活动,推动会展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持续抓好创新驱动。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加快集聚,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成势,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快速成长,壮大核心技术能力、集成创新能力突出的骨干企业,力争到2020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00家以上。实施"市级重大科技创新工程",支持企业开展研发活动。充分发挥创新平台作用,以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平台为重点,组织开展"创新平台升级培育行动",争取更多的省级和国家级平台落户我市。建好中德工业设计中心、烟台核电研发中心、上海交大和西南交大烟台信息研究院等高端创新平台,用好各类创新型产业园区和科技企业孵化器,集聚一批创新机构、创新企业、创新团队,壮大科技研发和创新支撑实力。充分发挥驻烟高校院所作用,加强"政产学研用"协作,落实校地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制度,建设校企合作示范基地,支持企业与高校共建研发机构,实现院校资源供给与地方发展需求精准对接。大力支持驻烟高校立足烟台、融入地方、加快发展,集中力量招引有实力的外地高校科研院所来烟台发展。深化与"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国字号"科研院所交流合作,在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上先行先试,走出一条具有烟台特色的科技成果转化之路。

加快提升战略保障能力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破解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制约。

坚持把人才放在首位,完善人才激励政策,精准做好人才服务保障,努力创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特别是对领军人才、高端人才,要提供"一对一"个性化服务,做到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待遇留人。树立全视角、立体化的人才观,造就一大批具有创新思维、战略视野的企业家、科研工作者队伍,打造一大批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劳动者大军。

大力实施全域治水三年攻坚行动,确保176项工程项目早日建成使用,尽快形成本地水、客水、中水、海水"四水"共用的多水源保障体系,实现至少到2030年全市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安全可靠。

积极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提高天然气储气规模和应急调峰能力,统筹利用核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有效破解能源供应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

围绕打开城市外部通道,加快推进环渤海潍烟高铁、大莱龙铁路扩能改造、蓬莱国际机场二期等工程,科学规划、加快启动地铁项目,发展公共交通设施,优化道路交通网络;着力改善城市微循环,加快道路立体化改造和停车场建设,适当增加立交桥、过街天桥、地下通道,贯通丁字路、断头路,提升道路通达能力。

围绕解决好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开展多形式政银企精准对接,通过设立政府担保基金、股权引导基金、过桥还贷基金等,助力中小微企业融资;以更大力度帮助企业做好上市融资工作,完善上市挂牌全周期扶持政策,推动更多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借力发展。

认真贯彻全国、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以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碧海蓝天保卫战"为抓手,全面落实源头防治各项措施,坚决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彻底整改,深入开展大气、水、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强化城市扬尘管控,强化海岸海域整治修复,强化河长制、湖长制、湾长制责任落实。

大力实施城市环境提升工程,进一步提升景观绿化、让城市更绿,提升环境卫生、让城市更净,提升灯光夜景、让城市更亮,提升老旧小区棚户区背街小巷、让城市更宜居,提升交通秩序、让城市更通畅,提升城市出入口、让城市更靓丽,提升市民素养、让城市更文明。加快推进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建设,打造全省乃至全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样板。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