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文化研讨会 讲话

100 2023-02-08 09:41 小宣

开幕式现场。本网记者 赵徐州/摄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赵徐州 曾江)12月9-10日,第二届地域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延边大学举办。据悉,此次会议由吉林省高句丽渤海研究会、延边大学东北边疆历史与社会研究基地、《地域文化研究》编辑部共同主办。来自东北三省的科研机构与高校以及《地方文化研究》杂志社的专家学者共50余人参加会议,并围绕地域文化与民族文化等会议主题展开深入探讨。

作为中华文化地域视角的中国地域文化研究,探讨的是五千余年中华文明在中国大地上地理空间的分布及其与各个地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相关的文化特征、历史沿革以及在中华文化框架内各个地域之间的互动与交融关系、对中华“多元一体”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贡献。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吉林省高句丽研究中心副主任、吉林省高句丽渤海研究会理事长刘信君研究员提出,中国的地域文化记录与研究,萌芽于赞颂大禹功勋的《尚书·禹贡》篇:“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记载了大禹以江河山脉为界,将天下划分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规定了以京城为中心的五百里甸服、五百里侯服、五百里绥服、五百里荒服的“五服”制度,实现了“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即“化成天下”的目标。此后,历代大多由中央政府编撰的正史和地方政府或文人撰写的地方志,构成了中国地域文化史不绝书、丰富壮观的内容。即使是全球化、现代化高度渗透至中国百姓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今天,即使每个地方同期的现代化建筑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的材料极度相似,但仍然难掩山川地貌、方言习俗等方面的显著差别;对于地方历史、文物、民族等方面的调查,能深刻地感受到各个地域文化的特色及其所具有的特殊价值;而且对各个地域文化了解得越多,越能发现地域相邻或相近的不同地域文化之间的联系与影响,也越能从中体验到中华文化的共性要素和共性特征。因此,地域文化研究,是一个大有可为的研究领域,需要大家共同参与,以推动其全面发展、深入发展、创新性发展,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作出更大的贡献。

吉林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张福有,吉林省社会科学原原副院长付百臣,国家清史编撰委员会委员李治亭,延边大学副校长陈铁,吉林建筑大学副校长戚欣,延边大学东北边疆历史与社会研究基地主任朴灿奎等参加会议。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吉林省高句丽渤海研究会副理事长苗威主持开幕式。吉林省高句丽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吉林省高句丽渤海研究会秘书长李靖斌主持闭幕式。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付百臣研究员发表主旨演讲。本网记者 赵徐州/摄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苗威主持开幕式。本网记者 赵徐州/摄

延边大学东北边疆历史与社会研究基地主任朴灿奎参加会议并讲话。本网记者 赵徐州/摄

与会学者研讨现场。本网记者 赵徐州/摄

与会人员合影。本网记者 赵徐州/摄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