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堂庆典讲话

100 2023-02-08 13:54 小宣

祠堂庆典讲话

求一篇恭贺修宗祠竣工典礼的发言稿

各位来宾、各位嘉宾、各位宗亲: 你们好! 首先让我代表修祠理事会全体同仁和古田镇三千多宗亲,向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赖氏委员会筹备工作会议的全体代表,向来自省内外各县市参加这次修祠竣工庆典和传统的祖坟祭扫活动的宗亲,表示热烈欢迎和崇高的敬意。

追思标公嗣孙,十一世祖五郎公与诰命一品夫人罗太夫人育下十二世祖兄弟九人,有“九龙”之美誉。

排行第二之七郎公遗下居古田之仲旻,仲庆、均智、均义四房嗣孙,于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1年)买就祠基一所,契银壹仟两,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秋动工建祠堂,历时三年,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冬竣工,次年四月二十二日午时升神主。

堂名致爱,坐南向北,未山兼丁,溯祀入闽始祖标公之神主。

历经二百多个春秋,风风雨雨,时局变迁,年久失修,月池被毁,石狮被盗,石鼓被埋,十数柱华表荡然无存,虽整体构架尚存,但外表已遭破坏。

去年七月省姓氏源流研究会赖氏委员会筹备会召开后,古田赖氏子孙对修复祖祠便有了一种紧迫感。

祖祠的修复,有其特定的宗史意义和价值。

它建于清朝鼎盛时期的乾隆年间,历史悠久,古朴典雅,体现出清朝初期建筑艺术和客家文化流俗,成为附近宗祠和书院建设的先声和楷模。

当时造价达一千三百余两银元,有千金屋之美称。

祖祠供奉大唐入闽始祖标公为最高神主,是标公遗后,散居海内外裔孙顶礼膜拜之殿堂。

在古田镇上塘、下塘、文山下三村宗族有识之士及各地宗亲的建议下,决定重修祖祠,恢复原貌,振奋族风,继承传统,加深各地宗亲之间的情谊。

去年冬,优秀民营企业家赖永兴、赖宗明各人率先捐资五万元,赖汝谦捐资壹万元,作为宗祠修缮工程的启动资金。

随后组建了修祠委员会理事会,于2002年12月22日,在祖祠的坪前举行了开工典礼,历经八个多月于今天,2003年8月28日(农历八月初一)竣工,举行竣工庆典和祖祠公祭活动。

除十数柱华表未能重新竖立,月池较小外,其余基本恢复原貌。

在大门顶上塑有九龙,以比喻十二世祖九兄弟之化身。

在这次修祠过程中得到省内外,如永定、适中、长汀、晋江、台湾等宗亲的大力支持和信任;得到省姓氏源流研究会赖氏委员会筹备会,特别是赖森生宗长的大力支持;得到古田其他姓氏同胞的大力支持;也得到本地政府的大力支持。

我们还先后派员到江西瑞金和省内的罗源县以及漳洲市、晋江市、泉州市、宁德市等县市进行交流,并向海内外宗亲发去倡议书、函件、简讯等,得到宗亲们的热情接待和大力支持。

尤其在晋江市赖厝村,宗亲们尊祖敬宗的精神,给予我们很大的启发和鼓舞。

罗源县黄土村的庆雄宗长得知修祠后,即电汇人民币壹万元,以表心意,令人感动。

希望宗亲们今后一如继往,继续给予大力支持。

在修祠活动中,经历8个余月,从冬天到夏秋,从严寒到酷暑,修祠委员会理事会的成员和顾问们团结一致,任劳任怨,不怕艰苦,不拿一分钱报酬,精心策划,精心施工,严密组织,分工负责。

在资金运用方面,互相制约,严格审查,按规批付,注意节约,不乱花一分钱。

这种公而不私的精神感人至极。

修祠已完毕,事业需继续。

打算成立管委会,继续筹措资金,以钱生息,用之于宗祠日常管理,宗亲到访接待或接济,祭扫祖墓补贴,标公陵园筹建等。

标公字允,乃叔颍公开辟赖国之后,及其重要的支脉之一的世宗,扶佐唐朝,集军事家、政治家于一身。

他一生戎马倥偬,驰骋沙场,西征外夷,南剿乱寇,从天山之麓,到甘肃走廊,跨黄河,越长江,攀武夷,达闽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屡建奇功,钦锡锦衣之尊加封直殿将军,世袭十一世。

有赞诗七律一首 将军奉旨挂征戎,征战频繁屡建功。

西出嘉峪驱鞑虏,南达闽汀镇顽凶。

万马疾驰敌阵内,千里决胜帷幄中。

世袭勋爵十一代,入闽始祖乃标公。

公晚年卸甲从政,镇守闽汀,屯田垦荒,兴学兴商,以德治政,仁政于民,百姓安居乐业,有“周公复生”之美誉。

有赞诗七绝一首 披袍卸甲去征戎,扶植农商社稷丰。

布德兴文居业乐,抚民仁政若周公。

标公在唐朝为官时,为保卫边疆,抵御外敌,为巩固政权,平叛戡乱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当为后代子孙之楷模。

自公入闽始,厥后孙枝繁盛,传四十余代,历千年之久。

除居古田外,迁国内闽、浙、赣、粤、苏、川、湘、鄂、豫、桂诸省,移海外及亚、欧、美、澳、非诸洲。

传承中华之文明,弘扬客家之文化,增辉世界之遗产,传播宗族之美德。

散居华厦大地,遍布世界诸国之各地宗亲,不乏有经济、军事、政治家,人文、社会、自然科学家,文学、艺术、教育家,工商、企业、管理专家,他们在各自领域卓有成效,在人类文明史中作出过和正在作出巨大的贡献。

我们认为,在海内外宗亲的大力支持下,有钱出钱,有智献智,我们有必要也一定能建设一座规模宏大,设施齐全,内容充实的标公陵园,供旅游者游览,族人瞻仰。

现因年代久远,沧海桑田,部分坟茔已有变迁,其中文物,多有失散,标公,一官公,嵩郎公祖孙三代和四郎公四位世祖墓茔原在坪埔,因国家建设需要被征用而迁移,墓碑暂存于赖氏宗祠左厢房文物陈列室内。

我们盼望在各...

祠堂庆典主持词

我给你找一个祠堂庆典主持词,你作参考吧。

元遗山祠堂重建落成典礼主持词 区长 张志哲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各位来宾、同志们: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刚过,庆祝祖国61岁华诞的国庆节即将来临。

在这举国欢庆、硕果累累的金秋季节,我们欢聚一起,高兴地迎来了元遗山祠堂落成典礼。

在这里,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向前来参加此次庆典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各位来宾等,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元遗山是我国金元之际最伟大的诗人、文学家、历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是宋元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一代文宗,被后人誉为“杜林嫡派”。

他的祠堂是在元至正十三年,由后人为纪念他而修建的神圣殿堂。

七百多年来,祠堂虽经四次大的修复,但时至今日,却是颓败荒凉,急需修复保护。

今年仲春,我们按照市委董书记指示精神,从敬仰先贤和发展我们本地的文化旅游资源的角度出发,决定重修遗山祠,历经三个月艰苦奋战,终于完工。

元遗山祠堂顺利建成,这对我们弘扬忻州文化,打造城市品牌,提高城市品位,凸显名人价值,指明精神方向,推动经济发展,将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

我们将以建设元遗山祠堂为突破点,设定更高的目标,采取更大的措施,为大力发展我区旅游文化,推动我区转型发展、跨越发展而努力奋斗。

下面我宣布元遗山祠堂落成典礼现在开始。

首先我介绍一下出席这次落成典礼的主要领导和来宾。

他们是:省人大副主任靳善忠,市委书记董洪运,市人大主任秦新年,市政协主席张明成,忻州师院党委书记王秋生,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长周如璧,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郝钧藩,副市长谌长瑞;忻府区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各乡镇办主要负责人;元好问学会前名誉会长刘泽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扬忠先生,元好问学会前副会长降大任先生,元好问学会前副会长李正民先生,现元好问学会会长狄宝心先生等五十余位专家学者,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庆典第二项,请著名学者、元好问研究会名誉会长姚奠中老先生的特派代表李星元宣读姚老贺信。

庆典第三项,请忻府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宁云楼介绍遗山祠重建工程情况。

庆典第四项,请元好问学会前名誉会长刘泽先生讲话。

庆典第五项,请市委书记董洪运作重要讲话。

庆典第六项,请省人大副主任靳善忠、市委董洪运书记、秦新年主任、张明成主席、王秋生书记、周如璧部长、郝钧藩秘书长、谌长瑞副市长、张志哲区长、李星元先生、刘泽先生、陈巨锁先生、狄宝心先生,共同为遗山祠重建落成剪彩。

庆典第七项,请靳善忠副主任、董洪运书记为遗山祠揭幕。

庆典第八项,请董洪运书记、刘泽先生为元好问雕像揭幕。

请大家随同瞻参观。

请少年儿童向主席台领导献花篮。

庆典仪式结束,请大家参观布展。

宗亲代表在宗祠竣工典礼的致词

诸位宗亲、诸位乡亲、以及出席此次盛典的各界朋友们: 年年祭扫先人墓,处处犹存长者风。

今天正值清明时节,坟边草木葱郁,天气清彻明朗,万物欣欣向荣,正是祭奠先辈英魂,弘扬祖先精神的重要日子。

今天同时是家史中的值得特别纪念的一天,今天我们的所作所为也必将在家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

我们将在此举行清明祭祖大会暨功德碑立碑仪式,告慰祖先英灵,缅怀祖先功绩,承接祖先恩泽,并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以下嘉宾,他们是:XXX,XXX,XXX同时,我代表全体族人向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参加此次盛典的诸位乡亲表示诚挚的问候!(热烈鼓掌) 在我们中国人心中,赓续家谱和修建祠堂都是每个姓氏宗族中的大事,这是为什么呢?第一,家谱和祠堂是一个姓氏的血脉寄托和精神家园。

俗话说,树高千丈必有根,江流万里必有源。

对于一个人来说,如果连自己的根源都不清楚不明白,岂不是愧对祖先的生养之恩?因此,续家谱可以理清家族发展历史和血缘辈分脉络,让祖先的姓名事迹代代相传,流芳千古。

第二,家谱承担的是记载祖先功德、凝聚宗族亲情和教育子孙后代的作用。

家谱中记载的家训族规以及祖先的言行,不仅是家族后人追思祖先恩德的珍贵载体,更是教育子孙如何为人、如何处事、如何持家、如何立业、如何报国的优秀教材。

第三,家谱还可以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增强同姓亲族间的血肉联系。

近百年来,我们梁家又出了不少贤能栋梁之才,为国家为民族为家族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他们的坟墓就在我们的身旁,我们后人必须通过续谱为他们立传,将他们的精神永远传承下去。

对于我们的子孙后辈来说,也同样是给他们留下了一笔重要精神财富。

所以说,续家谱就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我们中国人经常说自己是炎黄子孙,也就是说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当然我们也不例外,而且还可以很自豪地说,我们就是黄帝的嫡系至亲。

同志们!乡亲们!只有自强不息才能把握命运,只有与时俱进才能紧跟时代,只有勤劳勇敢才能成就伟业,只有艰苦奋斗才能兴旺家族!让我们紧密地团结起来,共同奋斗,牢记祖先的功德和教诲,为子孙后世的家运昌隆和事业发达祈祷吧!让我们携起手来,热烈欢呼家族发展史上又一个春天的到来吧!我们祖先坟墓上的松柏,必将万世长青!(长时间热烈鼓掌)...

寺庙竣工典礼致辞

黄埔军校(Whampoa Military Academy) 陆军军官学校(R.O.C. Military Academy) 现官方名称: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 校训:亲爱精诚 创校时间:1924年6月16日 类型:国立大学(军事) 首任校长:蒋中正 现任校长:陈良沛 原址:中国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岛 现地址:中国台湾省高雄县凤山市维武路1号 现面积:173公顷 孙中山先生希望通过创建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孙中山在开学典礼上曾致词:我们开办这个学校,要用里面的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诸位就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创立了革命军。

我们的革命才能成功。

[2] 1924 年,在国共两党首度携手合作、国民革命风起云涌之际,世纪伟人孙中山先生高瞻远瞩,视“教育为神圣事业,人才为立国大本”,在广州亲手创办了一文一武两所学堂 —— 国立广东大学(今天的中山大学)和黄埔军校。

建校时的正式名称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因其校址设在广州东南的黄埔岛,史称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建立的目的是为国民革命军训练军官,然后其学员成为国民政府北伐统一中国的主要军力。

1946年行宪之后中国国民党名义上移交军队于国家后改称“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至今。

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积极支持和帮助下创办的,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

作为中国现代历史上第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新型军事政治学校,其影响之深远,作用之巨大,名声之显赫,都是始料所不及的。

黄埔军校建立以来,以孙中山的“创造革命军队,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以“亲爱精诚”为校训;以培养军事与政治人才,组成以黄埔学生为骨干的革命军,实行武装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完成国民大革命为目的。

一方面积极进行孙中山革命的三民主义教育;一方面灌输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

军校采用军事与政治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针,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

广大黄埔师生在反帝反封建、争取国家统一与民族独立的斗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

当校长时的蒋中正 黄埔军校自1924年6月在广州创办到1949年底迁往台湾高雄县凤山市,在大陆共办了二十三期,在台续办至今已七十八期,在大陆时期其毕业生包括各分校、训练班在内,计有41386人。

名将辈出,战功显赫,扬威中外,影响深远,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占有显赫地位。

而昔日的黄埔军校旧址于1988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辑本段]校史 1923年1月国民党一大决议建立军官学校于广州黄埔。

9月,孙中山派蒋中正,张太雷,沈定一三人组成“孙逸仙博士考察团”访问苏联,学习建军经验。

1924年1月24日,孙中山命名成立的“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委员会”,28日选定广州长洲岛上的原广东陆军学堂和广东海军学校的旧址上建立军校。

5月,任蒋中正为校长,廖仲恺为国民党党代表。

随后,任李济深、邓演达为教练部正、副主任,王柏龄、叶剑英为教授部正、副主任;戴季陶、周恩来为政治部正、副主任,何应钦为总教官。

此外还有熊雄、恽代英、萧楚女、聂荣臻、张秋人等共产党人担任教官及各方面负责工作。

1924年5月,从1200名考生中正式取录学生350名,备取120名。

5月5日开始入学。

6月16日,举行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开学典礼,孙中山到会场给青年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要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在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

”孙中山还宣布训词:“三民主义 ,吾党所宗, 以建民国, 以进大同, 咨尔多士 ,为民前锋, 夙夜匪懈 ,主义是从, 矢勤矢勇, 必信必忠, 一心一德 ,贯彻始终”, 此训词其后成为国民党党歌,校歌歌曲由陈祖康谱写, 该校歌从黄埔五期开始传唱至今。

1927年3月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校歌被明定为中华民国国歌的歌词 ,1925年2月,军校出师东征使用的校名为中国国民党党立陆军军官学校,以排斥共产党人在校内的地位。

学校在当时集中了革命军中有才能的人。

黄埔军校最初有许多从苏联来的教员,但在北伐战争期间蒋中正与中国共产党关系破裂,所以这些苏联教员离开了。

1926年,根据国民政府中央军事委员会决定,将原陆军军官学校扩大改组,于同年3月正式命名成立中央军事政治学校。

国民革命军攻克武汉后,1926年10月27日,国民党中央先决定在两湖书院旧址设政治训练班,后改办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政治科,后将黄埔第五期政治科学员移往武昌就读。

12月,又决定将黄埔五期炮兵、工兵科移来武昌就读,于1927年1月19日改名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

革命家宋绮云、抗日女英雄赵一曼、文学家谢冰莹,都是武汉分校毕业的。

郭沫若曾任政治部教官等职。

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分裂,于是在广州、武汉和南京分别出现了三所黄埔军校。

在武汉,3月22日,武汉国民政府以国民党中央的名义,决定将武汉分校扩大改组为(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开展讨蒋斗争。

七一五政变后,黄埔五期学员被迫毕业离校,军校整体改编为张发奎的第二方面军军官教导团(团长是由第四军参谋长叶剑英同志兼任),成为后来广州起义主力,武汉军...

以让为话题作文内容新颖一点好不好

以让为话题的作文--素材 该让就让,不该让就不让 “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史上“让”的佳话不在少数;但“让”也造就了中华民族内敛的性格,以至于对外交往时显得有些软弱.因此,对于“让”这个问题我们有重新思考的必要. 韩信从市井屠夫胯下钻过,对屠夫咄咄逼人的气势作出了退让,他让出了风度,让出了明智;“融四岁,能让梨”,他让出了文明,让出了亲情;晋文公“退避三舍”,让出了诚信,让出了气概……历史上“让”的事件不胜枚举,但这些“让”都体现了人的魄力,远见,这些都是些该让的事情,该让就让! 对于一些可以体现个人良好品质的事或一些无伤大雅的事,我们能让则让;但是,如果遇到一些原则性问题或举足轻重的事,我们必须当仁不让. 《红岩》中大部分共产党员在反动派严刑逼供下咬紧牙关,不肯向反动派作出丝毫退让,因为这关系到党的安危,关系到革命的成败,当然不能让;长征时期王明“左倾”思想泛滥,毛泽东虽无实权但据理力争,不断批评这种错误路线,即使最高军事指挥三人团对他发出威胁,也不让,因为这关系到红军十万士兵的安危,关系到中国的命运,当然不能让;2004年人权大会上,美国仗势欺人,无端指责我国,我国外交部毫不退让,发表《2004年美国人权记录》以反击美国的污蔑,这关系到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的名誉,关系到中国在国际上的声誉和地位,当然也不能让!这些都是事关国家、民族的大事,我们是不能让的.一旦让,后果不堪设想. 对于生活中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我们完全没有必要锱铢计较,该让就让了吧,这样不但不会使我们有所损失,反而会扩大我的胸襟,何乐而不为?但是,对于一些事关重要的大事,对于一些影响全局的事情,我们千万不能让! 总之,该让就让,不该让就不让! 简评:本文开头提出问题后,就展开正反论证,既摆事实,又讲道理,论据充足,有力,不但使读者有所知,也使读者有所信.结尾总束全篇,干脆利索.统观全文,语言略嫌繁复,但仍不失为一篇佳作.( 尘 宫 ) (二)让的技巧 如今社会越来越繁杂,我总努力尝试去让开这些繁杂,寻求一片宁静,却常常不能如愿. 可是,一位船夫的话让我豁然开朗,学会了让的技巧. 那次,是在浙西大峡谷中漂流.坐在长长的竹筏上,看着两岸的美景,迎着徐徐吹来的凉风很是惬意.这里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未被开发,保持着原有的风貌.一切都是那么寂静,偶尔一声清脆的鸟鸣也令我的心弦为之一颤.我们一行人都默默地观察着周围的一切,从繁华的都市走来,踏进了一片祥和的净土. 江水很是清澈,可以清楚地看见水底的沙石,我忍不住将手伸进水中,鱼儿好奇地亲吻我的手指.忽然,水流急了起来,水中突起的岩石也多了起来.我赶紧收回了手,颇有些紧张.可看那船夫仍是很轻松自在,长长的篙左点一下,右点一下,在湍急的水流中如同在平地上走路一般平稳.看到我盯着他看,他憨厚地一笑:“小心点,水流急着呢,小心掉下水去!”我也冲他一笑,其实心里明白得很,坐他的船哪会有什么危险?每碰到一块岩石,眼看就要撞上了,只见他忽然一让,躲开了危险;每碰到一个漩涡,我们心惊胆战之时,却又是一让,与漩涡巧妙地擦肩而过. “大伯,您真有本事,您一定对这里的每一个危险都了如指掌吧!要不您怎么这么灵巧地避让呢?”我佩服地向轻松的船夫说. “我哪清楚呦,撑了这么多年的筏子,我只知道哪里安全,可以让筏子平稳地通过,要想去避让危险干啥?”船夫还是那么平静. 我却愣住了,我们都错了,我们都想着如何去让开危险,却没想到如何去寻找安全.或许,如果船夫只顾着让开岩石和漩涡,那么许许多多的危险又如何避开?倒不如找一条没有危险的路,平平稳稳地走过去. 我忽然明白了让的技巧,生活的繁杂与我无关,我不必整天想着让开他们,倒不如在心中拾起一片宁静,寻找一条平和的人生之路,平平稳稳地走下去.做一个心灵的隐士,又何必一定要让开世间的繁杂? 简评:该考生视角独特,从船夫驾驭竹筏的技巧,悟出人生一个重要哲理.意蕴深厚,语言通达,可谓文质兼美.( 焦之友 ) (三)一种向上的姿态 “让”顾名思义,就是“退让”的意思,然而右边这个“上”却告诉我们,“让”,其实也是一种向上的姿态. 一、曲折的智慧 林语堂在《风声鹤唳》中说:“不争,乃大争;不争则天下人与之不争.”诗人流沙河还说,面对困难不要硬拼硬抢,退让几步,找出困难与困难之间的缝隙,然后迎头赶上就容易多了. 不错,“争”不如“让”,“让”不是退让,也非妥协,只是一种迈向成功的另一途径,古有退避三舍,田忌赛马,不都是退让取得成功的典范吗?他们是智慧的,这么一“让”,就让出了思考的时间,让出了回旋的余地,却在一瞬间也让出了抓住敌人劣势的机会,让出了百密一疏的破绽,立刻就看到成功的方向. “让”,就是一种曲折的智慧,也是一种向上的智慧.有人认为他绕远路,非成功捷径,其实不然,它的目标仍是长远的,不过换了个角度. 二、一片冰心在玉壶 古有孔融让梨的故事,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后来又有这样的故事,两个官宦人家挨得很近,争抢土地互不相...

介绍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 (Whampoa Military Academy)即陆军军官学校,培养了许多在中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中闻名的指挥官。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一至六期,原址设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军校在1924年由国民党成立,目的是为国民革命军训练军官,然后北伐统一中国。

黄埔军校旧址于1988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正式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校史孙中山在开学典礼上的演讲1923年9月,孙中山派蒋介石访问苏联,学习建军经验。

1924年1月24日,孙中山命名成立的“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委员会”,28日选定广州长洲岛上的原广东陆军学堂和广东海军学校的旧址上建立军校。

5月,任蒋介石为校长,廖仲恺为国民党党代表。

随后,任李济深、邓演达为教练部正、副主任,王柏龄、叶剑英为教授部正、副主任;戴季陶、周恩来为政治部正、副主任,何应钦为总教官。

此外还有熊雄、恽代英、萧楚女、聂荣臻、张秋人等共产党人担任教官及各方面负责工作。

孙中山在开学典礼结束后,同蒋介石(中)、何应钦(左)、王柏龄(右)合影1924年5月,从1200名考生中正式取录学生350名,备取120名。

5月5日开始入学。

6月16日,举行开学典礼,孙中山到会场给青年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要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在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

”孙中山的训词后来成为中华民国的国歌歌词。

1925年2月,军校出师东征使用的校名为中国国民党党立陆军军官学校,以排斥共产党人在校内的地位。

学校在当时集中了革命军中有才能的人。

黄埔军校最初有许多从苏联来的教员,但在北伐期间蒋介石与中国共产党关系破裂,所以这些苏联教员离开了。

1926年,根据国民政府中央军事委员会决定,将原陆军军官学校扩大改组,於同年3月正式命名成立中央军事政治学校。

北伐军攻克武汉后,1926年10月27日,国民党中央先决定在两湖书院旧址设政治训练班,后改办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政治科,后将黄埔第五期政治科学员移往武昌就读。

12月,又决定将黄埔五期炮兵、工兵科移来武昌就读,于1927年1月19日改名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

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开学盛况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分裂,于是在广州、武汉和南京分别出现了三所黄埔军校。

在武汉,3月22日,以国民党中央的名义,决定将武汉分校扩大改组为(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开展讨蒋斗争。

“七·一五”反共事变后,黄埔五期学员被迫毕业离校,军校整体改编为张发奎的军官教导团,成为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主力,武汉军校便不复存在;在广州,原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依然开办,1928年5月,由副校长李济深决定将学校改名国民革命军军官学校,学校只剩下718人坚持至毕业,其余散往武汉、南京等地,称黄埔六期生。

1929年9月10日,校长蒋介石以国民政府名义,改称学校为国民革命军黄埔军官学校。

第七期学生毕业后,1930年9月,学校被要求停办;在南京,1927年底,由蒋介石决定自行成立(南京)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宣誓反共。

1928年3月,以中央军事委员会名义明令改名中央陆军军官学校。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于1937年8月迁至成都。

在八年抗战中成了培养抗日官兵的大本营。

各期毕业生都一律开赴抗日前缐参战。

抗战结束后,实行军校改制,于1946年元旦后改为陆军军官学校,校长蒋介石改任名誉校长,由关麟徵升任校长。

1947年,孙立人在台湾奉命训练新军,决定在凤山成立陆军军官学校第四军官训练班,直属成都本校。

1949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成都,学校停办,共办23期。

蒋介石下令将台湾籍学生和国民党高官政要的子弟200馀人空运到台湾。

1950年10月,学校在台湾高雄县凤山市以陆军军官学校的名称被重新建立,并续办第二十四期作为黄埔军校的继续。

至2004年已办至七十三期。

旧址建筑黄埔军校大部分建筑物于1938年被日军飞机炸毁。

1965年,做了一次较大修缮,基本恢复原貌。

1984年,建立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

1996年,广州市政府按国家文物局批复的“原位、原尺度、原面貌”原则重建,6月16日奠基,11月12日落成,面积10,600平方米,耗资2000余万元,复原了孙中山、廖仲恺、周恩来及教授、教练、管理、军需、军医各部的办公室和课室、师生的饭堂、寝室等,但由于赶工期而埋下了不少质量隐患。

2005年,又投入1400多万元进行全面修缮,将严格按照“修旧如旧”和“不赶工期”两大原则。

1995年,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被评为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2000年,又被评为广东省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现有军校正门、校本部、孙总理纪念碑、中山故居、俱乐部、游泳池、东征烈士墓、北伐纪念碑、济深公园、教思亭等十几处建筑。

黄埔军校大门原貌黄埔军校大门风格非常朴实,中央上方横匾上“陆军军官学校”几个大字,是清末谭延闿所书。

校门于1965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南海舰队重新修建。

在二门门口挂着一副对联:“杀尽敌人方罢手,完成革命始回头”,二门右侧墙壁上,挂着蒋介石手书的“亲爱精诚”校训。

军校大门彩楼两旁原挂有一副对联:“升官发财,请住他处;贪生怕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