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朝酒宴讲话

100 2023-02-08 18:51 小宣

为人君者,治理四海天下统御群臣百官,不能一点心计一点手腕都没有,否则的话就像孩童皇帝唐敬宗李湛那样,只顾着贪玩任性,结果被小太监在厕所里暗杀掉了。

但是既然是大唐天子亿万子民的君主,如果处心积虑、处处机关算尽,那又会让人感觉十分小家子气,完全没有一个大国之君的气度,唐宣宗李忱就是这样一位小聪明过头、特别敏感别人对他的看法的小心眼皇帝。

尽管在历史上他有着“小太宗”的声誉,但是显然一个“小”字代表了他和他的老祖宗天可汗之间无法逾越的差距。

宣宗李忱之所以谨慎敏感、做事防备心很强,这和他特殊的出身以及在当皇帝之前坎坷的身世有关。会昌六年(846年)正月,武宗一病不起在深宫之中休养,外廷大臣们都不清楚具体病情,宰相李德裕几次求见也都被宦官枢密使所拒绝,内朝外朝失去了联系,一时人心不稳。

到了三月二十日,突然宫中传出诏书“皇子冲幼,须选贤德,光王怡可立为皇太叔,更名忱,应军国政事令权句当”,意思就是武宗的儿子们都太小了,需要另选贤德之人,立光王李怡为皇太叔,改名李忱,暂时全权代理一切军国大事。这一道诏书就意味着武宗皇帝快咽气了,而他的叔叔光王李怡(忱)将是下一任皇帝。果然三天之后武宗驾崩,又三天之后宣宗即位。

大家都知道宰相李德裕很能干,治理国家井井有条,但是再能干作为一名宰相,对于这种天子的生老病死以及皇权传递,也是一点染指的机会都没有,眼巴巴地等待着宫里面传出来的各种消息。

如果说病了两个多月的武宗最终去世还不算意外大家都有了心理准备的话,那么这个皇太叔李忱即位的消息,的确是一颗重磅炸弹再有想象力的人都难以提前预知。

为什么?因为这位李忱是个智障人士,而且还是二十几年的智障人士,这个大家都是早有所耳闻的,为什么会是他?其实答案也简单,虽然文宗武宗都是太监拥立,但这兄弟两个都不老实,上了台竟想着铲除宦官势力,文宗来硬的武宗搞软的,宦官们也是吃够了这种苦头,如今趁着又要换皇帝的机会,以神策军左军中尉马元贽为首的宦官,决定将痴呆的光王李忱推上皇位,一个傻子当皇帝总安全了吧。

“傻子”李忱当上皇太叔让群臣们大吃一惊,但当李忱正式代理皇帝“权句当军国政事”的时候,就轮到宦官们个个目瞪口呆了。

这天一早李忱气宇轩昂登上紫宸殿接见百官,并且当着众人包括大小宦官的面,用一个上午的时间处理掉了因武宗病重而积压下来的各项行政文书,整个场面是戏剧性的,除了李忱自己,没有人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大家面面相觑哑口无言。

而二十年来基本不讲话以哑巴著称的李忱却开口告诉身边人:那个李德裕我很讨厌。终于大家明白过来了,光王二十年的智障都是装出来的,非但智商没问题,就凭这份隐忍耐力以及能骗过宦官的演技,这样一位新君,谁会不感到不寒而栗呢?

宣宗李忱,现年36岁,生于元和五年(810年),是宪宗的十三子,穆宗的弟弟,敬宗文宗武宗三兄弟的叔叔。我们前面提到过,那阵子宪宗李纯平定各路藩镇,从镇海节度使李锜那里收来两位江南美女,一位就是金陵姑娘杜秋娘,一位是润州丹扬郑姑娘。

这位郑氏被安排去给宪宗正妻郭贵妃当侍女,后来郑姑娘被宪宗临幸生下了个儿子,就是如今的这位宣宗李忱。元和十五年(820年)宪宗离奇去世,此后的二十几年,作为皇亲李忱被安置在十六宅监管居住,期间哥哥和三个侄子也你方唱罢我登场走马灯似地轮流当皇帝,文宗和武宗两位还都是从十六宅走出的大唐天子,他们和李忱长时间都是十六宅的街坊邻居,彼此知根知底一起长大(年纪差距不大,李忱比侄子敬宗和文宗小几岁,比武宗又大几岁)。

不知是否是受高人指点或者是他亲生母亲的传授,李忱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装傻,处处显示自己是个智障,无论他人如何挑逗欺负从不在公开场合发言,是十六宅里出名的智力有问题的傻小子。

文宗武宗在当了皇帝以后还经常回十六宅,大摆酒席请当年的小伙伴们一起吃饭,席间自然会继续逗光王李忱寻开心,特别是性格粗鲁不拘小节的武宗,喜欢当着众人的面开涮自己的叔叔,很不礼貌地叫他“光叔”,然后全场哄笑。

可能逗傻子光叔是十六宅里小伙伴们长年的保留娱乐项目。就在这样伪装和众人的取笑声中,李忱度过了自己的童年青年,即将迎来不惑之年的时候,意外地当选为大唐新一任的皇帝。

任何一个人被压抑二十多年,心理都不会特别正常,一旦得到释放,那么报复就会格外严厉。听政第二天就罢免了李德裕的宰相职务,很显然这是宣宗对于武宗个人和朝政的彻底报复,只能说李德裕太倒霉。

而在内廷,还有一件事让宣宗耿耿于怀,那就是以前的郭贵妃如今的郭太后的存在,这位自己的亲妈曾经侍奉过的主子还在那里当太皇太后,尽管在政治上没有任何威胁,但是对于宣宗来说还是十分不爽,而且宣宗一再放出信息暗示当年宪宗之死与郭贵妃和她儿子穆宗李恒有关,自己将会彻底调查清楚这件陈年旧账,一个都不放过。

郭太后这位四朝太后、三朝祖母如今的处境也相当尴尬,当年不起眼的侍女的儿子现在竟然成了皇宫新主人,就好比平儿的儿子要是哪天当上荣国府的主子,王熙凤怎么可能会受得了,况且这位新主子还特别不友好。

大中二年(848年)五月二十一日,太皇太后郭氏爬上兴庆宫的勤政楼翻过栏杆要跳下去,幸亏两个侍女眼疾手快把老太太给拉了回来,下午消息传到宫中,宣宗大发雷霆觉得这是故意给自己难堪,当天夜里郭太后在自己的住所死了,“外人颇有议论”,这种事情只能是“你懂的”,细节方面就没人说得清楚了。

如果说后宫他们李家自己家里的事情,再怎么任性怎么处理外人也管不着也不会有很大影响,而在朝政方面,不再痴呆的宣宗却是同样的凭着自我感觉意气用事,这对于理性治国当然会有负面作用。

罢免李德裕是第一个动作,很快又全面否定武宗的灭佛政策,在全国范围内重新复兴佛教,“是时君相务反会昌之政,故僧尼之弊皆复其旧”,朝政大事随着自己的情绪爱憎颠来倒去。

宣宗十分恋旧常常刻意强调自己宪宗之子的身份,显然潜意识里把中间那几位皇帝不当回事,觉得自己才是宪宗的正统传人,说穿了还是对于身份的敏感和自卑在作祟。

宣宗问新宰相白敏中说,当年我出席宪宗的葬礼,走到半路遇到大风雨,大家都四散避雨,只有一个满脸大胡子的官员“攀灵驾不去”,你知不知道是谁?这都二十年前的事情了当时李忱也就是个十岁的小毛孩,竟然对细节都如此记忆清晰。

白敏中知道的更多,当即回答说是令狐楚,宣宗又问这人有没有儿子,白敏中说有,随州刺史令狐绪是令狐楚的长子,宣宗问能不能当宰相,白敏中说中过风不太合适,但是次子令狐绹现在担任湖州刺史,有才器,当即宣宗下令将令狐绹提升为考功郎中、知制诰,调到身边成为亲信,此后令狐绹就成为宣宗大中一朝最重要的宰相。

和武宗豪爽的性格完全不同,宣宗特别喜欢让人家既尊敬又害怕他,所以为人处世总是想方设法让别人摸不透。宣宗记忆力出奇得好,凡是打过照面的人都能记得住人家长相姓名职务,哪怕只是宫里一个打扫卫生的清洁工或者侍女,宣宗都能叫得出人家名字。

有人生病还会特别嘱咐御医去嘘寒问暖,让一群下人感恩戴德同时也认为皇上真是了不起连我的名字都记得住。而对于百官呢,宣宗也自有他的办法,就是喜怒无常始终让你根本不知道他下一步想的是什么。

有一回上朝,在严肃地处理完各项事务之后,宣宗突然对大家说“可以闲语矣”,忙完了我们就放松一下吧都这么一脸正经也不好,天子带头说了一些家常的闲言碎语,气氛逐渐活跃大臣们你一言我一语开始说些乱七八糟的八卦新闻。

忽然莫名其妙宣宗板起脸“卿辈善为之,朕常恐卿辈负朕,后日不复得相见”,你们好自为之,我担心你们有一天做了什么辜负我的事,那样我们就再也不能相见了,说完头也不回走进后宫,留下一群不知所措的大臣呆呆站立在那里。

当了十几年宰相的令狐绹曾经对人说“吾十年秉政,最承恩遇,然每延英奏事,未尝不汗霑衣也!”我当了十年宰相,也算是最受信赖的了,但是每次延英殿奏事,我哪次不是汗流浃背,谁知道哪句话会得罪了他,赔上自己的老命。如此之人,怎么能和唐太宗相提并论。

现在也搞不清楚是谁最早把宣宗称之为“小太宗”的了,或许甚至就是他自己,唐太宗自信豁达对臣下能纳谏也能管制,发挥出大家的主观能动性,宣宗还把魏征的好几代孙子魏谟找出来,提拔为宰相,显得自己也是唐太宗一般虚怀纳谏,只能说他太在意这个了,为了这样的名声无所不用其极。

但是实际上呢,宣宗只是一个资质普通的凡人而已,演技高超一些罢了。宣宗和他们李家的大部分君王一样好色,有一阵子宠爱上了一个越女,浙江那边的女孩子,等自己兴趣殆尽,宣宗突然想起了杨贵妃,说好的君主贤明的君主不能贪恋女色,不玩了。

身边的人说那就把越女放回老家你好好工作吧,宣宗说放回老家也不是办法,我还是会想念她的还是不能安心工作,赐毒酒一杯弄死算了,只有这样我才能彻底安心工作,好好一个姑娘就这么不明不白地死了,宣宗倒还是留下了不贪女色的名声。陪伴这样的自私反复之人,谁都得汗流浃背。

唐宣宗一生缺乏安全感,一旦大权再握也不能消除这样的童年阴影,只是他的运气还特别好,当政十三年,竟然海内外太平无事,平庸的君主和几位碌碌无为的宰相,就这么混过了大中年间,留下了一个”小太宗“的虚名。

和唐宣宗同年去世的诗人李商隐,有一句名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还是诗人对那个时代更加敏感。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