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有佛语(苏东坡与佛印禅师的故事)

100 2022-09-05 13:48 小诗

1.苏东坡与佛印禅师的故事

一天, 两人又在一起打坐。苏轼问:你看看我像什么啊?佛印说:我看你像尊佛。苏轼听后大笑,对佛印说:你知道我看你坐在那儿像什么?就活像一摊牛粪。这一次,佛印又吃了哑巴亏。

苏轼回家就在苏小妹面前炫耀这件事。

苏小妹冷笑一下对哥哥说,就你这个悟性还参禅呢,你知道参禅的人最讲究的是什么?是见心见性,你心中有眼中就有。佛印说看你像尊佛,那说明他心中有尊佛;你说佛印像牛粪,想想你心里有什么吧!

(二)苏东坡和黄庭坚住在金山寺中。有一天,他们打面饼吃。二人商量好,这次打饼,不告诉寺中的佛印和尚。过了一会儿,饼熟了,两人算过数目,先把饼献到观音菩萨座前,殷勤下拜,祷告一番。不料佛印预先已藏在神帐中,趁二人下跪祷告时,伸手偷了两块饼。苏轼拜完之后,起身一看,少了两块饼,便又跪下祷告说:“观音菩萨如此神通,吃了两块饼,为何不出来见面?”

佛印在帐中答道:“我如果有面,就与你们合伙做几块吃吃,岂敢空来打扰?”

(三)苏东坡在杭州,喜欢与西湖寺僧交朋友。他和圣山寺佛印和尚最要好,两人饮酒吟诗之余,还常常开玩笑。

佛印和尚好吃,每逢苏东坡宴会请客,他总是不请自来。有一天晚上,苏东坡邀请黄庭坚去游西湖,船上备了许多酒菜。游船离岸,苏东坡笑著对黄庭坚说: “佛印每次聚会都要赶到,今晚我们乘船到湖中去喝酒吟诗,玩个痛快,他无论如何也来不了啦。”谁知佛印和尚老早打听到苏东坡要与黄庭坚游湖,就预先在他俩没有上船的时候,躲在船舱板底下藏了起来。

明月当空,凉风送爽,荷香满湖,游船慢慢地来到西湖三塔,苏东坡把著酒杯,拈著胡须,高兴地对黄庭坚说:“今天没有佛印,我们倒也清静,先来个行酒令,前两句要用即景,后两句要用‘哉’字结尾。”黄庭坚说:“好吧!”苏东坡先说:“浮云拨开,明月出来, 天何言哉?天何言哉? ”黄庭坚望著满湖荷花,接著说道:“莲萍拨开,游鱼出来, 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

这时候,佛印在船舱板底下早已忍不住了,一听黄庭坚说罢,就把船舱板推开,爬了出来,说道:“船板拨开,佛印出来, 憋煞人哉!憋煞人哉!”

苏东坡和黄庭坚,看见船板底下突然爬出一个人来,吓了一大跳,仔细一 看,原来是佛印,又听他说出这样的四句诗,禁不住都哈哈大笑起来。

苏东坡拉著佛印就坐,说道:“你藏得好,对得也妙,今天到底又被你吃上了!” 于是,三人赏月游湖,谈笑风生。

2.诗圣、诗仙、诗魔、诗神、诗狂、诗佛、诗鬼分别是谁?

诗圣--杜甫 ,诗仙--李白,诗魔--白居易 ,诗神--苏轼,诗狂--贺知章,诗佛--王维,诗鬼--李贺拓展资料:具体介绍如下:杜甫 其诗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

境界广阔,人称为“诗圣”。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大诗人,号称“诗圣”。

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

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

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

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

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李白 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浑奔放,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被誉为“诗仙”。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是唐朝著名诗人,也是中国最著名的诗人之一,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

李白和杜甫合称“李杜”。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

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二十五岁起 “辞亲远游”,仗剑出蜀。天宝初供奉翰林,因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

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璘幕僚,因璘败系浔阳狱,远谪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投奔其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后卒于当涂,葬龙山。

唐元和十二年(817),宣歙池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遗愿,将其墓迁至青山。有《李太白文集》三十卷行世。

白居易 白居易写诗非常刻苦,正如他自己所说:“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过份的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地步。

所以人称“诗魔”。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苏轼 苏轼诗,挥洒自如,清新刚健,一帜独树,人称诗神。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词人、人,是豪放词派的代表。

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 贺知章 秉性放达,自号“四明狂客”。

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贺知章(约659年- 约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汉族,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

少时就以诗文知名。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

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

八十六岁告老还乡,旋逝。属于盛唐前期诗人,又是著名书法家。

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作品大多散佚,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王维 这种称谓除了有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之外,也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代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王维(701~761),唐代诗人、画家。

字摩诘。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其父迁家蒲州(在今山西永济),遂为蒲人。

他官终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李贺 其诗善于熔铸词采, 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璀璨多彩的鲜明形象,故称其为“诗鬼”。

李贺(790~816) ,中国唐代诗人。字长吉。

祖籍陇西,生于福昌(今河南宜阳)昌谷,后世称李昌谷。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但家已没落。

青少年时,才华出众,名动京师。父名晋肃,因避父讳(晋、进同音),终不得登第。

一生愁苦抑郁,体弱多病,只做过3年奉礼郎,卒时仅27岁。

苏轼,诗歌,佛语

3.苏轼归田园和归佛门的经典诗句

苏轼:和陶饮酒二十首并叙 吾饮酒至少,常以把盏为乐。

往往颓然坐睡,人见其醉,而吾中了然,盖莫能名其为醉为醒也。在扬州时,饮酒过午,辄罢。

客去,解衣盘礴,终日欢不足而适有余。因和渊明《饮酒》二十首,庶以仿佛其不可名者,示舍弟子由、晁无咎学士。

其一 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 我不如陶生,世事缠绵之。

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 云何得一适,亦有如生时。

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 寸田无荆棘,佳处正在兹。

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 纵心与事往,所遇无复疑。

忽与一觞酒,日夕欢相持。 偶得酒中趣,空杯亦常持。

其二 积善云有报,夷叔在西山。 二豪诋醉客,气涌胸中山。

善恶苟不应,何事空立言? 漼然似冰释,亦复在一言。 九十行带索,饥寒况当年。

啬气实其腹,云当享长年。 不赖固穷节,百世当谁传。

少饮得径醉,此秘君勿传。 其三 道丧向千载,人人惜其情。

道丧士失己,出语辄不情。 有酒不肯饮,但顾世间名。

江左风流人,醉中亦求名。 所以贵我身,岂不在一生。

渊明独清真,谈笑得此生。 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身如受风竹,掩冉众叶惊。 鼎鼎百年内,持此欲何成! 俯仰各有态,得酒诗自成。

其四 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蠢蠕食叶虫,仰空慕高飞。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一朝传两翅,乃得粘网悲。

厉响思清晨,远去何所依。 啁啾同巢雀,沮泽疑可依。

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 赴水生两壳,遭闭何时归。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 二虫竟谁是,一笑百念衰。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幸此未化间,有酒君莫违。

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小舟真一叶,下有暗浪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夜棹醉中发,不知枕几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天明问前路,已度千重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嗟我亦何为,此道常往还。

此还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未来宁早计,既往复何言。

其六 行止千万端,谁知非与是? 百年六十化,念念竟非是。 是非苟相形,雷同共誉毁! 是身如虚空,谁受誉与毁。

三季多此事,达士似不尔。 得酒未举杯,丧我固忘尔。

咄咄俗中愚,且当从黄绮。 倒床自甘寝,不择菅与绮。

其七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顷者大雪年,海派翻玉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有士常痛饮,饥寒见真情。

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 床头有败榼,孤坐时一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未能平体粟,且复浇肠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脱衣裹冻酒,每醉念此生。

其八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我坐华堂上,不改麋鹿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时来蜀冈头,喜见霜松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心知百尺底,已结千岁奇。 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

煌煌凌霄花,缠绕复何为。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

举觞酹其根,无事莫相羁。 其九 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

芙蓉在秋水,时节自阖开。 问子为谁与?田父有好怀。

清风亦何意,入我芝兰怀。 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

一随采折去,永与江湖乖。 褴缕茅檐下,未足为高栖。

断丝不复续,斗水何足栖。 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

不如玉井莲,结根天池泥。 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

感此每自慰,吾事幸不谐。 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 醉中有归路,了了初不迷。

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 乘流且复逝,抵曲吾当回。

其十 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 篮舆兀醉守,路转古城隅。

道路迥且长,风波阻中途。 酒力如过雨,清风消半途。

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 前山正可数,后骑且勿驱。

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余。 我缘在东南,往寄白发余。

恐此非名计,息驾归闲居。 遥知万松岭,下有三亩居。

十一 颜生称为仁,荣公言有道。 民劳吏无德,岁美天有道。

屡空不获年,长饥至于老。 暑雨避麦秋,温风送蚕老。

虽留身后名,一生亦枯槁。 三咽初有闻,一溉未濡槁。

死去何所知,称心固为好。 诏书宽积欠,父老颜色好。

客养千金躯,临化消其宝。 再拜贺吾君,获此不贪宝。

裸葬何必恶,人当解意表。 颓然笑阮籍,醉几书谢表。

十二 长公曾一仕,壮节忽失时。 我梦入小学,自谓总角时。

杜门不复出,终身与世辞。 不记有白发,犹诵论语辞。

仲理归大泽,高风始在兹。 人间本儿戏,颠倒略似兹。

一往便当已,何为复狐疑? 惟有醉时真,空洞了无疑。 去去当奚道,世俗久相欺。

坠车终无伤,庄叟不吾欺。 摆落悠悠谈,请从余所之。

呼儿具纸笔,醉语辄录之。 十三 有客常同止,取舍邈异境。

醉中虽可乐,犹是生灭境。 一士常独醉,一夫终年醒。

云何得此身,不醉亦不醒。 醒醉还相笑,发言各不领。

痴如景升牛,莫保尻与领。 规规一何愚,兀傲差若颖。

点如东郭俊,束缚作毛颖。 寄言酣中客,日没烛当炳。

乃知嵇叔夜,非坐虎文炳。 十四 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

我家小冯君,天性颇纯至。 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

清坐不饮酒,而能容我醉。 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

归休要相依,谢病当以次。 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

岂知山林士,肮脏乃尔贵。 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乞身当念早,过是恐少味。

十五 贫居乏人工,灌木荒余宅。 去乡三十年,风雨荒旧宅。

班班有翔鸟,寂寂。

4.苏轼诗词中的禅意

【苏轼·借自然说禅意 】 借自然说禅意是指在诗歌创作中,从静态、动态的自然山水中感悟禅理,它是苏轼山水诗创作的具体的表现形式之一。

这类诗的特点是自然景物的描写与感悟禅理在同一首诗中分开。如《百步洪》:“长洪斗落生跳波,轻舟南下如投梭。

水师绝叫凫雁起,乱石一线争磋麿。……我生乘化日夜逝,坐觉一念逾新罗。

纷纷争夺醉梦里,岂信荆棘埋铜驼。觉来俯仰失千劫,回视此水殊委蛇。

君看岸边苍石上,古来篙眼如蜂窠。但应此心无所住,造物虽驶如吾何!回船上马各归去,多言譊譊师所呵。”

诗的前半部分,先用博喻的手法极力渲染了水流的湍急迅疾,以象征人生的短暂,后十四句则是说禅,尤其是“君看岸边苍苔上,古来蒿眼如蜂窝”一联,形象而又精辟地道出了多少舟人已逝,而流水依旧的禅理。并指出只要心无所在,上述的造物规律就无法成为生命的桎梏。

这里苏轼借助山水,在“静”与“动”的自然山水中感悟禅理。 在中国文学史上,自建安以来就出现了“纯粹”意义上的“模山范水,流离光景”的山水诗,诗人们在“王朝”的衰败中,意识到了“天命”同样是瞬间即逝,然而,当他们睁开世俗的眼睛时,突然发现这司空见惯的山水是那样的雄伟与壮美,是那样的富有光辉而又青春长在。

于是便出现了反映现实生活比“天命”更美好的、更有价值的诗文,这些诗文往往更多地显示出浓厚的生活气息,显示出对社会政治与世俗的关注。他们通过描写自然,寄情山水,喧泄自己的郁闷。

就象谢灵运山水诗,“野旷岸净,天高秋月明(《初去郡》)。“川后时安流,天吴静不发。

扬帆采石华,挂席拾海月。”(《游赤石进帆海》)。

在自然山水中感受古朴本真的生活情景,在自然中领悟对功名与现实的超越。而到了柳宗元则山水诗的创作,不再是单纯的“模山范水”,而是使诗文赋于了浓烈的感情色彩,成了诗人情感的化身。

如《南涧中题》“秋气集南涧,独游亭午时。……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

去国魂已游,怀人泪空垂。”《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等。 这些诗虽然写得情深意切,惊心动魄,但就其创作的主体都没有超脱自然之外。

苏轼则不同,首先在创作理念上苏轼提出观察自然之物,要用“空静”的心态,以静观动。他在《赠袁陟》诗中说:“是身如虚空,万物皆我储。”

《次韵僧潜见赠》又云“道人胸中水镜清,万象起灭无形。”在《送参寥师》中又说;“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

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镜。”在《朝辞赴定州状》再次强调:“处晦而观明,处静而观动,则万物之情毕陈于前”。

苏轼提出了诗人应当潜思静虑,集中精神,以清明开旷的心胸去观察和收摄世间万象及其运动的观点。在苏轼看来大自然是美的,诗人要善于传自然景物之神,尽自然万物之变,穷自然固有之理,寓主观之情意。

苏轼没有象前代任何一位诗人那样,或是写景,或是抒情,甚至并不追求情景交融的意境,只是以禅意的眼光去审视自然,从自然中脱身而出,获取把握自然的自由。 在苏轼初到黄州时,贫病交加、穷困潦倒。

这一时期的诗中,他多次提到自己“穷到骨”,在给友人的信件中也多次说道自己右目病笃,卧病半年,并“杜门斋僧,百想灰灭”(《与蔡景繁》)在这种情况下,他“归诚佛僧”,专心研读佛经,开始了他对道家的更一步深入的探访。在他的《黄州安国寺记》概述了初到黄州学佛的缘由及心理。

“闭门却扫,收拾魂魄,退伏思念,求所以自新之方,反观从来举意动作,皆不中道,非独今之所得罪者也。欲新其一,恐夫其二。

触类而求之,有不可胜悔者。于是喟然叹曰:‘道不足以御气,性不足以胜习,不锄其本,而耘其末,今虽改之,后必复作。

盍归诚佛僧,求一洗之?’得城南精舍曰安国寺,有茂林修竹,陂池亭榭。间一二日辄往。

焚香黓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身心皆空,求罪垢所从生而不可得。一念清静,染污自落,表里翛然,无所附丽,私窃乐之。

旦往而暮还者,五年于此矣。”但在“舍馆粗定,衣食稍给”之后,他就开始了“自我反省”。

这段表面上看是闭门思过,诚心归佛,但细细品味,又觉不然。首先是“皆不中道”,绝非诚心悔过之语,而是用一种艺术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愤激情绪;后面的话与其说是祈求福祐,倒不如说更是一种求诸已心,从精神上抛弃尘垢世污,以达到“物我相忘”的境地。

因此,“吾非逃世之事,而逃世之机”这是苏轼对待佛教的一个鲜明的态度。 在中国历史上,佛老思想往往成为困窘士子的精神支柱,但苏轼并没有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样,在“穷”时接受佛老思想的影响,从而走向“超世入佛”的虚无人生。

苏轼的“归诚佛僧”不仅仅是为了排遣愁郁,消弭烦恼,更重要的是以此来作为分析既往人生的精神向度,求得更为旷达的洒脱的人生态度。 可以说,苏轼的诗是借禅理来实现对自然的超越性把握,而对诗中的禅意,诗人同样有着清醒的认识,“暂借好诗消永夜,每逢佳处辄参禅”。

因此,如果我们说谢灵运的山水诗是诗人心灵的外围屏障,只有在自然山水的保护。

5.苏轼的诗有哪些

代表作有:《题西林壁》、《和子由渑池怀旧》、《泗州僧伽塔》、《饮湖上初晴后雨》、《慈湖夹阻风》等。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6.苏东坡先生哪一首诗可以体现出"禅"意

苏东坡体现"禅"意的诗词很多。例举几首:

《和子由渑池抄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趾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袭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骞驴嘶。

《琴诗》

若言琴2113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与君指上听!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5261

竹仗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4102!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阳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已外浮名更外身》

已外浮名更外身,区区雷电1653若为神,

山头只作婴儿看,无限人间失箸人。

山色无非清净身

苏轼有佛语的诗歌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