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和诗歌的区别(佛教颂词和偈颂的差别是什么)

100 2022-09-23 09:28 小诗

1.佛教颂词和偈颂的差别是什么

性质不同偈颂:偈颂作为佛教12部经或九分教的经体之一,是佛教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礼佛时所唱的颂词。

“偈”又作“伽陀”、“偈陀”,意译“偈颂”或“颂”。一般以五言四句或七言四句为一偈,与诗歌的形式相近。

偈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之“偈”,包括12部经或九分教中之伽陀与祇夜,两者均为偈颂体,但同时又有一定的区别:纯为诗体形式(韵文)的偈颂,称为“孤起偈”,即伽陀。如果是诗体与长行(散文体)间杂使用,则称为“重颂偈”,即祇夜。

然而,在诸经论中,二者往往混用。狭义之“偈”,则单指梵语之ga^tha^ ,音译为“伽陀”、“偈陀”等,意译为“讽诵”、“孤起颂”、“不重颂偈”。

颂词:宋代诗人张伯端写过《即心是佛颂》。

2.“偈”与“赞”的区别?

偈 jì <名>梵文Gāthā的音译“偈陀”,也有译“伽陀”、“伽他”的,简称“偈”,意为“颂”、“讽颂”。

偈是佛经体裁之一,主要有两种:一曰通偈,由梵文32个章节构成;二曰别偈,共四句,每句四至七言不定。僧人常用这种四句的韵文来阐发佛理。

与梵文或佛教有关的地方,“偈”均读jì,国人多读为jié,应特别指出。 附图偈语出自《金刚经》,下面几则偈语则出版域名的《觉海慈航》网站。

是日已过,命已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当勤精进,如救头燃。

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人身难得今已得, 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 更待何生度此身? jié <形>勇武 〈引〉快速有力的样子: ~兮若驾驷马。

其人晖且~。――汉·扬雄《太玄·阙》 行动急促 qì 休息。

赞、賛 zàn (2) (会意本义:进财货以求谒见) (3) 同本义 [introduce;present] 赞,见也。――《说文》。

按,玉帛雉羔雁之属皆贝类。贝者,佐见之具。

进见以见为礼也。――《说文》锴注 (4) 又如:赞谒(进见);赞献(进献祭品);赞见(进见) (5) 导引 [guide] 太史赞王,王敬从之。

――《国语》 (6) 又如:赞引(引导);赞见(引见);赞谕(引导教谕) (7) 辅佐,佐助 [assist] 赞,佐也。――《小尔雅·广诂》 益赞于禹曰。

――《书·大禹谟》。

诗歌,区别

3.“偈”与“赞”的区别?

偈 jì <名>梵文Gāthā的音译“偈陀”,也有译“伽陀”、“伽他”的,简称“偈”,意为“颂”、“讽颂”。

偈是佛经体裁之一,主要有两种:一曰通偈,由梵文32个章节构成;二曰别偈,共四句,每句四至七言不定。僧人常用这种四句的韵文来阐发佛理。

与梵文或佛教有关的地方,“偈”均读jì,国人多读为jié,应特别指出。 附图偈语出自《金刚经》,下面几则偈语则出版域名的《觉海慈航》网站。

是日已过,命已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当勤精进,如救头燃。

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人身难得今已得, 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 更待何生度此身? jié <形>勇武 〈引〉快速有力的样子: ~兮若驾驷马。

其人晖且~。――汉·扬雄《太玄·阙》 行动急促 qì 休息。

赞、賛 zàn (2) (会意本义:进财货以求谒见) (3) 同本义 [introduce;present] 赞,见也。――《说文》。

按,玉帛雉羔雁之属皆贝类。贝者,佐见之具。

进见以见为礼也。――《说文》锴注 (4) 又如:赞谒(进见);赞献(进献祭品);赞见(进见) (5) 导引 [guide] 太史赞王,王敬从之。

――《国语》 (6) 又如:赞引(引导);赞见(引见);赞谕(引导教谕) (7) 辅佐,佐助 [assist] 赞,佐也。――《小尔雅·广诂》 益赞于禹曰。

――《书·大禹谟》。

4.朗颂与朗诵有什么不同?

一、朗读、朗诵的概念

朗读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造活动。

朗诵是一门独特的艺术。”朗”就是响亮的声音;”诵”就是用抑扬顿挫的声音把文章背诵出来。具体地讲,朗诵就是由朗诵者把文学作品在观众、听众面前用准确、流利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艺术的表演性地有声语言再创活动。

二、共同点

1.两者都是以书面语言为依据,以书面语言为表达内容。往往是以他人写成的文稿为本,当然这里也不排除朗诵、朗诵者读自己的作品。这就要求必须深入理解作品。

2.二者都是以口头语言为表达手段。

3.二者都要求字音正确,语句流畅。语调语气和谐,做到表情达意。

三、不同点

1.二者的本质区别

朗读和朗诵相比,朗读本质上还是一种念读,是一种应用型的朗声阅读。它更注重于突出讲解功能,换句话说,它是附属于讲解的一种口语形式。因此朗读更注重于通过语言的规范、语句的完整和语意的精确。它呼唤的是听者的理智思考,追求的是使听者全面、准确的理解朗读者所表达的意思。

朗诵,本质上是一种语言表述的艺术表演形式。朗诵要求朗诵者在朗读要求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文稿的表达形式进行艺术的加工和处理。朗诵者借助于语速、语顿、音区、轻重音等方面的富于变化的个性表达手段,将朗诵材料转化为一种艺术表演。它呼唤的是听众的情感共鸣,追求的是使听众听之入耳、听之入心、听之动情的艺术感染力。

2.表达文体的不同

朗读的选材十分广泛,诗歌、散文、议论文、说明文以及各种文章、书信等都可以朗读;朗诵在选材上只限于文学作品,而且只有辞美、意美、脍炙人口的文学精品,才适合朗诵。

3.应用范围不同

朗读是一种教学宣传形式,主要用于课堂学习和电台视台播音。朗诵是一种艺术表演形式,多在舞台上、在文娱活动中使用。

4.表现形式不同

朗读对声音的再现要求接近自然化、本色化、生活化,口语形式平实、自然。注重于音量均匀,吐字节奏、停顿以及声音高低对比,可以根据表达需要而有所变化,但不宜有太多的变化;朗诵的口语形式是生动、优美。对声音再现的要求则应是风格化、个性化甚至可以戏剧化。它要求朗诵者将自己对作品的体会,通过音量的大小,音区的高低、节奏的的快慢等多方面的变化,凝结成一种独特的艺术感染力,深入并撼动听众的心灵。

5.语言选用上的区别

朗读以听者全面准确理解表达内容为目的,在要求语音规范的基础上,运用普通话,但又不仅限于普通话,特殊情况下允许使用方言。

朗诵注重以语言艺术魅力感染听众,所以,一般情况下要求必需使用普通话。因为,用方言朗诵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让听众难以接受的。方言的阻碍,我想朋友们都知道这里不在讲述。

6.在姿态语方面的区别

一般对朗读者的形体、态势、表情、眼神等均无明确的要求,如老师可以来回走动之读课文,播音员通常坐着播音等。

朗诵,就要求朗诵者,在朗诵过程中形体、态势、表情、眼神的和谐统一,协调配合,以强化朗诵语言的艺术感染力。

综上所述,朗读和朗诵,既有区别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朗读者所处的位置是本色化的,而朗诵者所处的位置是艺术化的。朗读是朗诵进行艺术加工的基础,朗诵是朗读艺术加工后的提高。从对口语的学习上来看,朗读是基础,朗诵是朗读的进一步深入和艺术化的过程。不管是朗读或是朗诵,语言绝对不能脱离生活语言的基础。要防止”朗诵腔”、”播音腔”、”舞台腔”,否则朗读也好,朗诵也好,只会让人听了不自然、不亲切,

5.谒语和偈语的区别

谒语:侧重的是禅机、机锋,用诗和话来讲道理。也就是说,不管诗歌也好、佛经也好、白话也好,只有包含这样那样的、有关佛学的哲理在里面,才能称为“谒语”。

偈语:它的同义词为偈佗、偈颂、偈文,也就是佛经中的唱颂词。每句三字、四字、五字、六字、七字以至多字不等,通常以四句为一偈。亦多指释家隽永的诗作。(汉典)

比较后,个人的看法:

1、偈语一词,基本意义是佛经唱颂词,偏重于“佛”的意味更浓。引用佛经的普通段落以“偈语”为佳,比如大悲咒等的那种纯粹音译的唱词。即使用于表述哲理性的句子,首先要保证作者是老和尚、居士、尼姑,其次要保证是诗作。

2、谒语一词,既可用于释家,也可用于参悟佛学的普通人,适用的对象更为宽泛。同时,内容直接指向的是“有佛学哲理意义”的那部分东西。至于作者却并无宗教的限定,作品是诗还是白话也没有严格要求。个人认为,有关道理性的东西,用谒语为佳,因为它是专指的。

6.谒语和偈语的区别

谒语:侧重的是禅机、机锋,用诗和话来讲道理。

也就是说,不管诗歌也好、佛经也好、白话也好,只有包含这样那样的、有关佛学的哲理在里面,才能称为“谒语”。偈语:它的同义词为偈佗、偈颂、偈文,也就是佛经中的唱颂词。

每句三字、四字、五字、六字、七字以至多字不等,通常以四句为一偈。亦多指释家隽永的诗作。

(汉典)比较后,个人的看法:1、偈语一词,基本意义是佛经唱颂词,偏重于“佛”的意味更浓。引用佛经的普通段落以“偈语”为佳,比如大悲咒等的那种纯粹音译的唱词。

即使用于表述哲理性的句子,首先要保证作者是老和尚、居士、尼姑,其次要保证是诗作。2、谒语一词,既可用于释家,也可用于参悟佛学的普通人,适用的对象更为宽泛。

同时,内容直接指向的是“有佛学哲理意义”的那部分东西。至于作者却并无宗教的限定,作品是诗还是白话也没有严格要求。

个人认为,有关道理性的东西,用谒语为佳,因为它是专指的。

7.诗偈何意

偈 jì<名>梵文Gāthā的音译“偈陀”,也有译“伽陀”、“伽他”的,简称“偈”,意zhidao为“颂”、“讽颂”。

偈是佛经体裁之一,主要有两种:一曰通偈,由梵文32个章节构成;二曰别偈,共四句,每句四至七言不定。僧人常用这种四句的韵文来阐发佛理。

与梵文或佛教有关的地版方,“偈”均读jì,国人多读为jié,应特别指出。附图偈语出自《金刚经》,下面几则偈语则出版域名的《觉海慈航》网站。

是日已过,命已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当勤精进,如救头燃。

但念无常,慎勿放逸!人身难得今已得, 佛法难闻今已闻。此权身不向今生度, 更待何生度此身?一般诗歌若是隐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或者寄托着人物的命运,会被称为诗偈。

比如红楼梦中的许多诗歌,都隐含了人物未来的命运,蕴涵了更深层的含义。

8.“偈”的含义

呵呵,前面两位说的都对,但是好象文字深奥了点。

我的理解是这样:偈即是对佛经内容的一种概括,或是对佛经理解的一种表达方式。比如佛陀在说法时,常常会在一段话讲完后,随说上几句偈,那就是对他前面所说的话的提炼和概括;还有就是后世的和尚或居士们,看了佛经以后,将自己的理解用偈的方式表达出来。

其实偈在古梵文里面应该也是类似与中国的诗歌,音韵感是很强的,只是由于翻译成中文后,有一些词汇是用梵文音译的,所以就很难按照中文诗歌韵文的形式表达出来,就形成了这么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古代的高僧和文人也常作一些禅诗,其实也就是偈的另外一种形式了。

偈颂和诗歌的区别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