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唐朝诗歌的资料(唐代诗歌概况)

100 2022-09-24 20:05 小诗

1.唐代诗歌概况

唐代的诗歌风格的对诗歌的促进作用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诸多因素孕育了唐代文学。

唐诗也代表了我国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其鲜明独特的风格标志着诗歌创作的成熟。不同的创作风格的诗人们形成了众多的风格流派,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对唐代及以后历代诗歌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唐代的诗歌风格鲜明独特。“李翰林之飘逸,杜工部之沉郁,孟襄阳之清雅,王右丞之精致,储光羲之衰真,王昌龄之爽俊,高适、岑参之悲壮,李颀、昌建之超凡。”

足以说明唐代诗歌风格的多样化和各派不同的鲜明的特色。造成唐代诗歌风格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同的诗人有着各自不同的个性、气质,他们或如李白那样清高、狂傲不羁,或如杜甫忧国忧民,或如杜牧早年肆意放荡,他们在个性、气质上的差异决定了他们所创作的作品的风格。

唐代社会由盛到衰的大转变,也决定了这一历史时期的诗人的个人境遇及生活仕途的多变。张九龄由位极人臣到被贬流放,杜甫因战乱流离失所、穷困潦倒,王勃等人的怀才不遇,等等,这也决定了其诗歌创作的风格的多样性。

而唐代诗人又生活在相同的社会背景之下,受同一种社会教育、文化的熏陶,风格相似的诗人就形成了流派。繁荣发展的唐代诗歌也无疑对后代诗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就宋代诗歌而言,宋代初期的诗歌,难以摆脱唐代诗歌的风格的根深蒂固的影响,只能算是唐诗的延续。乃至后期许多流派的形成,也都是以师承唐人为名的。

初唐四杰的诗歌已逐渐开始摆脱六朝词藻华靡的陋习,朝着新的方向发展,他们的诗歌以宏放浑厚见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诗,描绘风景,远近结合,视野开阔,抒发离情,感情细腻,而又意境深远。

卢照邻的诗,意境清迥,内容广阔,一篇《长安古意》更是“领韵疏拔,时有一往任笔,不拘整对之意”。他们为诗歌的发展开拓了新的方向,树立了自己个性鲜明的诗歌风格 初唐陈子昂论诗提倡汉魏风骨,主张做诗要有兴寄,强调文学的社会现实意义,反对齐梁以来偏重形式的倾向和绮靡颓废的诗风。

他的诗虽文采略显不足,而词意激昂,风格高峻。陈子昂三十八首《感遇》多为托物寓言的诗,抒发个人建功立业的抱负,以及理想不能实现的愤慨不平的郁闷之情。

他不仅提出诗文革新的口号,还在创作中亲自实践。韩愈曾说:“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正指出了陈子昂在唐代诗歌革新运动中的启蒙作用。

以王昌龄、高适、岑参位代表的边塞诗人的诗作,全面的描写了边塞的特有的环境、气候,反映了诗人对边塞所见所闻的评论。

2.有关唐代诗词的知识

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彩、推陈出新的。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但是近体诗中的律诗,由于它有严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诗的内容受到束缚,不能自由创造和发挥,这是它的长处带来的一个很大的缺陷。

——更详细的内容在“百度百科”中

唐朝,诗歌,资料

3.唐朝诗歌发展史

唐诗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初唐、盛唐、中唐 、晚唐等4个阶段。

1、初唐诗歌。初唐诗歌仍处于陈隋时期余光返照中。太宗李世民及周围的文人诗作浮艳柔丽。上官体绮错婉媚。只有魏徵、王绩、王梵志等少数人能自拔于流俗。直到初唐四杰,诗歌的内容和形式才有所开拓。

2、盛唐诗歌。盛唐诗人在陈子昂和沈、宋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正确的方向和完美的形式结合起来。玄宗开元、天宝间,诗歌全面繁荣,名家大量出现。他们的作品精丽华美 、雄健清新、兴象超妙、韵律和谐,表现了时代共同的艺术特色。边塞诗和田园山水诗在盛唐诗中比重很大。

3、中唐诗歌。中唐之初,国家衰落,诗坛也不景气。刘长卿和大历十才子诗学王维,精致秀润,但内容多浮浅。卢纶、李益有部分苍凉伤感、意境雄浑的边塞绝句。此期较杰出者是韦应物,其田园山水诗高雅闲淡,而其乐府歌行则于婉丽流美中颇寄讽喻。

4、晚唐诗歌。晚唐五代诗风渐趋纤巧。虽有过在文学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作者和作品,但总的来说,缺少盛、中唐的阔大气魄与浑融境界。杰出诗人李商隐、杜牧在诗歌艺术上有独特的贡献。

扩展资料

唐诗的形式风格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主要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

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唐诗

4.唐代诗歌概况

唐代的诗歌风格的对诗歌的促进作用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诸多因素孕育了唐代文学。唐诗也代表了我国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其鲜明独特的风格标志着诗歌创作的成熟。不同的创作风格的诗人们形成了众多的风格流派,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对唐代及以后历代诗歌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唐代的诗歌风格鲜明独特。“李翰林之飘逸,杜工部之沉郁,孟襄阳之清雅,王右丞之精致,储光羲之衰真,王昌龄之爽俊,高适、岑参之悲壮,李颀、昌建之超凡。”足以说明唐代诗歌风格的多样化和各派不同的鲜明的特色。造成唐代诗歌风格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同的诗人有着各自不同的个性、气质,他们或如李白那样清高、狂傲不羁,或如杜甫忧国忧民,或如杜牧早年肆意放荡,他们在个性、气质上的差异决定了他们所创作的作品的风格。唐代社会由盛到衰的大转变,也决定了这一历史时期的诗人的个人境遇及生活仕途的多变。张九龄由位极人臣到被贬流放,杜甫因战乱流离失所、穷困潦倒,王勃等人的怀才不遇,等等,这也决定了其诗歌创作的风格的多样性。而唐代诗人又生活在相同的社会背景之下,受同一种社会教育、文化的熏陶,风格相似的诗人就形成了流派。繁荣发展的唐代诗歌也无疑对后代诗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就宋代诗歌而言,宋代初期的诗歌,难以摆脱唐代诗歌的风格的根深蒂固的影响,只能算是唐诗的延续。乃至后期许多流派的形成,也都是以师承唐人为名的。 初唐四杰的诗歌已逐渐开始摆脱六朝词藻华靡的陋习,朝着新的方向发展,他们的诗歌以宏放浑厚见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诗,描绘风景,远近结合,视野开阔,抒发离情,感情细腻,而又意境深远。卢照邻的诗,意境清迥,内容广阔,一篇《长安古意》更是“领韵疏拔,时有一往任笔,不拘整对之意”。他们为诗歌的发展开拓了新的方向,树立了自己个性鲜明的诗歌风格 初唐陈子昂论诗提倡汉魏风骨,主张做诗要有兴寄,强调文学的社会现实意义,反对齐梁以来偏重形式的倾向和绮靡颓废的诗风。他的诗虽文采略显不足,而词意激昂,风格高峻。陈子昂三十八首《感遇》多为托物寓言的诗,抒发个人建功立业的抱负,以及理想不能实现的愤慨不平的郁闷之情。他不仅提出诗文革新的口号,还在创作中亲自实践。韩愈曾说:“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正指出了陈子昂在唐代诗歌革新运动中的启蒙作用。 以王昌龄、高适、岑参位代表的边塞诗人的诗作,全面的描写了边塞的特有的环境、气候,反映了诗人对边塞所见所闻的评论。

5.唐代诗歌的成就及发展脉络

中国唐代诗歌的称谓。

标志着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唐代诗歌创作繁荣,题材丰富、风格多样、流派众多、体制齐备,作家作品量多质高,据《全唐诗》存录,诗有4.89万余首,有姓名可考的作者2200多人。

唐诗成就卓著,是在封建政治、经济进一步发展、变革的历史条件下,在社会思想比较开放,艺术文化普遍高涨的推动下,诗人们继承和发扬《诗经》、《楚辞》以来的优良传统,广泛总结前人的创作经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结果。它显示出中国古典诗歌已发展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发展过程 唐诗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等4个阶段。 ①初唐诗歌。

初唐诗歌仍处于陈隋时期余光返照中。太宗李世民及周围的文人诗作浮艳柔丽。

上官体绮错婉媚。只有魏徵、王绩、王梵志等少数人能自拔于流俗。

直到初唐四杰,诗歌的内容和形式才有所开拓。但他们仍未摆脱六朝后期“采丽竞繁”的影响。

真正廓清梁陈诗风影响的,是武后时期的陈子昂。他提倡“汉魏风骨”,以复古为革新,抵制浮靡诗风。

与他略同时而不同流派的,有沈佺期、宋之问和文章四友(李峤、崔融、苏味道、杜审言),他们的作品多是奉和应制、点缀升平,但他们其他题材诗中,也有一些佳作。尤其是杜审言的诗。

但他们的主要贡献在律体完成方面。沈、宋、杜三人被后世称为五、七言律诗定型的奠基人。

②盛唐诗歌。盛唐诗人在陈子昂和沈、宋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正确的方向和完美的形式结合起来。

玄宗开元、天宝间,诗歌全面繁荣,名家大量出现。他们的作品精丽华美、雄健清新、兴象超妙、韵律和谐,表现了时代共同的艺术特色。

边塞诗和田园山水诗在盛唐诗中比重很大。边塞诗派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为代表,其作品气氛浓郁、情调悲壮,多用七言歌行或七绝。

田园山水诗人以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最知名,他们的诗多反映闲适、退隐的思想情绪,色彩清淡,意境深幽,多用五言律绝和五言古体。这派诗人在发掘自然美方面比六朝人前进了一大步。

其中以王维成就最高。李白、杜甫是盛唐诗歌最高成就的标志。

李白的名作,以安史之乱前为多。内容、题材丰富,气势雄放,想象丰富,风格飘逸,多侧面、多层次地反映唐朝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时代心理。

杜甫的诗则是动乱时代的诗史,忠实地记录了国家的变乱和人民的苦难;博大精深,沉郁顿挫;开新乐府运动先声。在诗歌语言、格律、技巧等方面,他善于转益多师,广泛地吸取前人和并世作者的经验,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为后世诗歌发展开辟了众多途径。

另外,元结、沈千运、孟云卿等人也是此期较有特色的诗人。 ③中唐诗歌。

中唐之初,国家衰落,诗坛也不景气。刘长卿和大历十才子诗学王维,精致秀润,但内容多浮浅。

卢纶、李益有部分苍凉伤感、意境雄浑的边塞绝句。此期较杰出者是韦应物,其田园山水诗高雅闲淡,而其乐府歌行则于婉丽流美中颇寄讽喻。

此外,戎昱、顾况、戴叔伦等也有反映民生疾苦的佳篇。永贞革新和元和中兴使诗坛重新活跃。

白居易、元稹、李绅、张籍、王建一派倡导新乐府运动,写下大量广泛反映现实、批评时政的政治讽喻诗,风格舒徐坦易。而韩愈、孟郊、李贺、贾岛一派则以奇险峭刻见长。

但韩诗气豪,孟诗思深,李诗幽丽,贾诗清苦。此外,姚合诗清奇僻苦,卢仝、刘叉等人以奇崛见长。

两大派之外,柳宗元的诗或澹泊雅丽,或哀怨激越。刘禹锡的诗精练含蓄,意境优美,韵律和谐。

这一时期,诗人们的创新精神和个性风格是异常突出的。 ④晚唐诗歌。

晚唐五代诗风渐趋纤巧。虽有过在文学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作者和作品,但总的来说,缺少盛、中唐的阔大气魄与浑融境界。

杰出诗人李商隐、杜牧在诗歌艺术上有独特的贡献。其诗声情流美,翰藻醲郁,但伤时忧国,哀怨深沉,有种没落感。

温庭筠才思清绮,词采秾丽,但格调低。他也是有佳篇秀句而总体风格轻浅纤微。

此后诗家多是效法前人,艺术上无重大突破。较有名的诗人有皮日休、陆龟蒙、聂夷中、杜荀鹤、罗隐、韩偓等人。

成就 唐代诗歌体制多样,宋以后的整个中国古典诗歌,都未超出它的范围。唐人古体诗既可抒情,又可叙事、议论。

由于受近体诗影响,唐人古诗或融入律句,或有意反律,皆不同于晋、宋以前古诗的纯任自然。五古在唐初犹承齐梁变体,经陈子昂的变革,张九龄、李白的发扬,至杜甫而堂庑顿开。

七言则是不入律的歌行和古诗与精工整炼、有律化倾向的传统歌行体的双轨并行。乐府是古体诗中特殊的一类。

唐人乐府多不合乐,或借旧题写新意,或立新题记新事。以李白、杜甫、元稹、白居易成就为最高。

五七言律诗是唐代新兴诗体。五律经王绩、初唐四杰,至沈、宋终于实现体制规范化。

七律兴起较晚,至沈、宋和杜审言始有成篇。经王维、李颀和高、岑等人的发展,到杜甫境界大开。

此后,五七言律平行发展。大历十才子、贾岛、姚合、许浑、赵嘏等均是律体名家。

至晚唐李商隐,七律的音调美和语言技巧,发展到更为成熟的境地。律诗中又有排律,多数作者往往逞博矜奥,夸多斗靡。

少有佳作。杜甫的部分排律,写重大题材,工整流美,成就较高。

唐人绝句用来和。

6.唐诗的简介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唐代的古体诗,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

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

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彩、推陈出新的。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

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

但是近体诗中的律诗,由于它有严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诗的内容受到束缚,不能自由创造和发挥,这是它的长处带来的一个很大的缺陷。扩展资料 唐诗类型:1、无题诗:唐代诗歌中,常见以“无题”为题的诗篇。

无题胜有题,之所以名“无题”,或是因为作者不便于直接用题目来表明诗歌的主旨,或是难以选择的一个恰当的题目来表现主旨。这样的诗,往往寄托着作者难言的痛楚和情思,执着的情怀和追求等。

“无题”诗的写作,以李商隐最为著名,但并非始于李商隐。中唐的诗人卢纶、张籍、李德裕等都各有无题诗传世,但是都没有像李商隐那样大规模地写作无题诗。

李商隐的无题诗共17首,都是唐代有名的诗篇,后人作诗也常常沿用此题。无题诗多以爱情相思为题材,后人就把无题诗作为爱情的别称。

李商隐的无题诗有两种:一种是朦胧隐晦的爱情诗,另一种则是借恋情来寄托激愤、抒发感慨。李商隐的无题诗意境朦胧、情思婉转、文词瑰丽,部分诗歌有所寄托,寓意明显。

2、近体诗:近体诗又称今体诗,形成于唐代,并得以盛行。唐代诗人为了与不受格律限制的古体诗相区别,故将其取名为近体诗。

近体诗格律极为严整,篇有定句,即除排律外,每首诗的句数是固定的;句有定字,即每句诗的字数也是固定的;韵有定位,即押韵的位置是固定的,韵脚极为规范。字有定声,即诗句中各字声调的平仄也是固定的;联有定对,即律诗中间各联要求对仗。

与古诗体相比,近体诗的形式更加整齐,节奏更加和谐,但同时,也增添了更多的限制和约束。近体诗包括绝句(五言四句、七言四句)、律诗(五言八句、七言八句)和排律(十句以上)三种。

其中,以律诗的格律作为基准来看,绝句的格律相当于半首律诗,而排律则是律诗在句数上的延长。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近体诗在诗歌创作的格律方面做出了严格的规定,这有利于规范诗歌的创作;但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也增加了诗歌创作的难度,更有甚者,后来有人对不入律的诗歌一律予以否定,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宋代诗歌中窥见一斑。

这种规定对诗歌的创作造成了较大的约束。3、咏史诗:咏史诗又叫怀古诗,是指以历史题材为对象而咏写的诗歌。

咏史诗大多是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悟而作。我国第一首真正意义上的咏史诗是东汉班固所作的《咏史》。

咏史诗的特点首先是诗中或有历史人物,或有历史事件,或有历史遗迹。当然,由于是文学作品,所以诗中的“历史”不像史书中那么明确。

如苏轼的《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都提及赤壁之战,但是后人对苏轼是否真正到过赤壁古战场颇多争论。其实,单就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而言,这样的争论毫无必要,因为苏轼是在咏怀历史,而不是在如实地记述历史。

正如《贞一斋诗说》所说:“咏史诗不必要凿凿指事实,看古人名作可见。” 诗人写作咏史诗,常常不是为了发古人之幽思,这类诗表面上是在凭吊古人,实际上却是自抒身世遭遇之感。

他们往往把史实与现实结合在一起,来感慨个人遭遇,或是针砭时弊。借古讽今是最为常见的表现手法。

4、七言诗:七言诗是指全篇每句均为七字或以七字句为主的诗体。这是我国古代主要的诗歌形式之一。

七言诗包括七言古诗、七言律诗、七言绝句、七言排律等几种形式。七言诗起源于民间歌谣。

先秦时期《诗经》《楚辞》中就已经出现了一些七言句式。到西汉时,除了《汉书》所记载的《上郡歌》《楼护歌》以外,还有司马相如所作的《凡将篇》、史游作的《急救篇》等七言韵文。

到了东汉时期,七言、杂言民谣数量更为巨大,如东汉末年出现的《小麦谣》《城上鸟》等都是非常生动、通俗流畅的七言或杂言的民间作品。魏时曹丕所作的《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首由文人创作的完整的七言诗。

后来的汤惠休、鲍照都有七言诗作。鲍照的《拟行路难》十八首,把原来七言诗中的。

7.有关唐代诗词的知识

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彩、推陈出新的。

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但是近体诗中的律诗,由于它有严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诗的内容受到束缚,不能自由创造和发挥,这是它的长处带来的一个很大的缺陷。

——更详细的内容在“百度百科”中。

关于唐朝诗歌的资料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