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国风(求诗经国风的诗8首)

100 2022-09-24 20:31 小诗

1.求诗经 国风的诗 8首

《卷耳》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颓。

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

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

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翻译: 采呀采呀采卷耳,半天不满一小筐。我啊想念心上人,菜筐弃在大路旁。

攀那高高土石山,马儿足疲神颓丧。且先斟满金壶酒,慰我离思与忧伤。

登上高高山脊梁,马儿腿软已迷茫。且先斟满大杯酒,免我心中长悲伤。

艰难攀登乱石冈,马儿累坏倒一旁,仆人精疲力又竭,无奈愁思聚心上! 《采苹》 于以采苹?南涧之滨; 于以采藻?于彼行潦。 于以盛之?维筐及筥; 于以湘之?维锜及釜。

于以奠之?宗室牖下; 谁其尸之?有齐季女。 翻译: 哪儿可以去采苹?就在南面涧水滨。

哪儿可以去采藻?就在积水那浅沼。 什么可把东西放?有那圆篓和方筐。

什么可把食物煮?有那锅儿与那釜。 安置祭品在哪里?祠堂那边窗户底。

今儿谁是主祭人?少女恭敬又虔诚。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翻译: 车前子儿呀采呀采,采呀快快采些来。

车前子儿采呀采,采呀快快采起来。 车前子儿采呀采,一颗一颗拾起来。

车前子儿采呀采,一把一把捋下来。 车前子儿采呀采,手提着衣襟兜起来。

车前子儿采呀采,掖起了衣襟兜回来。 《黍离》 彼黍离离, 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 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 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 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 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 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 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 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 此何人哉? 翻译: 那儿的黍子茂又繁, 那儿的高粱刚发苗。 走上旧地脚步缓, 心神不定愁难消。

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 不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

悠远在上的苍天神灵啊, 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那儿的黍子茂又繁, 那儿的高梁已结穗。 走上旧地脚步缓, 心事沉沉昏如醉。

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 不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

悠远在上的苍天神灵啊, 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那儿的黍子茂又繁, 那儿的高粱子实成。 走上旧地脚步缓, 心中郁结塞如梗。

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 不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

悠远在上的苍天神灵啊。 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羔羊》 羔羊之皮,素丝五紽。

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羔羊之革,素丝五緎。

委蛇委蛇,自公退食。 羔羊之缝,素丝五緫。

委蛇委蛇,退食自公。 翻译: 羔羊皮袄蓬松松,白色丝带作钮扣。

退出公府吃饭去,摇摇摆摆好自得。 羔羊皮袄毛绒绒,白色丝带作钮扣。

洋洋自得出公府,回到家里吃饭去。 羔羊皮袄热烘烘,白色丝带作钮扣。

洋洋自得出公府,回到家里吃饭去。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翻译: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 悠悠的是我的心境。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 难道你就此断音信?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 悠悠的是我的情怀。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 难道你不能主动来? 来来往往张眼望啊, 在这高高城楼上啊。

一天不见你的面呵, 好像已有三月长啊。 《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译文: 娴静姑娘真漂亮, 约我等在城角旁。

视线遮蔽看不见, 搔头徘徊心紧张。 娴静姑娘真娇艳, 送我新笔红笔管。

鲜红笔管有光彩, 爱她姑娘好容颜。 远自郊野赠柔荑, 诚然美好又珍异。

不是荑草长得美, 美人相赠厚情意。 《麟之趾》 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 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翻译: 麟的脚趾呵, 仁厚的公子呵。 哎哟麟呵! 麟的额头呵, 仁厚的公姓呵。

哎哟麟呵! 麟的尖角呵, 仁厚的公族呵。 哎哟麟呵。

关于国风的诗歌朗诵稿,诗经国风诗歌,国风的诗歌岁月赏析

2.关于国风的诗歌

即使我的国家存在问题

我也依旧热爱这片土地

如有一日强敌来袭

我也会扛起武器奋勇杀敌

即使丧身于敌人马骑

我的兄弟姐妹依然会前仆后继

如果这宽阔的城墙不能阻挡敌人的进攻

那就用我们的血肉捍卫这片土地

这片土地不是当权者的土地

这片土地也不是执法者的土地

这片土地是人民的土地

这片土地上哺育着我们的兄弟姐妹

炎黄子孙数千年的历史

贤人圣祖说不尽得文化底蕴

我们得保住祖宗的东西

亦如捍卫东方巨龙的尊严

战争是当权者者的战争

鲜血却从一母同胞的兄弟姐妹身上流出

我们热爱和平

我们却也不是懦夫

若是战争降临

那懵懂的儿童也会成为刽子手

国风,诗人,诗歌

3.求诗人国风资料及作品?

“国风”是《诗经》中的精华,是我国古代文艺宝库中璀璨的明珠。

“国风”中的周代民歌以绚丽多彩的画面,反映了劳动人民真实的生活,表达了他们对受剥削、受压迫的处境的不平和争取美好生活的信念,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在《七月》中,我们看到了奴隶们血泪斑斑的生活,在《伐檀》中更感悟了被剥削者阶级意识的觉醒,愤懑的奴隶已经向不劳而获的寄生虫、吸血鬼大胆地提出了正义的指问:“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守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獾兮?”有的诗中还描写劳动者对统治阶级直接展开斗争,以便取得生存的权利。

在这方面,《硕鼠》具有震颤人心的力量。“国风”中有一些反映兵役、徭役给人民造成极大痛苦的思妇的诗,如《殷其雷》、《伯兮》、《君子于役》等就是这一类诗篇的代表作。

“国风”中还有数量不少的爱情诗。反映不合理的婚姻给妇女造成极大的痛苦,表达青年男女对美满婚姻的向往和追求,是这类爱情诗的重要主题。

《氓》、《谷风》等篇为我们展示的正是这种生活画面。而《柏舟》还具有鲜明而强烈的反抗意识。

基调健康、乐观的恋歌(如《静女》、《木瓜》等),更给爱情诗增添了一种和谐、喜悦的情愫。所有这些都是劳动人民思想情感的真实表达。

“国风”中还有不少民歌对统治阶级的荒淫无耻,予以有力的讽刺和鞭笞,如《新台》、《南山》、《株林》等都是这方面的名篇。 以简朴的语言描摹事物,以朴素的生活画现反映社会现实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在“国风”中有很好的体现,并且成为它显著的艺术特点。

在形象塑造上,“国风”也具有 现实主义艺术特色。作者们能通过抒情主人公的内心倾诉,表现他们的欢乐与悲哀,刻画主人公的行动及其性格特征。

“国风”在形式上多数是四言一句,隔句用韵,但也不是千篇一律。它常冲破四言的规定,而杂用二言、三言、五言、七言或八言的句子,如《伐檀》就是一首杂言诗。

这些随着情感的波动而富于变化的诗句,读起来节奏分明,极富音乐性,“国风”的语言准确、优美,富于形象性。精确恰当地使 用双声、叠韵、叠字,更增加了艺术魅力。

赋、比、兴的艺术手法为“国风”大大增强了表现力。 《国风》分布的地区,“周南”是周公所治的南国,“召南”是召公所治的南国,以陕地(今河南陕县)为分界线,其东为“周南”,大体上是从洛阳向南抵湖北北部江、汉一带;其西为“召南”,大体上是今陕西南部到湖北西北部地区。

其他13国风,“邶”、“□”、“卫”、“王”、“郑”、“桧”、“陈”为今河南北部、西部、中部及东南地区,“秦”、“豳”为今陕西中部及西北部地区,“齐”、“曹”为今山东东北部及西部地区,“魏”、“唐”为今山西南部及中部地区。可以看出,《国风》产生的地区很广阔,包括今陕西、河南、山东、山西、湖北,而多集中于河南,各地的风俗习尚,在诗里多有反映。

如郑、卫两国地处中原,商旅丛集,男女相接,约束较少,多桑间濮上之音,投桃报李之作。郑诗共21篇,情歌就占了大半。

卫诗10首,涉及爱情、婚姻问题的也不少。又如秦国地接戎狄,常相争斗,《驷□》、《小戎》等篇描述车马田狩之盛,《无衣》叙写战士的同仇敌忾,反映了秦国的尚武之风。

又如陈国巫风盛行,迎神祭祀,载歌载舞,在《宛丘》、《东门之□》等篇里有生动的描绘。所以《汉书·地理志》也多引《诗经》以说明各地的风尚。

《国风》产生的时间,考之于《诗经》各篇《小序》所说美刺某王、某公的本事,多数不足信,但也有一部分材料比较可靠,能够据以确定《风》诗大体为西周初期至春秋中期的作品。西周初的作品有《豳风·破斧》。

《小序》说:“美周公也,周大夫以恶四国焉。”诗中三章都写及“周公东征”事,时在周成王初年(公元前1140左右)。

此诗当是《国风》中最早的作品。宋代刻本《监本纂图互注点校毛诗》插图 东周初的作品有《召南·何彼□矣》。

诗中有“平王之孙,齐侯之子”句。朱熹《诗集传》引“或说”,认为平王即平王宜臼,齐侯即襄公诸儿,可见此诗作年。

此外,《卫风·硕人》也是东周初期作品。《小序》说:“闵庄姜也。”

《左传·隐公三年》载:“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曰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诗中有“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句,可证《小序》之说是可信的。

春秋中期作品有《秦风·黄鸟》。《小序》说:“哀三良也。”

《左传·文公六年》载:“秦伯任好卒,以子车氏之三子奄息、仲行、□虎为殉,皆秦之良也。国人哀之,为之赋《黄鸟》。”

这些记载与诗篇内容相合,则此诗为秦穆公死(公元前621)后,秦人为哀悼三良所作,当无疑义。此外,《陈风·株林》也是春秋中期作品。

《小序》说:“刺灵公也。”陈灵公因淫乱被杀,事见《左传》宣公九年、十年记载,《史记·陈世家》也载及。

此诗当作于宣公十年(公元前599)以前,为《风》诗中年代最晚的一首。 《国风》大部分作品是劳动人民的集体创作,是《诗经》中的精华。

其主要内容: ①表达人民反抗剥削压迫的愿望和对劳役、兵役的痛苦与反感。例如《豳风·七月》描。

4.歌颂国风的诗歌

香山红叶

是什么使人柔肠寸断

是什么让人忘返留连

是什么令人陶醉不已

是什么留给人永久的怀念

啊,香山红叶

你使爱情如此浪漫

你让人生这样痴情

你把秋天点缀得绚烂多彩

不,你不是红叶

你是一颗相思的心

血红的颜色是你的赤诚

凝固的霜花是你的圣洁

相逢时,你是一根多情的丝缕

热恋中,你是一片热爱的盟誓

离别了,你是一份沉重的思念

分手后,你是一段珍贵的记忆

而真正的你

只不过是一片叶子

一片经历过风刀霜剑的叶子

一片被白雪辉映得更加鲜红的叶子

秋天死了,而你还活着

在严冬的冰雪里

褪尽了你的红颜

消尽了你的芬芳

直至憔悴了

你彩虹般艳美的身躯

春天来了

翠绿的叶子又铺满香山

人们却视而不见

还是期待着你--秋天的红叶

望月

望着月亮的时候

常常想起你

望着你的时候

常常想起月亮

世界上最美的是月亮

比月亮更美的是你

没有你的日子里

我常常望着月光

那溶溶的月色

就像你的脸庞

月亮慰藉着我的心

我的泪水浸湿了月光

月亮在天上

我在地下

就像你在海角

我在天涯

月亮升得再高

也高不过天

你走得多么远

也走不出我的想念

5.哪位知道诗歌《岁月》的作者国风的介绍?

国风是一位知名诗人,才华横溢。

此外,关于描写“岁月”的诗词,刚好刚才读到另外一首当代诗坛名家诗人写的唯美古诗词名篇名言名句之一如下供参考:

岁月

文/李者也

古今天地之悠悠,逝水不尽春与秋。

何人运其利之刃,将我壮志一揽收?

何人挥其巨之毫,将我锐气一笔勾?

何人动其诡之手,将我青春暗中偷?

何人施其魔之法,将我容颜沧桑修?

岁月如海无际涯,风雨人生一扁舟。

作者:李者也,豪放派爱国诗人、山水诗人,当代“古诗复兴运动”的致力者之一。“李者也”取自“之乎者也”的后二字,原名李华振,男,汉族,生于安徽、长于河南、学于湖北,曾工作于浙江、湖北、天津等地,高校、企业、机关都曾经历过,数十年多变的人生阅历、豪迈的山河之旅、不息的求索笔耕,只为写作古诗而生。主要作品有古诗集《诗裔山河录》(收录所写3000首古诗)、“新边塞体”诗集《不许山河换界碑》(收录所写260首古诗)、励志诗集《既生我》(收录所写150首诗)、人生感悟诗集《今生且》(收录所写220首诗)、情感诗集《风不误桃》(收录所写200首诗)、归隐诗集《且趁》(收录所写200首诗)等。

6.求《诗经.国风》的任意八首,及每首的翻译和赏析

哈哈~你是8中的哈?! 诗经·国风·桃夭 【原文】 桃之夭夭①,灼灼其华②。

之子于归③,宜其室家④。 桃之夭夭,有⑤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⑥。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译文】 桃树含苞满枝头, 花开灿烂如红霞。

姑娘就要出嫁了, 夫妻和睦是一家。 桃树含苞满枝头, 果实累累坠树丫。

姑娘就要出嫁了, 夫妻和睦是一家。 桃树含苞满枝头, 桃叶茂密色葱绿。

姑娘就要出嫁了, 夫妻和睦是一家。 【读解】 一首简单朴实的歌,唱出了女子出嫁时对婚姻生活的希望和憧憬,用桃树的枝叶茂盛、果实累累来比喻婚姻生活的幸福美满。

歌中没有浓墨重彩,没有夸张铺垫,平平淡淡,就像我们现在熟悉的、谁都能唱的《一封家书》、《同桌的你》、《小芳》一类的歌。 魅力恰恰就在这里。

它符合天地间一个基本的道理:简单的就是好的。 正如女子化妆,粉黛轻施的淡妆总有无穷的神韵,没有的地方总觉得有,有的地方总觉得没有。

浓妆艳抹,厚粉浓膏,不仅艳俗,而且拒人于千里之外,让人疑心厚重的脂粉底下有多少真实的货色,或许卸下妆来是半老徐娘一个或满脸雀斑。 简单是质朴,是真实,是实在,是亲切,是萦绕心间不能忘却的情思。

刻意修饰是媚俗,是虚伪,是浮泛,是浅薄,是令人生厌,是古人常说的恶俗。 简单质朴既是人生的一种境界,也是艺术的一种境界,并且是至高的境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诗经·国风·唐风·蟋蟀》 蟋蟀在堂, 岁聿其莫。① 今我不乐, 日月其除。

② 无已大康,③ 职思其居。④ 好乐无荒,⑤ 良士瞿瞿。

⑥ 蟋蟀在堂, 岁聿其逝。⑦ 今我不乐, 日月其迈。

⑦ 无已大康, 职思其外。 好乐无荒, 良士蹶蹶。

⑧ 蟋蟀在堂, 役车其休。⑨ 今我不乐, 日月其慆。

⑩ 无已大康, 职思其忧。 好乐无荒, 良士休休。

⑾ 【译文】 蟋蟀在堂屋, 一年快要完。 今我不寻乐, 时光去不返。

不可太享福, 本职得承担。 好乐事不误, 贤士当防范。

蟋蟀在堂屋, 一年将到头。 今我不寻乐, 时光去不留。

不可太享福, 其他得兼求。 好乐事不误, 贤士该奋斗。

蟋蟀在堂屋, 役车将收藏。 今我不寻乐, 时光追不上。

不可太享福, 多将忧患想。 好乐事不误, 贤士应善良。

【赏析一】 就诗论诗,本篇劝人勤勉的意思非常明显,可是《毛诗序》偏说是“刺晋僖公也。俭不中礼,故作是诗以闵(悯)之,欲其及时以礼自虞(娱)乐也”。

清方玉润驳得好:“今观诗意,无所谓‘刺’,亦无所谓‘俭不中礼’,安见其必为僖公发哉?《序》好附会,而又无理,往往如是,断不可从。”(《诗经原始》)对《诗序》说纠正较早的当是宋王质,其《诗总闻》指出“此大夫之相警戒者也”,而“警戒”的内容则是“为乐无害,而不已则过甚。

勿至太康,常思其职所主;勿至于荒,常有良士之态,然后为善也”。释语达理通情,符合原诗。

较他说为胜。拙著《诗经选注》定本篇为“劝人勤勉的诗”,即是受王质说启发。

本篇三章意思相同,头两句感物伤时。诗人从蟋蟀由野外迁至屋内,天气渐渐寒凉,想到“时节忽复易”,今年已到了岁暮。

古人常用候虫对气候变化的反应来表示时序更易,《诗经·豳风·七月》写道:“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九月在户”与本诗“蟋蟀在堂”说的当是同一时间。

《七月》用夏历,本诗则是用周历,夏历的九月为周历十一月。本篇诗人正有感于十一月蟋蟀入室而叹惋“岁聿其莫”。

首句丰坊《诗说》以为“兴”,朱熹《诗集传》定为“赋”,理解角度不同,实际各有道理。作为“兴”看,与《诗经》中一些含有“比”的“兴”不同,它与下文没有直接的意义联系,但在深层情感上却是密不可分的,即起情作用。

所以从“直陈其事”说则是“赋”。从触发情感说则是“兴”。

这一感物惜时引出述怀的写法,对汉魏六朝诗影响很大,《古诗十九首》中用得特多,阮籍《咏怀八十二首》亦常见,如其第十四首(依《阮籍集校注》次第): 开秋肇凉气,蟋蟀鸣床帷。感物怀殷忧,悄悄令心悲。

多言焉所告,繁辞将诉准…… 开头与下文若即若离,与《蟋蟀》起句写法一脉相承,只是这里点明了“感物”的意思,而《蟋蟀》三、四句则是直接导入述怀:诗人由“岁莫”引起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他宣称要抓紧时机好好行乐,不然便是浪费了光阴。其实这不过是欲进故退,着一虚笔罢了,后四句即针对三、四句而发。

三章诗五、六句合起来意思是说:不要过分地追求享乐,应当好好想想自己承当的工作,对分外事务也不能漠不关心,尤其是不可只顾眼前,还要想到今后可能出现的忧患。可见“思”字是全诗的主眼,“三戒”意味深长。

这反覆的叮嘱,包含着诗人宝贵的人生经验,是自儆也是儆人。最后两句三章联系起来是说:喜欢玩乐,可不要荒废事业,要像贤士那样,时刻提醒自己,做到勤奋向上。

后四句虽是说教,却很有分寸,诗人肯定“好乐”,但要求节制在限度内,即“好乐无荒”。这一告诫,至今仍有意义。

本诗作者,有人根据“役车其休”一句遂断为农民,其实是误解,诗人并非说自己“役车其休”,。

7.求十五国风一百六十篇诗

1、南区----《周南》、《召南》、《陈风》:“二南,其地在南阳(今河南西南部、湖北北部)、南郡(今湖北江陵),二南之地后被楚国吞并,故有人称之为《楚辞》之源。

《二南》诗中,多表现女性劳动、恋爱、思夫等生活与情感,还有一些礼俗诗(贺新婚、祝多子等)。陈地在今河南淮阳、柘城和安徽亳县一带。

《陈风》多半是关于恋爱婚姻的诗,《汉书·地理志》:‘妇人尊贵,好祭祀用巫,故俗好巫鬼,击鼓于宛丘之上,婆娑于枌树之下,有太姬歌舞遗风。’二南与陈地最近南楚,受楚地南方文化之浸染最明显。

刘师培《南北文学不同论》:“故二南之诗,感物兴怀,引辞表旨,譬物连类,比兴二体,厥制亦繁,构造虚词,不标实迹,与二雅迥殊。至于哀窈窕而思贤才,咏汉广而思游女,屈宋之作,于此起源。”

作品注重物色刻划,细致贴切;抒情真切,直率炽热;繁弦促节,多回旋往复之调。”(注:引用网络资料)。

2、西区----《秦风》、《豳风》:“秦国原居甘肃天水,后渐东扩,占据陕西一带,平王东迁后,西周王畿和豳地归秦所有。《汉书·地理志》:“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皆迫近戎狄,修习战备,高上气力,以射猎为先。”

《秦》诗中多尚武精神、杀伐之音,朱熹《诗集传》:“秦之俗,大抵尚气概,先勇力,忘生死。”清新朴素,简洁质实,刚毅健朗。”

(注:引用网络资料)。 3、北区----《魏风》、《唐风》:“魏在今山西芮城一带;唐在今山西中部,后改称晋。

朱熹《诗集传》:“唐风土瘠民贫,勤俭质朴,忧思深远。""魏地狭窄,民俗俭啬。”

土地贫瘠,人民困窘,纤俭习事的地域特征与风尚,使其讽谕现实的精神尤为突出,多讽刺、揭露性的诗篇,自古学者称《魏》、《唐》多“变风”。质朴率直,自然朗畅,多沉郁悲慨之气。”

(注:引用网络资料)。 4、中区----《郑风》、《卫风》、《邶风》、《鄘风》、《王风》、《桧风》、《曹风》:“邶和鄘都是卫邑名,同属一地,卫风之地在今河北磁县、濮阳,河南安阳、淇县、汲县、开封、中牟等地。

郑国的都城新郑,在今河南郑州一带。王即王都的简称,平王东迁洛邑,在今河南洛阳一带。

崔述《读风偶识》:“幽王昏暴,戎狄侵凌;平王播迁,家室飘荡”诗多有乱离悲凉之气。曹在今山东西南菏泽、定陶、曹县一带,位于齐、晋之间。

桧在今河南密县一带,两个都是小国,存诗很少。魏源《诗古微》:‘三河为天下之都会,卫都河内,郑都河南,故齐、晋图伯争曹、卫,晋、楚图伯争宋、郑,战国纵横争韩、魏。

……据天下之中,山河之会,商旅之所走集也。……商旅集则货财盛,货财胜声色辏。

’《汉书·地理志》:‘土陿而险,山居谷汲,男女亟聚会,故其俗淫。……卫地有桑间濮上之阻,男女亦亟聚会,声色生焉,故俗称郑卫之音。

’郑卫处商业中心,交通便利,文化心态较为开放,男女交往自由,相与咏歌,各言其情。故郑卫之风尤多情诗,善于即景生情,委婉细腻,情真意切。

重利轻义、游媚富贵的风习,又使郑卫犹多弃妇冤妇之调。另一类风诗,或抒黍离之悲,或刺昏君无道,感叹世事人生,悲郁凄恻。”

8.求十五国风一百六十篇诗

1、南区----《周南》、《召南》、《陈风》:“二南,其地在南阳(今河南西南部、湖北北部)、南郡(今湖北江陵),二南之地后被楚国吞并,故有人称之为《楚辞》之源。

《二南》诗中,多表现女性劳动、恋爱、思夫等生活与情感,还有一些礼俗诗(贺新婚、祝多子等)。陈地在今河南淮阳、柘城和安徽亳县一带。

《陈风》多半是关于恋爱婚姻的诗,《汉书·地理志》:‘妇人尊贵,好祭祀用巫,故俗好巫鬼,击鼓于宛丘之上,婆娑于枌树之下,有太姬歌舞遗风。’二南与陈地最近南楚,受楚地南方文化之浸染最明显。

刘师培《南北文学不同论》:“故二南之诗,感物兴怀,引辞表旨,譬物连类,比兴二体,厥制亦繁,构造虚词,不标实迹,与二雅迥殊。至于哀窈窕而思贤才,咏汉广而思游女,屈宋之作,于此起源。”

作品注重物色刻划,细致贴切;抒情真切,直率炽热;繁弦促节,多回旋往复之调。”(注:引用网络资料)。

2、西区----《秦风》、《豳风》:“秦国原居甘肃天水,后渐东扩,占据陕西一带,平王东迁后,西周王畿和豳地归秦所有。《汉书·地理志》:“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皆迫近戎狄,修习战备,高上气力,以射猎为先。”

《秦》诗中多尚武精神、杀伐之音,朱熹《诗集传》:“秦之俗,大抵尚气概,先勇力,忘生死。”清新朴素,简洁质实,刚毅健朗。”

(注:引用网络资料)。 3、北区----《魏风》、《唐风》:“魏在今山西芮城一带;唐在今山西中部,后改称晋。

朱熹《诗集传》:“唐风土瘠民贫,勤俭质朴,忧思深远。""魏地狭窄,民俗俭啬。”

土地贫瘠,人民困窘,纤俭习事的地域特征与风尚,使其讽谕现实的精神尤为突出,多讽刺、揭露性的诗篇,自古学者称《魏》、《唐》多“变风”。质朴率直,自然朗畅,多沉郁悲慨之气。”

(注:引用网络资料)。 4、中区----《郑风》、《卫风》、《邶风》、《鄘风》、《王风》、《桧风》、《曹风》:“邶和鄘都是卫邑名,同属一地,卫风之地在今河北磁县、濮阳,河南安阳、淇县、汲县、开封、中牟等地。

郑国的都城新郑,在今河南郑州一带。王即王都的简称,平王东迁洛邑,在今河南洛阳一带。

崔述《读风偶识》:“幽王昏暴,戎狄侵凌;平王播迁,家室飘荡”诗多有乱离悲凉之气。曹在今山东西南菏泽、定陶、曹县一带,位于齐、晋之间。

桧在今河南密县一带,两个都是小国,存诗很少。魏源《诗古微》:‘三河为天下之都会,卫都河内,郑都河南,故齐、晋图伯争曹、卫,晋、楚图伯争宋、郑,战国纵横争韩、魏。

……据天下之中,山河之会,商旅之所走集也。……商旅集则货财盛,货财胜声色辏。

’《汉书·地理志》:‘土陿而险,山居谷汲,男女亟聚会,故其俗淫。……卫地有桑间濮上之阻,男女亦亟聚会,声色生焉,故俗称郑卫之音。

’郑卫处商业中心,交通便利,文化心态较为开放,男女交往自由,相与咏歌,各言其情。故郑卫之风尤多情诗,善于即景生情,委婉细腻,情真意切。

重利轻义、游媚富贵的风习,又使郑卫犹多弃妇冤妇之调。另一类风诗,或抒黍离之悲,或刺昏君无道,感叹世事人生,悲郁凄恻。”

9.求<诗经 国风>8首,及其翻译和赏析

《诗经·卫风·木瓜》 【原文】 投我以木瓜, 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 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 报之以琼玖。

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翻译】 你将木瓜投赠我, 我拿琼琚作回报。 不是为了答谢你, 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将木桃投赠我, 我拿琼瑶作回报。 不是为了答谢你, 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将木李投赠我, 我拿琼玖作回报。 不是为了答谢你, 珍重情意永相好。

【赏析】 《诗经·大雅·抑》有“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之句,后世“投桃报李”便成了,成语,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比较起来,《卫风·木瓜》这一篇虽然也有从“投之以木瓜(桃、李),报之以琼琚(瑶、玖)”生发出的成语“投木报琼”(如托名宋尤袤《全唐诗话》就有“投木报琼,义将安在”的记载),但“投木报琼”的使用频率却根本没法与“投桃报李”相提并论。

可是倘若据此便认为《抑》的传诵程度也比《木瓜》要高,那就大错而特错了,稍微作一下调查,便会知道这首《木瓜》是现今传诵最广的《诗经》名篇之一。 对于这么一首知名度很高而语句并不复杂的先秦古诗,古往今来解析其主旨的说法居然也有七种之多(据张树波《国风集说》统计),实在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按,成于汉代的《毛诗序》云:“《木瓜》,美齐桓公也。卫国有狄人之败,出处于漕,齐桓公救而封之,遗之车马器物焉。

卫人思之,欲厚报之,而作是诗也。”这一说法在宋代有严粲(《诗缉》)等人支持,在清代有魏源(《诗古微》)等人支持。

与毛说大致同时的三家诗,据陈乔枞《鲁诗遗说考》考证,鲁诗“以此篇为臣下思报礼而作”,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意见与之相同。从宋代朱熹起,“男女相互赠答说”开始流行,《诗集传》云:“言人有赠我以微物,我当报之以重宝,而犹未足以为报也,但欲其长以为好而不忘耳。

疑亦男女相赠答之词,如《静女》之类。”这体现了宋代《诗》学废序派的革新疑古精神。

但这一说法受到清代《诗》学独立思考派的重要代表之一姚际恒的批驳,《诗经通论》云:“以(之)为朋友相赠答亦奚不可,何必定是男女耶!”现代学者一般从朱熹之说,而且更明确指出此诗是爱情诗。平心而论,由于诗的文本语义很简单,就使得对其主题的探寻反而可以有较大的自由度,正如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小它的外延越大,因此,轻易肯定否定某一家之说是不甚可取的。

有鉴于此,笔者倾向于在较宽泛的意义上理解本诗,将其视为一首通过赠答表达深厚情意的诗作。 《木瓜》一诗,从章句结构上看,很有特色。

首先,其中没有《诗经》中最典型的句式——四字句。这不是没法用四字句(如用四字句,变成“投我木瓜(桃,李),报以琼琚(瑶、玖);匪以为报,永以为好”,一样可以),而是作者有意无意地用这种句式造成一种跌宕有致的韵味,在歌唱时易于取得声情并茂的效果。

其次,语句具有极高的重叠复沓程度。不要说每章的后两句一模一样,就是前两句也仅一字之差,并且“琼琚”、“琼瑶”、“琼玖”语虽略异义实全同,而“木瓜”、“木桃”、“木李”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考证也是同一属的植物.其间的差异大致也就像橘、柑、橙之间的差异那样并不大。

这样,我们不妨说三章基本重复,而如此高的重复程度在整部《诗经》中也并不很多,格式看起来就像唐代据王维诗谱写的《阳关三叠》乐歌似的,——自然这是《诗经》的音乐与文学双重性决定的。 你赠给我果子,我回赠你美玉,与“投桃报李”不同,回报的东西价值要比受赠的东西大得多,这体现了一种人类的高尚情感(包括爱情,也包括友情)。

这种情感重的是心心相印,是精神上的契合,因而回赠的东西及其价值的高低在此实际上也只具有象征性的意义,表现的是对他人对自己的情意的珍视,所以说“匪报也”。“投我以木瓜(桃、李),报之以琼琚(瑶、玖)”,其深层语义当是:虽汝投我之物为木瓜(桃、李),而汝之情实贵逾琼琚(瑶、玖);我以琼琚(瑶、玖)相报,亦难尽我心中对汝之感激。

清牛运震《诗志》评此数语云:“惠有大于木瓜者,却以木瓜为言,是降一格衬托法;琼瑶足以报矣,却说匪报,是进一层翻剥法。”他的话并非没有道理,但显然将木瓜、琼瑶之类已基本抽象化的物品看得太实,其他解此诗者似也有此病。

实际上,作者胸襟之高朗开阔,已无衡量厚薄轻重之心横亘其间,他想要表达的就是:珍重、理解他人的情意便是最高尚的情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经·国风·桃夭 【原文】 桃之夭夭①,灼灼其华②。

之子于归③,宜其室家④。 桃之夭夭,有⑤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⑥。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译文】 桃树含苞满枝头, 花开灿烂如红霞。

姑娘就要出嫁了, 夫妻和睦是一家。 桃树含苞满枝头, 果实累累坠树丫。

姑娘就要出嫁了, 夫妻和睦是一家。 桃树含苞满枝头, 桃叶茂密色葱绿。

姑娘就要出嫁了, 夫妻和睦是一家。 【读解】 一首简单朴实的歌,唱出了女子出嫁时对婚姻生活的希望和憧憬,用桃树的枝叶茂盛、果实累。

10.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分别有几首诗

。《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 , 分为风 、雅、颂三类。①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多为民间的歌谣。《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 。共160篇 。大部分是民歌 。根据十五国风的名称及诗的内容大致可推断出诗产生于现在的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和湖北北部等这是在百度上找的

剩下的是我算我家那本诗经的

周南11首

召南14首

邶风19首

卫风10首

鄘风10首

王风10首

郑风21首

齐风11首

豳风7首

至于剩下的N国风

我家那本诗经是没有啦

抱歉

诗人国风的诗歌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