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雨的特点诗歌(关于梅雨季节的诗句)

100 2022-09-24 21:36 小诗

1.关于梅雨季节的诗句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赵师秀《约客》青草湖中万里程,黄梅雨里一人行。

愁见滩头夜泊处,风翻暗浪打船声。——白居易《浪淘沙》陌上蒙蒙残絮飞,杜鹃花里杜鹃啼。

年年底事不归去,怨月愁烟长为谁。梅雨细,晓风微, 倚楼人听欲沾衣。

故园三度群花谢,曼倩天涯犹未归。——晏几道《鹧鸪天 》野草闲花不当春,杜鹃却是旧知闻。

谩道不如归去住,梅雨,石榴花又是离魂。前殿群臣深殿女,赭袍一点万红巾。

莫问兴亡今几主。听取,花前毛羽已羞人。

——辛弃疾 《定风波》黄梅县边黄梅雨,白头浪里白头翁。九江阔处不见岸,五月尽时多恶风。

人间隐路应无限,何事抛身在此中?——白居易《九江北岸遇风雨》年年渐见南方物,事事堪伤北客情。山鬼趫跳唯一足,峡猿哀怨过三声。

帆开青草湖中去,衣湿黄梅雨里行。别后双鱼难定寄,近来潮不到湓城。

——白居易《送客之湖南》 。

黄梅雨的特点是什么,江南春雨和黄梅雨的特点,江南的黄梅雨有什么特点

2.关于梅雨季节的诗句

《约客》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闭敲棋子落灯花。

《三衢道中》曾纾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汛尽却山行。

绿荫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夏日》戴复古

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阴晴。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以上三首诗反映黄梅雨时节,天气乍阴乍睛现象。

同时在古诗中也反映出我国梅雨的分布、时间。梅雨时期在我国各地出现时间迟早不一样。根据统计,正常年份,闽浙一带大致是五月中旬到六月中旬,也就是在春末夏初。

《梅雨》唐代柳宗元

梅熟迎时雨,苍茫值小春。

秋深楚猿深,梦断越鸡晨。

海雾连南极,江云暗北津,

素衣今化尽,非为帝京尘。

柳宗元写这首诗时在广西柳州,小春即农历三月。

《梅雨》杜甫

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

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

茅茅疏易湿,云雾密难开。

竟日蛟龙喜,盘涡与岸迥。

杜甫当时在四川成都,诗中所说的"南京"不是指江苏南京,而是指成都,成都梅雨时值农历四月。

关于这二首诗梅雨时值不同,《庚溪诗话》指出:"江南五月梅熟时霖雨,谓之黄梅雨。然少陵诗曰:'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是蜀中梅雨,乃在四月也。及读柳子厚诗云:'梅熟迎时雨,苍茫值小春',此子厚在岑外诗,是南粤,梅雨,又在春矣。盖时候所至,早晚不同耶。"

《梅雨》陆游

丝丝梅子熟时雨,漠漠楝花开后塞。

剩采芸香群书蠹,旋舂麦耖续家餐。

陆游时在家乡芸花在夏季开花,所以江浙梅雨正值初夏。

宋代苏轼《舶风》一诗,不仅描写梅雨,而且还把梅雨物候季节现象与季风联系起来。诗前还有并引:

吴中梅雨既过,飒然清风弥旬,岁岁如此,湖人谓之舶趠风,是时海舶初回,云此风自海上与舶俱至云尔。

三旬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舶趠风。

几处萦回度山曲,一时清驶满江东。

惊飘蔌蔌先秋叶,唤醒昏昏嗜睡翁。

欲作兰台快哉赋,却嫌分别问雌雄。

苏轼写这首诗时在浙江湖州一带,三旬是夏至节后十五天,即江浙一带梅雨是在农历五月结束。从以上诗人咏梅雨诗知道,我国梅雨在春夏之交的农历三、四五月,并且由南而北渐渐推进到长江流域。

"三旬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舶趠风"意是说,每年夏至后黄梅雨天气结束,既而转入夏季风(即东南风)也就是"舶趠风"。为什么叫"舶趠风"呢?"舶"就是船舶,"趠"是远来的意思。因为此时风自海上与船舶同时来到,因此称为"舶风"。

我国古籍早对东南季风过记载,如汉代应劭《风俗通》说:"五月有落梅雨,江淮以为信风。"朱国桢《涌幢小品》也说:"吴中五六月间,梅雨既过,必有大风连数日,士人谓之舶趠风。云是舶遇此风,日行数千里,虽猛而不为害"。

什么是季风呢?大家知道,冬季常刮西北风,一到夏季偏南风逐渐盛行,而且冬季的西北风由大陆吹向海洋,夏季东南风自海洋吹入大陆,这两种不同方向的风,总是随着季节不同而互相更换,我们称之为季风。

古代不仅懂得东南季风,而且利用季风特点掌握航船的规律。宋代泉州太守王十朋有一句诗说:"北风航海南风回",就是说远航外洋的船舶,都是北风出海,南风回航。

古代诗人把黄梅雨这个物候的季节现象,与夏季风连系起来,提高到梅雨与夏季风的关系,是合乎科学原理的。

黄梅雨,诗歌

3.黄梅时节家家雨出自何诗

“黄梅时节家家雨”出自南宋诗人赵师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约客》。

【原文】

《约客》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译文】

《约客》赵师秀

梅子黄时,家家都被笼罩在雨中,

长满青草的池塘边上,传来阵阵蛙声。

时间已过午夜,已约请好的客人还没有来,

我无聊地轻轻敲着棋子,震落了点油灯时灯芯结出的疙瘩。

【赏析】

与人约会而久候不至,难免焦躁不安,这大概是每个人都会有的经验,以此入诗,就难以写得蕴藉有味。然而赵师秀的这首小诗状此种情致,却写得深蕴含蓄,余味曲包。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诗歌前两句写景,描绘出一幅江南夏雨图。梅雨季节,阴雨连绵,池塘水涨,蛙声不断,乡村之景是那么清新恬静、和谐美妙。但是,“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在这里并非为写景而写景,而是于景中寄寓了他独自期客的复杂思想感情。“家家雨”既描绘出夏季梅雨的无所不在与急骤密集,表现乡村之景的清新静谧,又暗示了客人不能如期赴约的客观原因,流露出诗人对绵绵梅雨这种阴雨天气的无奈。“处处蛙”既是写池塘中蛙声阵阵,又是采用以声衬静的写法,烘托出梅雨时节乡村夜晚的恬静和谐气氛,同时还折射出诗人落寞孤寂与烦躁不安的心境。这两句诗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形象而真切地表现出在夜深人静之时,诗人独自期客而客人却始终没有出现时的独特心理感受。遍布乡村、连绵不断的骤雨,此起彼伏、不绝于耳的蛙鼓,本来十分和谐美妙,但令人懊恼的是:这绵绵阴雨,阻挡了友人如约,如鼓的蛙声,扰乱了诗人的心境。此时此刻,诗人多么希望友人风雨无阻、如期而至,和他一起举棋消愁。

“有约不来过夜半”,这一句才点明了诗题,也使得上面两句景物、声响的描绘有了着落。与客原先有约,但是过了夜半还不见人来,无疑是因为这绵绵不断的夜雨阻止了友人前来践约。夜深不寐,足见诗人期待之久,希望之殷,至此,似乎将期客不至的情形已经写尽,然而末句一个小小的衬垫,翻令诗意大为生色。

“闲敲棋子落灯花”,这句只是写了诗人一个小小的动态,然而在这个动态中,将诗人焦躁而期望的心情刻划得细致入微。因为孤独一人,下不成棋,所以说“闲敲棋子”,棋子本不是敲的,但用来敲打,正体现了孤独中的苦闷;“闲”字说明了无聊,而正在这个“闲”字的背后,隐含着诗人失望焦躁的情绪。

人在孤寂焦虑的时候,往往会下意识地作一种单调机械的动作,像是有意要弄出一点声响去打破沉寂、冲淡优虑,诗人这里的“闲敲棋子”,正是这样的动作。“落灯花”固然是敲棋所致,但也委婉地表现了灯芯燃久,期客时长的情形,诗人怅惘失意的形象也就跃然纸上了。敲棋这一细节中,包含了多层意蕴,有语近情遥,含吐不露的韵味。可见艺术创作中捕捉典型细节的重要。

这首诗另一个明显的特点是对比手法的运用。前两句写户外的“家家雨”、“处处蛙”,直如两部鼓吹,喧聒盈耳。后两句写户内的一灯如豆,枯坐敲棋,寂静无聊,恰与前文构成鲜明对照,通过这种对照,更深地表现了诗人落寞失望的情怀。由此可知,赵师秀等“四灵”诗人虽以淡泊清新的面目出现,其实颇有精心结撰的功夫。

4.“梅实迎时雨,苍茫植晚春”“三时已断黄梅雪,万里初来船棹风”

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

——梅雨浅谈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宋朝赵师秀的一首《约客》诗,把我们带进了初夏奇特的江南雨夜。

我国江南在每年梅子黄熟时期,常常阴雨连绵,有时多半月不见太阳,人们习惯叫它做梅雨天气;我国南朝梁代《纂要》中称“梅熟而雨日梅雨”,又因这段期时期潮湿多雨,衣物及器具容易发生霉变,所以也叫“霉雨”。梅雨是初夏时期,从我国长江中下游流域及黄海直到日本南部雨期较长的连阴雨,是东亚特有的一种气候现象。

唐代天文学家柳宗元在《梅雨》中说的“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大体告诉我们梅雨开始的时间,现代气候统计表明,梅雨大约在6月上中旬开始:“三时已断黄梅雨”说的是梅雨结束的时间,通常在7月上旬。梅雨每年的开始日期称为入梅或主梅,结束日期叫做出梅或断梅。入海和出梅时间随气候情况而变,各年不尽相同。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20世纪50年代平均入梅日期为6月10日,出梅日期为7月12日,梅雨期33天,60年代平均入梅日期限在6月17日,出梅日期在7月6日,梅雨期为20天,与50年代相比,入梅晚,出梅早,且梅雨期短。

每年梅雨时期的平均总降水量约为300毫米。我国气候学家根据每年梅雨期间降水量和降水日数的多少,将梅雨强度分为3个等级。阴雨日数多、降水量大的年份称为丰梅,丰梅年梅雨期间降水量有时可达400毫米以上,约占全年降水总数的1/3到1/2;1954年长江中下游梅雨期自6月初到8月初,历时2个月,降水量达1000毫米左右,使江淮流域出现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降水日期和降水量比较少的年份称为枯梅。少数年份,雨带从华南迅速跃过长江、淮河,进入黄河流域,长江中下游一带不出现梅雨,或者只有很少几天降水,降水量也寥寥无几,这种年份叫做空梅。

梅雨是东亚大气环流在夏春之交季节转变期间的特有气候现象。它出现在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边缘的梅雨中。春末夏初,影响东亚地区的北方冷空气犹如强弩之末,再也没有能力像冬季那样横扫江南。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开始西伸北抬,由东南风或偏东风输送的暖湿空气沿副热带高压南部或西部汇集到长江中下游,与北方冷空气相对峙。冷暖空气交汇形成梅雨锋面,从长江中下游延伸到日本南部,形成多云、多雨、多雾、多雷暴天气,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和特大暴雨相间出现,在东海、黄海至日本南海的梅雨锋带上,海面能见度极低,常常出现锋面气旋,使海面风力增大。

梅雨锋能维持稳定多长时间,梅雨期便有多久。当副热带高压再次北抬,脊线移到北纬25度附近时,暖湿空气越过江淮一带,北方冷空气也开始北退,梅雨期结束。待到冷暖空气再次布阵于黄河流域时,北方雨季开始。

正常的梅雨降水,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人畜的正常生活;但若降水时间过长或出现暴雨,则容易造成水灾。梅雨期间空气的温度高、湿度大,易造成霉菌大量繁殖,危害人畜健康。海面梅雨锋附近的海雾和大风,对海上航运和渔业生产也极为不利。

5.梅雨有什么特点

梅雨,是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台湾地区、日本中南部以及韩国南部等地,每年6、7月份都会出现持续天阴有雨的气候现象,由于正是江南梅子的成来熟期,故称其为“梅雨”,此时段便被称作梅雨季节。

梅雨自锋暴雨是不同尺度环流系统相互作用下形成的一种特定地区的特殊天气,大气环流的变异性,导致各年梅雨期开始有迟有早,梅雨持续时间有长有短,有的年份,梅雨锋特别活跃,暴雨频繁,造成洪涝灾害。有的年份,梅雨锋不明显,出现“空梅”百,形成干旱天气。

有的年份,会出现梅雨带北移后又返回江淮流域再度维持相对稳定的现象,习惯上称“倒黄梅”。江淮流域梅雨结束后,雨带移至华北地区,江淮流域进入高温少雨天气。

在气象上,把梅雨度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分别称为"入梅"(或"立梅")和"出梅"(或"断梅")。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平均每年6月中旬入梅,7月上旬出梅,历时20多天。

但是,对各具体年份来说,梅雨开始和结束的早晚、梅雨的强弱等,存在着很大差异。

6.江南梅雨的诗句

《梅雨》年代: 唐 作者: 柳宗元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

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海雾连南极,江云暗北津。

素衣今尽化,非为帝京尘。梅雨【作者】杜甫 【朝代】唐代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

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茅茨疏易湿,云雾密难开。

竟日蛟龙喜,盘涡与岸回。宋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楝花飘砌。

蔌蔌清香细。梅雨过,苹风起。

情随湘水远,梦绕吴峰翠。(宋·谢逸《千秋岁》)雨细梅黄,去年双燕还归。

多少繁红,尽随蝶舞莺飞。(宋·赵彦端《新荷叶》)。

7.雪梅中诗人对梅雨写的评语是什么

《雪梅二首》是南宋诗人卢梅坡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这两首诗阐述了梅、雪、诗三者的关系,缺一不可,结合在一起,才能组成美丽的春色。第一首诗前两句写梅雪争春,要诗人评判,后两句是诗人对梅与雪的评语。第二首诗首句写梅与雪之间的关系,次句写雪与诗之间的关系。后两句写梅、雪与诗之间的关系,梅花开放而还没下雪,所以还缺乏诗意。两首诗写得妙趣横生,富有韵味。

《雪梅二首其一》

作者: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雪梅二首其二》

作者:卢梅坡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译文

其一

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其二

只有梅花没有雪花的话,看起来没有什么精神气质。如果下雪了却没有诗文相合,也会非常的俗气。当在冬天傍晚夕阳西下写好了诗,刚好天空又下起了雪。再看梅花雪花争相绽放,像春天一样艳丽多姿,生气蓬勃。

赏析

第一首诗前两句写梅雪争春,要诗人评判。首句采用拟人手法写梅花与雪花相互竞争,都认为自己是最具早春特色的,而且互不认输,这就将早春的梅花与雪花之美别出心裁、生动活泼地表现出来了。次句写诗人在两者之间难以评判高下。诗人原以为一挥而就,由于难于评判,只好停下笔来思索。“评章”即评价。以为一挥而就,由于难于评判,只好停下笔来思索。

后两句是诗人对梅与雪的评语。就洁白而言,梅比雪要差一些,但是雪却没有梅花的香味。“三分”形容差的不多,“一段”将香气物质化,使人觉得香气可以测量。前人已经注意到梅与雪的这些特点,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王安石的《梅花》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但是此诗将梅与雪的不同特点用两句诗概括了出来,写得妙趣横生,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上首诗主要写梅与雪的特点,第二首诗主要写梅与雪以及它们与诗之间的关系。首句写梅与雪之间的关系,因为梅令人佩服的主要特点是不畏严寒,雪越大就越能显示出梅花的这一特点,相反在风和日丽的情况下,就难以表现梅花的这一特点,所以说“有梅无雪不精神”。

次句写雪与诗之间的关系。下雪的时候,俗人是很难发现其中的诗意而创作诗歌的;即使是诗人,如果缺乏雅兴,同样也写不出诗歌,这同俗人也没有什么差别,所以说“有雪无诗俗了人”。

后两句写梅、雪与诗之间的关系,梅花早就开放了,因为没下雪,所以还缺乏诗意。直到日暮时分,天空中纷纷扬扬地飘起了雪花,梅花在雪花的映衬下变得精神焕发,而雪花有了梅花的点缀,也变得丰富多彩,妙趣横生。面对此情此景,诗人也诗兴大发,两首诗一挥而就。

梅、雪与诗共同使得春意昂然。需要说明的是第三句容易让人误解成“作完了诗,天正好下起了大雪”,实际的情况是触景生情,天下起了大雪,才写成了诗。诗的题目是《雪梅》,不能说雪还没下,就将咏雪的诗写好了。“诗成”之所以放在“天又雪”的前面,是因为受到诗歌格律的限制。

这两首诗阐述了梅、雪、诗三者的关系,三者缺一不可,只有三者结合在一起,才能组成最美丽的春色。诗人认为如果只有梅花独放而无飞雪落梅,就显不出春光的韵味;若使有梅有雪而没有诗作,也会使人感到不雅。从这首诗中,可看出诗人赏雪、赏梅、吟诗的痴迷精神以和高雅的审美情趣。

黄梅雨的特点诗歌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