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的路人诗歌鉴赏(西贝的《路人》)

100 2023-02-08 20:57 小诗

1.西贝的《路人》

西贝,90后诗人,本名闫瑞奇,河南郑州人。

《路人》

不知为何,明明想和你说话。

却骗你说,风雨正好,该去写点诗句。

不必嘲讽我,你笑出声来, 我也当是天籁。

不必怀有敌意,你所有心计, 我都当是你对我的心意。

我的宿命分两段,未遇见你时,和遇见你以后。

你治好我的忧郁,而后赐我悲伤。

忧郁和悲伤之间的片刻欢喜,透支了我生命全部的热情储蓄。

想饮一些酒,让灵魂失重,好被风吹走。

可一想到终将是你的路人, 便觉得,沦为整个世界的路人。

风虽大,都绕过我灵魂。

2.诗人西贝的“风虽大,都绕过我灵魂”应该怎么解析

解析:

前半句风虽大包含着让风来带走痛苦的希望,因为作者本身不能排遣,这时候就需要一个外力来帮他解脱,帮他豁达。

后半句都绕过我灵魂,将灵魂具体化,象征着作者的痛苦和难以排遣的愁绪。风已经很大了,但还是绕过了,说明忧愁之巨,连风都无法撼动。

原文及出处:

《路人》

作者西贝

不知为何,明明想和你说话;

却骗你说,风雨正好,

该去写点诗句。

不必嘲讽我,你笑出声来,

我也 必当天籁。

不必怀有敌意,你所有心计,

我都当是你对我的心意。

我的宿命分两段,

未遇见你时和遇见你以后。

你治好我的忧郁,而后赐我悲伤。

忧郁和悲伤之间的片刻欢喜,

透支了我生命全部的热情储蓄。

想饮一些酒,让灵魂失重,

好被风吹走。

可一想到终将是你的路人,

便觉得,沦为整个世界的路人。

风虽大,都绕过我的灵魂。

扩展资料

《路人》所表达的情感:

西贝想要的是“风虽大,都经过我的灵魂。”要是经过我的灵魂了,就会怎样?那就是灵魂会被风吹走,灵魂不在了,那就只剩下皮囊了。

悲伤是沉重的,所以想饮一些酒,好让自己能轻松一点。可是一想到,于你而言,我与你身边的路人无异,终究只算一个过客,这种悲伤便挥之不去。爱而不得,是刻进心里的痛,我饮再多的酒也无法轻易忘记你,这身边吹过的风啊,再怎么大,也带不走这种遗憾。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路人

3.怎么理解西贝的“风虽大 都绕过我灵魂”

作者被骗被拒绝之后,便“想饮一些酒”,好“让灵魂失重”。但显然灵魂是不存在的,所以作者的饮酒并不能让灵魂失重,也就不能排遣心中的忧愁和痛苦,不能排遣心中的求得解脱的梦想。作者这时的内心是痛苦的,因为“一想到终将是你的路人,便觉得,沦为整个世界的路人”。这时,连风也似乎和自己过不去了,“风虽大,都绕过我灵魂”便表达了一种解脱无望,内心痛苦的感觉。

最后说一下这句话的特点。前半句风虽大包含着让风来带走痛苦的希望,因为作者本身不能排遣,这时候就需要一个外力来帮他解脱,帮他豁达。

后半句都绕过我灵魂,将灵魂具体化,象征着作者的痛苦和难以排遣的愁绪。风已经很大了,但还是绕过了,说明忧愁之巨,连风都无法撼动。

4.西洲曲的全文翻译及赏析

译文:思念梅花很想去西洲,去折下梅花寄去长江北岸。

(她那)单薄的衣衫像杏子那样红,头发如小乌鸦那样黑。西洲到底在哪里?摇着小船的两支桨就可到西洲桥头的渡口。

天色晚了伯劳鸟飞走了,晚风吹拂着乌桕树。树下就是她的家,门里露出她翠绿的钗钿。

她打开家门没有看到心上人,便出门去采红莲。秋天的南塘里她摘着莲子,莲花长得高过了人头。

低下头拨弄着水中的莲子,莲子就像湖水一样青。把莲子藏在袖子里,那莲心红得通透底里。

思念郎君郎君却还没来,她抬头望向天上的鸿雁。西洲的天上飞满了雁儿,她走上高高的楼台遥望郎君。

楼台虽高却看望不到郎君,她整天倚在栏杆上。栏杆曲曲折折弯向远处,她垂下的双手明润如玉。

卷起的帘子外天是那样高,如海水般荡漾着一片空空泛泛的深绿。如海水像梦一般悠悠然然,伊人你忧愁我也忧愁啊。

南风若知道我的情意,请把我的梦吹到西洲(与她相聚)。《西州曲》的故事,温婉缠绵而又云淡风清,没有“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般的炙烈与决绝,然而却能触动人心底最温柔的那根弦。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州”。多么质朴平淡的字眼,却是全诗感情凝结的高潮,满心思念尽在此处,言有尽而意无穷也。

《西洲曲》在艺术上有以下三点值得注意。第一是善于在动态中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

比如“门中露翠钿”一句,生动形象地通过动作表达出了人物的心情,而“采莲南塘秋”六句,是全篇的精华所在,它集中笔墨描写主人公的含情姿态,借物抒情,通过“采莲”“弄莲”“置莲”三个动作,极有层次地写出人物感情的变化,动作心理描写细致入微,真情感人。第二是叠字和顶真的运用。

“开门迎郎”场景中,四个“门”字的叠用,强化了女子急切盼望心上人的到来,而不时从门缝向外张望的焦虑心情。“出门采莲”场景中,又连用七个“莲”字,着意渲染女子缠绵的情思。

而顶真的运用使得句子灵活生动,朗朗上口。第三是双关隐语的运用。

双关隐语,是南朝乐府民歌中一个显明的特征,它在诗经时代的民歌和汉魏乐府民歌中很少见。一说“莲”与“怜”字谐音双关,而“怜”又是“爱”的意思,隐语极言女子对情人的爱恋。

同时,“莲子清如水”暗示感情的纯洁,而“莲心彻底红”是说感情的浓烈。这些双关隐语的运用使诗歌显得含蓄多情。

扩展资料:原文: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中的名篇,也是乐府民歌的代表之作。写作时间和背景没有定论,一说是产生于梁代的民歌,收入当时乐府诗集,另一说是江淹所作,为徐陵《玉台新咏》所记载。

还有一说在明清人编写的古诗选本里,又或作“晋辞”,或以为是梁武帝萧衍所作。全诗三十二句,四句一解,用蝉联而下的接字法,顶针勾连,技法之“巧”,真令人拍案叫绝。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等等诗句,如此环环相扣,接字成篇,不仅声情摇曳,情味无穷,而且节奏和谐,优美动听。诗篇在写了女子想到西洲以后,插叙了一下女子的打扮及其美丽的容貌,即“单衫杏子红(黄),双鬓鸦雏色”,这可以说是一种体察入微的心理描绘或烘托。

本来,“西洲在何处”的交代紧承“折梅寄江北”正合乎逻辑;然而女主人公既想起了情郎,想起了自己曾折梅寄往江北,因而她多少抱有情郎可能归来的希望,下文所谓“开门郎不至”正说明了这一希望的存在。正因有这个希望,她才在想到了情郎之后,立即注意到自己的装束和姿容,所谓“女为悦己者容”,要是情郎已站在门外了呢?所以这两句正绝妙地刻画出女主入公此时的心理活动,而不只是对其装束的简单交代。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二句,既交代了西洲之位置,亦表现出此女子对其挂怀之情;之所以值得如此魂牵梦绕,正因其为情郎所在地。所谓“两桨桥头渡”,一般释为划两下桨就到了,所距很近。

其实这是误解。南朝民歌的《西曲歌》中有《莫愁乐》二首,其一云:“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

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所谓“两桨”,指的就是船的两个桨;在《西洲曲》中,借以指船。

其意是说,要到西洲去,需要乘船过江,此亦正说明西洲在江北。以上六句所描绘的乃是一个静坐相思的女子的形象,而非正乘船到西洲采梅的女子形象。

如此理解,则与下文正好贯通。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洲曲。

5.<<观刈麦>>赏析

《观刈麦》是白居易任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作品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

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二年(807),诗人三十六岁。周至县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

县尉在县里主管缉捕盗贼、征收捐税等事。正因为白居易主管此事;所以他对劳动人民在这方面所受的灾难也知道得最清楚:收割。

全诗分四层,第一层四句,交代时间及其环境气氛。"农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下文要说的事情就发生"人倍忙"的五月。

这两句总领全篇,而且一开头就流露出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一派丰收景象,大画面是让人喜悦的。可是谁又能想到在这丰收景象下农民的悲哀呢? 第二层八句,通过具体的一户人家来展现这"人倍忙"的收麦情景。

婆婆、儿媳妇担着饭篮子,小孙儿提着水壶,他们是去给地里干活儿的男人们送饭的。男人天不亮就下地了;女人起床后先忙家务,而后做饭;小孙子跟着奶奶、妈妈送饭时一齐到地里。

她们是要在饭后和男人们一道干下去的。你看这一家忙不忙呢?"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这四句正面描写收麦劳动。

他们脸对着大地,背对着蓝天,下面如同笼蒸,上面如同火烤,但是他们用尽一切力量挥舞着镰刀一路向前割去,似乎完全忘记了炎热,因为这是"虎口夺粮",时间必须抓紧呀!妇姑:媳妇、婆婆,古时媳妇称婆婆叫姑,称公公叫舅。荷:肩挑;用篮子盛着食物,这里即指饭篮。

壶浆:用壶装着水,这里即指水壶。田:给田里干活的人送饭。

丁壮:成年的男劳力。烤。

惜:珍惜.舍不得浪费。天气如此之热,白天又如此之长,而人们却竭力苦干,就怕浪费一点时间,可见人们对即将到手的麦子的珍惜程度。

"惜"字在这里用得非常好,是用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突出人们此时此地的感情烈度。白居易的《卖炭翁》中有"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之语,"愿"字的用法与此处"惜"字的用法正同。

笫三层八句,镜头转向一个贫妇人,她被捐税弄得破了产,现时只能以拾麦穗为生,这是比前述阖家忙于收麦者更低一个层次的人。你看她的形象:左手抱着一个孩子,臂弯里挂着一个破竹筐,右手在那里捡人家落下的麦穗。

这有多么累,而收获又是多么少啊!但有什么办法呢?现在是收麦的时候,还有麦穗可捡,换个别的时候,就只有去沿街乞讨了。而她们家在去年、前年,也是有地可种、有麦可收的人家呀,只是后来让捐税弄得走投无路,把家产,土地都折变了,至使今天落到了这个地步。

秉:拿着。田家:这里指一个庄稼户的产业。

输:交纳。 第四层六句,写诗人面对丰收下出现如此悲惨景象的自疚自愧。

事:从事。岁晏:年底。

作品的题目叫《观刈麦》,而画面上实际出现的,除了刈麦者之外,却还有一个拾麦者,而且作者的关心也恰恰是更偏重在后者身上。他们二者目前的贫富苦乐程度是不同的,但是他们的命运却有着紧密的联系。

今日凄凉可怜的拾麦穗者是昨日辛劳忙碌的刈麦者;又安知今日辛劳忙碌的刈麦者明日不沦落成凄凉可怜的拾麦者呢?只要有繁重的捐税在,劳动人民就永远摆脱不了破产的命运。作者在这里对当时害民的赋税制度提出了尖锐批评,对劳动人民所蒙受的苦难寄寓了深切的同情。

而且不是一般的同情,是进而把自己摆进去,觉得自己和劳动人民的差别太大了,自己问心有愧。这时的白居易的诗歌确实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情绪,呼出了劳动人民的声音。

这首诗写作上的基本特点是不带任何夸张地、如实地描写现实生活场景。他选取了举家忙碌和凄凉拾穗这两个镜头,使之构成强烈对比。

前者虽然苦、虽然累,但他们暂时还是有希望的,至于后者,则完全是断梗浮萍,朝不保夕了。两个镜头所表现的场面、气氛、形象、心理都很好。

诗的最后是发议论,这是白居易许多讽谕诗的共同路数。这首诗的议论不是直接指向社会病根,而是表现为自疚自愧,这也是一种对整个官僚贵族社会的隐约批评。

白居易才是一个三百石的小小县尉呀,那些大官僚、大贵族们难道不应该有更大的自疚自愧吗!赋税是皇帝管的,白居易无法公开反对,他只能用这种结尾来达到讽谕的目的。

6.求诗歌Annabel lee的赏析,包括诗歌结构和押韵等~

Annabel Lee 安娜贝李 It was many and many a year ago,很久很久以前,In a kingdom by the sea,在大海边一个王国里,That a maiden there lived whom you may know 住着一位少女你或许认得,By the name of Annabel Lee;-- 她名叫安娜贝李;And this maiden she lived with no other thought 这少女活着没有别的愿望;Than to love and be loved by me.只为了与我相爱。

She was a child and I was a child 她是孩子,我也是孩子,In this kingdom by the sea,在大海边的王国里;But we loved with a love that was more than love-- 可我们相爱,爱超越了爱—— I and my Annabel Lee-- 我和我的安娜贝李;With a love that the winged seraphs of Heaven 我们的爱连天上的六翼天使 Coveted her and me.也把我和她妒嫉。And this was the reason that, long ago 这就正是那原因,很久以前 In this kingdom by the sea,在大海边的王国里,A wind blew out of a cloud by night 夜里一阵冷风从云中吹落,Chilling my Annabel Lee; 冻僵了我的安娜贝李;So that her highborn kinsmen came 于是她高贵的亲戚来到凡间 And bore her away from me,把她从我的身边带走,To shut her up in a speulchre 将她关进一座坟墓 In this kingdom by the sea.在大海边的王国里。

The angels, not half so happy in Heaven,这些天使在天上并不快乐,Went envying her and me;-- 于是把我和她妒嫉—— Yes! That was the reason as all men know,In this kingdom by the sea 对——那便是原因(众所周知,在大海边的王国里) That the wind came out of the cloud, chilling 云中刮起了寒风,And killing my Annabel Lee,冻杀了我的安娜贝李。But our love it was stronger by far than the love 但是我们的爱情更为强烈 Of those who were older than we-- 比那些年纪长于我们的人—— Of many far wiser than we-- 比那些智慧胜于我们的人—— And neither the angels in Heaven above 无论是天上的天使,Nor the demons down under the sea,还是海底的妖魔,Can ever dissever my soul from the soul 都不能将我们的灵魂分离,Of the beautiful Annabel Lee;-- 我和我美丽的安娜贝李。

For the moon never beams without bringing me dreams 因为每一丝月光都带我入梦 Of the beautiful Annabel Lee; 美丽的安娜贝李的梦 And the stars never rise but I see the bright eyes 群星的每一次升空都令我看见那双明亮的眼睛 Of the beautiful Annabel Lee; 我的美丽的安娜贝李 And so, all the night-tide, I lie down by the side 就这样,我整夜躺在她身旁 Of my darling, my darling, my life and my bride,我亲爱的——我亲爱的——我的生命,我的新娘,In her sepulchre there by the sea-- 在大海边那座坟茔里,In her tomb by the side of the sea.在大海边她的墓穴里。参考资料:/z/q775821015.htm。

7.求王维的过香积寺的诗歌鉴赏答案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作为山水田园诗派的开山之祖,王维素有“诗佛”之称。他在 诗歌创作中往往阐发佛教禅理和隐士生活,特色鲜明,自成一家。

这首《过香积寺》,可视为其后期成熟的代表作。此诗能够将佛教禅理与山水景物融于一炉,尽抒作者的高雅韵致和生命情调。

《过香积寺》是一首短小的五言律诗。题为“过香积寺”, “过”是过访之意。

香积寺是唐代著名寺院,“香积”取名缘自《维摩经》:“维摩遣八菩萨往众香国礼佛言,愿得世尊所食之余,于是香积如来以众香钵盛饭与之。”此寺位于今陕西省长安县南神禾原上,原貌不存。

首联开篇用“不知”领起,说明诗人是初次造访,并不知道它的确切位置。“数里”,表行程漫漫。

“云峰”指云雾萦绕的高山。谢灵运《酬从弟惠连诗》有云:“寝瘵谢人徒,灭迹入云峰。”

山势渐 高,不见古寺的踪迹,只见山峦高耸,直插云天。这}人迹罕至的云峰令人心旷神怡,正契合了诗人高蹈的生命情趣,激发了诗人探访古寺的兴致。

这一起语凭空而出,凸显古寺的幽远与神秘。 . 中间两联铺写了寻访古寺沿途所见景物。

山 中古木参天,人迹罕至,诗人忽然听到远处传来的阵阵悠长的钟声,不禁发出“深山何处钟”的疑问,虽是疑问,实际上又加以肯定答复。这回荡的钟声,衬托出古寺的遥远和幽静。

这两笔从视觉到听觉、以动衬静,生动地表现出山的深幽,造成一种清高幽僻的意境。这里“何处”与“无人”对偶,又遥应开篇的“不知”,将一种幽远深奥、缥缈莫测、令人迷惘讶异的意境氛围渲染得出神人化,接着又落笔眼前,采用倒装句,“泉声咽危石”是“危石”边“泉声咽”,“日色冷青松”是“青松”上“日色冷”,突出了入耳的泉声和触目的日色。

因危石的阻隔,泉水不能顺利流淌,发出呜咽凄切的声音。夕阳西下,昏黄的余晖洒在一片幽深的松林上,青松使日光仿佛也变冷了。

这里“咽”、“冷”二字用得极为准确、巧妙,被历代誉为炼字典范。“咽”是拟人,状石间泉声低沉,“冷”是通感,绘夕阳余晖微弱。

正如孙殿成所评:“下一‘咽’字,则幽静之状恍然,著一‘冷’字,则深僻之景若见。”(《王右丞集笺注》)此外“泉声”、“危石”、“日色”、“青松”四个意象形成完美组合,以泉声之幽咽与日色之凄冷相互衬托,渲染古寺远离世间烟火、俗人难以接近的氛围。

尾联两句才写到古寺,但仍然不写寺中景物,而写寺外清潭的空旷幽寂,潭岸的曲折深僻,诗人体会到禅理,排除烦恼,闲适自在。“安禅”是佛家语,指佛徒安静地打坐,眼观鼻,鼻观心,身心安然入于静思凝虑万念俱寂之境。

“毒龙”典出《涅槃经》,经文上说:“但我住处,有一毒龙,其性暴急,恐相危害。”“毒龙”可比喻人心中的一切世俗杂念和妄想,如佛经所言的贪、嗔、痴三种人的根本烦恼。

关于“毒龙”还有一则盘陀王依佛法制伏毒龙的故事。日暮时诗人立于寺前潭边,安禅入定,想到制伏毒龙的故事,一是杂念排除,尘心尽消,如毒龙之被制伏;一是赞颂佛法无边,心向往之。

因此以“安禅制毒龙”作结,可谓水到渠成,深化诗旨。 王维这首《过香积寺》为人所称道,就在于诗人由浅及深地创造了超脱尘俗和忘我人禅的两个境界,使外在景物与内蕴的禅境相互映照。

从而一步一步地引领读者进入他所企求的无烦扰的寂静禅境,可谓“深幽超尘、诗中有道”。而这种境界的获得,关键得力于其艺术上的独特成就: 其一,“即色游玄”的艺术结构。

山水诗是在南朝佛教大兴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受到南朝佛家支遁“即色游玄”论的影响,“即色游玄”是山水诗一贯采用的艺术结构模式。这一结构并不纯是一个简单的形式问题和表现问题,而是一个运思方式、审美原则的问题。

王维这首《过香积寺》就采用了这一传统的艺术结构。诗中描写山中寺外的清幽自然景色和“薄暮空潭曲”的眼前之景,都可以统称作“色”,与“安禅制毒龙”的佛理禅思,所谓“玄”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即色游玄”的艺术结构。

王维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在运用“即色游玄”艺术结构时,能够做到“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这其中还包含着自然景色与王维本人“无心于万物”的佛玄心胸相互契合而相互激荡的中间环节,故而诗人能够将禅的拈花微笑的最高境界转化为诗歌中空明脱俗的审美之境。

其二,顿悟的运思方式。王维笃好南禅宗,曾为南禅宗开宗立派的大师慧能写过碑志。

在修行方法上,慧能主张不假外求,*自己心内的“己心弥陀”(有称“自性弥陀”)顿悟。这种顿悟的修行方法类似于心理学中常说的直觉、灵感等,与艺术思维有共通性。

王维本人悟性极高,他的诗歌创作看似写景,实在参禅,如这首《过香积寺》中,古木、山径、钟声、泉声、危石、日色、青松等自然物象,都可用以印证诗人归寂的心态。王维通过对自然景物真实平常的表现,以求得不执著于外物、不重乎形式,来获得对禅体悟的境界,这正是顿悟的艺术表现。

其三,诗中藏画的艺术技巧。王维本人是丹青好手,他在营。

8.怎么理解西贝的“风虽大 都绕过我灵魂”

作者被骗被拒绝之后,便“想饮一些酒”,好“让灵魂失重”。

但显然灵魂是不存在的,所以作者的饮酒并不能让灵魂失重,也就不能排遣心中的忧愁和痛苦,不能排遣心中的求得解脱的梦想。作者这时的内心是痛苦的,因为“一想到终将是你的路人,便觉得,沦为整个世界的路人”。

这时,连风也似乎和自己过不去了,“风虽大,都绕过我灵魂”便表达了一种解脱无望,内心痛苦的感觉。最后说一下这句话的特点。

前半句风虽大包含着让风来带走痛苦的希望,因为作者本身不能排遣,这时候就需要一个外力来帮他解脱,帮他豁达。后半句都绕过我灵魂,将灵魂具体化,象征着作者的痛苦和难以排遣的愁绪。

风已经很大了,但还是绕过了,说明忧愁之巨,连风都无法撼动。

西贝的路人诗歌鉴赏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