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学年论文讲话最新3篇

100 2023-10-30 11:34 精优范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写作会计学学年论文相关内容,宣传员精心整理了3篇会计专业学年论文范文,欢迎查阅与参考。

会计学年论文 篇一

会计专业学年论文讲话最新3篇

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指导和答辩实践经过几年的摸索和探讨,到目前为止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体系。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1.周密的论文指导程序与时间安排。论文指导和答辩全部工作包括准备与动员、论文撰写与指导和论文验收与答辩等三个阶段。准备与动员阶段主要任务就是公布毕业论文选题、主管教学的副院长为学生进行论文写作动员、学生选题、会计学院确定指导教师、分管教学的副院长为教师进行如何指导论文的动员。论文撰写与指导阶段具体又可细分为五个阶段,这五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1)选题指导与写作计划指导;(2)大纲指导;(3)初稿指导;(4)二稿指导;(5)论文定稿。论文验收与答辩阶段属于最后一个阶段,其主要任务就是:验收论文和组织答辩。

2.充分的论文指导支持与辅助工具。可以为学生和教师提供许多论文写作和指导支持性和辅助性的工具。比如每一届本科毕业生在准备与动员阶段都可以获得一份《毕业论文写作指导及答辩工作指南》,同时可以获得一份《毕业论文选题》。

3.严格的论文写作、指导和答辩质量控制措施。为了确保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就需要对学生和指导教师的工作进行监督与控制。为此,会计学院针对论文写作、指导和答辩等各项环节采取了一些控制的措施。其中,最主要的控制措施,就是设计并运用《工作底稿》。《工作底稿》是监督与控制学生和教师在论文写作和指导工作的一种工具,也是学生和教师就论文写作和指导相关问题进行沟通与交流的一种媒介。其次,会计学院专门成立论文验收小组,根据已经设计好的相应表格及其项目要求,对学生的论文定稿进行匿名审核,只有论文质量符合验收标准的,方有资格参加论文答辩。再者,规定指导教师回避制度,即不审核自身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也不参加自身指导学生的论文答辩。最后,成立答辩小组,指定资深教授担当答辩主席,并规定答辩结果和答辩成绩由答辩委员会通过无记名表决方式产生。答辩成绩的判定是依据一套完善的评价方法进行,这一套评价方法主要是从观点、内容、格式、结构、答辩等五个方面情况进行评价。

我认为要提高会计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质量,除了指导教师的努力以外,会计学院还必须从整体上统筹安排。为此,我对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提出以下若干建议:

1.论文选题不必限制得过于狭小。目前许多院校本科毕业论文选题虽然是征求专家意见确定的,但是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一经选定一般保留较长时间,较少变动,这样有些题目就失去了继续研究的意义,难以反映时代环境的变化;二是许多题目规定得过于严格,这样可能约束指导教师的发挥余地,同时限制学生的创造性。我认为,对于一些已经陈旧或者落后的选题要进行定期淘汰,同时要补充一些反映理论前沿与实务热点的选题。另外,论文选题可以定得相对宽泛一点,比如财务管理专业就可以定一些诸如“企业经营业绩评价”、“公司价值评估”这样的题目,这样做的好处有许多,一是可以减少变动的次数,同时有可以反映时代的特色,二是可以发挥指导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最终要写的角度。

会计学年论文 篇二

【关键词】众创空间;会计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一、会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一)会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是贯彻

国家政策的需要。2010年教育部的《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3]3号)指出,“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在高等学校中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对于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要在专业教育基础上,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1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的《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号)明确指出:“推进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鼓励高校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立健全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专门机构,加强大学生创业培训,整合发展国家和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基金,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场所、公共服务和资金支持,以创业带动就业。把创业精神培育和创业素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实现全社会创业教育和培训制度化、体系化。加快完善创业课程设置,加强创业实训体系建设。加强创业创新知识普及教育,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人心。加强创业导师队伍建设,提高创业服务水平。”可见将会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融合是国家的政策性要求,对国家发展、民族进步有重要的意义。

(二)会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是满足就业的需要

会计学是一门实践性与应用性极强的专业。目前,全国有1000多所高校设置了会计学专业。2018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820万人,再创毕业生人数历史新高,其中,会计学、英语、土木工程、艺术设计等专业的毕业生就已超过10万人次。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会计就业岗位需要的人才并不仅局限于会计的日常工作和业务流程,而应该提升为管理决策能力、战略与创新能力和风险管控能力等。通过创业教育,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学生拓宽就业渠道和空间。

(三)会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不仅需要会计专业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和知识,加强与企业各部门的沟通,更需要掌握多种知识,培养跨界整合的多元化人才。《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7)》将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为“培养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具备科学素养、人文精神和诚信品质,具备会计学、经济、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机构从事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会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二、会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调查分析

本文结合ACCA报告推出的“财会学生”能力框架,设计了一份会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调查问卷。对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工程学院和黑龙江大学三所高校的2018届会计专业毕业生进行网络微信及纸质版调查。参与调查学生共320名,收回有效问卷270份,问卷有效率达84.37%。该调查问卷共18道题,探讨会计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能力,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对会计专业和创新创业的认知与了解,便于会计专业与创新创业教育更好地结合。

(一)会计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

会计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包括九项,根据全部问卷的打分取平均值,再进行排序。赋值越小认为该能力越重要。通过调查问卷可以得出,会计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依次为:管理决策能力、与人沟通能力、道德水平、创新创造能力、灵活应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终身学习能力、风险防范意识、公文处理能力。这与企业招聘会计专业学生的要求略有不同,除了项目1、6具有普及性以外,企业认为对初级(职高和本科)会计专业学生来说2、3、4、9项能力更为重要,而对于中高级(硕士、博士研究生)会计专业学生来说1、4、7、8项能力比其他各项排名略靠前。这也说明未来社会需要具有创新创造能力和风险意识的中高端人才,而不是简单的初级人员。

(二)会计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知识

调查问卷将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三门课程统称为财务会计及报告,调查问卷如表2所示。会计专业应具备的专业课程包括:财务会计及报告、税法与法律、财务管理、创新创业、管理会计、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审计及鉴证服务和公司金融与战略管理等。

(三)会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调查分析

通过调查问卷统计,对于创新创业是否需要会计方面专业知识,91.25%的学生认为需要,8.75%的学生认为不需要。37%的学生认为学校可以通过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公司战略管理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并增设各类会计模拟仿真实验。28.2%的学生认为可以通过大学生创业比赛增强创业意识。47.3%的学生认为应寻找创新基地,通过众创空间等实践基地提升学生创业能力。

三、众创空间下的会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路径

会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既涉及到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又涉及到课程体系、实践环节等多方面的改革。高校应发挥政策集成效应,努力打造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大力发展众创空间,利用创新园区、创业示范区等现有条件,实现高校会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改革。

(一)加强会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后,应把成才的选择权赋予学生,教育理念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专业课程时,应挖掘专业课程和创新创业教育的互通性,找寻创业方向融合相关的专业基础课、核心课,如引导学生将会计知识与纳税筹划结合,财务管理和企业预测决策能力结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创业课程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以及与创新创业有关的实践课程。课程设置上除了创业基础课以外,还应开设各种与管理有关的课程,如沟通管理、商务谈判、战略和商情分析、创业融资、商业计划编制等方面课程。建议学生应从大一开始对创业有认知,大二有创业演练和实践教育,大三大四进行创业模拟。整个四年的大学学习,专业课程和创业课程的设置应保持连续性,而非只有大一开设创业基础课程。第一学年的创业认识过程中,应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和思维,创业课程包括创业理论课、软件操作、沙盘课和创业小游戏。第二学年的创业演练中,主要培养学生创业精神,鼓励学生多参加各种大学生创业大赛和路演,邀请专家研讨或者讲座。第三、四学年的创业实践中,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依托大学创业基地,如众创空间、大学生创业孵化器等,搭建高校校园创业平台,院系可为学生建立会计专业创新创业工作室,采用可行的运行管理模式,为会计专业学生实践提供支撑。

(二)构建众创空间为基础的会计专业实践基地

创业活动不是封闭在校园内的活动,而是激发学生积极应对挑战外界的活动。结合专业课程,挖掘众创空间作为创新创业教育新平台,营造创新创业新生态环境,培养学生个性化 教育,高校作为众创空间开展的重要平台,拥有广泛的社会资源和得天独厚的优势。众创空间是互联网下的新型孵化器,它不是单一的物理实体概念,而是一个为创业者提供良好环境的服务平台,即通过政府扶持政策、市场化机制和专业化服务等途径搭建而成的便利化、开放式、低成本的新型服务平台,为广大创业者提供工商注册、会计、法律、金融等管理方面服务,实现线上与线下、孵化与投资、管理与创新的结合,为创业者提供工作、社交和共享资源的交汇空间,通过平台分享与交流,创造最佳创业机会。以黑龙江工程学院为例,学校将寒暑假作为“社会实践学期”和“专业实践学期”,提出“开一个专业,办一个实体”的专业建设原则,探索“众创空间+专业经济实体”,陆续成立20余家公司。将学生的培养目标确定为“应用型创业者”,通过寒暑假的项目创新创业和岗位创新创业,使学生在真实环境中,真学真做,鼓励学生在众创空间中发展自我。根据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素质的不同,发展也呈现差异化,无论是自己创业还是为创业空间的原有企业服务,都使学生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三)打造众创空间为平台的切实可行的管理模式

高校建立众创空间为平台的生态系统,需要政府的政策法规和资金扶持,以学院创业作为一级委托管理者,将教师和学生创业相结合,使产业与课程,专利与公司相匹配,将师生的专利成果转换成社会生产力。众创空间的管理模式对内依托校内实验中心、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对外联合高校建立会计专业教育联盟、校企共建的校外实习基地、企业项目工厂等,通过企业培训与学习、毕业论文、学科竞赛、创业训练项目等方式,在会计专业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学生可以结合发展方向,在众创空间中孵化创新创业项目。高校建立众创空间的线上线下交互管理平台,变教学单位为办学单位,实现众创空间内部创业的目标管理和成本管理。设置专门部门和学生统一对众创空间进行制度约束与现场管理,学生参与双创实践的可以学分置换,学分与奖励双管齐下,鼓励师生科技成果转化。高校以产业为主体,以创业为主导,以会计专业为主线,治理结构应追求行政权与教学权的协调统一。众创空间下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如右上图所示。

(四)完善以众创空间为基点的内工作

会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平台建设,应以众创空间为基点向区域辐射。建立健全多样化教学体系的同时,整合校校、校企的创新资源,面向产业,拓展对接市场,推动资源开源共享。面对创业意愿较强烈或已开展创业的学生,定期举办各种产业领域的沙龙,“创客+导师+企业”三方联动,丰富创客文化;依托各行业协会和商会,举办企业家代表讲座和技术培训;衔接外部融资渠道,作好技术和孵化等指导工作,拓展创业项目。众创空间应建立线上交流平台,第一时间与供应商对接,获取最低采购成本,吸纳更多的企业以会员形式加入众创空间的共保体,享受平台最低价格的同时,拓展交流产品、信息等功能,实现跨区域的网络交流。

【参考文献】

[1]魏伟华。众创时代高校创客空间建设的思考[J].教育评论,2017,(03).

[2]刘广,阮锦强,马小惠。依托众创空间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12).

会计学年论文 篇三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教育;高职教育;会计;人才培养;比较

一、会计人才培养定位的比较

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修订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中,把大学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本科和专科)分成5A和5B两大类。5A侧重理论教育,相当于大学本科和研究生教育;5B侧重实用技术教育,基本等同于我国的高职高专教育。按照专业分设的标准不同,5A又分为学术型本科教育和应用型本科教育两类。学术型本科教育是按学科分设专业,侧重培养从事理论研究的学术型人才。应用型本科教育是按行业分设专业,侧重培养从事各行各业专业实践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1]。《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要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提高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比例[2]。对应来看,学术型本科教育主要致力于为创新性(研究生)、复合型人才(专业硕士)的培养做准备;地方本科院校主要致力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而职业院校主要致力于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当然,人才培养目标之间并不存在绝对清晰的界限,但高等教育的分类发展,使得其培养目标定位各有侧重。具体如图1所示:

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比较研究

(一)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教育部[3](2004)指出:高等职业院校应以服务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为宗旨,以精准就业为导向,以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实践需要为标准,培养实践能力强、职业素养良好的“用得上、下得去、留得住”的高技术技能人才。本文搜集了包括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在内的10所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归纳总结,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表述为[4]:面向区域经济发展一线,培养具备会计核算、税务服务、审计监督和财务管理等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能在中小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从事会计、出纳、税务、审计、管理等相关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二)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8)[5]提出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指出要引导新建本科院校坚持走地方应用型大学的发展之路,瞄准服务域,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这个中心,突出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核心,走从“新建”到“新型”的建设发展之路,建设神形兼备的一流地方应用型大学。本文搜集了包括滨州学院在内的10所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归纳总结,将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表述为:本专业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一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掌握经济学、管理学、财务管理和会计学知识,具有核算、分析和解决企业实际财务问题的基本能力,具备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团队协作、乐于奉献和勇于创新等职业素养,基础实、能力强、素质高、适应快,具有健全人格和社会责任感、具备较强专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能在企业、金融机构、非盈利组织及中介服务组织等领域,从事财务管理、会计、审计、税务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素质专门人才。

三、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比较研究

(一)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本文选择山东省两所高职院校的会计学专业培养方案进行综合比较,发现高职院校会计学专业为实现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制定的课程体系具有一定的共性。如图2所示,为实现知识的精细化,设置出纳实务、会计实务、税务实务、成本实务、财务管理、经济法等课程,侧重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有机融合;为实现“零距离”的实践能力的培养,设置会计信息化实务(财务软件实操)、会计综合实训(手工账模拟)、专业轮岗实训(分阶段体验财务工作全过程)、社会实践和顶岗实习;为实现订单式培养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设置金融方向(银行柜员实务和保险实务)和注册会计师方向(会计和审计)的选修课程。(二)地方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课程体系。本文选择山东省两所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会计学专业培养方案进行综合比较,发现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课程体系主要由3个模块组成。具体如图3所示:第一模块,夯实会计学专业理论及实务基础。保持知识的系统性和多元化。共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设置经济学、管理学,夯实会计学的理论基础,并同时涉猎金融学、财政学和统计学等基础学科,保持知识的多元化;第二层次设置会计系列课程,保持知识系统化。第三层次是会计课程的延伸,包括审计学、财务管理、财务分析、投资学等,这些课程是会计知识的应用和深化。第二、三层次知识的学习均并配合一周的同步实训,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第二模块,培养学生持续、扩展的实践能力。共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会计系列课程的同步配套实训,这是连接模块一和模块二的桥梁。第二层次是专项实训,包括会计信息系统(财务软件的实训)、财务模拟实训(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ERP综合实训以及纳税申报与筹划;第三层次是综合实训,包括会计综合实训(手工模拟账)和专业综合实训(会计专业及其相关岗位的虚拟实训);第四层次是企业实战实训环节。包括社会实践(每学期一次)、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要求学生在毕业实习的过程中结合自己实习单位的情况进行选题和写作)。第三模块,培养学生多元化的知识体系、创新创业能力及素质拓展能力。共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包括企业战略与风险管理、市场营销和人力资源管理等会计相关专业课程,有助于学生多元化知识体系的养成和适应相关岗位能力的形成。第二层次包括文献检索、创新创业教育等课程,有助于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实践;第三层次是素质拓展课程,主要通过引导学生考取专业资格证书、参加学科竞赛、听取或组织讲座等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知识更新的主动性,培养学生不断学习、创新创业和组织协调等能力。

四、分类构建健康、优化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上面就是宣传员给大家整理的3篇会计专业学年论文范文,希望可以加深您对于写作会计学学年论文的相关认知。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