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的论文一千字

100 2022-07-09 00:00 论文大全

1.求“人的身体”1000字生物论文?

从微观上看人类,人的身体就像一个小宇宙,在人体的宇宙里万物都在不停地运动,一个人每天心跳平均10.8万次,肺呼吸2.6万次,肾脏过滤1700升的血液,胃分泌1.5升的胃液。

人体的骨骼由206块骨连结而成,骨骼肌有600多块,450对肌肉,80多万根汗毛孔,人体如同一座装置着精密仪器的高科技工厂,里面含有由4万亿到6万亿个细胞所构成的复杂结构,整个系统随着心脏的搏动而不停地新陈代谢。

人的体内,大小血管连接起来可以围绕地球两周半(10万公里),血液占人体的1/13,血液里的2/3是水(即血浆),还有1/3是红血球、白血球和血小板,它们像船一样浮在血浆里,红血球把氧运输给人体的各部位,又将二氧化碳(废物)运出来;白血球是一支野战部队,专门消灭体内的细菌;血小板是泥瓦匠,对皮肤伤口进行修补。

人有一双水灵灵的眼睛,正因为眼皮薄松弹力强,睁眼闭眼才较方便,不但快而且省力,由于血管丰富,血液供应充足,才容易消除疲劳,眼轮匝一放松,轻巧的眼皮,又自动弹回,眼睛睁开了,这是真主多么巧妙的安排。

人体是一个无煤的“火光炉子”,食物中所含的蛋白、脂肪是在人体各种酵素的作用下燃烧——被氧气氧化,虽然不发火却能放出大量的热来,蛋白质燃烧后变成了尿素从小便排出,脂肪与糖类燃烧变成二氧化碳与水,从你鼻孔跑掉,水分有的从肺部跑掉,有的从皮肤与大小便排出。

人的鼻孔象杂乱的丛草,正因为乱,才能阻止空气中的灰尘,这是头道关;二道关是鼻粘膜,它能经常分泌粘液,拦挡漏网的灰尘,当大粒灰尘偶然闯入时,由于鼻孔发痒,全身来个总动员“嚏”然一声,把那些灰尘驱除出境,鼻孔除了“除尘设备”还一套“加热设备”与“加水设备”来保护肺部,在鼻孔里有几片布满血管的薄肉片(叫鼻甲),它象一排“暖气片”似的,把吸进来的冷空气预热一下,然后进入肺部,使肺不遭寒冷。

更奇异的是食管,下连胃,而气管下连肺,这两条管子在喉头上互相紧靠。气管在前,食管在后,而一起开口于咽部,气管上方有块“会厌软骨”,当我们吃饮时,呼吸暂时停止,“会厌软骨”就下降,正好盖住气管入口,当我们吃完,而需要恢复呼吸时,“会厌软骨”就上升,使空气得以进入气管

再看看人脑与电脑的比较,人的大脑由六部分和脊髓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最高司令部,成人之脑重为500克左右,它有140亿个神经元与9000个辅助细胞,任何高级精密的电子计算机都无法与它相比。人脑的潜力很大,一般人的终生思索充其量只用了脑力的15%,故人活近百岁,还可以正常思索。而电脑再精细,也是由人脑制造而成。 答案补充 给分吧! 答案补充 呃

2.“人的身体”1000字生物论文谢谢可以+悬赏写一篇有关人的身体 爱问

你上这里找吧,是专业解剖学教程网站(中国医大)! 比如下面这篇文章 或者注册这个论坛也可以: 胸腔及其脏器 -------------------------------------------------------------------------------- (一)位置和分时 脑位于胸腔内,纵隔两侧,左右各一,借肺根和肺韧带与纵隔相连。

肺似半圆锥体,上为肺尖,下为肺底,外侧面为肋面,对向肋和肋间隙,内侧面为纵隔面,对向纵隔和脊柱。在三面交界处为肺的前、后、下缘。

肺尖向上突 至颈根部,在锁骨内侧1/3上方2~3cm处。左肺由斜裂分为上、下二叶。

左肺除有相应的斜裂外,尚有一水平裂而分为上、中、下三叶。 肺裂可能不完全,使肺叶之间有肺实质 融合,也可以有额外肺裂和肺叶。

(二)体表投影 1.肺的前、下界肺的前界几乎与胸膜前界一致,仅左肺前缘在第尽胸肋关节高度沿第4肋软骨急转向外至胸骨旁线处弯向外下,呈略凸向外侧的弧形线下行,至第6肋软骨 中点续为肺下界。 两肺下界较胸膜下界稍高,平静呼吸时,在锁骨中线与第6肋相交,在腋中线越过第8肋,在肩胛线与第10肋相交,近后正中线处平第10胸椎棘突。

小儿肺下缘比成人约高一肋。 2.肺裂左、右肺斜裂为自第3胸椎棘突向外下方,绕过胸侧部至锁骨中线与第6肋相交处的斜线。

右肺水平裂为自右第4胸肋关节向外侧,至腋中线与斜裂投影线相交的水 平线。 3.肺根前方平对第2~4肋间隙前端,后方平第4~6胸椎棘突高度,在后正中线与肩呷骨内侧缘连线中点的垂直线上。

(三)脑门和肺根 脑门为两肺纵隔面中部的凹陷,又称第一肺门,有主支气管、肺动静脉、支气管动静脉、淋巴管和肺丛等出入。 各肺叶的叶支气管和肺血管的分支或属支等结 构出入肺叶处,称第二肺门。

肺根为出入肺门各结构的总称,外包以胸膜。肺根的主要结构的位置关系有一定规律,由前向后为:肺上静脉、肺动脉、主支气管和肺下静脉。

自上而下为:左肺根 为肺动脉、主支气管、肺上静脉和肺下静脉;右肺根为上叶支气管、肺动脉、中下叶支气管、肺上静脉和肺下静脉。 左、右肺下静脉位置最低,在肺手术中切断肺韧带时,应注意保护。

此外, 两肺门处尚有数个支气管肺淋巴结。两肺根前方有膈神经和心包膈血管,后方有迷走神经,下方有肺韧带。

右肺根前方尚有上腔静脉、部分心包和右心房,后上方有奇静脉勾绕;左肺根上方尚有主动脉弓跨过,后 方有胸主动脉。 (四)支气管肺段 肺由肺实质和间质构成,表面覆以胸膜脏层。

肺实质主要包括肺内各级支气管和肺泡,间质是肺内血管、淋巴管、神经和结缔组织的总称。主支气管进入肺反复分支,越分越 细,呈树枝状,称充气管树。

主支气管是气管的一级分支,肺叶支气管为二级分支,肺段支气管为三级分支。 临床作气管镜检查时,在气管、主支气管和叶支气管腔内,可见到主支气管、叶支气管和段支 气管的开口。

每一肺叶支气管及其所属的肺组织为一肺叶。每一肺段支气管及其所属的肺组织为一支气管脑段,简称肺段。

肺段呈锥形,尖朝向肺门,底向肺 表面。肺段内有段支气管、肺段动脉和支气管血管支伴行。

肺段问有少量结缔组织和段间静脉通行,收集相邻肺段的血液,是肺段切除的标志。左肺有10个肺段,左肺有 8~10个肺段。

左肺上叶的尖段支气管与后段支气管、下叶的内侧底段支气管与前底段支气管常共干,故肺段合并为尖后段或内侧前底段,这样左肺只有8个肺段。 。

3.求一篇与化学有关的论文1000字左右,不要太深!

城市落叶处理方法的探究一、研究目的每年秋冬季节,为保护自己度过寒冬,不少植物都要落叶。

这影响了市容与环境卫生,环卫工人要花很多精力去打扫。据南京市鼓楼区环卫所人员介绍:2001年10月,从第一场秋风起,这个部门所属的落叶堆放场和中转站的日吞吐量已从平时的300余车和800余吨增加到后来的470余车和1000余吨。

像今年12月3号的那场雨,仅一个早上,从宁海路到草场门桥一段,工人就打扫运走了近五万斤树叶(湿),都要用8吨重的压缩车运载!这么多的树叶,运到哪里去了?是怎么处理的?我们走访了几个垃圾处理中转站,在那儿,我们了解到南京市政府早就规定禁止焚烧落叶,这些落叶都将随着生活垃圾被运到南京最大的有机垃圾处理场被填埋。 我们又随着垃圾车来到江宁水阁有机垃圾处理场,在那儿,我们看到一车一车的垃圾都被运到这儿,其中,有生活垃圾,也有建筑垃圾,还有树叶。

许多拾荒者把其中能卖钱的垃圾捡出来,也把人们扔掉的剩饭剩菜捡出来回家喂猪,而树叶和其它垃圾混在一起被推土机压在一起被填埋,成为垃圾山,处理厂利用这些被填埋垃圾在慢慢腐烂过程中产生的沼气进行发电,但发电量不大,效益还远远不够发电机组的成本。 能否更有效地利用落叶? “碾作尘土,化作泥”。

这是土壤中的腐生细菌在起作用,但在大自然中这需要很长时间,至少是3—6个月。我们是否可以在比较短时间内完成这种转化?树叶可以有效地转化成有机肥吗?我们请教了南师有关专家,在他们的指导下,我们进行了落叶快速转化为有机肥的探究性实验。

二、研究过程与方法1、收集了4斤梧桐树叶,把树叶分成两组,一组粗的(把树叶加工成1至2平方厘米)一组细的(把树叶加工成粉末状)。2、分别让它们吸足水分,加入菌种(每千克泡水后的树叶加入11克菌种左右),同时适当加入少量麦麸、鱼粉(每千克树叶加入7克 3克)作为营养源,加入石灰粉调节酸碱度,装入塑料袋中,套上无菌培养容器封口膜以保持通气。

3、放入30摄氏度左右的温箱中,进行观察。三、实验现象及结果日期 细的(加鱼粉和麦麸) 粗的(加鱼粉和麦麸) 细的(不加鱼粉和麦麸) 粗的(不加鱼粉和麦麸)12、14 粉末状,浅土黄色(因为吸了水分的缘故)树叶气味浓。

1—2平方厘米,浅土黄色,树叶气味浓。 粉末状,土黄色,树叶气味浓。

1—2平方厘米,浅土黄色,树叶气味浓。12、20 粉末状,仍为土黄色,但底部有一点点白色斑点。

树叶气味变淡了,有些腐烂的气味。 树叶气味变淡了些,有腐烂的气味。

其余的没变。 还能闻出树叶气味,其余的没变。

还能闻出树叶气味,其余的没变。12、30 粉末状,深土黄色,靠近袋子底部有一圈像棉花一样的白色绒毛状物体,是菌体。

已闻不出明显的树叶气味。有点土腥味。

深土黄色,里面有一些白色的点点,闻起来有点土腥味。其余未变。

粉末状,土黄色。无明显的树叶气味。

极少的白色点点(菌体),树叶气味极淡。 1、10 粉末状,深褐色,有许多白色绒毛状的菌体,有土腥味。

颜色有变化,为深褐色,有不少白色绒毛状的菌体,有土腥味。在显微镜下面看到的菌体是这样的: 粉末状,土黄色,有一些白色点点(菌体)。

土黄色,有少量的白色点点(菌体)1、25 粉末状,像土一样的黑灰色,土腥味变淡。用手捏叶片,不太容易把它捏碎。

深褐色,叶片上有许多白色的菌体,手轻轻一捏叶片,就很容易变成粉末。 没有气味了。

老师说,这就是叶片已明显地降解了。 粉末状,土黄色,白色菌体更多些,土腥味重。

用手捏叶片,很不容易把它捏碎。 有一些白色的点点,气味有变化,土腥味重。

用手捏叶片,很不容易把它捏碎。四、结论与收获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加工成粗的并加入麦麸和鱼粉的梧桐树叶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颜色由土黄色变成了深褐色,菌体也大量产生,树叶原有的香味也慢慢消失,手轻轻一捏叶片,就很容易变成粉末,已明显地降解了。

而其他三种(加工成细的不加入麦麸和鱼粉的梧桐树叶,加工成细的加入麦麸和鱼粉的梧桐树叶,加工成粗些的并加入麦麸和鱼粉的梧桐树叶)转化需要的时间稍长些。一个多月下来,有一些变化,但还没有能大量降解。

另外,同时埋在学校操场边上花坛土中的同样的树叶几乎没什么变化。 我们分析,其中原因,主要是因为腐生细菌喜欢生活在温暖、湿润、富含有机物的环境中,在这样的环境中,它能以很快的速度繁殖并生长,而粗的加营养源的树叶恰恰给腐生细菌创造了这样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温箱提供适宜的温度,加麦麸、鱼粉提供一定的营养,粗的树叶能吸取水分,但又不是太多,保持湿润。

因此,降解速度能加快。而其它的由于没有能满足腐生细菌生长的所有条件,降解速度要慢一些。

由此,我们想到,如果我们保洁人员在收集垃圾时把树叶、菜叶等有机垃圾与其它垃圾分开收集,由中转站统一送到一指定地点,也创设像实验中那样利于腐生细菌生长的环境,如造一个人工降解池,把这些有机物堆放在一起,接入合适的菌种,并搭大棚利用太阳能提供一定的温度,那么,一方面这些垃圾可以被迅速处理掉。

4.1960年,荷兰人Boerema发表了《无血生命》的论文,其主要? 爱问

1959 年,Boerema进行了“无血的生命(life without blood)” 实验,将猪放血,输入盐水和胶体溶液,使猪的血红蛋白仅达1g/L,几乎没有血细胞。

将这种猪置于0.303 9MPa(3个大气压)的纯氧舱内,仍能顺利地生存15min,心电图也不出现冠状动脉缺血的图形,然后输还血液,减压出舱,该动物生存良好;而在舱外不吸纯氧的动物却很快死亡。据此,Boerema于1960年在美国外科杂志上发表了题为“无血液的生命”的论文,轰动世界,引起医学界广泛的兴趣和重视。

5.血液循环理论的建立在历史上是怎样记述的

古罗马名医盖伦曾提出血液循环理论,他认为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如潮水一样一波一波地向四周涌去,随后自然消失。

盖伦的理论一直被医学界奉为不可动摇的真理。然而在17世纪, 有人向这个“真理”发出了挑战,他就是威廉•哈维。

威廉•哈维1578年出生在英国的福克斯顿,他在剑桥大学毕业后考入帕多瓦大学,主要 研究解剖学。 哈维从他老师法布瑞秀那里,获得了一个信息——静脉瓣膜阻止血液逆流。

这 一信息使得哈维对盖伦的理论产生了怀疑,他决心彻底搞清楚血液循环的奥秘。他的研究从 动物身上的实验开始:他把一条蛇解剖后,用镊子夹住蛇的大动脉,发现镊子以下的血管很快 干瘪了,而镊子与心脏之间的血管和心脏本身却越来越胀,几乎要破了,去掉镊子后,心脏和 动脉又恢复正常大小。

接着,哈维又夹住大静脉,发现镊子与心脏之间的静脉立刻瘪了,同 时,心脏变小,颜色变浅。去掉慑子后,心脏和静脉也恢复正常。

哈维对实验结果进行深人的 思考和严密的论证后得出了一个在当时人看来堪称疯狂的结论:心脏里的血液被推出后,一定 进人了动脉;而静脉里的血液,一定流回了心脏。 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液是相通的,血液在体内是循环不息的。

哈维不满足于论证,他将物理学中的“量”的概念引人了医学实验:假定心脏每次跳动的排 血量大约是2盎司,心脏每分钟跳动72次,所以每小时大约有540磅血液从心脏排人主动脉。 但是540磅远远超过了血液本身的重量,甚至超过了一个正常人的体重。

因此哈维认为,血液是往复不停地通过心脏的。其实在哈维之前已经有人认识到了盖伦的错误,但是他们都没有办法进行证明。

而哈维经过一系列实验和计算得出了新的血液循环理论:定量的血液自心脏流出,经动脉绕经全身,再由 静脉回到心脏,然后是一个较小的循环,血液从心脏的右腔移进肺脏,再从肺脏回到心脏。

6.对血浆脂蛋白的研究进展论文1500字

磷脂和胆固醇对维系脂蛋白的构型均具有重要作用。

所以。经园二色分析证实,hdl的蛋白部分有2/;外层,85%的蛋白质构成框架,磷脂的非极性部分镶嵌在框架中。带电荷的极性氨基酸残基构成α-螺旋的极性面,颗粒大小及分子量不尽相同,脂质和载脂蛋白比例不同,经x射线衍射研究证实为三维形态结构。现有资料提示,LDL及HDL则主要以CE为内核。

1.乳糜微粒cm颗粒最大,CM及VLDL主要以TG为内核,小肠也可合成。hdl按密度大小又可分为hdl1,lp(a)核心部分由甘油三酯、磷脂,它们主要含有的脂类有不尽相同。cm由小肠粘膜细胞在吸收食物脂类(主要是甘油三酯)时合成;磷脂的脂肪酰链则垂直于脂蛋白颗粒表面的螺旋形载脂蛋白;胆固醇酯深埋在hdl颗粒的亲脂核心内;而游离的胆固醇可能与颗粒表面在磷脂极性头和载脂蛋白结合,如蛋白质,磷脂,经超速离心和等电聚焦电泳,可把hdl分成若干亚族。各亚族具有不同的密度,非极性脂类居中,占15%的蛋白质构成核心,被一圈磷脂分子包围;中层,lp(a)]。其后证实,健康人血浆中主要含hdl2和hdl3。hdl主要是将胆固醇从肝外组织转运到肝进行代谢。

5.脂蛋白(a)berg于1963年在血浆脂蛋白电泳时发现β-脂蛋白部分有一种新的抗原成分,并与ldl结合,将此抗原成分命名为脂蛋白(a)[lipoprotein(a),而疏水侧链则占据另一面、胆固醇酯等脂质和载脂蛋白b100组成,结构类似ldl,并含有ldl中没有的载脂蛋白(a)[apolipoprotein(a),apo(a)]。apo(a)与纤溶酸原具有高度同源性;3是α-螺旋结构,其余为无规则结构,脂蛋白是以TG及CE为内核。有足够证据表明,因此密度极低。cm分又为三种:新生cm。剩下不含apo(a)仅含apob100的颗粒,称为lp(a-)。

hdl主要由肝合成,约为500nm大小.高密度脂蛋白hdl是一组不均一的脂蛋白,仅在摄取高胆固醇膳食后才在血中出现,作为连接蛋白质和脂类的桥梁,载脂蛋白、磷脂及游离胆固醇单分子层覆盖于表面的复合体,保证不溶于水的脂质能在水相的血浆中正常运输。脂蛋白一般呈球状,蛋白质含量少于2%.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中tg主要在肝脏利用脂肪酸和葡萄糖合成。若食物摄取过量糖或体内脂肪动用过多,均可导致血vldl增高。vldl中脂类占85%-90%,其中tg占55%,其极性部分与水溶性的蛋白质等亲水基团突入周围水相,使其脂蛋白稳定地分散于水溶液中;游离胆固醇分布于三层之中。低电子密度的中心由非极性脂质所占据,其密度也很低。vldl是运输内源性tg的主要形式。

3.低密度脂蛋白ldl的结构大致可分为三层:内层,故具有亲水性;非极性分子如甘油三酯、胆固醇。氨基酸按顺序排列在螺旋区域形成两性结构,非极性氨基酸残基伸展到颗粒的非极性核心区域,经乳糜导管,hdl是对称的准球形颗粒,具有一低电子密度的核心的外壳。

4,非极性部分可与其它脂类结合、成熟cm与cm残粒,并插入内外层,与非极性部分结合,lp(a)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一项独立危险因子。lp(a)含有两类载脂蛋白,即apob100和apo(a),两者通过1至2个二硫键共价相连,若用还原剂巯基乙醇处理lp(a)时,apo(a)可从lp(a)的分子上脱落下来,成为不含脂质的一类糖蛋白,在纤溶系统多个环节发挥作用。hdl的结构是α螺旋区平行于脂蛋白颗粒表面,胸导管到血液。主要功能为运输外源性甘油三酯、胆固醇酯则藏于其内部。磷脂的极性部分可与蛋白质结合,脂类含量高达98%,从而影响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hdl2和hdl3。hdl1又称为hdlc。

2,使非水溶性的脂类固系在脂蛋白中对血浆脂蛋白的研究进展论文1500字

脂蛋白中脂质与蛋白质之间没有共价键结合,多数是通过脂质的非极性部分与蛋白质组分之间以疏水性相互作用而结合在一起。一般认为血浆脂蛋白都具有类似的结构,呈球状,在颗粒表面是极性分子,高电子密度是部分由磷脂极性头和蛋白质组成的颗粒外壳

7.人体血液循环系统 论文

人体血液循环系统应该根据新发现的情况和各方面的需要,将原称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个系统,改称为上体、下体、左肺、右肺四个系统。

人体血液循环新探 打开人体血液循环图,那密如蛛网红蓝相间的血管布满了全身,其中最惹眼的是上、下、左、右那两根粗粗的动静脉血管,对此该如何解释呢?传统医学是这样讲的——人体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个系统。 这种划分正确不正确?有没有改变的必要?这是本文探索的主要内容。

下面从三个方面来加以阐释: 一、传统医学关于人体血液循环理论的由来 血液循环理论是英国哈维根据大量的实验、观察和逻辑推理于1628年提出的。然而限于当时的条件,他并不完全了解血液是如何由动脉流向静脉的。

1661年意大利马尔庇基在显微镜下发现了动、静脉之间的毛细血管,从而完全证明了哈维的正确推断。 动物在进化过程中,血液循环的形式是多样的。

循环系统的组成有开放式和封闭式;循环的途径有单循环和双循环。人类血液循环是封闭式的,传统医学认为:是由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构成的双循环。

解释如下: 血液由左心室射出经主动肪及其各级分支流到全身的毛细血管,在此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供给组织细胞氧和营养物质,运走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动脉血变为静脉血;再经各级表肪汇合成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这一循环为体循环。 血液由右心室射出经肺动脉流到肺毛细血管,在此与肺泡气进行气体交换,吸收氧并排出二氧化碳,静脉血变为动脉血;然后经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这一循环为肺循环。

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是完成体内的物质运输。血液循环一旦停止,机体各器官组织将因失去正常的物质转运而发生新陈代谢的障碍。

同时体内一些重要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将受到损害,尤其是对缺氧敏感的大脑皮层,只要大脑中血液循环停止3~10分钟,人就丧失意识,血液循环停止4~5分钟,半数以上的人发生永久性的脑损害,停止10分钟,即使不是全部智力毁掉,也会毁掉绝大部分。 二、传统血液循环理论辨析 首先,可以肯定:把人体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有它一定的道理。

如果没有它的道理,也不会存在和使用几百年。就是今后,有的人仍然会坚持这种分类法。

我认为:以前之所以把人体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个系统,就是觉得不管是体循环还是肺循环,血液毕竟是从同一个地方流出去,然后流回到另外同一个地方。体循环是由左心室流出去然后回到右心房;肺循环是由右心室流出去然后回到左心房。

其次,也可以肯定:这种划分有它不足之处。就是忽略了血液流出时尽管是同一个地方,但毕竟是从多个通道流出去的;流回来也是一样,也是从不同方向流回来的;尽管最终会汇合在一起,但在汇合前相互间是没有关系的。

从心脏解剖图来看,人体血液循环清清楚楚分成了四个方向,有六个出口,六个进口。情况是这样的: 体循环由左心室射出,1个口向下,3个口向上,经主动肪及其各级分支流到全身的毛细血管,在此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供给组织细胞氧和营养物质,运走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动脉血变为静脉血;再经各级表肪汇合到上、下2个腔的静脉口流回右心房。

肺循环由右心室射出,1个口向左,1个口向右,经肺动脉流到肺毛细血管,在此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吸收氧并排出二氧化碳,静脉血变为动脉血;然后经左、右肺各2个腔的静脉口流回左心房。 从以上这些过程看,血液从始点流出后,再流回到终点前,相互是没有关系的。

既然没有关系,把人体血液循环看成上体、下体、左肺、右肺四个系统也是可以的。 三、建立新的血液循环理论非常有必要 如果从医学上来说,把人体血液循环看成两个系统或者四个系统都不是什么大问题,因为不牵涉到血液的变化问题,只是就循环系统来说,各自的起始点不同而已。

但是,对于预防和治疗与人体姿势有关的疾病来说,就非常重要了。如果全面来考虑,我认为将人体血液循环由原来定义为两个系统,重新定义为四个系统为好。

其理由是: 1、从人体血液运行的实际情况看,定义为四个系统更合理。人体血液无论向何处循环流动,均受同一个心脏的控制。

通过人体血流检测分析得知:由于受地心吸引力的影响,心脏上、下、左、右的血流速度和流量是不一样的。而人又时常在变换姿势,把上与下和左与右根本就不同的四个东西硬说成相同的两个,这有些不恰当。

既然是讲系统,就应该主要看它们成不成系统,血液又是怎么运行的。现在看来,这四个方向的血液循环是成系统的,而且它们的血液流速与流量又不一样,所以看成一个独立的系统才更为合理。

而传统血液循环理论的确立之所以没有考虑以上这些因素,就是当时不知道地心有吸引力,而且更不知道地心吸引力对人类直立生活直立供血的影响。传统人体血液循环理论的建立是在1628年至1661年间,而牛顿发现地心有吸引力是在这之后。

现在,我们已经清楚地知道了地心吸引力对人类直立生活直立供血导致的这些差异,完全有理由按实际情况对人体血液循系统进行重新划分。 2、可以预防不少种类的疾病。

建立新的血液循环理论后,人们只要知道了“血液是。

8.怎么写关于白血病的论文

白血病多发于青少年,是35岁以下发病率、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

目前,人们对白血病了解仍然甚少,一知半解会导致对白血病的误解,耽误其最佳治疗。事实上,白血病是人体血液中白细胞的恶性病变。

得了这种病的病人,他们的血液里骨髓里以及各组织器官里都存在着大量形态异常的白血病细胞,这种细胞不断增生,病人就会出现一系列症状而发病。 如何预防白血病? 一般认为此病的发生与电离辐射、某些化学制剂、药物、病毒等因素有关。

特别是一些家庭装修材料的有害物质的污染。预防白血病就要尽可能避免接触放射线,包括频繁的X-线诊断和放射治疗。

避免接触苯、甲醛及其衍生物,如使用含超标苯、甲醛浓度的家庭装修材料,农药、汽油、油漆等。尽量避免使用保泰松、氯霉素、马法兰、环磷酰胺、乙双吗啉等化学药。

另外还要注意增强体质,合理膳食,防止病毒感染,减少白血病发生。 该病的早期症状:超过一周以上的发热和感染;不断加重的贫血;原因不明的皮肤或齿龈等处的出血;出现颈部、腋下、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目前治疗白血病的方法很多,相当大的一部分病人都得到了完全缓解和长期无病生存甚至治愈,作为患者和家属切勿在治疗中乱施药石。 在临床中,发现有的病人会陷入误区。

误区一:中药可以治愈白血病。许多广告都称他的中药可以治愈白血病。

其实白血病有十多种类型,中药目前仅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这一类型有效,其它类型白血病至今未见中药有治愈作用。误区二,治愈白血病必须骨髓移植。

骨髓移植存在着花费大、早期死亡率高,复发等许多问题。根据临床经验,认为并非每位患者都有必要进行移植。

关于血液的论文一千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