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个案论文(对于幼儿的个人案例)

100 2022-09-21 00:45 论文大全

1.对于幼儿的个人案例

实施教育,观察先行。

教师应通过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的观察,获得大量具体、真实的信息,理解和评价幼儿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制定、调整并实施教学计划,最终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这样一来,学会科学地观察幼儿,就成为每个幼儿教师都必须掌握的教育技能。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师没有很好地把握科学观察的方法,使观察的过程得不到完善,从而影响了观察的质量。有鉴于此,笔者拟结合实际,谈谈幼儿教师应该怎样科学观察幼儿。

???????一、根据观察目的,选取合适的观察角度,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无论什么样的观察活动都可以让观察者获取大量的信息,但观察者从不同的角度获取的信息,其价值是不同的。 因此,观察者首先应根据观察目的,选取合适的观察角度,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在实际工作中,有些教师就因为没有根据观察目的选取合适的角度,而使其“客观描述”笼统、简单,致使观察活动流于形式,失去意义。例如,某教师对一位新生晨间入园适应情况进行观察,观察记录中仅有一句“xx走到门口,抱着妈妈说不愿上幼儿园”。

可以说这是一次意义不大的观察,教师无法通过这次观察寻找有效的教育切人口。我们都知道,大多数新生在入园时都有哭闹现象,不同幼儿有不同的表现,教师只有通过对幼儿哭闹持续时间、父母处理方法、幼儿情绪变北过程等细节的观察,才能针对不同幼儿的特点寻找切实有效的新生入园教育策略。

? ???????二、重视对幼儿操作过程的观察? 在观察幼儿的操作活动时,很多教师常常重结果、轻过程。如某教师这样记录:“xx到美工组玩了一会儿,什么也没画出来,就到别的组去了。”

这位教师只注意了操作结果,对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是否有兴趣、如何摆弄材料等细节却忽略了,而这些信息往往更能使教师受到启发,并促使教师进一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促进该幼儿在现有水平上的发展。 因此,教师应重视对幼儿操作活动过程的观察。

???????三、提出递进性要求,深入观察幼儿? 在连续性个案观察中,有些教师受观察主题的限制,往往不能及时发现新问题或针对幼儿发展情况提出更高要求。 例如,有位教师在第一次观察时,发现某幼儿洗手方法不正确,便实施了相应的教育策略;在第二次观察时,她就将注意力放在证实已经实施的教育策略是否起作用、幼儿是否已经学会正确洗手上了。

看到预期目标已经达到,观察活动也就终止了。这种停留在原有目标层次的观察很难使观察活动层层递进,深入进行。

? ???????四、注重观察记录的客观性? 教师所做的观察记录应该是对幼儿活动情况的真实而客观的反映。在实际工作中,老师们应避免以下两种不当的表现。

表现之—:从有些教师的观察记录中,我们发现他们持续观察的时间较短,没有将幼儿放在一个完整的情境中进行了解,教师往往只抓住幼儿说的几句话或几个动作就结束了观察。 用这种不够到位的观察来指导教育行为,难免带有主观性。

表现之二:有些教师记录的观察内容并非亲眼所见,而是根据其他幼儿反映的情况记录的,这就很难保证真实、客观、全面,教师据此分析孩子的发展情况也不一定与实际相符。? ???????五、提高对观察结果分析的有效性? 对观察结果的分析是教师开展新的教育活动和因材施教的重要依据,因此,要求做到客观、有效。

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部分教师在这方面存在以下不足,有待改进:? ??????表现之一:分析与观察内容不吻合,如观察的是某个孩子的行为,分析的却是某一类孩子的行为,这样以点代面,欠客观。? ??????表现之二:分析观察内容时,习惯于以静止的观点来看待幼儿发展中的问题,在观察分析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句子:“该幼儿一向比较胆小、怯懦”“这个孩子一直比较霸道、不讲礼貌”。

教师简单地给幼儿贴上了标签,却没有结合观察内容分析幼儿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 ??????表现之三:教育分析中过分依赖家长的配合。

例如,在对幼儿进餐环节的观察中,教师发现部分幼儿放碗筷的动作很重,于是将“联系家长配合指导”作为解决问题的途径。 其实,教师只需在幼儿园进餐时提出要求并有针对性地提醒幼儿,就有可能又快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可见,教师除了考虑家庭教育因素之外,应该更多地思考如何在幼儿园中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科学观察幼儿,是需要每位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讨、学习的基本功。

2.幼儿园个案分析

中班个案分析 情况分析: 韩柯小朋友性格比较孤僻、任性,和小朋友交往相处不是很融洽;很少参加集体的体育活动,动作发展很不协调,对活动项目和有点难度的动作表现出畏惧和胆怯、缺乏自信。

通过家访。我了解到:孩子是早产儿,眼睛有点斜视,脚上有根骨头没有发育好,走路很不稳。

所以孩子的日常事务都由奶奶包办,活动受到父母的诸多限制、不允许做这、不允许做那,怕有危险、出意外,因此形成了她过度依赖、不愿与人交往的个性。 学期总目标: 主动与家长联络、交流,共同研究、探索一套适合她特点的教育方案,如:让她动手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并为之提供方便;培养她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多以积极、肯定的态度来帮助她树立自强、自立、自信的信念。

阶段培养目标及措施: 第一阶段目标与措施: 1、多与孩子交流、谈心,帮助她排除焦虑的情绪。 2、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第二阶段目标与措施: 1、关心与信任,帮助孩子战胜胆怯心理。 2、发挥孩子的专长与爱好,使她获得成功体验。

第一阶段:(9月1日) 开学一来园,韩柯的表现就是哭:上课哭、吃饭哭,午睡哭,一空或游戏一停,她就“妈妈,我要妈妈”地哭叫。全班小朋友都安静下来了,只有她还在不停地哭。

不管我采用什么方法,都不能让她停止。今天上课时,她硬要坐在教室靠门口的座位上,说是要向外看妈妈、等妈妈,为了不影响全体小朋友的来园情绪,我只好暂时顺从她。

为了让韩柯尽快地消除这种焦虑情绪,平时我就注意耐心亲切地多与她交谈、陪她滑滑梯、做做游戏、家访、抱抱摸摸她、孩子一有进步就马上表扬并与她的父母反馈在园情况、利用“五角星、小红花”等小奖品鼓励她、请班级中活泼胆大的孩子和她交朋友等,来慢慢消除她的陌生感。这样过了一星期左右,她已经不哭了,对老师比较喜欢,还能主动和我说说家里有“天线宝宝”的碟片、最喜欢看“东方少儿频道”等等,在家中也能主动讲讲幼儿园的事情。

9月8日 午睡是幼儿园生活的一大重要环节,很多幼儿在家中没有午睡习惯,韩柯也不例外,她往往担心“一觉醒来妈妈会不会来,如果睡着了妈妈来领,自己又不知道怎么办?”等。所以,差不多每天午睡时,她都坐在椅子上呆呆的发愣。

要跨过这一门槛,变不习惯为习惯,要花一番大功夫。于是,我一面以“宝宝午睡后照样可回家”的事实打消她的顾虑,一面与家长取得联系,交待下一步的措施,要求不要让孩子停学,我就慢慢让她学会午睡。

为了照顾全体幼儿不被吵醒,让她有个慢慢适应的过程,我采用了“哄睡五步法”: 第一步:让她跟其他小朋友一样做好睡前小便的准备工作,然后坐在午睡位置旁边的小椅子上,要求不离开椅子,嘴里不发出声音。 第二步:脱掉鞋子,踩在床上。

不能离开椅子,口头提醒“如果累了,可以躺一会儿”。 第三步:脱掉鞋子,允许坐在被子里,但不能有声音。

第四步:要求孩子必须躺下。一开始,她不习惯,躺半小时又坐起来,老师一提醒,又躺下去。

这样坐坐、躺躺、趴趴,过了午睡时间。 第五步:老师搬凳子坐在她身边备课,她的头一抬,马上把她的头轻轻按下去。

这时候,孩子已经比较老练,不容易哭了。老师的要求要严,不再“心软”。

一抬就按,一抬就提醒,慢慢地,她能睡半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了。睡不着或睡醒后也能安安静静地躺在床上。

将近一个月了,韩柯终于能安安稳稳的午睡了。 第一阶段小结: 弗洛伊德认为,“儿童焦虑真实的原因是因为儿童习惯于母亲那张亲爱而又熟悉的面孔,而当陌生人出现后,他感到非常失望,于是就变成惊骇了”。

对于像韩柯这样焦虑情绪特别严重的孩子,就需要耐心细致的教育,并付出更多的爱心。要让孩子熟悉环境,觉得老师、小朋友可亲可爱,幼儿园真好玩,然后寻找教育的锲机,制定有效的教育措施,才能逐步让她融入幼儿园大家庭,适应幼儿园生活。

第二阶段:(9月18日) 早操时,我们班的小朋友随着音乐快乐地做着早操,大象走、小鸟飞、青蛙跳。这时,只见韩柯小朋友抿着嘴,两腿一颠一颠的,两只小胳膊夹在腰间,小拳头握得紧紧的,怎么跳也跳不起来,像个刚学会走路的孩子,两次、三次,都没有跳起来,最后她干脆蹲下不做了。

这使我联想到平时韩柯走路不稳、动作发展明显不如其他幼儿的状况。如果总是失败,孩子就会失去兴趣和自信心,怎么办呢?早操结束了,我在地上划了一条横线,让韩柯在横线间半跳半迈地就过去了。

我微笑地向她伸出了大拇指,小朋友都拍起了手,第一次的成功使韩柯的信心大增。她用那不协调的动作,反复练习着跳,还时常举起双手,非常兴奋。

这件事给我启发很大,一条线竟有如此的效果。尽管她的动作还不如其她孩子,但在她自身的基础上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第二天入园时,她的妈妈对我说:“韩柯昨天回家很高兴,叫我在地上画线让她跳,而且跳得满头大汗。”听了妈妈的话,我想,无论她跳的结果怎样,至少她现在爱跳了,这就已经达到目的了。

9月25日 今天的音乐课“买菜”,我没有弹琴,而是让孩子们听磁带学唱歌。

个案,幼儿,论文

3.关于幼儿交往能力个案研究怎么写?

儿童交往能力的培养方法 1、提供交往的环境,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家长应主动为孩子创设交往的环境,提供交往的机会,如:家长可以让孩子将自己的同伴带到家里来玩,此时家长要热情接待小客人,倒水、给水果或饮料,也可以作简单的交谈,等小客人走时,要客气送别,欢迎下次再来。

这样做实质是给孩子作出了表率,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教育,形成了良好的行为规范。 有了良好的行为规范后,家长还要为幼儿提供交往的机会。

如:家中来客人,要主动、有礼貌地跟客人打招呼或交谈,如果有小伙伴同往,要鼓励孩子拿出玩具和小伙伴一起玩,这样,不仅培养了幼儿的交往能力,也使幼儿在交往中学习礼貌待人,学会了社会交往的技能和许多本领。 2、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方式,家长可以带孩子或邀请邻居家的孩子来自家玩,或到户外参与幼儿的游戏,在玩中给孩子提出要求,使孩子在游戏过程中体验分享的乐趣。

如:一起玩玩具时,不要争,不要抢,要学会谦让;搭积木,要告诉孩子团结同伴,和伙伴友好相处,若是孩子这样做了,其他小朋友也会这样做,长此以往,同伴之间就会建立起一种和谐、亲密的关系。 希望可以帮到您。

4.幼儿园个案分析

教师如何撰写论文和案例 教育情报中心 倪晓萍 (内部资料,根据3。

25真北讲座录音整理,仅供教师修改撰写文章参考) 一、什么是教育案例 1、教育案例的定义 关于教育案例的含义,许多专家学者有过不同的表述。但如果概括为一个定义,即:教育案例是一个教育情境的故事。

在叙述这个故事的同时,作者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也就是点评。 2、教学案例与论文的区别 论文是以议论为主的; 案例则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

也就是说,案例是讲一个故事,是通过故事来说明道理。 从写作的思路和思维方式上来看,二者也有很大的区别:论文写作一般是一种演绎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抽象到具体;而案例写作是一种归纳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

3 、教学案例与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实录的区别 教案和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育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育措施的简要说明;案例则是对已发生的教育过程的反映。 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一个是结果。

4、案例与教学实录的区别: 体例比较相近,同样是对教育情境的描述,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而案例是有所选择的。 至于怎样选择,就要看案例撰写的目的来确定了 二、案例的结构要素: 1、背景 案例需要向读者交代故事发生的有关情况: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

如:介绍一堂课,就有必要说明这堂课是在什么背景情况下上的,是一所重点学校还是普通学校,是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还是年青的新教师,是经过准备的“公开课”还是平时的“家常课”,等等。 2 、主题 案例要有一个主题。

写案例首先要考虑我这个案例想反映什么问题,动笔前要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想法。写作时应该从最有收获、最有启发的角度切入,选择并确立主题。

3、细节 有了主题,写作时就不会有闻必录,而要是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向读者交代特定的内容。 比如:介绍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就要把学生怎么从“不会”到“会学”的转变细节写清楚。

不能把"方法"介绍了一番,说到"掌握"就一笔带过了。 4、结果 一般来说,教案和教学设计只有设想的措施而没有实施的结果,教学实录通常也只记录教学的过程而不介绍教学的效果;而案例则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代教学的结果,包括学生的反映和教师的感受等。

5、评析 对于案例所反映的主题和内容,包括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过程、结果,对其利弊得失,作者要有一定的看法和分析。评析是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可以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

评析可以就事论事、有感而发,引起人的共鸣,给人以启发。 三、如何收集案例素材. 1、典型。

教学案例的素材要能反映事件发生的特定的教育背景,能隐含普遍存在、大家关心、比较重要的问题,能体现问题的深刻性,有实用的价值。 2、生动。

教学案例应该是一个能够很好地反映某个隐含观点的教育故事,要具体、生动 3、寓意明确。 教学案例能够启发大家思考,能够让教师看出“故事”揭示的某些规律和本质,对教育工作有指导作用。

四、收集素材的途径. 1、在教学实践中收集。 比如,可以是自己的课堂教学,可以是从听课、评课的记录思考中,从教师、学生交谈的某些内容中,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中收集素材。

2、在教学音像中寻觅。 可以从电视、磁带、光盘的课堂教学录像、教学经验介绍的观看、收听中收集素材。

3、在教育书刊中查找。 可以从备课教案、说课讲稿、教学实录、教学经验等材料的阅读中收集素材。

五、案例记叙要求 1、目的要明确。 教师撰写的每一个教学案例都要能反映某一个问题。

不能随心所欲,与主题无关的删去。 2、内容要真实. 案例素材要反映活生生的教学实际。

因此,撰写的教学案例必须是真实情景,不能虚构,不能杜撰。对于事件原貌,不可进行夸张,更不能歪曲。

但为了保护隐私权,可以虚构地名和人名(但要在文末注明虚构的部分)。 3、情景要完整. 教学案例要写出事件发生的背景,即写出特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如:教师、学生的基本情况、教学条件、教学环境等。

要写出全过程,要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情节。故事要具体,要真实感人。

4、取舍要恰当。 教学案例通常篇幅较短。

要求文字简练。因此,情景介绍的主次要分明,在写作时要恰当取舍。

要尽量写好主要事件,尽量精简那些与主题关系不大的内容。 5、叙述要客观。

写作教学案例的教师,对于所写的教学案例,必然有自己的观点。但是,在案例写作中。

只能客观地介绍典型事例。要让读者仔细品味,悟出其中的道理。

六、案例分析的要求 1、理论实际紧密结合. 撰写案例分析时,要就事论理。对案例中描述的事实,提出的问题,要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原理,进行科学分析,力求提出解决具体问题的较好的措施。

分析自始至终要紧扣案例,不能脱离案例本身去讲教育理论。 2、体现先进教育思想. 案例分析的立意要新,要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作指导,要跟得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步伐。

比如在当前,案例分析就要贯穿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及二期课改精神。 3、分析务必实事求是. 案例分析要。

5.学前教育毕业论文急需一篇关于学前教育的毕业论文,论文内容关于幼

保护孩子天然自成的创造力 改革不仅仅在经济,更在人的思维方式。

未来要求今天的孩子拥有更丰富的创造力。 每个孩子都有创造力。

说到“创造”,人们很容易与牛顿、爱因斯坦、爱迪生等著名的发明家和他们的创造发明联系起来。 天才 自然有天才的创造力。

然而,这里所说的“创造”,乃是半个多世纪来人们在研究创造活动规律中发现的人与 生俱来的创造潜力,这是一种低级的、原始的创造力。它不同于具有社会价值,给人类带来益处的创造发明。

但人类的创造发明,充满想象、富有创新意义的创造力离不开它。 每个孩子都有这样的创造力 人的创造潜力与生俱来。

对孩子来讲,创造潜力人皆有之。日本著名创造学家恩田彰认为,这种幼儿的创 造性,对别人未必是新颖的创造,而对他自身却是前所未有的,是一种自我实现的创造性。

它虽然没有社会价 值,但可以产生独特的个性活动。 随着儿童的身心发展,这种人皆有之的创造性就会朝特殊才能的方向发展。

也就是说,其中某种低级的、原始的创造力随着儿童的身心发展,会走向高级的、有真正创新意义的创造力。 较早挂牌“中国创造教育实验基地”的上海徐汇区科技幼儿园的教师告诉我这样两个例子。

▲一个3岁男孩穿着背带裤,活动时被小朋友拉掉了裤扣。 他没有求助老师,自己叫了一名女孩替他按住 胸前的裤兜,自己把两根背带分两边,揽腰系住了裤子,然后继续玩耍。

这个急中生智的办法,对一个学龄孩子来说不算新,对一个成人来说更不足挂齿,但对一个3 岁男孩来说 就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创造:他知道不让裤子掉下来除了背带还有第二种方法,即在腰部系住,同时他还能 “发明”出用背带代替腰带。 ▲有个6岁的男孩看见外婆每每拖完地板总会捶背喊累。

他就对外婆说:“我长大了要造一种拖把,上面 有五六个按钮。外婆只要按一个按钮就能自动拖地,再按另外的按钮又能自动洗拖把,再按一个按钮又会自动 绞干…… 这是一种大胆的设想,属于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在孩子中较常见。

这种人皆有之的创造力,如果后天加以培养和训练,并形成一种思维方式,也许就能在其今后的学习、工 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糟糕的是,多数父母把它看成不起眼的小事和“瞎说”而不以为然。

得不到鼓励,得不到 强化,得不到训练,这种人皆有之的创造力就会随年龄的增长而退化,直至消失。 由于孩子存在个体差异,在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的表现上有显性和隐性的两种情况。

隐性的创造力在 外部条件适宜的环境中就会显现出来。在学龄前儿童中其创造力较多的表现为创造性思维。

常见的幼儿创造性 思维有哪些表现呢? 打破砂锅问到底 2~3岁的幼儿随着生理的成长会对自身周围的事发生浓厚的兴趣,会不断地向成人发问 。 如看见一只猫,会问:“这只猫是男的还是女的?”“它的家在哪里?”“它跑出来干什么?”“它找不到 食物会不会饿死?”等等。

又比如,有位4 岁多的幼儿看见电视报道地震的消息,他就问:“为什么要地震? ”“可以叫地不要震动吗?” 探究性地拆东西 这是幼儿创造性思维最初的萌芽状态,在低幼儿中较多。 如拆钟,他要看看是什么在推 动指针走。

又如向电视机后面探视,想看看人是如何进入电视机里的。还有,拆开玩具按自己的意愿重新组装 等。

有意义的“瞎说”它是幼儿创造性思维活动中的火花。如有幼儿看见南浦大桥有很多斜拉索,他说他要造 的桥与南浦大桥一样长,一样结实,但没有斜拉索。

又如,某幼儿看见洒水车清洗路面的尘埃,认为不好,因 为洒水车阻碍交通。他认为可以用飞机在天空中飞一下,空气清新了,地面也干净了。

自由绘画 这种画,画技不一定好,却表达了幼儿的思维活动过程。有个幼儿画了一辆汽车长翅飞在空中 ,而这辆车的下面有许多车辆。

他说地面交通堵塞,他的车就伸出翅膀升上天空,从空中飞过去。类似这种按 照幼儿意愿的绘画,能较多地表现幼儿的创造性。

还有孩子的装扮性游戏,如拿枕头当布娃娃,拿圆柱形积木当杯子等。还有讲故事中的添枝加叶等,都能 表现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的张培隆老师说,一般8 个月后的孩子就有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表现,2岁多至5岁,表 现得较强烈,5至6岁后这种表现开始减少。因为随着他们年龄的增加、经验的增多,以及环境的变化,他们的 创造性思维活动会趋向内化,趋向有意义,有的被服从、模仿所替代。

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在于给孩子建立一个全新的思维方式,养成他们良好的思维习惯 思维是创造的前提,当年牛顿看到苹果从树上落下,就想为什么苹果不会飞上天,而要往下落?如果苹果 树长到月亮上,苹果会不会落到地球上?正是牛顿的创造性思维,使他提出了著名的“万有引力”。 今天培养 、训练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正是为了明天开发他们身上潜在的创造力。

教给孩子顺向性思维、扩散性思维、逆 向性思维等多种思维方法,让他们建立有主见的、独立的、敢于创新的思维方式,这对孩子今后的学习或者工 作都是有帮助的,可以享用终身。 上海市徐汇区科技幼儿园的园长高一敏说,培养幼儿从小有创新意识,是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6.幼儿园个案分析

中班个案分析情况分析:韩柯小朋友性格比较孤僻、任性,和小朋友交往相处不是很融洽;很少参加集体的体育活动,动作发展很不协调,对活动项目和有点难度的动作表现出畏惧和胆怯、缺乏自信。

通过家访。我了解到:孩子是早产儿,眼睛有点斜视,脚上有根骨头没有发育好,走路很不稳。

所以孩子的日常事务都由奶奶包办,活动受到父母的诸多限制、不允许做这、不允许做那,怕有危险、出意外,因此形成了她过度依赖、不愿与人交往的个性。学期总目标:主动与家长联络、交流,共同研究、探索一套适合她特点的教育方案,如:让她动手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并为之提供方便;培养她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多以积极、肯定的态度来帮助她树立自强、自立、自信的信念。

阶段培养目标及措施:第一阶段目标与措施:1、多与孩子交流、谈心,帮助她排除焦虑的情绪。2、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第二阶段目标与措施:1、关心与信任,帮助孩子战胜胆怯心理。2、发挥孩子的专长与爱好,使她获得成功体验。

第一阶段:(9月1日)开学一来园,韩柯的表现就是哭:上课哭、吃饭哭,午睡哭,一空或游戏一停,她就“妈妈,我要妈妈”地哭叫。全班小朋友都安静下来了,只有她还在不停地哭。

不管我采用什么方法,都不能让她停止。今天上课时,她硬要坐在教室靠门口的座位上,说是要向外看妈妈、等妈妈,为了不影响全体小朋友的来园情绪,我只好暂时顺从她。

为了让韩柯尽快地消除这种焦虑情绪,平时我就注意耐心亲切地多与她交谈、陪她滑滑梯、做做游戏、家访、抱抱摸摸她、孩子一有进步就马上表扬并与她的父母反馈在园情况、利用“五角星、小红花”等小奖品鼓励她、请班级中活泼胆大的孩子和她交朋友等,来慢慢消除她的陌生感。这样过了一星期左右,她已经不哭了,对老师比较喜欢,还能主动和我说说家里有“天线宝宝”的碟片、最喜欢看“东方少儿频道”等等,在家中也能主动讲讲幼儿园的事情。

9月8日午睡是幼儿园生活的一大重要环节,很多幼儿在家中没有午睡习惯,韩柯也不例外,她往往担心“一觉醒来妈妈会不会来,如果睡着了妈妈来领,自己又不知道怎么办?”等。所以,差不多每天午睡时,她都坐在椅子上呆呆的发愣。

要跨过这一门槛,变不习惯为习惯,要花一番大功夫。于是,我一面以“宝宝午睡后照样可回家”的事实打消她的顾虑,一面与家长取得联系,交待下一步的措施,要求不要让孩子停学,我就慢慢让她学会午睡。

为了照顾全体幼儿不被吵醒,让她有个慢慢适应的过程,我采用了“哄睡五步法”:第一步:让她跟其他小朋友一样做好睡前小便的准备工作,然后坐在午睡位置旁边的小椅子上,要求不离开椅子,嘴里不发出声音。第二步:脱掉鞋子,踩在床上。

不能离开椅子,口头提醒“如果累了,可以躺一会儿”。第三步:脱掉鞋子,允许坐在被子里,但不能有声音。

第四步:要求孩子必须躺下。一开始,她不习惯,躺半小时又坐起来,老师一提醒,又躺下去。

这样坐坐、躺躺、趴趴,过了午睡时间。第五步:老师搬凳子坐在她身边备课,她的头一抬,马上把她的头轻轻按下去。

这时候,孩子已经比较老练,不容易哭了。老师的要求要严,不再“心软”。

一抬就按,一抬就提醒,慢慢地,她能睡半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了。睡不着或睡醒后也能安安静静地躺在床上。

将近一个月了,韩柯终于能安安稳稳的午睡了。第一阶段小结:弗洛伊德认为,“儿童焦虑真实的原因是因为儿童习惯于母亲那张亲爱而又熟悉的面孔,而当陌生人出现后,他感到非常失望,于是就变成惊骇了”。

对于像韩柯这样焦虑情绪特别严重的孩子,就需要耐心细致的教育,并付出更多的爱心。要让孩子熟悉环境,觉得老师、小朋友可亲可爱,幼儿园真好玩,然后寻找教育的锲机,制定有效的教育措施,才能逐步让她融入幼儿园大家庭,适应幼儿园生活。

第二阶段:(9月18日)早操时,我们班的小朋友随着音乐快乐地做着早操,大象走、小鸟飞、青蛙跳。这时,只见韩柯小朋友抿着嘴,两腿一颠一颠的,两只小胳膊夹在腰间,小拳头握得紧紧的,怎么跳也跳不起来,像个刚学会走路的孩子,两次、三次,都没有跳起来,最后她干脆蹲下不做了。

这使我联想到平时韩柯走路不稳、动作发展明显不如其他幼儿的状况。如果总是失败,孩子就会失去兴趣和自信心,怎么办呢?早操结束了,我在地上划了一条横线,让韩柯在横线间半跳半迈地就过去了。

我微笑地向她伸出了大拇指,小朋友都拍起了手,第一次的成功使韩柯的信心大增。她用那不协调的动作,反复练习着跳,还时常举起双手,非常兴奋。

这件事给我启发很大,一条线竟有如此的效果。尽管她的动作还不如其她孩子,但在她自身的基础上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第二天入园时,她的妈妈对我说:“韩柯昨天回家很高兴,叫我在地上画线让她跳,而且跳得满头大汗。”听了妈妈的话,我想,无论她跳的结果怎样,至少她现在爱跳了,这就已经达到目的了。

9月25日今天的音乐课“买菜”,我没有弹琴,而是让孩子们听磁带学唱歌曲。听着欢快的音。

关于幼儿个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