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礼仪中礼仪的本质(礼仪的本质是什么?如何理解)

100 2022-08-28 22:42 小礼

1.礼仪的本质是什么?如何理解

礼仪作为人际交往的重要的行为规范,它不是随意凭空臆造的,也不是可有可无的。

了解礼仪的起源,有利于认识礼仪的本质,自觉地按照礼仪规范的要求进行社交活动。对于礼仪的起源,研究者们有各种的观点,可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种。

有一种观点认为,礼仪起源于祭祀。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对“礼”字的解释是这样的:“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豊豊亦声”。

意思是实践约定的事情,用来给神灵看,以求得赐福。“礼”字是会意字,“示”指神从中可以分析出,“礼”字与古代祭祀神灵的仪式有关。

古时祭祀活动不是随意地进行的,它是严格地按照一定的程序,一定的方式进行的。郭沫若在《十批判书》中指出:“礼之起,起于祀神,其后扩展而为人,更其后而为吉、凶、军、宾、嘉等多种仪制。”

这里讲到了礼仪的起源,以及礼仪的发展过程。 有一种观点认为,礼仪起源于法庭的规定。

在西方,“礼仪”一词源于法语的“Etiguette”原意是“法庭上的通行证”。古代法国为了保证法庭中活动的秩序,将印有法庭纪律的通告证发给进入法庭的每个人,作为遵守的规矩和行为准则。

后来“Etiguette”一词进入英文,演变为“礼仪”的含义,成为人们交往中应遵循的规矩和准则。 另外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礼仪起源于风俗习惯。

人是不能离开社会和群体的,人与人在长期的交往活动中,渐渐地产生了一些约定俗成的习惯,久而久之这些习惯成为了人与人交际的规范,当这些交往习惯以文字的形式被记录并同时被人们自觉地遵守后,就逐渐成为了人们交际交往固定的礼仪。遵守礼仪,不仅使人们的社会交往活动变得有序,有章可循,同时也能使人与人在交往中更具有亲和力。

1922年《西方礼仪集萃》一书问世,开篇中这样写道:“表面上礼仪有无数的清规戒律,但其根本目的在于使世界成为一个充满生活乐趣的地方,使人变得和易近人。” 从礼仪的起源可以看出,礼仪是在人们的社会活动中,为了维护一种稳定的秩序,为了保持一种交际的和谐而应运产生的。

一直到今天,礼仪依然体现着这种本质特点与独特的功能。

什么是礼仪?礼仪的本质是什么?,现代礼仪和古代礼仪的本质区别,涉外礼仪有哪些礼仪

2.什么是涉外礼仪

涉外礼仪,是涉外交际礼仪的简称。即,中国人在对外交际中,用以维护自身形象、对外交往对象表示尊敬与友好的约定俗成的习惯做法。

基本要求:讲究仪表与衣帽整洁,面、手、衣履要洁净。男子的头发、胡须不宜过长,应修剪整齐。指甲要经常修剪,与指尖等长,不留污垢,保持手部清洁,若手部有疾症或疤痕要戴手套。

衣着要整洁笔挺,不能有褶皱,钮扣均应整齐,裤扣不能在室外或公共场合整理。衬衣一般为白色硬领,袖与下摆不露出外套,并放入裤内。

扩展资料:

在参与涉外交往活动时,应时刻意识到在外国人眼里,自己是国家、民族、单位组织的代表,做到不卑不亢。

自己的言行应当端庄得体,堂堂正正,在外国人面前,既不应该表现得畏惧自卑、低三下四,也不应该表现得自大狂傲、放肆嚣张。

应表现得既谨慎又不拘谨,既主动又不盲动,既注意慎独自律又不是手足无措、无所事事。

礼仪,涉外,本质

3.涉外礼仪有哪些基本特征?

涉外礼仪实际上就是我们参与国际交往所要遵守的惯例,是约定俗成的做法。

涉外礼仪有两大基本特征:一是规范性,二是对象性。涉外礼仪的规范性 规范就是标准。

你讲不讲规范,是你这个人懂不懂规范的问题;你讲不讲规范,是你这个单位有没有规范的问题。这个在国际交往中是很强调的。

那么实际上从比较研究的角度来看,我们现在讲的涉外礼仪,国际交往中要遵守的国际惯例,和我国传统礼仪还是有一些差异的。 我国有五千年的传统文明,有五千年的礼仪文化,我们都在这个良好的氛围中继任成长,那么我们大家应该说是学识源远流长,但是,从国际交往的角度来看,中外礼仪是有一些差异的。

譬如国际礼仪它是强调关心有度,换而言之,不得打探或者涉及个人隐私问题。而我国传统礼仪,强调亲密无间。

这个恐怕在国际交往中,此点不了解就麻烦了,按照我们的规范性说法,国际交往中不宜随便探讨对方、请教对方的问题有五,我们叫涉外交往五不问:第一不问收入问题,第二不问年纪大小,第三不问婚姻家庭,第四不问健康状态,第五不问个人经历。涉外礼仪的对象性 涉外礼仪第二个特征讲对象性,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要求,内外有别,自己人你该问还是问,但是外人你不问还是比较好。

比如在国际交往中,每个人的健康被视为私人的资本,你身体不好,人家做生意会跟你合作?那缺乏可靠程度嘛,但是说实话,这个问题是我们很多人比较爱问的。 那天一个老兄就问我了,说"老金你怎么脸色不大好?"我说我最近比较累,晚上经常熬夜。

"你是不是胃不行?吸收不好胃一般不好,脸色就不好。"我说我胃还行,比较能吃。

"那你肝呢?"他不把你整死他难受,但是我也知道此人并无恶意。但是因为他在对外交往中,或者跟陌生、不大熟悉的人打交道时,他要不讲规矩,就容易引起歧义、误会。

4.什么是涉外礼仪?他有哪些基本原则?

涉外礼仪是涉外交际礼仪的简称。

即,中国人在对外交际中,用以维护自身形象、对外交往对象表示尊敬与友好的约定俗成的习惯做法。 涉外礼仪的基本原则 (1)基本要求 讲究仪表与衣帽整洁,面、手、衣履要洁净。

男子的头发、胡须不宜过长,应修剪整齐。指甲要经常修剪,一般与指尖等长,不留污垢,保持手部清洁,若手部有疾症或疤痕要戴手套。

衣着要整洁笔挺,不能有褶皱,钮扣均应整齐,裤扣不能在室外或公共场合整理。衬衣一般为白色硬领,袖与下摆不露出外套,并放入裤内。

要按交际场所或交际需要着装。礼服、领带或领花应结好,佩戴端正,并备洁净手绢与梳子。

皮鞋应擦亮。不要在人前做剔牙、抠鼻、掏耳、剪指甲、搔痒等不雅的小动作。

也不要在人前打哈欠、伸懒腰、打喷嚏、擦鼻涕、咳嗽,打喷嚏时应用手帕、餐巾纸捂口鼻,面向一旁,避免发出大声响。 举止大方得体,态度和蔼端庄,精神饱满自然,言行检点。

站、坐、走都要符合常规,任何失礼或不合礼仪的言行者会被视为有失体面。 说话客气,注意身份。

说话时神情衿持和蔼,面带微笑。随便与人攀谈是失礼行为,萍水相逢,应在有人介绍后方可交谈。

遵守公共秩序,不打搅、影响别人,尊重别人。不随意指责别人或给别人造成麻烦或不便。

发表议论与指责别人会被认为缺乏教养。在图书馆、博物馆、医院、教堂等公共场所都应保持安静。

在隆重的场合,如举行仪式、听讲演、看演出等,要保持肃静。 守约遵时。

这是国际交往中极为重要的礼貌。参加各种活动,应按约定时间到达。

过早抵达,会使主人因准备未毕而难堪;迟迟不到,则让主人和其他客人等候过久而失礼。因故迟到,要向主人和其他客人表示歉意。

万一因故不能应邀赴约,要有礼貌地尽早通知主人,并以适当方式表示歉意。与人约会不能失约,不能超时。

失约和超时是很不礼貌的行为。承诺别人的事情不能遗忘,必须讲“信用”,按时做好。

(2)礼貌用语 礼貌用语是礼仪的表现形式,能传达爱心与礼节,使说话人更被人敬重。“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在国际交往中要经常使用: “请”。

几乎任何需要麻烦他人的事情,都应该说“请”。 “谢谢”。

只要别人为你做了什么,都应该说声“谢谢”,包括家人或关系密切的朋友。 “对不起”。

凡是不小心妨碍或干扰了别人,都要说“对不起”。 “再见”。

“再见”不仅是同事、朋友、家人之间相互告辞时的礼貌用语,也是陌生人之间接触后相互告辞时的礼貌用语。 (3)尊重隐私 在国际交往中,尊重隐私也是重要的礼仪规范。

尊重隐私,要坚持以个人为交往对象的礼仪原则。如:给一家人中的某个人帮了忙或送了一份礼物,这行为本身也仅是对某个人而言才有意义,除受惠人会表示感谢外,其他家人一般不会因此而致谢,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尊重隐私,不能侵犯属于个人的空间与领域。一家人同住一栋房子里,各个房间便是每个家庭成员自己的天地,不敲门,不经允许,便不能突然闯入。

拜访他人家庭、前往他人家庭、前往他人办公室洽谈,都须预先约定。 尊重隐私,在交谈中应回避涉及个人隐私的任何话题。

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五不问”:一不问年龄;二不问婚否;三不问去向;四不问收入;五不问住址。 (4)女士优先 “Ladies first”即女士第一或女士优先,这是国际礼仪中很重要性的原则。

女士优先的核心 是要求男士在任何场合、任何情况下,都要在行动上从各个方面尊重、照顾、帮助、保护妇女。在社交场合遵从女士第一的原则,可以显示男子气质与绅士风度。

男女同行时,男子应走靠外的一侧。不能并行时,男士应让女士先行一步。

在开门、下车、上楼或进入无人领路的场所、遇到障碍和危险时,男士应走在女士前面。乘坐计程车或其他轿车时,应让女士先上车;下车一般是男士先下,然后照顾女士下车。

在门口、楼梯口、电梯口及通道走廊遇到女士,男士应侧身站立一旁,让其先行。在需要开门的场合,男士应为女士开门。

在社交聚会场合,男士看到女士进门,应起身以示礼貌;当客人见到男女主人时,应先与女主人打招呼。 就餐时,进入餐厅入座的顺序是,侍者引道,女士随后,男士“压阵”。

一旦坐下,女士就不必再起身与别人打招呼,而男士则需起身与他人打招呼。点菜时,应先把菜单递给女士。

女士在接受男士的礼让时,不能过分腼腆与羞怯应面带笑容道谢。 (5)不卑不亢 国际交往中人与人、国与国之间应是平等的关系。

中国人与外国人交往时不卑不亢,这也是国际礼仪的重要原则。国际礼仪中的不卑不亢原则,最重要的是保持人格平等,因为“卑”和“亢”都是置对方或置自身于不平等位置上的交往态度。

“卑”有损自身人格甚至国格;“亢”则显得虚张声势,也有伤对方的自尊。要做到“不卑不亢”,应注意: 不能对对方有金钱与物质利益上的希望和企图。

“心底无私天地宽”,双方的人格就平等互利了。我方无所企求而心地坦然,对对方无需戒备则轻松自如,这样的交往自然分不出尊卑。

如果一味希望对方担保子女出国或获得其他物质上的好处等,就很难坚持此项原则。 要有为国家和。

5.什么是涉外交往礼仪

在涉外场合如何进行介绍?(1)介绍的方式。

在涉外场合与初次见面的人士认识,可由第三者介绍,也可做自我介绍相识。为他人介绍时,要先了解双方是否有结识的愿望,不要贸然行事。

无论自我介绍或为他人介绍,做法都要自然。正在交谈的人中,有你所熟识的,便可趋前打招呼,这位熟人顺便将你介绍给其他客人。

在这些场合亦可主动自我介绍,讲清姓名、身份、单位(国家),对方则会随后自行介绍。为他人介绍时还可说明与自己的关系,便于新结识的人相互了解与信任。

介绍具体人时,要有礼貌地以手示意,而不要用手指指点点。(2)介绍的次序。

应把身份低、年纪轻的先介绍给身份高、年纪大的,把男子先介绍给女士。介绍时,除女士和年长者外,一般应起立,但在会谈桌上、宴会桌上可不必起立,被介绍者只要微笑点头示意即可。

5. 接到邀请如何处理?(1)接到请柬、邀请信或口头的邀请,能否出席要尽早答复确认。对注有R. S. V. P(请答复)字样的,无论出席与否,均应迅速答复;注有“Regrets only”(不能出席请复)字样的,在不能出席时才回复,但也应及时回复;经口头约妥再发来的请柬,上面一般注有“To remind”(备忘)字样,只起提醒作用,可不必答复;答复对方,可打电话或复以便函。

(2)在接受邀请之后,不要随意改动。万一遇到不得已的特殊情况不能出席,尤其是主宾,应尽早向主人解释、道歉,甚至亲自登门表示歉意。

(3)应邀出席一项活动之前,要核实宴请的主人、活动举办的时间地点、是否邀请了配偶以及主人对着装的要求等情况;活动多时更应注意,以免出现走错地方,或主人未请配偶却双双出席等尴尬。6. 涉外活动中入座要注意哪些礼仪?(1)应邀出席重大的涉外政务、公务、商务活动或隆重的仪式活动,需服从礼宾次序安排。

(2)入座前,预先了解自己的桌次和座次。(3)入座时注意桌上座位卡是否写着自己的名字,忌鲁莽或随意入座。

(4)女性入座时应注意姿态端正并整理裙装。(5)在条件许可时应从座椅的左侧入座。

(6)入座时如遇邻座是身份高者、年长者、妇孺、残疾人士,应主动礼让或协助他们先坐下。7. 涉外交谈要注意哪些礼仪?(1)谈话的表情要自然、亲切,表达得体。

说话时可适当做些手势,但动作不要过大,更不要手舞足蹈,不要用手指指人。与人谈话时,忌与对方距离太远或过近。

谈话时不要唾沫四溅。参加别人谈话要先打招呼,别人在个别谈话时,不要凑前旁听或插话。

有人与自己主动说话,应乐于交谈。第三者参与谈话,应以握手、点头或微笑表示欢迎。

发现有人欲与自己谈话,可主动询问。谈话中遇有急事需要处理或需要离开,应向谈话对方打招呼,表示歉意。

(2)谈话要照顾在场的所有的人。现场有多人时,注意与在场的所有人攀谈,忌只与一两个人说话,不理会在场的其他人,或仅与个别人谈两个人知道的事而冷落其他人。

(3)交谈时要给别人发表意见的机会,别人说话,也应适时发表个人看法。善于聆听对方谈话,不轻易打断他人的发言。

一般不提与谈话内容无关的问题。如对方谈到一些不便谈论的问题,不对此轻易表态,可转移话题。

在相互交谈时,目光应得体,注视对方,以示专心。对方发言时,忌伸懒腰、看手表、玩物品、左顾右盼、心不在焉、注视别处等漫不经心的样子或动作。

交谈中不涉及他人隐私,尤其是不问收入、不问女士年龄;主动回避敏感问题,如宗教信仰、人权、当事国的内政事务等;谈话的内容不涉及疾病、死亡等不愉快的事情;不谈一些荒诞离奇、耸人听闻、黄色淫秽的事情;对方不愿回答的问题不要追根问底;无意中谈起对方反感的问题或发现对方对自己谈论的话题不感兴趣时,立即转移话题;不批评、议论长辈或身份高的人员。 8. 陪同外国人要注意哪些礼仪?(1)相互介绍。

在初次见到外方人士时,陪同人员应当首先将自己介绍给对方,并且递上本人名片。如果需要由陪同人员出面介绍中外双方人士或宾主双方人士时,我国的习惯做法是:先介绍中方人士,后介绍外方人士;先介绍主方人士,后介绍客方人士。

(2)道路行进。在路上行进时,礼仪上的位次排列可分做两种:一是并排行进。

它讲究“以右为上”,或“居中为上”。由此可见,陪同人员应当主动在并排行走时走在外侧或两侧,陪同对象走在内侧或中央。

二是单行行进。它讲究“居前为上”,即请陪同对象行进在前。

但若陪同对象不认识道路,或道路状态不佳,则由陪同人员在左前方引导。引导者在引路时应侧身面向被引导者,在必要时提醒对方“脚下留神”。

(3)上下车船。在乘坐轿车、火车、轮船、飞机时,其上下的具体顺序为:上下轿车时,通常请陪同对象首先上车,最后下车,陪同人员最后上车,首先下车。

上下火车时,陪同对象首先上车,首先下车,陪同人员居后。必要时,亦可由陪同人员先行一步,以便为陪同对象引导或开路。

上下轮船时,顺序通常与上下火车相同。不过若舷梯较为陡峭时,陪同对象先上后下,陪同人员后上先下。

上下飞机的顺序要求与上下火车基本相同。(4)出入电梯。

陪同人员应稍候陪同对象。进入无人驾驶的电梯时,陪同者首先进入,并负责开动电梯。

6.请谈谈在涉外商务中礼仪的作用有多大

对商务谈判而言,彼此美好的第一印象是迈向成功的关键 ,因此了解在交际场合中见面时的一些礼仪是十分重要的。

国际贸易的特点之一是多国性、多民族性、谈判对象多层次性。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人,其价值观、消费习俗、生活方式、文化背景等差异极大,因而形成了各具特点的谈判风格。

这些都是我们进行国际贸易谈判时应当了解和掌握的,因势利导,才能取得谈判的成功。礼节是一个人知识、修养与文明程度的综合反映,世界各国人民虽生活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但在交往过程中却形成了相似的礼仪规范。

尊妇敬老\ 尊重风俗习惯\ 酒席上不谈生意 \ 举止落落大方\ (一)介绍 介绍一般有两种形式,即自我介绍和通过第三者进行介绍。自我介绍由于其介绍的局限性,使用较少,所以由第三者介绍较为普遍。

介绍时,被介绍的一方应主动站起,面带微笑,以示尊重。介绍一般按下列礼节进行: 1 .先把年轻的介绍给年长的。

2 .先把职位、身份较低的介绍给职位、身份较高的。 3 .先把男性介绍给女性。

4 .先把客人引见给主人。 5 .先把个人介绍给主体 (二)握手 在介绍认识或见面时,握手作为一种最简单的动作语言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

握手虽然简单,但也有许多地方应加注意: 1 .握手的主动与被动。一般情况下,主动和对方握手,表示友好和尊重。

在来宾登门拜访时,主人应主动握手,用以表示欢迎和感谢;在客人离别时,主人应被动握手,否则是不礼貌的。 2 .握手的时间和力度。

握手时间要适中,时间过短显得没有诚意,时间太长又会使对方尴尬,一般应把握在 3秒~ 6秒之间;同时间一样,力度也应适度,过轻或过重都不可取。 3 .握手者的姿态。

握手者的面部表情是配合握手行为的一种辅助动作。握手时,应注视对方,面带微笑,使人有亲切、友好的心理感受。

切忌左顾右盼、心不在焉和面部表情冷淡;否则,容易引起对方猜疑和不信任。 4 .女士与人握手时应先脱去右手手套,男士则必须先脱去手套再行握手。

还应指出的是,握手这一礼节,虽说在许多国家都适用,但在世界各国有不同的评价标准,而且也并非所有人都适用这种方式。如瑞典人见面时以有力的握手表示热情和诚意。

而在我国的香港,人们见面时要轻轻握手,并且握手时伴随着点头或稍作鞠躬礼。在马来西亚,握手只限于男性之间使用,男女之间很少相互握手,男子应该向女子点头或稍行鞠躬礼,并且主动以口头问候为宜。

(三)致意 有时谈判的双方或多方之间相距较远,在不需逐一介绍的情况下,可采用举右手打招呼或点头的形式表示敬意;对于不相识或仅有很少接触的谈判人员和相识者,在同一场合多次会面的情况下也可采用此种形式。三、会谈中的礼仪与禁忌 会谈中的礼仪是指谈判者在实际洽谈的过程中所应具备的礼仪要求。

它对谈判过程的顺利进行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1.谈判者的举止 谈判者的举止是指谈判者在谈判过程中坐、站、行所持的姿态。

在商务谈判中,对举止的要求是举止适度。那么,怎样的坐姿、站姿和行姿才算适度呢? 1 .坐姿。

从椅子的左边入坐,坐下后,身体应尽量保持端正,并把两腿平行放好。坐在椅子上转动或将腿向前伸或向后靠,都是违反正常礼仪的表现。

谈判中,不同的坐姿传递着不同的信息: ( 1)挺着腰笔直的坐姿,表示对对方或对谈话有兴趣,同时也是一种对人尊敬的表示。 ( 2)弯腰曲背的坐姿,是对谈话不感兴趣或感到厌烦的表示。

( 3)斜着身体坐,表示心情愉快或自感优越。 ( 4)双手放在翘起的腿上,是一种等待、试探的表示。

( 5)一边坐着一边双手摆弄手中的东西,表示一种漫不经心的心理状态。 2 .站姿。

正确的站立姿势应该是两脚脚跟着地,两脚成 45度,腰背挺直,自然挺胸,两臂自然下垂。 在谈判中,不同的站姿会给人不同的感觉: ( 1)背脊笔直给人充满自信、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的感觉。

( 2)弯腰曲背给人缺乏自信、消极悲观、甘居下游的感觉。 3 .行姿。

行走的姿态男女有不同的要求。 男性走路的姿态应当是:昂首、闭口、两眼平视前方,挺胸、收腹、直腰。

行走间上身不动、两肩不摇、步态稳健,以显示出刚强、雄健、英武、豪迈的男子汉风度。 女性走路的姿态应当是:头部端正,但不宜抬得过高,目光平和,直视前方。

行走间上身自然挺直、收腹,两手前后摆动幅度要小,两腿并拢,小步前进,走成直线,步态要自如、匀称、轻柔,以显示出端庄、文静、温柔、典雅的女子窈窕美。 2.谈判者的谈吐 与举止一样,谈判者的谈吐是影响谈判的又一重要因素。

总的来说,交谈时表情要自然、表达要具体。具体如下: 1 .我方发言之后,应留出一定的时间供对方发表意见,切忌喋喋不休,以自我为中心。

2 .对方发言时,应认真听取,不要表现出心不在焉的样子,如注视别处、伸懒腰、玩东西等漫不经心的动作都是应该避免的。 3 .要善于聆听对方谈话,不要轻易打断别人的发言,即使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也应等对方讲完后再表达。

打断别人的谈话是不礼貌的行为。 4 .交谈时应使用礼貌用语。

如你好、请、谢谢、对不起等。 5 .交谈中不能出现伤害对方的言词,否则会激怒对方。

应避免的词语,如:。

7.什么是涉外礼仪

涉外礼仪,是涉外交际礼仪的简称。

即,中国人在对外交际中,用以维护自身形象、对外交往对象表示尊敬与友好的约定俗成的习惯做法。涉外礼仪是指在长期的国际往来中,逐步形成了外事礼仪规范,也就是人们参与国际交往所要遵守的惯例,是约定俗成的做法。

它强调交往中的规范性、对象性、技巧性。基本要求 讲究仪表与衣帽整洁,面、手、衣履要洁净。

男子的头发、胡须不宜过长,应修剪整齐。指甲要经常修剪,一般与指尖等长,不留污垢,保持手部清洁,若手部有疾症或疤痕要戴手套。

衣着要整洁笔挺,不能有褶皱,钮扣均应整齐,裤扣不能在室外或公共场合整理。衬衣一般为白色硬领,袖与下摆不露出外套,并放入裤内。

要按交际场所或交际需要着装。礼服、领带或领花应结好,佩戴端正,并备洁净手绢与梳子。

皮鞋应擦亮。不要在人前做剔牙、抠鼻、掏耳、剪指甲、搔痒等不雅的小动作。

也不要在人前打哈欠、伸懒腰、打喷嚏、擦鼻涕、咳嗽,打喷嚏时应用手帕、餐巾纸捂口鼻,面向一旁,避免发出大声响。 举止大方得体,态度和蔼端庄,精神饱满自然,言行检点。

站、坐、走都要符合常规,任何失礼或不合礼仪的言行者会被视为有失体面。 说话客气,注意身份。

说话时神情衿持和蔼,面带微笑。随便与人攀谈是失礼行为,萍水相逢,应在有人介绍后方可交谈。

遵守公共秩序,不打搅、影响别人,尊重别人。不随意指责别人或给别人造成麻烦或不便。

发表议论与指责别人会被认为缺乏教养。在图书馆、博物馆、医院、教堂等公共场所都应保持安静。

在隆重的场合,如举行仪式、听讲演、看演出等,要保持肃静。 守约遵时。

这是国际交往中极为重要的礼貌。参加各种活动,应按约定时间到达。

过早抵达,会使主人因准备未毕而难堪;迟迟不到,则让主人和其他客人等候过久而失礼。因故迟到,要向主人和其他客人表示歉意。

万一因故不能应邀赴约,要有礼貌地尽早通知主人,并以适当方式表示歉意。与人约会不能失约,不能超时。

失约和超时是很不礼貌的行为。承诺别人的事情不能遗忘,必须讲“信用”,按时做好。

涉外礼仪中礼仪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