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论文讲话(推荐【优秀6篇】

0 2024-01-06 05:15 来源:www.xuanchuanyuan.com 手机版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这里宣传员为大家分享了6篇音乐学论文范文(推荐,希望在关于音乐的论文的写作这方面对您有一定的启发与帮助。

描写音乐论文 篇一

音乐学论文讲话(推荐

关 键 词:组曲 形象 形象美 音乐形式

音乐形象分析在理论上是以音乐美学中的“情感论”学说为基础的。音乐美学中将其定义为“音乐艺术通过乐音运动塑造的具有一定思想感情内容和审美意义的艺术形象,也就是通过有组织的乐音运动对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情感、印象和心理感受所进行的艺术概括”。①也有音乐理论家称之为“当音乐能够真切地表现出某种特定的情绪、场景或过程等,并能使听者在相应方面产生有关联想时,这种被表现的对象和所产生的联想就叫做音乐的‘形象’”。②这种对“音乐形象”的诠释与浪漫主义时期标题音乐的繁荣有直接关系。所谓标题音乐,是指用文字来揭示音乐内涵,阐明创作构思的器乐曲。也就是说,音乐形象分析即是对标题音乐(这里指器乐)对具体艺术形象“描绘”的分析。

《培尔·金特》组曲是作曲家格里格从诗剧《培尔·金特》的配乐中选编的两部管弦乐曲。作品取材于挪威的民间故事,讲述了培尔·金特的冒险故事。剧作家易卜生借培尔·金特这个典型的市侩形象揭露了利己主义者的口是心非、怯懦、残忍的人物面貌。作曲家为该剧作了二十二段配乐,并在公演后从中选出八段改编成两套管弦乐曲(《培尔·金特》第一、第二组曲)。这部作品成功地以音乐的表现形式描绘了自然景色、故事场景和几个不同性格的女子形象。

一、自然景色的“形象”

用语言文字来描绘自然景色可以非常细腻、准确,而用音乐语言来描绘自然景色,那只能是得其“意”而忘其“形”。也正由于如此,用音响的形式表现自然景色更能激发听者的联想,因为音乐的抽象性给欣赏者留下了广阔的再创造的天地。

《培尔·金特》第一组曲的第一乐章《朝景》结构是三段式:第一段(第1—30小节)采用牧歌的主题,由长笛、双簧管交替演奏。木管的音色使音乐充满田园气息。这个主题是按照色彩性的调性关系展开的:e大调—#g大调—b大调—e大调。作者用调性、音色和音区的对比来描绘旭日初升时的色彩变化。第二段(第30—55小节)是全曲的高潮,描写朝阳升起,由大提琴演奏。曲调来自第一段牧歌主题。在结尾中,法国号暗示猎人的号角,长笛和单簧管上的颤音暗示鸟鸣,最后长笛的牧歌音调由大管应和着,渐渐消失在早晨恬静的气氛中。这一乐章是一幅色彩鲜明的清晨风景画,直观地表现了田野风光的音乐形象,令人陶醉。

第二组曲第三乐章《海上风暴之夜》似一幅交响音画,描写了培尔·金特倦游归来,当船驶近挪威海岸时遇到飓风沉船的情景。作者在这一乐章中充分使用了各种音乐表现手段,在力度、和声、复调、音色、节奏、演奏形式的有机结合下描写了海上风暴之夜的“海浪”“孤舟”“暴风雨”等形象。在呈示段中(复乐段)由纯五接纯四度向上跳进的主题音调在清澈的和声背景上以强力度全奏,与另一平稳的音调在单簧及巴松以弱力度的演奏形成一强一弱、一浓一淡(织体)、一宽一窄(音域)的对比,并以模进的手法反复几次,宛如“冲击的海浪”一起一伏的生动形象。后部分采用主题音调,由双簧等乐器以单旋律的形态用卡农式的复调手法交替演奏。这种流动起伏的音响效果似乎让人看到一叶孤舟漂摇在大海上。乐曲中段是由两个乐段的构成与主题连续对比。前乐段主题是一连串的八分音符成半音阶的形式波浪式的快速进行。后乐段以半音阶形式快速下行的音调(木管演奏)及在八六拍子下的附点八分音符(不同演奏法结合)等形式,描写出一幅“滂沱大雨”的逼真画面。

在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中,作曲家调动了各种音乐的表现手段。他对不同的景色、景观采用了音乐的习惯表达方式,又融入了自己独特的创作手法。如木管演奏牧歌式的旋律来表现田园风光;长笛快速演奏半音阶表现刮风等,都是音乐的习惯表达方式。又如在表现“冲击的海浪”时采用一强一弱的“回音”式写法,这是格里格所喜爱的一种音乐表现手法。以上的两个乐章中,作者描绘了两幅不同的自然画面,塑造了不同的音乐形象,使人们在感受音乐形式美的同时也获得了极大的精神审美和愉悦。

二、人物“形象”

格里格在这两部组曲中多次用音乐语言对人物形象进行描写和对人物性格及内心世界进行刻画。

第一组曲第三乐章《阿尼特拉舞曲》,是一首具有玛祖卡性格的活泼舞曲。这是写培尔·金特在沙漠绿舟的阿拉伯帐篷中,美丽的女子阿尼特拉用舞蹈欢迎他时的情景。这一乐章的结构是三段式的,配器也很有特色:只有弦乐组(小提琴加弱音器)和三角铁;在三四拍子的节拍下使用小提琴演奏主题旋律。作曲家以此来表现活泼妩媚的阿尼特拉的形象。乐曲中长、短音的音色变化、复调手法的运用及格里格式的和声变换使整个舞曲形象生动、感人。

第二组曲第一乐章《英格丽德的悲叹》是描写英格丽德被培尔·金特拐走和她的哀诉。这个乐章的主要部分由一个乐段变奏发展而成。主题是在诗剧的配乐中第一分曲主题经旋律节奏与和声上加以改造而来的。作曲家使用木管乐器、圆号和弦乐的强烈重音与随后的小号和带弱音器的圆号轻微的余音表现英格丽德的悲痛的呼喊声;中段是只由弦乐器演奏;定音鼓的隆隆声引进英格丽德新的悲痛呼喊声。这一乐章用音响的模拟及热情的曲调对英格丽德的性格进行了深刻的刻画。

第二组曲第四乐章《苏尔维格之歌》,是格里格的最高创作成就之一。这一乐章描写挪威女子苏尔维格在茅屋前一面纺纱一面歌唱等待培尔·金特归来的心情。曲调来自挪威民歌音调,结构为“主歌——副歌”型的单二部曲式。作曲家用歌唱性的、优美的音调来表达苏尔维格的心情。曲调以沉思开始,然后流露出温馨、真挚的感情,后被细腻的、稍带娇媚的、怀抱光明希望的情态代替。在末尾曲调又全都沉没在幽静的朦胧沉思之中。

以上三个乐章,形象地塑造了三个不同女子的人物特性,如用舞蹈的节奏、律动的音调描写了活泼的阿尼特拉形象;用音响、音色的对比刻画出悲痛绝望的英格丽德形象;(转第77页)(接第84页)用优美的民歌音调“唱”出了一个真挚、温柔、忠诚的苏尔维格形象。

三、场景“形象”

在格里格的这两首组曲中有多个场景的描写,作者用特性的音调、特殊的音响向欣赏者展现出了一个个热烈、悲痛的场面。

第一组曲第二乐章《奥塞之死》,描写的是培尔·金特回到家中见到即将去世的母亲及母亲死后的场景。这是一首丧葬进行曲。主题曲调由简短的动机多次反复而成。其结构是三段式,包括三个八小节乐段和长、大的结尾。三个乐段可认为是同一主题在不同调性上的反复,由弦乐器加弱音器演奏。乐曲的第一段是上行的乐句,织体丰满,充满了真挚的歌唱性。第二段织体减薄,乐句开始下行,音调丧失了同民歌的联系,变成半音和自然音的下行叹息。长、大的结尾亦建立在下行叹息的☆www.xuanchuanyuan.com☆音调上,整个曲调悲壮、音色暗淡、和声简单而表现气氛肃穆。这一切都深切地表现出了音乐的悲哀情绪和气氛。

第一组曲第四乐章《在山魔的宫中》,表现的是山魔舞蹈场面。乐章由单一主题的三段式构成。其风格是阴沉的舞曲。主题是非常富有特色的音调。切分音、半音爬行、调式的变换(从b小调到d大调)。低音弦乐器的拔奏与大管的断音相结合,还有大鼓的轻击声和阻塞的圆号的呼声。音响呈阶段性渐强。舞蹈场面的愈来愈热烈是由力度、速度、乐器的逐渐增加和音区的逐渐移高来达到的。其音乐形象的发展是靠力度的发展来表现的。

在格里格的这两组曲中,描写了多个音乐形象。令人不得不赞叹格里格高超的作曲技术:在描写这些形象时他采用了传统习惯的手法(如音色的特指),其中又充满了自己个性化的追求(如格里格式的和声“回音”式的手法。例如在“朝景”中,开始主题在不同的调性重复几次后,人们刚觉得音乐较多的重复会有单调之感,作曲家就忽然引入新的东西把早晨清晰、嘹亮的音响转向另外的意境。大提琴独奏从d大调转到f大调,长笛的颤音和圆号的号角声非常美妙!)。格里格极强的审美能力不得不令人佩服。作为欣赏者,在欣赏作品时必须“充分调动想象力和联想力,激发起丰富的情感,将自身与音乐融为一体,物我交融”③,从而“获得精神上的审美愉悦”。④

欣赏者脑海中音乐形象的建立必须是在其具备一定的音乐感受能力和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之上的。因为用音乐的形式表现的形象并不是“具象”。王次炤先生认为,音乐形象是一种特殊形象,音乐中的这类内容是“非音乐性内容”即“主要指哪些音乐的音响本身不能包容的,便又能通过音乐提供给听众的内容成分,亦即接受者不是从音响中直接觉到的,而是由于音响而产生想象或联想获得的内容成分”。⑤如汉斯力克所说:“音乐的确有这样或那样的声音;它能窃窃私语,也能做出暴风雨或沙沙的声音,但只是我们自己的心情把爱憎带了进去。”⑥在欣赏格里格的二首组曲时,不但要了解一些音乐的习惯性表达方法,还需了解作者的背景及创作特点、特色并充分发挥想象,这样就能从作品中感受到更多、更深层次的美。

注释:

①王世德主编。美学词典。知识出版社,1986年9月版。

②彭志敏。音乐分析基础教程。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年9月版。

③④龚妮丽。音乐美学论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2002年12月版。

音乐优秀论文 篇二

虽然电影、电视剧、歌舞等多种艺术形式的发展对戏曲艺术有不可否认的冲击,但通过电视、电影、广播等优越的现代传播工具,能使人们有更多的机会听到优美的地方戏音乐唱腔。这对于开展戏曲音乐教育,推动戏曲音乐发展起着极大的作用。有很多剧目中的优秀唱段,通过广播电视,观众和听众都能看到或听到艺术家的演唱,在欢乐的节日里,工作之余,劳动之后,人们不由自主地哼上几句,以此陶冶情操。

从另一方面讲,时代在前进,文艺在繁荣,艺术门类在增加,人们在多种艺术环境的影响下,各有所好,各有所求,由人们根据自己的意愿任意选择。但无论如何,对于地方戏音乐来说它是任何一种艺术形式所替代不了的,就象照相机替代不了绘画一样。它将有极强的生命力和发展前景。地方戏的优秀唱腔,是经过多少年代、多少艺人的实践改造、继承和创新,多少观众所承认并且已经成为这个剧种的精华和支柱,我们只能通过学习、继承再给它锦上添花。切不可盲目地、不负责任地随意扔掉。相反应该用严谨的态度,精心的构思,用最科学的作曲手段和演唱方法,合理巧妙地去运用,用最佳的伴奏技巧去表现。不少优秀的作品的成功就在于此。现在很多青年人对地方戏的音乐和唱腔本来就不熟悉,分不清剧种和板式,特别是传统唱腔更是陌生,在对原有优秀唱腔陌生的情况下去欣赏新创作的所谓新的作品,可想而知是多么的困难。总之我们戏曲音乐工作者在创作时一要考虑剧本,二要考虑演员,更要考虑观众。有些少部分唱腔音乐设计者拿出的东西演员学起来下了不少力,演唱费了不少劲,其结果老观众听不惯,新观众不喜欢。也有的上了电视、电台,而观众听了什么印象也没有。有些剧目剧情发展本来已紧紧扣住观众的心弦,而通过唱腔却使这个情断了。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下力不讨好”。河南电视台“梨园春”栏目在广大观众中影响很大,收视率很高,对弘扬地方戏音乐艺术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但在参赛的曲目看,还是不够丰富,包括近年来获奖的地方戏,里面创作的优美、流畅、新颖容易传唱的唱段也不像过去那样多了。我们的作品要想博得人们的欢迎,戏曲音乐工作者首先要在音乐理论基础扎实、地方戏音乐知识丰富的基础上,多了解姊妹剧种、民歌、曲艺、器乐以及现代各种音乐,兼收并蓄,紧密同演员相结合,广泛征取意见,经过反复演唱修改,才能被人们所喜爱。要使作品既不脱离优秀的传统风格,又有强烈的时代气息,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也并非达不到。对于不适宜人们所需求的东西(如某些陈旧的较庸俗的程式、曲牌及唱腔),有的我们则应毫不可惜的把它放在研究、保存的位置上去,对于有价值、有利于地方戏发展并被大众所喜爱的优秀传统地方戏音乐,我们则应更好的运用且给它注入新的东西使其既有传承又有创新。在这一点上,《倒霉大叔的婚事》、《香魂女》、《老子·儿子·弦子》等剧目的音乐做得就不错,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

随着社会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电声乐器在我国也迅速得到人们的广泛爱好和重视。在电影、电视剧、歌舞、音乐会等方面的运用已经普及,地方戏也不例外。有的同志对电声乐器在地方戏方面的运用产生了疑虑,一是担心破坏传统,二是怕“变味”。经过众多的实践证明,电声乐器介入地方戏伴奏,对其音乐的发展是一个新的尝试,如运用得当,设计合理,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这个问题从地方戏的乐队发展史中可以明显的看出。音乐工作者把优秀的戏曲音乐、唱腔用电声乐器、西洋乐器和民族乐器相结合进行演奏及伴奏其效果很好。但这些大都是在音乐会和演唱会上运用,而在戏曲舞台演出上的实际运用,远远不够,有待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去探索。例如:电贝司携带方便,音色优美厚实。电子合成器音源音色丰富,可弥补戏曲乐队管乐及弦乐不足的缺点,各种声音效果使地方戏音乐表现更加完美。在伴奏中用弦乐音色的和弦长音托腔,能使头把弦跟腔一包到底的做法加以改善,象歌曲伴奏一样使唱腔更加突出,吐字听起来更加清晰。我们可在保持地方戏音乐主体风格不变的情况下,在配器和乐队应用上广泛的吸收优秀传统的及外来的、现代的有借鉴价值的东西,来丰富地方戏曲音乐,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的需要服务。

对于地方戏音乐的重视问题,直接影响地方戏的发展。这些年来,有些文艺团体在戏曲音乐的创作及乐队的建设上往往重视不够(有些文艺团体在经济力量方面也确实困难)。古装戏是那几件乐器,现代戏也是那几件。购买一件新型乐器那将是很难的事,更谈不上对演员、乐队以更严的要求去学习掌握更多的音乐知识了。孰不知音乐在地方戏包括所有戏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我们要重视地方戏音乐,重视音乐人才的培养和乐队的建设。

音乐优秀论文 篇三

关键词:民族音乐文化;高职教育;素养提升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0-0230-02

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一线专业技能人才,这些人才在各行各业中发挥着他们的积极作用。可是这些技能型人才接受的人文素养教育明显欠缺,对他们将来进一步提升和社会的稳定发展都产生了影响。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高职院校应该转变教育理念,将素质教育与技能教育有机结合,才能为各行各业源源不断地输送既有良好技能,又具备人文修养的高级职业技术人才。

一、高职学生人文素养情况分析

1.高职教育的现状分析。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基层技术工作人员的重任,很多院校大力开展应用型技能教育,与就业市场相结合,以一线工作技能为导向,进一步调整教学手段和内容,保证培养的人才能够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可是社会在不断发展,对高职学生的综合实力的要求已经不仅仅停留在技能方面,同时在人文素养方面也同样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

2.对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情况分析及具体要求。高等职业院校生源质量不如本科院校,学生的文化功底普遍较薄弱,知识储备不足,思想修养和艺术修养不高,人文素养情况不容乐观。高职学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需要具备较强的人文素养,其中包括较高的政治觉悟,一定的知识储备,正确的审美标准,以及对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意识。职业技能与人文素养的紧密结合,才是未来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复合型的应用型人才。这就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加大力度开展实用技能教育的情况下,不能忽视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二、高职学生接受民族音乐文化教育的现状及民族音乐文化对高职学生素养提升的意义

1.高职学生接受民族音乐文化教育的现状。根据课题组对《运用优秀民族音乐文化提升高职学生素养的机理研究》155份调查问卷统计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到,高职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喜欢音乐。可是谈到他们对民族音乐的了解和在高职学习过程中接受民族音乐教育的情况的时候,情况并不乐观。大部分学生不识谱,他们只是单纯地听音乐,而且基本是听流行音乐,占总调查人数的66.45%;另外,喜欢民族音乐的人数占总调查人数的30.32%,相比流行音乐少了许多。学生们接触民族音乐教育基本是在小学和初中的音乐课,其中小学开始接触的占56.77%,初中开始接触的占25.16%。之后接触到民族音乐是偶尔从电视中听到,所以对民族音乐的了解少之甚少,在高职学习过程中,除了音乐专业的学生外,大部分学生是不会接触到民族音乐教育的。由于流行音乐的冲击,而且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也缺乏民族音乐的课程,所以高职学生在校三年的时间里,几乎很少学习民族音乐的相关内容。

2.优秀民族音乐文化对高职学生素养提升的意义。目前,高职院校对学生人文素养方面的培养重视不足,以至于大大影响了高职学生的综合实力。人文素养中以德育为首要内容,学生的德育教育除了从思想政治课里学到外,要靠平时的潜移默化才能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优秀民族音乐文化对于高职学生而言是职业技能课程之外非常有必要开设的课程,其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起着积极作用,并具有其他课程所不具备的“寓教于乐”的优势,通过优秀民族音乐文化来提高高职学生的素养是学生乐意于接受的良好方式。优秀的民族音乐,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当中反映的真、善、美,以及朴实的道德观念,都能够指引学生如何加强自身的德育修养。其次,优秀民族音乐还蕴含了很多民族的风俗及特色,通过民族音乐教育,可以了解各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特色,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另外,民族音乐积极乐观和轻松抒情的风格,也能够让学生在学习音乐文化的同时,保持良好积极的心态,无论是面对学习,还是未来的就业,都可以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

三、优秀民族音乐文化融入高职学生素养提升的途径

1.国家教育部门的引导。教育部门可以通过明确规定高职学生人文素养教育中需要掌握的或应该接受的内容,将优秀民族音乐作为一项普及性的教育内容,就如同大学语文等课程一样,要求高职学生在校三年期间,必须有过民族音乐的学习经历,并达到基本了解和可以初步评析的要求。加强对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的引导,使其充分认识到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并认可运用优秀民族音乐来提升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性。将人文素质教育的地位提升到与技能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并将学生的人文素质水平作为毕业考核的重要指标,把完善学生人格作为对高职院校教育质量评判的重要标准。

2.高职院校教育理念的转变。高职院校要认识到人文素质对于今后学生发展的重要性,更要转变教学理念,运用合适的方式来进行教育和引导。技能是硬功夫,就业是硬指标,那么人文素质就是融入社会的剂。是否能够长久顺利地在社会上工作生活,是否能够对和谐社会起到积极作用,要看其人文素质的高低。高职院校必须转变目前一味追求就业率的教育观念,虽说技能是就业的保证,但是从长远的发展来看,人文素质才是持续良性发展的保障。所以高职院校应该将观念转变为技能教育与素质教育一起抓,而且是通过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来进行。不能只以说教等生硬的方式来进行人文素质方面的教育。完善人格的形成,道德观的树立,审美标准的建立,都不是教条的方式能够达到的,要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来进行。优秀民族音乐是学生愿意接受的,而且教学过程当中既是一种享受,也能达到素质提高的效果。在音乐当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和正确的引导,都能够潜移默化地提升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

3.学生自主提高学习的热情。学生自身的认识和主动要求学习的热情对于将优秀民族音乐文化融入学生素质提升也是非常关键的。学生是否能够建立起学习的热情,是其学习效果的关键。学生如果能够明确人文素质这个“软实力”对于他们今后发展的重要性,就会提起对这方面素质提高的热情,在热情的驱使下,会更乐意主动学习,效果也会事半功倍。优秀民族音乐文化,不仅仅是简单的演唱演奏,而是蕴含着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精神,学生主动学习,才能深刻理解当中的奥妙,才能让优秀民族音乐文化更为高效地发挥其作用。

四、高职院校将优秀民族音乐文化融入高职学生素养提升的策略

1.将优秀民族音乐文化教育纳入学生学习课程。为了更好地提升高职学生人文素质,充分发挥优秀民族音乐文化教育的作用,最直接有效的策略就是在高职院校中将民族音乐课程纳入学生学习的范畴。根据不同情况,对课程进行安排设置。把民族音乐课程作为职业素质基础课,让学生都能在低年级的时候接触和了解优秀民族音乐,同时对有兴趣进一步了解和提高的学生,可以开设专门的选修课,让学生继续研究学习。普及教学和深入教学相结合,在高职院校构建起科学的民族音乐课程构架,让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有学习和提高的机会。基础课应以考查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检验,这不仅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有利,对中华民族优秀音乐的传承也是极其有利的。

2.组建专门音乐师资队伍。在非艺术类的高职院校,因为不开设相关课程,很多学校都没有专门的音乐教师,或者教师力量薄弱,所以为了适应教学工作,应该配备专门的师资队伍。在基础学部专门成立音乐艺术教研室,让专任教师按照教学要求制定详尽的教学计划。根据学校的学生数量和规模,计算出应该配备的音乐教师数量,择优选拔,保证教学任务按质按量完成。师资队伍还要承担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以及学习效果的分析,根据学习情况做好教学改革计划,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

3.开展民族音乐文化的相关活动。营造良好的民族音乐的文化氛围,是对教学的促进,同时也是对学生学习热情提高的催化剂。通过相关活动的开展,能够让校园充满民族音乐气息,配合课堂的教学,能够让学生在生活中也接受熏陶。不定期地举行名师名家的讲座,并且是开放式的讲座,让有意愿的学生都能参与和学习。用名师名家的威望,以及他们的专业水准,提高民族音乐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举办相关的综艺比赛等活动。用比赛竞技的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锻炼,比赛持续时间可以相对延长,分阶段分场次进行,让学生可以保持着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也让校园中持续着一种特殊的氛围。活动的互动性要强,无论是参加表演和竞技的学生,还是作为观众的学生,都应该有不同程度的参与感,这样才能达到整体素质提高的效果。在高职院校中普及和推广优秀民族音乐是提升学生人文素质的良方,也是传承我国优秀传统的有效途径,为了学生的综合竞争力,以及今后社会的和谐发展,在高职院校中开设优秀民族音乐文化教育是值得提倡的。

参考文献:

[1]刘鹤。高职院校开展民族音乐教育的意义与方法[J].职业教育,2011,(6).

音乐学论文 篇四

音乐活动离不开感受,在音乐中让幼儿充分的去感受音乐是很重要的。我们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创新,幼儿身上潜存着丰富的创造力和敏感的思维能力,我们要把孩子融入到音乐活动中,促进孩子多元智能的开发。从感受音乐入手教幼儿学习音乐,能激发幼儿的兴趣,提高表现欲和自信心。会表演、会创编学习积极主动,印象深,记得牢,从而使"学会"变成"会学"再到"创造性的学",使幼儿在充满音乐欢快、愉悦的氛围中让幼儿扎实的学到知识,并利用已学的技能进行创新,发展提高了幼儿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教唱歌曲时,首先让幼儿感受曲子,理解歌词,从而启发幼儿表达出来。在学《高高的苹果树》这首歌时,我用简笔画的方式画了一个高大的苹果树下画两个席地而坐的小孩,简单、明了。让幼儿联想自己在树下会干什么?在丰富实际感受的基础上对歌词中的词意有了进一步理解,使其产生相应的感受,然后我用歌词按照歌曲的节奏来朗诵它的内容,并让幼儿学习。当幼儿学的容易时,他们对自己有了信心,对活动有了兴趣,也促使他们会自然的按自己的意愿感受音乐、表达音乐。然后我示范演唱歌曲。让幼儿学唱三遍后我把画上的苹果擦去换上几个橘子,让幼儿来学习创编新的歌曲。最后让幼儿来想出还可以换成什么水果树。边唱边跳对于中班幼儿来说是他们的发展特点,他们的表现有了粗浅的技能和经验,他们不但喜欢用歌声来表达感情,更喜欢用动作加以补充,平时多让幼儿观察自然、生活中的一些启发,同时也给幼儿一些示范动作,教给他们一些表达方法。在创编动作时,当唱到"我们唱歌,做游戏"时,幼儿都会随着音乐结合生活中的事创编各种动作;如:两两相对拍拍手;几个人拉成圆圈开心的转一圈;站在地上点头等;在创编动作中,逼真的表现出了孩子们投入的喜悦之情。

我觉得这样上有几个好处:

1、用简笔画来代替了原来的图片,简单、明了,减少了教师准备教具的时间,但却不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我想这样的方式可以多用。

2、活动环节清楚,层层递进。从学唱、仿编到创编,逐步加深难度,使活动富有挑战性,而不是机械地反复。而且在学唱仿编不同的水果树时幼儿也同时在熟悉、学习歌曲的节奏、旋律。

3、丰富幼儿的有关经验。在活动中,有的孩子提出换成"西瓜",于是马上有孩子反对:"西瓜不是长在树上的"。通过的讨论、交流和碰撞,丰富了孩子们的经验。

音乐学论文 篇五

论文摘要:音乐来源于民族,是各个民族的产物,由此解析音乐的产生和发展就是一个民族的生活地域、生活方式、经济形态并是传统文化、文化交流的重要的必然要素,更能体现各个民族的内涵和精神价值。因此,民族音乐的形成有其特定的民族特征,所以民族音乐是表现其民族特征及民族文化的重要要素。

论文关键词:民族音乐 民族文化 研究

在给民族音乐学下定义时,常常是从划定其研究对象和方法着手,无论是起初的比较音乐学,还是后来的民族音乐学,及今天的“Enthnomusicology”一词译成民族音乐学或音乐民族学,或者干脆叫音乐学、音乐文化人类学等争论,都是与这一学科自始至今研究对象的不断变化拓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民族音乐学最初被称为比较音乐学。比较音乐学的名称是进入20世纪后首先在德国开始使用的,英文为“Comparative Musicology”。其实,比较研究的方法用于非欧洲音乐研究,最早在17世纪就开始了。但是这一学科的建立是以1885年阿德勒的《音乐学的范畴、方法和目的》和xxx约翰艾利斯的《各民族的音阶》为标志的。其研究对象是欧洲以外的种族、民族的音乐文化,正如萨克斯所定义的异国文化的音乐。这一学科的建立和研究对象的确立,是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研究者的立场有着密切关系的。

但是,如何理解中国民族音乐文化?

音乐来源于民族,是各个民族的产物,由此解析音乐的产生和发展就是一个民族的生活地域、生活方式、经济形态并是传统文化、文化交流的重要的必然要素,更能体现各个民族的内涵和精神价值。

音乐作为普遍艺术的共同纽带培育了一个民族的灵魂,对全部的人来说它是自然而然表现出的艺术媒体。音乐并无什么特别之处,而是普通一般人的艺术。音乐并不象其他艺术一样有什么特别形成的方法,只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形成而已,是民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具有一定意义的代表性。

音乐兼具民族精神的价值,就是说它有与个人和民族的灵魂保持同一性的特点,也是像民族语言、民族生活习惯,民族文化一样具有保持性和流传性。

民族的存在受民族同一性极大的影响,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具备自己的归属意识,那么,就不能称之为民族,换言之,这个民族就是不存在。“民族同一性来源于民族的传统文化,换句话说就是传统文化造就了民族的个性,并且为了强调民族的个性,慢慢形成民族同一性,了解民族同一性最重要的线索就是民族的传统文化。”不管是哪个民族,在特定的地域生活,都会形成适应于其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民族文化。

民族音乐作为民族传统生活文化的一部分而存在。在我们所生存的地球上,不同的民族和地域,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音乐形态。民族音乐从民族存在开始,不仅随着风土,生活手段等自然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并且受民族历史,政治背景的变化而变化。因为民族是有其自己信仰,习俗,生活,习惯等文化传统,特别是语言共同的社会集团,所以不管是哪个民族,在特定的地域生活,都会形成适应于其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民族文化。所以,民族音乐的形成有其特定的民族特征,所以民族音乐是表现其民族特征及民族文化的重要要素。

中国音乐是从公元前十四世纪—公元前十二世纪的商代开始的。根据孔子的话,真正的音乐,即是“民族民间沟通的桥梁,使人快乐和积极。音乐必须是明朗的,所以“音乐”和“明朗”表现出同一个字,那就是乐。一般来说,音乐受人间,政治和教育影响。

对中国人来说,音乐是发自内心的,是人的精神,对任何人的灵魂来说都是受音乐的影响。

民间音乐简称为民谣,民谣是从民众的必要性中直接产生的。是在21世纪的现在能表现出美和活力的真正艺术。民谣因为是纯粹直观的,所以不能计算;民谣是根据音声来传达的,所以不能从视觉上考;民谣是全部口头上直接传下来的,所以同文字和印刷并不关系。有“民谣是自己形成的”的语言存在。

民谣是民族音乐的一种表现形式,民谣的形成,是在幸福中探索作为不可缺少基本原理的艺术的欲求的一种表现。民族音乐不仅仅是民谣,但是民谣能表现出这个民族的本质,民谣所体现出的精神通常就是这个民族的精神。

民族音乐是民族的产物,与其说是个人的东西,不如说是能反映出民族共同体的感性和趣味更加合理。它通常是流动性的,个人在民族音乐创造中有一定的比例,但是民族也占有一定的比率。

比如说,蒙古族是很好客的民族,客人来的时候很有礼貌地给他们带上哈达,唱歌、敬酒并奉上美酒佳肴,不过这个传统越来越商品化,现在有很多的蒙古餐厅开起来。在内蒙古的呼和浩特市有很多蒙古餐厅,在这其中,有个叫“蒙古大营”的餐厅里有40个歌手,其中有10个是汉族的歌手。

民族音乐并不只是作为音乐本身存在的,而是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相适应存在的,由于人间生活和行动样式,但更是由价值体系的文化产生和培育出的。在现代化的社会当中,民族音乐的本质更需要我们保护和传承。

所以,首先可以认定,民族音乐学作为一门学科,无论在世界上,还是在中国,都是已经确立并真实存在的。而作为一门完善学科一定有其确定的、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研究目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其中,方法和对象是相辅相成的,特殊的研究对象需要特殊的研究方法,特殊的研究方法有其适应的研究对象,它们同时决定着一个学科的特殊性、独立性,如同哲学、美学、历史学、人类学各有其独特的研究方法和与之相应的研究领域。

民族音乐学是一门民族学和音乐学相结合的学科,也正如梅里亚姆所强调的“民族音乐学通常是由音乐和民族学这两个不同的部分组成,可以认为它的主要任务并不是强调任何一方,而是采用双方都考虑进去这种特征性的方法,使其融为一体。”所以,要用文化的视角、人类学的方法来研究民族音乐学,用文化视野、全球视野进行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民族音乐学有其特殊的研究方法,这些认识都是正确的,也正是由于民族音乐学有这样的特殊的方法,才定义了它的研究领域和对象,即适合用这些方法去研究的对象和领域。所以,民族音乐学研究对象不是无限宽泛的,而是可以且有必要划定的。

音乐论文 篇六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学;民族音乐;传承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2-0231-01

一、提高民族音乐教育水平的重要性

(一)是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需要。音乐是一种艺术载体,可以反映出一个时代的特征和历史文化,是民族精神内涵的展现。各个国家非常重视自己本国的民族音乐,并将其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进行弘扬。我国民族众多,各民族风俗习惯和音乐形式差异很大,加强民族音乐教育有利于传统音乐文化的弘扬,有助于文明的继承和发展。

(二)是新时期我国音乐创新的需要。我国音乐近些年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随着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中国音乐急需创新。音乐文化传承是音乐创新的前提,而音乐的创新是传承的继承。民族音乐是一切音乐的起源,提高民族音乐教育有利于提升音乐的发展水平,现存的优秀音乐形态都是充分借鉴民族音乐的特点发展而来。吸收民间音乐,对音乐再创造是音乐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高校必须加强民族音乐的教育,开辟我国音乐发展的新纪元。

(三)是培养高素质音乐人才的需要。高校音乐教育的目的是为国家培养专业的音乐人才,音乐教育不仅要传授给学生音乐方面的基础知识,还要传授给学生专业的音乐技能。民族音乐蕴含着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是历史和政治的反映。通过对民族音乐的教育,可以提高学生对历史文化的认知,提升学生的艺术气质。

二、传承民族音乐文化与高校音乐教育的关系

(一)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是提高音乐教育的前提。高校音乐教学是一门基础课程,用民族音乐范例加强音乐教育,利于音乐教育水平的提高。民族音乐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深刻的民族性和历史性。民族音乐作品十分经典,一般作为音乐教育的典型案例,因此,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是高校音乐教育的基础。

(二)高校音乐教育是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途径。文化是一个综合体,音乐文化是其中的一部分,想要传承音乐文化,各高校就要肩负起使命和责任,开创新的教学模式,采用多样化的方法,继承和发扬传统音乐文化。目前,我国的民族音乐的发展主要依靠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这种宣传力度不够,高校必须要将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作为一种使命去完成,做好民族音乐理论研究,进而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

三、加强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提升高校音乐教育的有效措施

(一)转变传统观念,优化音乐教育理念。首先,我国教育部门要制定规范、合理的民族音乐教育的相关制度,并加大制度的执行力,进而做好民族音乐的传承保护工作。其次,高校要用科学的民族音乐理念指导教学,音乐教师要对学生施加正面引导,借鉴优秀的文化成果对当前音乐教学加以改进和完善,在教学中找到现代音乐与民族音乐的结合点,寻找到适合我国的民族音乐传承的方法。

(二)加大高校音乐教材改革力度。首先,要选用有代表性的音乐教材,激发学生的热情。其次,国家有关部门要加快教材修改,结合当地的民族音乐特色进行编写,将地方音乐与大众音乐有机结合。学生要加强对本土音乐的了解,提升对外来音乐的认知,将西方音乐与中国音乐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开创新的音乐教育形式。

(三)开展活动,提高教师与学生的民族音乐文化素质。高校在音乐教学中要多组织各种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励学生自我提高。有些高校经常举办艺术实践活动,学生可以通过社会采风加强对民族音乐的认知,加大对民间音乐素材的收集,通过实践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掌握和认同,有利于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弘扬。教师通过组织和开展活动,逐渐提高自身的组织协调能力与专业教学水平,学生也在实践中获得大幅度提升。

四、运用科技手段,加强民族音乐教学

首先,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将一些民族音乐的典型案例通过音频、视频的格式展现给学生,进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学生和传统音乐之间的距离。其次,音乐教师要注意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加强学生的传统音乐审美和现代音乐审美,在多元文化并行发展的今天,如何调整音乐教学,开创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是高校音乐教师的重要责任。

五、结语

民族音乐有着自身的特点,正所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形式多样,各有特色。高校要以传承民族音乐为出发点,提高音乐教师综合素质,提高音乐教学水平,将我国的民族音乐推向世界。

参考文献: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上面的6篇音乐学论文范文(推荐是由宣传员精心整理的关于音乐的论文范文范本,感谢您的阅读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