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的礼仪距离是

0 2024-04-19 21:05 来源:www.xuanchuanyuan.com 手机版

1.亲密交谈时礼仪距离

⑴ 亲密距离:距离在15厘米之内或15~46厘米之间,是人际交往的最小距离,适于亲朋、夫妻和恋人之间拥抱、搂吻,但不适宜在社交场合,大庭广众面前出面。

⑵ 个人距离:其近段距离在0.46~0.76厘米之间,适合握手、相互交谈;其远段距离在0.76~1.2米之间,普遍适用于公开的社交场合,这段距离可以使别人自由进入这个交往空间交往。

⑶ 社交距离:主要适合于礼节性或社交性的正式交往。其近段为1.2~2.1米之间,多用于商务洽淡、接见来访或同事交谈等。远段在2.1~3.6米之间,适合于同陌生人进行一般性交往,也适合领导同下属的正式谈话,高级官员的会谈及较重要的贸易谈判。

⑷ 公众距离:近段在3.6~7.6米之间,远段则在7.6米以外,它适合于作报告、演讲等场合。

2.交际礼上一般俩人的距离是多少厘米

常见的社交距离 美国人类学家、心理学家、方法意义学创始人霍尔博士通过大量事例说明,人在文明社会中与他人交往而产生的关系,其远近亲疏是可以用界域或距离的大小来衡量的。

有一个实验,在一间大厅里,有一排椅子,假定两个陌生人先后进入大厅,如果第一个人坐在南侧,另一人紧挨第一个人坐下的话,第一个人会本能地移开,与第二个人保持一定的距离。即使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当素不相识的人的身体紧紧贴在一起的时候,人们也绝不允许他人贴近自己的脸,特别是嘴唇和眼睛。

这些情况都表明,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人体周围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人际交往只有在这个允许的空间限度内才会显得自然与安全。 社交距离分为四种:亲密距离 、社交距离 、礼仪距离和公共距离。

1、亲密距离 0~0.5米为亲密距离。这是恋人之间、夫妻之间、父母子女之间以及至爱亲朋之间的交往距离。

亲密距离又可分为近位和远位两种。 近位亲密距离在0~15米之间。

这是一个“亲密无间”的距离空间,在这个空间内,人们可以尽情地表现爱抚、安慰、保护等多种亲密情感。在这个空间内,人们可以彼此肌肤相触,能直接感受到对方的体温和气息。

恋人之间极希望处于这样的空间,在这样的空间里,双方都会感到幸福和快慰。远位亲密距离大约在15~50厘米之间。

这是一个可以肩并肩、手挽手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人们可以谈论私事,说悄悄话。 在公众场合,只有至爱亲朋才能进入亲密距离这一空间。

在大庭广众面前,除了客观上十分拥挤的场合以外,一般异性之间是绝不应进入这一空间的,否则就是对对方的不尊重。即使因拥挤而被迫进入这一空间,也应尽量避免身体的任何部位触及对方,更不能将目光死盯在对方的身上。

2、社交距离 0.5~1.5米为社交距离。在这一距离,双方都把手伸直,还可能相互触及。

由于这一距离有较大开放性,亲密朋友、熟人可随意进入这一区域。 3、礼仪距离 1.5~3米为礼仪距离,人们在这一距离时可以打招呼,如“刘总,好久不见”。

这是商业活动、国事活动等正式社交场合所采用的距离。采用这一距离主要在于体现交往的正式性和庄重性。

在一些领导人、企业老板的办公室里,其办公桌的宽度在2米以上,设计这一宽度目的之一就在于领导者与下属谈话时可显示出距离与威严。 4、公共距离 3米之外为公共距离,处于这一距离的双方只需要点头致意即可,如果大声喊话,是有失礼仪的。

3.常见的社交距离礼仪

常见的社交距离 美国人类学家、心理学家、法意义学创始人霍尔博士通过大量事例说明,人在文明社会中与他人交往而产生的关系,其远近亲疏是可以用界域或距离的大小来衡量的。

有一个实验,在一间大厅里,有一排椅子,假定两个陌生人先后进入大厅,如果第一个人坐在南侧,另一人紧挨第一个人坐下的话,第一个人会本能地移开,与第二个人保持一定的距离。即使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当素不相识的人的身体紧紧贴在一起的时候,人们也绝不允许他人贴近自己的脸,特别是嘴唇和眼睛。

这些情况都表明,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人体周围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人际交往只有在这个允许的空间限度内才会显得自然与安全。 社交距离分为四种:亲密距离 、社交距离 、礼仪距离和公共距离。

1、亲密距离 0~0.5米为亲密距离。这是恋人之间、夫妻之间、父母子女之间以及至爱亲朋之间的交往距离。

亲密距离又可分为近位和远位两种。 近位亲密距离在0~15米之间。

这是一个“亲密无间”的距离空间,在这个空间内,人们可以尽情地表现爱抚、安慰、保护等多种亲密情感。在这个空间内,人们可以彼此肌肤相触,能直接感受到对方的体温和气息。

恋人之间极希望处于这样的空间,在这样的空间里,双方都会感到幸福和快慰。远位亲密距离大约在15~50厘米之间。

这是一个可以肩并肩、手挽手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人们可以谈论私事,说悄悄话。 在公众场合,只有至爱亲朋才能进入亲密距离这一空间。

在大庭广众面前,除了客观上十分拥挤的场合以外,一般异性之间是绝不应进入这一空间的,否则就是对对方的不尊重。即使因拥挤而被迫进入这一空间,也应尽量避免身体的任何部位触及对方,更不能将目光死盯在对方的身上。

2、社交距离 0.5~1.5米为社交距离。在这一距离,双方都把手伸直,还可能相互触及。

由于这一距离有较大开放性,亲密朋友、熟人可随意进入这一区域。 3、礼仪距离 1.5~3米为礼仪距离,人们在这一距离时可以打招呼,如“刘总,好久不见”。

这是商业活动、国事活动等正式社交场合所采用的距离。采用这一距离主要在于体现交往的正式性和庄重性。

在一些领导人、企业老板的办公室里,其办公桌的宽度在2米以上,设计这一宽度目的之一就在于领导者与下属谈话时可显示出距离与威严。 4、公共距离 3米之外为公共距离,处于这一距离的双方只需要点头致意即可,如果大声喊话,是有失礼仪的。

4.人际交往的四个距离

1、公众距离

其近范围为12~25英尺(约3.7~7.6米),远范围在25英尺之外,一般适用于演讲者与听众、彼此极为生硬的交谈及非正式的场合。

2、社交距离

大概在120~370cm,就像隔一张办公桌那样,一般工作场合人们多采用这种距离交谈,在小型招待会上,与没有过多交往的人打招呼可采用此距离,体现出一种社交性或礼节上的较正式关系。

3、个人距离

大概从45cm~120cm,就像伸手碰到对方那样,虽然认识,但没有特别的关系,这是在进行非正式的个人交谈时最经常保持的距离。

4、亲密距离

作为人际交往中的最小间隔或几无间隔,即常说的"亲密无间",其近范围在6英寸(约15厘米)之内,彼此间可能肌肤相触,耳鬓厮磨,以至相互能感受到对方的体温、气味和气息。

扩展资料

人际交往的相关明细

人际交往的空间距离不能固定不变,它具有一定的伸缩性,这依赖于具体情境、交谈双方的关系、社会地位、文化背景、性格特征、心境等。人际交往中,亲密距离与个人距离通常都在非正式社交情境中使用,在正式社交场合则使用社交距离。

社会地位不同,交往的自我空间距离也有差异。一般说来,有权力有地位的人对于个人空间的需求相应会大一些,此外人们对自我空间需要也会随具体情境的变化而变化。

例如,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人们无法考虑自我空间。若在较为空旷的公共场合,人们的空间距离就会扩大,如公园休息亭和较空的餐馆,别人毫无理由挨着自己坐下,就会引起怀疑和不自然的感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际交往距离

5.交往礼仪的基本要求是

礼仪:礼者,敬人也,是做人的要求,是尊重对方;仪,是形式,是要把礼表现出来的形式,两者相辅相成,在国际活动接待中缺一不可。礼仪三要素包括:礼仪是交往艺术,交往强调 互动 , 互动 看结果;礼仪是 沟通技巧 ,沟通强调理解;礼仪是行为规范,规范就是标准。

中国人 讲礼仪 是一种自我修炼,是律己行为,管住自己,独善其身;而国际礼仪讲的是交往艺术,是待人接物之道。礼仪要求人和人打交道保持适当距离,距离产生美感,适当的距离是对对方的尊重。国际交往中,拉开距离如果适当,有助于交往的顺畅;换言之,不要随便套近乎。人际交往要使用称呼,国际惯例是使用尊称,而尊称的一个基本技巧是“就高不就低”。

接待工作讲细节,比如接待代表团,陪同客人坐电梯,陪同者应该是先进还是后进?出电梯时,应该谁先出来?出席正式的 社交晚宴 ,作为中层以上官员, 男士打扮 最需要注意什么?女士打扮最需要注意什么?在工作岗位上打电话,应该谁先挂电话?这些问题我们人人都会碰到,也许我们把它当小事,根本不在意;也许在意了,处理时却凭主观经验,是对是错,心中压根没数。“人人都是城市形象,处处都是投资环境。”而这都是靠接待的细节做出来的,教养体现于细节,细节展示素质。

接待客人就应该让客人舒服,从商务交往与服务接待的角度说:主随客便,客人要去玩,有时你陪也不是,不陪也不是,但注意不要“热情越位”,关心过度是一种伤害。国际交往注重结果,我们做事有个习惯:我是好心,我是好意,好心好意你领不领情我不管,这是意图在先。外国人很务实,意图和手段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举例说,你请人吃饭,客人说好吃才是好的,你认为这是广西最好吃的,他不吃,没用。你要是自我为中心,“我是这么想的、我认为应该如此”,绝对搞不好接待。“让大家都喜欢你是没有可能的”,但必须记住的一句话:交往以对方为中心。人家说好才是好,标准不在你手里。

交往的礼仪距离是

最近更新